第21頁
見他神色漸惱,國舅爺也不再為難他,手掌微松,讓那白濁玉液泄了出來。
方笑世只覺一陣快意夾著疲意襲來,渾身都沒了力氣。既然輸得徹底,他倒也灑脫,往後一倒:“我再睡一覺。”
雖然相識不久,可國舅爺似乎已習慣了方笑世這種疏狂性情,也沒擾他,穿好衣物坐回燈下。等心緒慢慢平復,他又拿起讀到一半的書重新看了起來。
就這麼過了大半夜,國舅爺忽然又察覺有道目光在看著自己,於是抬頭笑問:“醒了?”
“醒了。”方笑世隨手把一團紙扔給他:“這張布防圖兩個月內還是詳實的。”居然真的交出了彩頭。
國舅爺一下子就抓住了他話里隱含的深意:“兩個月內?”
“兩個月之後必將有極大的變數。”方笑世懶闔著眼:“我知道很多東西……有沒有興趣求我跟你去東明?”
“求會有用嗎?”國舅爺道:“隨性之人向來隨心而為,誰也左右不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 ‘輸’了一場,方笑世總覺得國舅爺這人看起來不太順眼:“我討厭太聰明的人。”
國舅爺笑應:“正相反,我很喜歡。”
方笑世不作聲了,似乎困意未消,還想繼續睡。
然而就在國舅爺準備繼續看書時,他突然又道:“我也生於東明。家父極為嚴厲,自小對我管教甚嚴。可我在十六歲時對父親說喜歡上一個男人,拒絕了家裡訂下的婚事。父親大怒,當場把我逐出家門。我去找我的‘心上人’,卻被拒之門外,對方還說:‘和你往來,不過是看中你家世罷了!你既已一無所有,我怎會與你行那骯髒之事!’於是我遠走他鄉,不再歸家。等我再次聽到他們的消息時,他們都已經死了。靖和靖和,年號起得倒好,可惜那靖和元年卻是東明最糟糕的一年。”
國舅爺沒有說話。靖和一役之中死去的人不知凡幾,像方笑世這樣家破人亡的也不再少數,他早已無暇悲憫。
方笑世當然也不是要國舅爺憐憫,他把那張布防圖交給國舅爺、重提往事,其實都是變相地說出自己的立場罷了。
見國舅爺一臉瞭然,方笑世伸了個懶腰準備離去,只是走到門口時他又略頓步,回頭說:“如果耶律圖壽辰之後我有幸沒死,我會追上東明使團。”
國舅爺笑道:“靜候君至。”
方笑世很快消失在曉色之中。
——
相較於國舅爺的悠然自得,身為正使的趙璦卻過得不怎麼如意。本來經過這兩個多月的歷練,他處理起使團事務來也算得心應手,可到了上京之後,心中的憂悶卻怎麼也拂不去。
“先生,當初這些小國,是不是都依附於我們東明?”趙璦外出時遭別國使者冷嘲,回來後不由悶悶地向楊攸問詢。
楊攸答道:“當年汴京匯聚各國人士,每逢節慶,便有百國使者來朝。街上行人比肩接踵,可謂舉袖成雲,揮汗成雨,遠比眼前的上京繁華百倍。繁盛如斯,誰敢不附?可惜天意叵測……”
趙璦恨得漲紅了臉:“這些反覆無常的傢伙!當初還依附於我們,如今轉眼就成了狄國走狗,辱我東明!若有朝一日王師討回了北地七州,定要將這些小國一一踏平。”
楊攸嘆道:“世子此言謬矣!”
趙璦一愣:“還請先生教我!”
“弱國只能依附強國而保存自己,當你不能再起到威懾外敵,甚至會給它帶來滅頂之災時,它自然會改投他主。一路行來,世子可曾見到北地明人?”
趙璦皺眉:“當然。”
“換了個朝廷,可他們還是一樣過日子是不是?許多北地百姓已經換上了北狄胡服,說的也是滿口狄語。若當真收復了北地,世子是要殺盡這些百姓嗎?”
趙璦默然。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你若要殺,殺一儆百即可,切忌不可趕盡殺絕。太祖曾留下遺訓:海納百川,兼收並蓄。要存有廣大心胸,才能有大作為。”
趙璦若有所悟,恭敬應道:“謝先生教導!”
