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不過老定王妃並不知道亦安什麼時候心在王府,也只能賭王府里的人耗不起。反正她現在是光腳不怕穿鞋的,什麼都敢做。
果不其然,韋女史連忙入宮來請亦安。
亦安先禮後兵,派韋女史請老定王妃去宗人府,待問明老定王妃後,才知道定王想要恢復爵位,並願意拿出全府錢財來,只求聖人寬恕。
這會兒想起來服軟了?之前聖人又不是沒給過定王機會,只是老定王自恃有安惠王在前,聖人不會拿他怎麼樣,所以這才悲劇了。
亦安心裡明白聖人那裡絕無轉圜之意,定王又不是聖人親兄弟,犯不著讓聖人自打臉面。
可老定王妃也不能不安撫,亦安也只能道自己會到御前陳明此事,再讓韋女史送老定王妃一干人等回去。
等到御前回明聖人後,聖人只說知道了,便讓亦安回東宮繼續襄理宮務。
當亦安離宮回到王府時,赫然發現府外多了近百餘名護衛。
為首的那個人亦安還認識,是麒麟衛指揮使薛璘的部下,副指揮使孟桐。
「孟副指揮使?」亦安面露疑惑。
孟桐上前行禮,「稟王妃,陛下命我等為王府護衛,孟桐在此聽候王妃調遣。」聽這話的意思,聖人是把他身邊最精銳的麒麟衛拆了一部分作為王府護衛?這未免有些過於小題大做了……
不過孟桐已經帶人到了這裡,亦安也不能再讓他回去。只能詢問韋女史是否將這些人安排妥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亦安這才放下心來。
於是孟桐便作為王府護衛,有了自己的新工作。
至於老定王?聖人將其一家交給新定王嚴加看管,不許慢待。新定王剛得了爵位,又有朝廷的長史在,自然不敢對老定王如何。再者老定王夫婦已經年過六旬,便是他不動手,又能撐幾年?
在崇元四十六年的正月之前,聖人又辦了幾個不知法宗室,每次都是交給亦安去辦。眼看著王府外跪著的女眷越來越多,亦安也是著實沒有辦法。護衛也不能強行驅趕,只能將其請到宗人府照顧起來。
這樣一來,亦安在宗室里的名聲愈發壞了起來.。除卻臨清公主和舞陽長公主外,已經有不少宗室對亦安心生不滿。
十二月,秦閣老孝期已滿,被聖人召回京城。
白閣老對聖人表示,願意讓出首輔之位,順便向聖人請辭。
聖人只讓秦閣老重回內閣,對白閣老的請辭卻置若罔聞。
緊跟著正月里,秦珂終於嫁入慎國公府。
這樁聖人賜婚愣是拖了四年,終於禮成。
到了三月里,又傳出秦閣老的孫子要娶白閣老的孫女為妻的傳言。群臣才反應過來,他們莫不是被兩位閣老聯手給騙了吧?
閣臣之間相互聯姻並不罕見,群臣們也只是擔心兩位閣老在朝堂之上連成一派。不過聖人對此倒是沒有什麼看法,反倒賜了賀禮。
對聖人而言,若是兩個大臣聯姻就能架空他?那他這個皇帝也做得忒沒意思了些。
在亦柔的婚事有了著落後,尚信的婚事也終於有了眉目。
彭氏這次信心滿滿地對顧老夫人打了包票,「絕對是好人家的女兒。」不止是好人家,也是老熟人。
吏部侍郎陳良的三女兒。陳良,當初和姚京兆一同去查江南科舉舞弊,卻牽連出兩淮鹽引案的三位大臣之一。
至於為什麼彭氏能和陳夫人搭上線,那當然是陳夫人有意為之了。
一聽這個人選,顧老夫人心內皺眉,陳良是吏部侍郎,前途不可謂不遠大。尚信是什麼情況?至今連秀才也沒考上,陳夫人怎麼會相中尚信?莫不是有什麼隱情?
這樣想著,顧老夫人的目光不由看向大兒媳陸氏。
不等陸氏說話,彭氏又道,「只是陳家姑娘相貌有些平常,年歲也有些大了,今年已經二十了……」說著,彭氏生怕婆婆以為自己故意拿這個寒磣庶子,連忙道,「不過陳家姑娘自幼養在陳夫人身邊,和親生無異。陳夫人又給我交了底,說是準備了厚厚的嫁妝,不會委屈了姑娘。」彭氏有一點只好最好,就是說話從來不繞彎子。
這樣一說,顧老夫人和陸氏就明白了,陳家姑娘是庶出,樣貌並不出挑。
顧老夫人看向陸氏,陸氏便笑道,「咱們家王妃可是二十一才出嫁的。」陳家姑娘自然不能和亦安比,兩人情況不相同。陸氏這話的意思是,自家不挑揀年歲。
陸氏接著就補了一句,「只要心情好,能把家業撐起來,便是一好百好了。」陸氏也知道彭氏不會把個不能看的孫媳婦往婆婆面前送,大概還有些別的由頭。
果然,就聽彭氏補充道,「陳家姑娘幼時身子不好,在相國寺寄養過數年,比較熱心佛法。」這才是重點……
顧老夫人眉毛當時就豎了起來,這讓她想起自己那個熱衷修道的二兒子了。這要再娶進一個熱衷佛法的孫子媳婦,好嘛,佛道兩家齊活了就!
