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舅爺又是訝異又是欣慰,心道:我吳家人又豈有愚鈍之輩。不過此時此刻他自然不會誇讚吳衡,只冷淡地吩咐左右:“照顧好小少爺。”說罷便要轉身離開。

  吳衡拉住他的衣袖:“大哥!”

  國舅爺語氣厲中帶冷:“衡弟,有些事你不必知曉。”

  吳衡何曾被國舅爺這樣冷待過,不由得放開了手,低著頭說:“開春我想出去走走……”

  聽他聲音雖低卻帶著執著,國舅爺也沒駁斥,點頭說了個“好”字,就走出了吳衡所住的院落。

  月懸中天,映照著被眾人踐踩得狼籍不堪的雪地,只見那上頭有血、有殘箭更有凌亂至極的打鬥痕跡,整個吳府仿佛都失了平日的寧定。

  衡弟心底的平和,也被打破了吧?

  國舅爺仰頭望著無垠雪月,幼駒要立,雛鷹要飛,都只能靠他們自己。也許從此以後,這個弟弟再也不需他來相護了。

  是建炎十年春,朝中“清流”上表彈劾國舅勾結外族、私縱北羯將領,官家將其削職留爵,就此按下不提。然大將軍厲行回朝,亦未得嘉賞。“清流”中不少官員被調離臨京,地位明升暗降。黃潛善一黨坐得漁利,權勢更如中天之日,無人可比。

  又言狄國附族動亂,羯族大將突盧的第三子持豹令奪得大半兵權,突盧第二子向海定王借兵與之相抗,突盧長子投於國相蕭進門下,苟存性命。

  而這時坊間廣為流傳的卻是:“那惡國舅將吳家幼弟送離了臨京,說是讓他在外求學,實則只想占獨份兒的榮寵。”再提及其過往劣跡,都覺得此人忘恩負義、惡行昭昭,實在是令人髮指。

  然而鮮有人知曉的是,在送走幼弟的那晚國舅爺見了個長得極丑的和尚。那和尚與國舅爺言說許久,等正事談完了,忽又疑惑地問:“我說你啊,怎麼老把惡名往身上攬?”

  國舅爺笑道:“且看那狄國的蕭進聲名赫赫、功高蓋主,能活得到幾時。”

  和尚哈哈一笑,直道:“了了!了了!我這就回北地幫你看著!他名聲若不夠好,我就多誇他幾句!”

  於是各人有著各人的計量,各處有著各處的變化,更迭不斷,轉眼又是苗兒綠,花兒開,春到人間。

  第11章

  雲泉湖五里外有一處寧逸的莊宅,在這地貴如金的地方它竟獨占了半個村子,想也知道這座莊宅的主人非富即貴。然而對於那位鮮少露面的主兒,附近的人卻只知他姓吳,其他一概不知。

  這年開春吳家別莊竟開始熱絡起來,不少拉著整車禮物的大老爺紛紛到訪,仿佛那莊子裡藏著金山銀山,去一趟就能回本。向幾個吳家別莊的佃戶一打聽,原來是吳老爺回來了。

  過了一陣子,又有怪異的事出現了:村里那群常跑去別莊偷雞仔摸蛋兒的小刺頭兒居然不再頑皮搗蛋,反而聚在村口那株大棗樹下比比劃劃地商量些什麼。

  湊近一聽,奇了!居然是在做算術!

  再細看,那當老大的李寶手裡還拿著個奇怪的東西——外邊整了個木框子,裡頭立著九根梁棍兒,橫著也有一根。於是那橫樑兒就把九根梁棍兒分了兩截,上短下長。上頭的梁棍兒都串著兩顆圓珠子,下頭的則是五顆圓珠子。李寶噼噼啪啪地撥動著那些珠子,口裡念念有詞:“一歸如一進,見一進成十,二一添作五……”

  正要開口問,李寶突然仿佛突然發覺有人來了,大喝一聲:“跑!”他領著的那群刺娃兒哧溜一聲,四散開去。

  直至他們各自回家後被家裡問起,才找出了由頭:原來這群刺娃兒跑進吳家別莊時被逮著了,可主人家心好,沒怪罪,還給他們吃的。當然,不是白送,要答上題兒才有。至於那古怪的東西是什麼,也只有李寶知道。

  李寶家中遭過災,如今只剩他自己一個,到底也沒人能從他口裡問出個所以然。不過村裡的小刺頭兒被人馴服了總歸是好事,大人們也就由得他們去了。

  這天李寶再次跑進吳家別莊,卻見那位已經跟自己相熟得很的吳家主人正在會客,那些大老爺們個個笑得諂媚,怪叫人噁心的。

  吳家主人卻並不覺得,一直笑著應和。等眾人散盡,他才朝門外的李寶招手,問道:“上回的題算出來了?”