楊攸心中欣慰。這一趟就算沒有取得國舅爺口裡的功勞,也不算白來——一路走來趙璦不僅得到了歷練,眼界也寬了不少。相信只要細心引導,他那急躁的性子就會穩下來,更有“明君”之資。
說句大不敬的話,他並不認同趙德御這個‘官家’。趙德御性情懦弱,又喜猜疑,而且被狄兵嚇得失了膽氣,估計他在位期間都不會興兵北伐,這樣的‘官家’,他不願效忠!
雖然自古只有君擇臣,臣難擇君,可趙璦天資聰穎,仁善而有進取之心,他怎麼也要放手一搏!楊攸眼神越發堅定起來,沉聲問道:“世子,以前我總在你面前罵吳國舅為‘賣國賊子’,那日雲泉會後卻不再多提,你可知為何?”
趙璦對此也一直很好奇,連做洗耳恭聽狀:“學生不知。”
楊攸道:“因為吳國舅的手段在臨京無人能及,他若算計起來,就連官家也會入瓮!世子可是好奇為何官家突然命你為正使?正是他在作保!眼下戰派一直不得主和的官家喜愛,清流因議立皇子而惡了官家,黃潛善更是因財政而讓官家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朝廷上下,竟無一人能得官家信任!這些年國舅爺的品階看似寸步不前,可在官家心中的地位卻是越來越高。”
趙璦聽得愕然:“他真的那麼厲害?”
“或許還不止,至少他所圖謀的東西,我根本猜不出。”楊攸嘆道:“我厭惡他的作為在先,不能公正評判,往後我想請世子自己去看。”
趙璦不解地皺眉。
想到當年冤死的舊友,楊攸心中鬱結,面上溫言勸道:“世子記得多與吳國舅親近——興許他一言便可保你皇子。然而此人心思詭秘難測,他所說的話該信該疑,世子還得自己斟酌。”
見楊攸神色沉凝,趙璦雖然沒有吃透他所說的話,卻還是鄭重應道:“璦會照先生的話去做。”
第20章
狄主耶律圖壽辰至。依趙璦為首的東明使團獻上賀禮時,蕭進依約向耶律圖建議與東明通商。耶律圖笑著掃了東明使團呈上的禮單一眼,當下就應了。
見他們君臣明明有著各自的心思,明面上卻依然一唱一和,國舅爺興味更濃。
他正要隨使團退下,卻聽耶律圖抬頭問道:“吳國舅也來了?你怎麼成了小娃兒的副使?莫不是你們東明準備讓這小娃兒當王儲?”竟是對國舅爺還有記憶,而且頗為看重。
國舅爺斂眉應道:“狄主此言差矣,立誰為王儲,璋豈能左右得了?”
耶律圖看了他一眼,便沒再多說,繼續接受別國使者的朝拜。
國舅爺倒不在乎,雖然耶律圖的話未嘗沒有將他推到風口浪尖的意圖,可他樂得借勢。於是老神在在地站在趙璦身後,眉都不抬一下。
壽宴過後,東明使團被留了下來,商討通商細節。耶律圖與蕭進都抽身不管,只推了個守舊派的中堅來‘商討’。
狄國守舊派本就不喜東明,登時獅子開大口,提出‘二稅一’,也就是說商家盈利里的一半要交給狄國作為商稅。
對於這種明顯是為難人的要求,趙璦還沒轉過彎來,國舅爺已站出來反駁。
他不得不爭。真要二稅一,那些無利不起早的商賈還肯來嗎?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討價還價,最終定為‘十稅一’。可輪到東明這邊,對方又說:“你們東明本來就不設‘商稅’,我們為什麼要繳?”說完便橫眉冷眼,不肯讓步分毫。
國舅爺隱怒,卻還是笑道:“那就寫‘依東明稅率’吧。”耶律圖與蕭進果然不是善與之輩。守舊派可不會管通商之議能不能成,若爭得太狠,直接反對也不是沒可能的。與這樣的人對談,他又怎麼可能毫無顧忌?好算計!
接著又就著諸多細目一一辯了過去,總算理出一份章程。看著那各自勝負都只占五五之數的條款,國舅爺雖不滿意,卻也只能轉向趙璦:“世子,璋逾越了,你看可有更改的地方?”
趙璦在才從剛才近似於爭吵的‘商討’里緩過神來,這才體會到要從狄國這爭利無異於虎口奪食——改?怎麼改?狄人可沒有不斬來使的習俗,當初兩聖就是出使狄營被俘的!說不定一言不合,四周的刀子就招呼過來了。
趙璦到底還只是少年,後怕地出了一身冷汗,望向國舅爺的目光又有不同,連道:“國舅做得極好!”