彭氏自認為這不是什麼大毛病,哪裡就那麼湊巧。若是陳家姑娘真想出家,又幹嘛歸家待嫁呢?且這都過去了好幾年,早就不是什麼大事兒了。
偏生京城中人對佛道如遇虎狼般避之不及,這才讓陳夫人尋上彭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果不其然,韋女史連忙入宮來請亦安。
亦安先禮後兵,派韋女史請老定王妃去宗人府,待問明老定王妃後,才知道定王想要恢復爵位,並願意拿出全府錢財來,只求聖人寬恕。
這會兒想起來服軟了?之前聖人又不是沒給過定王機會,只是老定王自恃有安惠王在前,聖人不會拿他怎麼樣,所以這才悲劇了。
亦安心裡明白聖人那裡絕無轉圜之意,定王又不是聖人親兄弟,犯不著讓聖人自打臉面。
可老定王妃也不能不安撫,亦安也只能道自己會到御前陳明此事,再讓韋女史送老定王妃一干人等回去。
等到御前回明聖人後,聖人只說知道了,便讓亦安回東宮繼續襄理宮務。
當亦安離宮回到王府時,赫然發現府外多了近百餘名護衛。
為首的那個人亦安還認識,是麒麟衛指揮使薛璘的部下,副指揮使孟桐。
「孟副指揮使?」亦安面露疑惑。
孟桐上前行禮,「稟王妃,陛下命我等為王府護衛,孟桐在此聽候王妃調遣。」聽這話的意思,聖人是把他身邊最精銳的麒麟衛拆了一部分作為王府護衛?這未免有些過於小題大做了……
不過孟桐已經帶人到了這裡,亦安也不能再讓他回去。只能詢問韋女史是否將這些人安排妥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亦安這才放下心來。
於是孟桐便作為王府護衛,有了自己的新工作。
至於老定王?聖人將其一家交給新定王嚴加看管,不許慢待。新定王剛得了爵位,又有朝廷的長史在,自然不敢對老定王如何。再者老定王夫婦已經年過六旬,便是他不動手,又能撐幾年?
在崇元四十六年的正月之前,聖人又辦了幾個不知法宗室,每次都是交給亦安去辦。眼看著王府外跪著的女眷越來越多,亦安也是著實沒有辦法。護衛也不能強行驅趕,只能將其請到宗人府照顧起來。
這樣一來,亦安在宗室里的名聲愈發壞了起來.。除卻臨清公主和舞陽長公主外,已經有不少宗室對亦安心生不滿。
十二月,秦閣老孝期已滿,被聖人召回京城。
白閣老對聖人表示,願意讓出首輔之位,順便向聖人請辭。
聖人只讓秦閣老重回內閣,對白閣老的請辭卻置若罔聞。
緊跟著正月里,秦珂終於嫁入慎國公府。
這樁聖人賜婚愣是拖了四年,終於禮成。
到了三月里,又傳出秦閣老的孫子要娶白閣老的孫女為妻的傳言。群臣才反應過來,他們莫不是被兩位閣老聯手給騙了吧?
閣臣之間相互聯姻並不罕見,群臣們也只是擔心兩位閣老在朝堂之上連成一派。不過聖人對此倒是沒有什麼看法,反倒賜了賀禮。
對聖人而言,若是兩個大臣聯姻就能架空他?那他這個皇帝也做得忒沒意思了些。
在亦柔的婚事有了著落後,尚信的婚事也終於有了眉目。
彭氏這次信心滿滿地對顧老夫人打了包票,「絕對是好人家的女兒。」不止是好人家,也是老熟人。
吏部侍郎陳良的三女兒。陳良,當初和姚京兆一同去查江南科舉舞弊,卻牽連出兩淮鹽引案的三位大臣之一。
至於為什麼彭氏能和陳夫人搭上線,那當然是陳夫人有意為之了。
一聽這個人選,顧老夫人心內皺眉,陳良是吏部侍郎,前途不可謂不遠大。尚信是什麼情況?至今連秀才也沒考上,陳夫人怎麼會相中尚信?莫不是有什麼隱情?
這樣想著,顧老夫人的目光不由看向大兒媳陸氏。
不等陸氏說話,彭氏又道,「只是陳家姑娘相貌有些平常,年歲也有些大了,今年已經二十了……」說著,彭氏生怕婆婆以為自己故意拿這個寒磣庶子,連忙道,「不過陳家姑娘自幼養在陳夫人身邊,和親生無異。陳夫人又給我交了底,說是準備了厚厚的嫁妝,不會委屈了姑娘。」彭氏有一點只好最好,就是說話從來不繞彎子。
這樣一說,顧老夫人和陸氏就明白了,陳家姑娘是庶出,樣貌並不出挑。
顧老夫人看向陸氏,陸氏便笑道,「咱們家王妃可是二十一才出嫁的。」陳家姑娘自然不能和亦安比,兩人情況不相同。陸氏這話的意思是,自家不挑揀年歲。
陸氏接著就補了一句,「只要心情好,能把家業撐起來,便是一好百好了。」陸氏也知道彭氏不會把個不能看的孫媳婦往婆婆面前送,大概還有些別的由頭。
果然,就聽彭氏補充道,「陳家姑娘幼時身子不好,在相國寺寄養過數年,比較熱心佛法。」這才是重點……
顧老夫人眉毛當時就豎了起來,這讓她想起自己那個熱衷修道的二兒子了。這要再娶進一個熱衷佛法的孫子媳婦,好嘛,佛道兩家齊活了就!
彭氏自認為這不是什麼大毛病,哪裡就那麼湊巧。若是陳家姑娘真想出家,又幹嘛歸家待嫁呢?且這都過去了好幾年,早就不是什麼大事兒了。
偏生京城中人對佛道如遇虎狼般避之不及,這才讓陳夫人尋上彭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