  “算出來了,是九百八十一丈!”

  “還不錯,”吳家主人抬手讓下人進來:“給這小子十個鵝蛋,讓他拿回去分。”

  李寶一臉喜色,“說話算數,好人吶!”高興完了,他又奇怪地問:“吳主家,他們怎麼都叫你國舅爺?”

  吳家主人笑答:“因為我是官家妻舅,官家是一國之君,我可不就是國舅?”

  原來國舅爺被削職之後,便幽居城外別莊,日子清閒了許多,也有了閒心逗附近的野孩兒玩耍。李寶便是他這些時日的一大收穫,李寶聰敏而不怕事,不過性兒衝動,說起話來格外有趣。

  瞧這會兒,李寶聽到他是國舅爺不僅沒被嚇著,還睜大眼睛連問:“那你不是見過官家吧?他可是高過門頂兒?眼睛又銅鈴那麼大,”他兩手比劃:“嘴巴一張,能吞進半個西瓜?”

  國舅爺接道:“鼻孔還能拉車兒。”

  “對對對!我就說了是這樣!他們偏不信!”李寶得意洋洋。

  國舅爺樂了,心裡琢磨著得把這話傳到趙德御那兒氣氣他。讓下人給李寶送了盤糕點,國舅爺笑問:“口訣都背好了?”

  “背好了,不信你聽。”李寶張口就要把珠算口訣背一遍。

  “不用跟我背。”國舅爺敲敲桌沿:“我給你個差使,你敢不敢接?”

  初生牛犢不怕虎,李寶想都沒想就應道:“敢!”

  “好極了,”國舅爺讚許地一笑:“看見剛才那些大老爺們了吧?知道他們是誰嗎?”

  李寶搖搖頭。

  “可曾聽過臨京的八大商會?”

  “這我知道,這些雲泉的茶館兒里有人在說!”李寶來精神了,掰著手指數道:“八大商會裡最大的一家是跟我同姓的李家商會,然後是華家……”

  國舅爺聽他數完才說:“剛才離開的那些人,就是八大商會裡的。知道他們來幹什麼嗎?”

  李寶烏溜溜的眼珠子一轉,馬上就想到了點上:“他們來求你辦事兒!”

  “對,他們來求我辦事。”國舅爺笑道:“他們想學我教給你的珠算,那可是大學問。可我沒那心思去教他們,李寶,你敢不敢承下這事兒?”

  李寶瞪大眼:“你你你……”竟是驚得說不出話來。

  喜他聰慧,國舅爺笑問:“怎麼?不敢?”

  “誰說的!”李寶被他一激,一下子跳了起來。可他立馬又苦著臉:“我還沒學好呢,怎麼教他們?”

  國舅爺笑道:“那就好好學,不急。急的該是他們,你湊什麼熱鬧?我們真不急。”

  李寶年紀雖小,卻因為自小亡了父母,心思細得很。別人待他的好,他最能感覺到。聽國舅爺諄諄教來,他立刻伏地叩首,行了個弟子禮:“先生!”

  見他機靈討巧地順勢拜師,國舅爺不說應,也不說不應,淡道:“你若有要好的人就叫上吧,事成後少不了好處。”

  李寶也沒被國舅爺突然的冷淡嚇退,喜應:“好!”

  國舅瞧了他一眼:“該怎麼做,下回再與你細說。走吧,今兒去雲泉那邊瞅瞅。”

  ——

  冬雪漸融,春山悄然生了點綠,綴了點紅,清氣繚繞的雲泉湖更是招人喜愛。“點雪春霽”是雲泉勝景之一,引了不少踏青游湖的遊人。那秀麗的叢峰映在湖上,行舟輕過,便弄皺了兩岸青山。人行之處更有嫩柳夾道,啼鳥相迎,叫人流連忘返。

  “連先生也解不了,那出題之人真乃高才!”清河王世子趙璦與王府幕僚楊攸偕行湖岸,笑著打趣。

  趙璦與楊攸有著亦師亦友的情誼,楊攸也不像其他老夫子那般古板,所以但凡有事難住了楊攸,他就會逮住機會取笑半天。

  楊攸也不惱怒,笑道:“高才?那也未必,人無生而知之這,不過是術業有專攻罷了。真要細說,便是田間老農也知曉許多你我聞所未聞的事物。平日遇著不懂的,就該好好地弄個明白,藉由‘彼才高,某自愧不如’這種藉口寬慰自己,只會蒙昧終生。”

  趙璦點頭應是:“學生受教。”

  楊攸手中所持,正是趙璦從別處得來的一冊‘雲泉題集’。其中的幾道疑題連他也解不了,於是便帶趙璦見識一下‘雲泉盛會’,順道也把這月的《雲泉題集》也買回去好好琢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