於是國舅爺又向那狄國官員道:“我等對此已無異議,請這位大人去回稟狄主。”
方笑世只覺一陣快意夾著疲意襲來,渾身都沒了力氣。既然輸得徹底,他倒也灑脫,往後一倒:“我再睡一覺。”
雖然相識不久,可國舅爺似乎已習慣了方笑世這種疏狂性情,也沒擾他,穿好衣物坐回燈下。等心緒慢慢平復,他又拿起讀到一半的書重新看了起來。
就這麼過了大半夜,國舅爺忽然又察覺有道目光在看著自己,於是抬頭笑問:“醒了?”
“醒了。”方笑世隨手把一團紙扔給他:“這張布防圖兩個月內還是詳實的。”居然真的交出了彩頭。
國舅爺一下子就抓住了他話里隱含的深意:“兩個月內?”
“兩個月之後必將有極大的變數。”方笑世懶闔著眼:“我知道很多東西……有沒有興趣求我跟你去東明?”
“求會有用嗎?”國舅爺道:“隨性之人向來隨心而為,誰也左右不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 ‘輸’了一場,方笑世總覺得國舅爺這人看起來不太順眼:“我討厭太聰明的人。”
國舅爺笑應:“正相反,我很喜歡。”
方笑世不作聲了,似乎困意未消,還想繼續睡。
然而就在國舅爺準備繼續看書時,他突然又道:“我也生於東明。家父極為嚴厲,自小對我管教甚嚴。可我在十六歲時對父親說喜歡上一個男人,拒絕了家裡訂下的婚事。父親大怒,當場把我逐出家門。我去找我的‘心上人’,卻被拒之門外,對方還說:‘和你往來,不過是看中你家世罷了!你既已一無所有,我怎會與你行那骯髒之事!’於是我遠走他鄉,不再歸家。等我再次聽到他們的消息時,他們都已經死了。靖和靖和,年號起得倒好,可惜那靖和元年卻是東明最糟糕的一年。”
國舅爺沒有說話。靖和一役之中死去的人不知凡幾,像方笑世這樣家破人亡的也不再少數,他早已無暇悲憫。
方笑世當然也不是要國舅爺憐憫,他把那張布防圖交給國舅爺、重提往事,其實都是變相地說出自己的立場罷了。
見國舅爺一臉瞭然,方笑世伸了個懶腰準備離去,只是走到門口時他又略頓步,回頭說:“如果耶律圖壽辰之後我有幸沒死,我會追上東明使團。”
國舅爺笑道:“靜候君至。”
方笑世很快消失在曉色之中。
——
相較於國舅爺的悠然自得,身為正使的趙璦卻過得不怎麼如意。本來經過這兩個多月的歷練,他處理起使團事務來也算得心應手,可到了上京之後,心中的憂悶卻怎麼也拂不去。
“先生,當初這些小國,是不是都依附於我們東明?”趙璦外出時遭別國使者冷嘲,回來後不由悶悶地向楊攸問詢。
楊攸答道:“當年汴京匯聚各國人士,每逢節慶,便有百國使者來朝。街上行人比肩接踵,可謂舉袖成雲,揮汗成雨,遠比眼前的上京繁華百倍。繁盛如斯,誰敢不附?可惜天意叵測……”
趙璦恨得漲紅了臉:“這些反覆無常的傢伙!當初還依附於我們,如今轉眼就成了狄國走狗,辱我東明!若有朝一日王師討回了北地七州,定要將這些小國一一踏平。”
楊攸嘆道:“世子此言謬矣!”
趙璦一愣:“還請先生教我!”
“弱國只能依附強國而保存自己,當你不能再起到威懾外敵,甚至會給它帶來滅頂之災時,它自然會改投他主。一路行來,世子可曾見到北地明人?”
趙璦皺眉:“當然。”
“換了個朝廷,可他們還是一樣過日子是不是?許多北地百姓已經換上了北狄胡服,說的也是滿口狄語。若當真收復了北地,世子是要殺盡這些百姓嗎?”
趙璦默然。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你若要殺,殺一儆百即可,切忌不可趕盡殺絕。太祖曾留下遺訓:海納百川,兼收並蓄。要存有廣大心胸,才能有大作為。”
趙璦若有所悟,恭敬應道:“謝先生教導!”
楊攸心中欣慰。這一趟就算沒有取得國舅爺口裡的功勞,也不算白來——一路走來趙璦不僅得到了歷練,眼界也寬了不少。相信只要細心引導,他那急躁的性子就會穩下來,更有“明君”之資。
說句大不敬的話,他並不認同趙德御這個‘官家’。趙德御性情懦弱,又喜猜疑,而且被狄兵嚇得失了膽氣,估計他在位期間都不會興兵北伐,這樣的‘官家’,他不願效忠!
