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約鄭玄也只是想說一說自己的見解,然後在史書上留下兩人會面談論的對話,未來由後人評說誰對誰錯,也許對方是這個想法。

  「蔡公,若是如此,那天你也親自到場,把這場對話記錄在史書之上吧,對錯交給後人來評判,我想鄭公應該不會有意見。」

  辯經是變不贏的,更何況這些人還擅長斷章取義,微言大義。

  但若是不辯經,只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給後人留個記錄倒是有趣。

  蔡邕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何必辯論輸贏,這天下又有多少道理能辯個明白。

  不過說到記載史書這件事情,蔡邕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他一直在負責給漢朝修史,已經寫到了劉協登基到死亡這幾年發生的事情。

  有一個人幾乎是繞不過去的,蔡邕在猶豫這件事情寫不寫進去,雖說史學家應該秉筆執直書。

  但現實當中,大家都知道不是這麼回事兒。

  「你是說要不要記載,胡月當年入選了劉協後宮做貴人這樣事情?」

  蔡邕點頭,有些話自然是不能明說的,但聰明人也不必說太多。

  關於劉協當年為什麼會死亡的事情,天下人有諸多猜測,不過都拿不出證據。

  而楊秋絕對是頭號嫌疑人。

  這件事情原本可以隨著時間逝去變得漸漸無人關注,但是楊秋情況不一樣,胡月直接跟在了她身邊學習。

  這位曾經劉協後宮的貴人,在劉協死後被楊秋重用,家族還在昭國飛升。

  就在今年,胡月還直接考上了昭國的狀元。

  也就是說,胡月這個人根本就不能隱去記載。

  以後,她就是昭國歷史當中第二位女狀元。

  若未來在官場上有所作為,恐怕在歷史上留下的記載更多。

  所以胡月曾經在漢室的身份,這事兒到底該怎麼記載,蔡邕真的很憂愁!

  就算他不記載,後世的人修私史的時候難道就不記載嗎?恐怕也會出現各種猜測?

  「何必隱去記載,大大方方記錄下來,我料未來之人只會驚嘆其一生,曾經在後宮之中差點兒淪為亡國妃嬪。

  後來卻識時務者為俊傑,入昭國為我賞識重用,然後成為了一位天下聞名的女狀元,這豈不是激勵未來萬千女子,記下來就是……」

  這坦然的態度讓蔡邕笑了。

  「大王就不怕未來之人妄加揣測?」

  「你若不記載這事兒,未來之人的揣測才會令人無法想像,無妨,事非功過都是後人評說,當世之人只做當下之事。」

  在楊秋這邊即將準備著和鄭玄的會面之時。

  揚州這邊,孫策也秘密拿到了劉寵和劉備千辛萬苦買下來的圖紙。

  劉寵覺得自己和劉備做的事情很隱秘,拿到圖紙之後也任用了心腹之人開始研究。

  實際上,他們這個朝廷早就漏成了篩子,所以孫策這邊花點錢也拿到了圖紙。

  人心不安的時候,身在局中的人都在紛紛尋找著出路。

  所以豫州這個朝廷,雖然還沒有滅亡,但是從劉寵這邊禁止使用昭國貨幣,並且對隱藏昭國貨幣的家族進行查抄定罪斬殺之後。

  豫州內部上上下下都已經是大難臨頭各自飛了,所有人都在尋找著退路。

  「伯符,聽我一言。即便這圖紙確鑿無誤,然豫州、徐州近日之變故,你也有目共睹。

  陛下本為寬厚仁君,歷年來鮮少增加百姓賦稅。然而,歲末之際,忽聞增稅之令,言其緣由乃儲備來年糧草,以備邊患。但我等現已查證確鑿,此舉實為鍛造兵器之需!

  這次賦稅如此之重,豫州、徐州的百姓日子更艱難了,這個冬天怕是要出大亂子。

  再說,揚州這兩年天時不利,實在不適合研究這兵器。若執意為之,恐生不測之禍!」

  今年下半年,他們親眼見證了昭國大船之上所配備的武器有多威猛。

  當兵器的爆炸的時候,如同雷霆萬鈞,直接震撼了揚州的水軍,讓孫策和周瑜都久久回不過神來。

  那一場戰爭失敗得很慘,也讓這兩人看到了未來的戰爭,根本不再會是簡單的刀槍拼刺。

  所以下半年,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昭國在揚州蠶食越來越大的地盤,而他們暫時都不敢主動發起攻打。

  這樣的情況讓孫策怎能甘心,所以他一直在打聽昭國船上的武器到底是什麼?

  因此,當從豫州朝廷竊取到這個機密之後,孫策很是興奮,並覺得未來不用再害怕對方的武器了。

  不就是昭國武器厲害一些嗎?難道他孫策就不能派人研究出來

  可是周瑜卻覺得不對勁,那種隱隱的不安如絲線般纏繞在心頭,可究竟哪裡不對勁,他一時之間卻又想不出來。

  他純粹是出於一種直覺,研究這種武器恐怕要消耗大量的金錢,這對於剛剛占據江東一地的孫策來說,那簡直就是徒增負擔。

  畢竟江東初定,民心尚未完全歸附,各方勢力暗流涌動。

  此時在金錢上的巨大消耗,無疑會動搖這脆弱的平衡。

  「公瑾,我這一生就愛冒險,豈不知即便研究此武器,亦未必能敗昭國。

  但若不研究,那就是坐以待斃,只能任人擊潰。

  如今你我尚年少,我尚有本錢可輸,因此,我不願就此輕言放棄!」

  第181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