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聖人看都沒看就准了,宋尚食得了五品宜人的誥命,林太醫恩蔭一孫出仕,在宗人府做了個七品筆帖式。
宋尚食與林太醫侍奉聖人多年,本就不缺這點兒銀錢。宋尚食雖然不在意這個宜人誥命,但卻是亦安的心意。林太醫自己無所求,家中子孫多些,難免有在讀書舉業上不成的。
一個五品宜人,一個七品筆帖式,於宋尚食和林太醫而言,不過到聖人面前求一求罷了。
而為這個,後面又為亦安惹出一場官司來。
正月十五,開印前一日,焦清又登門了。
「閣老新禧。」寒暄過後,焦清拿出聖旨,白閣老帶著全家接旨。
這是一道加封的旨意,聖人加封首輔為太保,白閣老自此與親家陸望一樣,位列三公。
接到旨意後,白閣老並沒有表現出歡喜的神色,在送走焦清後,又帶著兩個兒子進了書房。
稍晚些時辰,亦安和安王回府,知曉此事。
亦安對祖父道,「聖人不獨加封了您,秦閣老也被加封為太師。」本朝的三公算是齊活了。
聖人的這兩道旨意,算是對朝臣的回覆。聖人既想召回秦閣老,又想安撫白閣老,是以有了這樣兩道旨意。
白閣老現在是進退兩難,他本來想在年後春闈之後,便向聖人遞交辭呈。一者他年歲已高,該由年富力強的大臣進入內閣。二者朝中多非議,也好藉此杜絕物議。
不料聖人加恩旨意一下,這倒讓白閣老進退兩難起來。
讓白閣老兩難的事還在後面,亦安又道,「宋次輔於年前向聖人遞交辭呈,聖人已經准了。」宋閣老先白閣老一步,溜之大吉了。
聖人為什麼准許宋閣老辭去閣臣之位,這是誰也不知道的。亦安替聖人整理奏疏,這才知道這件事。
等到正月十六開印,內閣或許就看不到宋閣老清瘦挺拔的背影了。
宋閣老比白閣老年歲還高些,有歸鄉之意實屬正常。不過這樣一來,白閣老若還有請辭之意,那便兩頭不討好。
春闈在即,閣臣請辭,宋閣老年高,群臣或許不會說什麼。但白閣老不同,他是首輔,若跟著請辭,只怕會讓百官不滿。
而亦安現在還不知道,祖父現在的進退兩難,不久後的她也會感同身受。
春闈剛過,陳閣老家便開始操辦喜事,為迎娶亦謹過門而準備。
不少大臣私下里都在議論,陳閣老家的公子這次這麼有把握?要知道主考官可不是白閣老或者白尚書,而是吏部尚書親自主持的。
此為釋群嫌,乃聖人特旨。
亦安為宋尚食和林太醫請封的消息傳出去後,果然引得百官彈劾。這件事被聖人壓了下來,正好又有春闈的事擋著,所以沒有鬧到滿朝風雨的地步。
三月里,亦謹嫁入陳家。
緊跟著五月,尚德迎娶姚京兆之女。
崇元四十五年的會試,陳明康中舉,位列二甲二十一名進士。而尚德則落了榜,只能等三年後再試。
七月,亦和與沈少卿幼子完婚。
等白家操辦完這幾樁婚事,轉過頭一看,嘿!尚信和亦柔還沒著落呢。
這倒不是彭氏故意不上心。一者尚德五月才完婚,家裡緊跟著又是亦和的婚事,她就是想出門交際,也分不出身來。
而就在這時,亦安提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人選。
「秦閣老的孫子?」乍一聽這個人選,還以為是常寧郡主的丈夫,那位可是探花。
是以想也知道不是這一位,那就是秦閣老的另一個孫子。
只是秦閣老只有一個嫡孫,另外一個,自然就是庶出了。
亦安能提這個,自然是已經調查清楚了。
今年四月,秦閣老之子帶著一雙兒女入京,一是為女兒和慎國公府的婚事,二便是送兒子秦潤物入國子監讀書。
秦珂在家中待嫁,亦安曾到秦家去探望她,是以知道她還有一個庶弟,眼下正在國子監讀書。
秦潤物本人的才學或許比不上兄長秦潤言,但卻是用心苦讀的。秦家雖然出了一位探花,但又被聖人點了做郡主儀賓,仕途一眼就看到頭了。
是以秦閣老將孫輩科舉的希望放在了秦潤物身上,讓其隨父入京也有這個考量在。
聽國子監祭酒也贊過秦潤物用心刻苦,並不敷衍進學。
往高處看,秦潤物無疑是比較合適的人選。如果不考慮門第,那就要看其它方面。比如今年的新科進士里,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但這樣的人白家並不知根知底,相反,對秦閣老本人,白閣老便很了解。
「我也不過略提一提,若秦家無意,我們也不好強求,再者就是長輩們的意思。」亦安提了這樣一個人選,倒沒有顯出大包大攬的樣子來。
是呀,眼看秦閣老孝期就要結束,到時候是否會還朝還是未知。眼下如果傳出秦、白兩家聯姻,在朝廷上,不大不小,也是個新聞。
白閣老起先覺得不妥,但細細思量過後,又覺得秦潤物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顧老夫人看了眼陸氏,陸氏知機,當即應下此事,過後去探秦夫人的口風。
誰知秦夫人與陸氏一拍即合,對這樁婚事竟然出奇的贊成。