雖然自古只有君擇臣,臣難擇君,可趙璦天資聰穎,仁善而有進取之心,他怎麼也要放手一搏!楊攸眼神越發堅定起來,沉聲問道:“世子,以前我總在你面前罵吳國舅為‘賣國賊子’,那日雲泉會後卻不再多提,你可知為何?”
趙璦對此也一直很好奇,連做洗耳恭聽狀:“學生不知。”
楊攸道:“因為吳國舅的手段在臨京無人能及,他若算計起來,就連官家也會入瓮!世子可是好奇為何官家突然命你為正使?正是他在作保!眼下戰派一直不得主和的官家喜愛,清流因議立皇子而惡了官家,黃潛善更是因財政而讓官家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朝廷上下,竟無一人能得官家信任!這些年國舅爺的品階看似寸步不前,可在官家心中的地位卻是越來越高。”
趙璦聽得愕然:“他真的那麼厲害?”
“或許還不止,至少他所圖謀的東西,我根本猜不出。”楊攸嘆道:“我厭惡他的作為在先,不能公正評判,往後我想請世子自己去看。”
趙璦不解地皺眉。
想到當年冤死的舊友,楊攸心中鬱結,面上溫言勸道:“世子記得多與吳國舅親近——興許他一言便可保你皇子。然而此人心思詭秘難測,他所說的話該信該疑,世子還得自己斟酌。”
見楊攸神色沉凝,趙璦雖然沒有吃透他所說的話,卻還是鄭重應道:“璦會照先生的話去做。”
第20章
狄主耶律圖壽辰至。依趙璦為首的東明使團獻上賀禮時,蕭進依約向耶律圖建議與東明通商。耶律圖笑著掃了東明使團呈上的禮單一眼,當下就應了。
見他們君臣明明有著各自的心思,明面上卻依然一唱一和,國舅爺興味更濃。
他正要隨使團退下,卻聽耶律圖抬頭問道:“吳國舅也來了?你怎麼成了小娃兒的副使?莫不是你們東明準備讓這小娃兒當王儲?”竟是對國舅爺還有記憶,而且頗為看重。
國舅爺斂眉應道:“狄主此言差矣,立誰為王儲,璋豈能左右得了?”
耶律圖看了他一眼,便沒再多說,繼續接受別國使者的朝拜。
國舅爺倒不在乎,雖然耶律圖的話未嘗沒有將他推到風口浪尖的意圖,可他樂得借勢。於是老神在在地站在趙璦身後,眉都不抬一下。
壽宴過後,東明使團被留了下來,商討通商細節。耶律圖與蕭進都抽身不管,只推了個守舊派的中堅來‘商討’。
狄國守舊派本就不喜東明,登時獅子開大口,提出‘二稅一’,也就是說商家盈利里的一半要交給狄國作為商稅。
對於這種明顯是為難人的要求,趙璦還沒轉過彎來,國舅爺已站出來反駁。
他不得不爭。真要二稅一,那些無利不起早的商賈還肯來嗎?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討價還價,最終定為‘十稅一’。可輪到東明這邊,對方又說:“你們東明本來就不設‘商稅’,我們為什麼要繳?”說完便橫眉冷眼,不肯讓步分毫。
國舅爺隱怒,卻還是笑道:“那就寫‘依東明稅率’吧。”耶律圖與蕭進果然不是善與之輩。守舊派可不會管通商之議能不能成,若爭得太狠,直接反對也不是沒可能的。與這樣的人對談,他又怎麼可能毫無顧忌?好算計!
接著又就著諸多細目一一辯了過去,總算理出一份章程。看著那各自勝負都只占五五之數的條款,國舅爺雖不滿意,卻也只能轉向趙璦:“世子,璋逾越了,你看可有更改的地方?”
趙璦在才從剛才近似於爭吵的‘商討’里緩過神來,這才體會到要從狄國這爭利無異於虎口奪食——改?怎麼改?狄人可沒有不斬來使的習俗,當初兩聖就是出使狄營被俘的!說不定一言不合,四周的刀子就招呼過來了。
趙璦到底還只是少年,後怕地出了一身冷汗,望向國舅爺的目光又有不同,連道:“國舅做得極好!”
於是國舅爺又向那狄國官員道:“我等對此已無異議,請這位大人去回稟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