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
更深一層,秦夫人想的還是亦安,亦或者是亦安掌握的宗人府。
秦夫人原本以為長子的仕途就算走到頭了,沒想到時來運轉。若是能用庶子的婚事換來安王妃對長子等的提攜,橫豎是不虧的。至於庶子?能娶白閣老的孫女為妻,是多少人想求也求不來的。
兩家暗中商定,等秦家孝期一過,便立刻完婚。兩家先交換了信物,等來年秦閣老入京,便能行大禮。
九月,延熹郡王妃產下次女。
亦安心想,只要再襄理上兩個月宮務,自己就能把這個擔子交給延熹郡王妃了。
為什麼說是兩個月?當然是因為郡王妃要坐雙月子。
這一回生了女兒,延熹郡王妃面上卻並無多少喜色,她實在是想要一個兒子的。長女已經四歲,延熹郡王也已經年過二十五,再無子,便要納妾了。
亦安故作不知,恭喜過延熹郡王妃後,便以宗人府夫的名義,替延熹郡王的長女請封,次女請名。
這些本就是宗人府的分內事,聖人見是亦安的奏疏,看過後隨手就批了。
延熹郡王妃知道後,到底對亦安露出感激的笑來,「到底是麻煩你了。」
亦安忙道,「郡王妃何出此言,這些不過是遲早的事罷了。」
不過延熹郡王妃的月子到底沒坐安穩,還沒有到一個月,竟然有血崩的趨勢。
這下亦安也不好再提交還宮務的話,只能繼續在宮裡處理宮務。
十二月,宗人府那裡又出了問題。
定王一系的好幾個宗室到宗人府,問今年給他們發放的祿米為什麼是霉米。
這一句可把張府丞嚇得不輕。宗人府官員再怎麼吃回扣,也不至於把霉米發出去。
可這幾位宗室是有實據的,身後那幾車的霉米是作不了假的。
張府丞不敢擅自做主,連忙請示安王。安王也傻了眼,他看過名冊的,宗人府壓根兒就沒有霉米的存貨!
這下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安王無法,只得派人去請亦安。
亦安倒是查出來了結果,可她也不能做主,只能向聖人匯報此事。
定王將給定藩一系宗室的祿米,換成了幾年攢下來的糙米。放到如今,有些已經發霉了。
第150章 晴天
定王作出這樣的事來, 顯然是沒把下面的宗室放在眼裡。
而在定王看來,他是永世不降的藩王,便是這樣行事, 聖人也不會把他怎麼樣。
不料這一回聖人勃然大怒, 召集了內閣大臣,要從重治定王的罪。
等定王反應過來的時候, 聖人已經對內閣做出了指示:革除定王爵位, 降為閒散宗室,從旁系中另擇宗室繼承定王爵位。
這下不止定王, 其余幾位親王也懵了,還能這麼玩兒?
定王忘了, 聖人一直沒有動安王的原因,一者是因為他只在子嗣上用心,沒有擾亂社稷。二者便是因為安藩只有他這一根獨苗。若是廢了他,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是安王絕嗣, 就是永襄郡王絕嗣。
所以聖人遲遲不動安王, 並非不願,而是不能。
輪到定王作死時,聖人便不再忍耐。反正定王一系還能找幾個繼承人出來, 聖人不能容許定王這樣苛待宗室。
而擇定新任定王的差事,自然就落到了宗人府頭上。或者說,落到了亦安頭上。
群臣對此是樂見其成的, 宗室的削弱對未來的聖人也有好處,當然對朝廷的好處是最大的。
原本定王還打算今年為長孫請封, 奏疏都寫好了,就差使力氣送到御前了。這下落得個革爵的下場, 這事兒就不必想了。
聖人顯然是打算換掉定王的,因此亦安也很快給出了幾個人選,供聖人預覽。
聖人看過後,很快用御筆圈了一個名字。
新任定王就這樣閃亮登場。
這就是原先安惠王心裡想的,他這個親王帽子是鐵做的不假,可帽子底下的人卻是肉做的。
雖然新定王選了出來,但聖人卻沒有將理藩院交給定王去管,而是讓景王收拾收拾,把理藩院接了過去。
景王心裡再不情願,也不敢在面上違背親爹的旨意。
而聖人之所以這樣大發雷霆,還是想著在閉眼前,替太子掃清一些稱不上障礙的障礙,或者說自己做惡人,讓太子做好人。等自己百年之後,再把廢定王一系扶起來,博一個寬仁的名聲。
敏銳者如陸太傅,已經察覺到,這是聖人在為太子鋪路了……
定王本人並不算多大威脅,只是剪除一個根深蒂固的王府,其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聖人也不算趕盡殺絕,畢竟廢定王的家產沒有被抄沒,僅僅只是革爵和革去差事而已,廢定王一家也沒有被圈禁在宗人府。
十月,亦安還在宮裡襄理宮務,韋女史急忙入宮求見。
「稟告王妃,定王一家女眷,正跪在王府門前哭鬧不休,我等苦勸,老王妃執意不肯離去。」這說的肯定不是新定王妃,新任定王妃年不過三旬,如何能稱一個老字?那就是被廢去定王爵位的那一位了。
韋女史是實在沒招兒了,這才進宮來求援的。