仔細想想,也能明白秦夫人的心思。丈夫正在吏部候缺,若是這時候能和白家搭上關係,那丈夫起復,就大有可為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宋尚食與林太醫侍奉聖人多年,本就不缺這點兒銀錢。宋尚食雖然不在意這個宜人誥命,但卻是亦安的心意。林太醫自己無所求,家中子孫多些,難免有在讀書舉業上不成的。
一個五品宜人,一個七品筆帖式,於宋尚食和林太醫而言,不過到聖人面前求一求罷了。
而為這個,後面又為亦安惹出一場官司來。
正月十五,開印前一日,焦清又登門了。
「閣老新禧。」寒暄過後,焦清拿出聖旨,白閣老帶著全家接旨。
這是一道加封的旨意,聖人加封首輔為太保,白閣老自此與親家陸望一樣,位列三公。
接到旨意後,白閣老並沒有表現出歡喜的神色,在送走焦清後,又帶著兩個兒子進了書房。
稍晚些時辰,亦安和安王回府,知曉此事。
亦安對祖父道,「聖人不獨加封了您,秦閣老也被加封為太師。」本朝的三公算是齊活了。
聖人的這兩道旨意,算是對朝臣的回覆。聖人既想召回秦閣老,又想安撫白閣老,是以有了這樣兩道旨意。
白閣老現在是進退兩難,他本來想在年後春闈之後,便向聖人遞交辭呈。一者他年歲已高,該由年富力強的大臣進入內閣。二者朝中多非議,也好藉此杜絕物議。
不料聖人加恩旨意一下,這倒讓白閣老進退兩難起來。
讓白閣老兩難的事還在後面,亦安又道,「宋次輔於年前向聖人遞交辭呈,聖人已經准了。」宋閣老先白閣老一步,溜之大吉了。
聖人為什麼准許宋閣老辭去閣臣之位,這是誰也不知道的。亦安替聖人整理奏疏,這才知道這件事。
等到正月十六開印,內閣或許就看不到宋閣老清瘦挺拔的背影了。
宋閣老比白閣老年歲還高些,有歸鄉之意實屬正常。不過這樣一來,白閣老若還有請辭之意,那便兩頭不討好。
春闈在即,閣臣請辭,宋閣老年高,群臣或許不會說什麼。但白閣老不同,他是首輔,若跟著請辭,只怕會讓百官不滿。
而亦安現在還不知道,祖父現在的進退兩難,不久後的她也會感同身受。
春闈剛過,陳閣老家便開始操辦喜事,為迎娶亦謹過門而準備。
不少大臣私下里都在議論,陳閣老家的公子這次這麼有把握?要知道主考官可不是白閣老或者白尚書,而是吏部尚書親自主持的。
此為釋群嫌,乃聖人特旨。
亦安為宋尚食和林太醫請封的消息傳出去後,果然引得百官彈劾。這件事被聖人壓了下來,正好又有春闈的事擋著,所以沒有鬧到滿朝風雨的地步。
三月里,亦謹嫁入陳家。
緊跟著五月,尚德迎娶姚京兆之女。
崇元四十五年的會試,陳明康中舉,位列二甲二十一名進士。而尚德則落了榜,只能等三年後再試。
七月,亦和與沈少卿幼子完婚。
等白家操辦完這幾樁婚事,轉過頭一看,嘿!尚信和亦柔還沒著落呢。
這倒不是彭氏故意不上心。一者尚德五月才完婚,家裡緊跟著又是亦和的婚事,她就是想出門交際,也分不出身來。
而就在這時,亦安提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人選。
「秦閣老的孫子?」乍一聽這個人選,還以為是常寧郡主的丈夫,那位可是探花。
是以想也知道不是這一位,那就是秦閣老的另一個孫子。
只是秦閣老只有一個嫡孫,另外一個,自然就是庶出了。
亦安能提這個,自然是已經調查清楚了。
今年四月,秦閣老之子帶著一雙兒女入京,一是為女兒和慎國公府的婚事,二便是送兒子秦潤物入國子監讀書。
秦珂在家中待嫁,亦安曾到秦家去探望她,是以知道她還有一個庶弟,眼下正在國子監讀書。
秦潤物本人的才學或許比不上兄長秦潤言,但卻是用心苦讀的。秦家雖然出了一位探花,但又被聖人點了做郡主儀賓,仕途一眼就看到頭了。
是以秦閣老將孫輩科舉的希望放在了秦潤物身上,讓其隨父入京也有這個考量在。
聽國子監祭酒也贊過秦潤物用心刻苦,並不敷衍進學。
往高處看,秦潤物無疑是比較合適的人選。如果不考慮門第,那就要看其它方面。比如今年的新科進士里,是否有合適的人選。
但這樣的人白家並不知根知底,相反,對秦閣老本人,白閣老便很了解。
「我也不過略提一提,若秦家無意,我們也不好強求,再者就是長輩們的意思。」亦安提了這樣一個人選,倒沒有顯出大包大攬的樣子來。
是呀,眼看秦閣老孝期就要結束,到時候是否會還朝還是未知。眼下如果傳出秦、白兩家聯姻,在朝廷上,不大不小,也是個新聞。
白閣老起先覺得不妥,但細細思量過後,又覺得秦潤物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顧老夫人看了眼陸氏,陸氏知機,當即應下此事,過後去探秦夫人的口風。
誰知秦夫人與陸氏一拍即合,對這樁婚事竟然出奇的贊成。
仔細想想,也能明白秦夫人的心思。丈夫正在吏部候缺,若是這時候能和白家搭上關係,那丈夫起復,就大有可為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