老定王被革爵後,急怒攻心,一病不起,老定王妃無奈,只得出此下策。老定王被革爵後,老定王妃便不能再入宮。無奈之下,只得到永襄郡王府門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秦夫人原本以為長子的仕途就算走到頭了,沒想到時來運轉。若是能用庶子的婚事換來安王妃對長子等的提攜,橫豎是不虧的。至於庶子?能娶白閣老的孫女為妻,是多少人想求也求不來的。
兩家暗中商定,等秦家孝期一過,便立刻完婚。兩家先交換了信物,等來年秦閣老入京,便能行大禮。
九月,延熹郡王妃產下次女。
亦安心想,只要再襄理上兩個月宮務,自己就能把這個擔子交給延熹郡王妃了。
為什麼說是兩個月?當然是因為郡王妃要坐雙月子。
這一回生了女兒,延熹郡王妃面上卻並無多少喜色,她實在是想要一個兒子的。長女已經四歲,延熹郡王也已經年過二十五,再無子,便要納妾了。
亦安故作不知,恭喜過延熹郡王妃後,便以宗人府夫的名義,替延熹郡王的長女請封,次女請名。
這些本就是宗人府的分內事,聖人見是亦安的奏疏,看過後隨手就批了。
延熹郡王妃知道後,到底對亦安露出感激的笑來,「到底是麻煩你了。」
亦安忙道,「郡王妃何出此言,這些不過是遲早的事罷了。」
不過延熹郡王妃的月子到底沒坐安穩,還沒有到一個月,竟然有血崩的趨勢。
這下亦安也不好再提交還宮務的話,只能繼續在宮裡處理宮務。
十二月,宗人府那裡又出了問題。
定王一系的好幾個宗室到宗人府,問今年給他們發放的祿米為什麼是霉米。
這一句可把張府丞嚇得不輕。宗人府官員再怎麼吃回扣,也不至於把霉米發出去。
可這幾位宗室是有實據的,身後那幾車的霉米是作不了假的。
張府丞不敢擅自做主,連忙請示安王。安王也傻了眼,他看過名冊的,宗人府壓根兒就沒有霉米的存貨!
這下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安王無法,只得派人去請亦安。
亦安倒是查出來了結果,可她也不能做主,只能向聖人匯報此事。
定王將給定藩一系宗室的祿米,換成了幾年攢下來的糙米。放到如今,有些已經發霉了。
第150章 晴天
定王作出這樣的事來, 顯然是沒把下面的宗室放在眼裡。
而在定王看來,他是永世不降的藩王,便是這樣行事, 聖人也不會把他怎麼樣。
不料這一回聖人勃然大怒, 召集了內閣大臣,要從重治定王的罪。
等定王反應過來的時候, 聖人已經對內閣做出了指示:革除定王爵位, 降為閒散宗室,從旁系中另擇宗室繼承定王爵位。
這下不止定王, 其余幾位親王也懵了,還能這麼玩兒?
定王忘了, 聖人一直沒有動安王的原因,一者是因為他只在子嗣上用心,沒有擾亂社稷。二者便是因為安藩只有他這一根獨苗。若是廢了他,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是安王絕嗣, 就是永襄郡王絕嗣。
所以聖人遲遲不動安王, 並非不願,而是不能。
輪到定王作死時,聖人便不再忍耐。反正定王一系還能找幾個繼承人出來, 聖人不能容許定王這樣苛待宗室。
而擇定新任定王的差事,自然就落到了宗人府頭上。或者說,落到了亦安頭上。
群臣對此是樂見其成的, 宗室的削弱對未來的聖人也有好處,當然對朝廷的好處是最大的。
原本定王還打算今年為長孫請封, 奏疏都寫好了,就差使力氣送到御前了。這下落得個革爵的下場, 這事兒就不必想了。
聖人顯然是打算換掉定王的,因此亦安也很快給出了幾個人選,供聖人預覽。
聖人看過後,很快用御筆圈了一個名字。
新任定王就這樣閃亮登場。
這就是原先安惠王心裡想的,他這個親王帽子是鐵做的不假,可帽子底下的人卻是肉做的。
雖然新定王選了出來,但聖人卻沒有將理藩院交給定王去管,而是讓景王收拾收拾,把理藩院接了過去。
景王心裡再不情願,也不敢在面上違背親爹的旨意。
而聖人之所以這樣大發雷霆,還是想著在閉眼前,替太子掃清一些稱不上障礙的障礙,或者說自己做惡人,讓太子做好人。等自己百年之後,再把廢定王一系扶起來,博一個寬仁的名聲。
敏銳者如陸太傅,已經察覺到,這是聖人在為太子鋪路了……
定王本人並不算多大威脅,只是剪除一個根深蒂固的王府,其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
聖人也不算趕盡殺絕,畢竟廢定王的家產沒有被抄沒,僅僅只是革爵和革去差事而已,廢定王一家也沒有被圈禁在宗人府。
十月,亦安還在宮裡襄理宮務,韋女史急忙入宮求見。
「稟告王妃,定王一家女眷,正跪在王府門前哭鬧不休,我等苦勸,老王妃執意不肯離去。」這說的肯定不是新定王妃,新任定王妃年不過三旬,如何能稱一個老字?那就是被廢去定王爵位的那一位了。
韋女史是實在沒招兒了,這才進宮來求援的。
老定王被革爵後,急怒攻心,一病不起,老定王妃無奈,只得出此下策。老定王被革爵後,老定王妃便不能再入宮。無奈之下,只得到永襄郡王府門前。<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