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袁紹不會怪他。
他現在問候曹操祖宗或者罵荀彧一句試試,曹操不把他推出去斬了才怪。
劉放當真以為陳琳是手滑了一下。
「曹丞相曾去給他慶祝生日……」劉放將他知道的都告訴了陳琳。
陳琳將重要信息都記錄下來了。
他說道:「子棄先在我這坐一會兒,僅需一柱香的時間我就能寫好交給你。」
劉放笑道:「多謝孔璋兄。」
陳琳也笑著說道:「你我之間無需這麼客氣。」
他下筆如有神,很快就寫好了。
劉放相信陳琳的文字功底,未曾過目就派人送給季汐。
兩封信一前一後都送出去了。
雖然送出去的時間相近,但諸葛亮離得近,先收到了「諸葛瑾」的勸降信。
諸葛亮看了信之後不敢相信。
他提筆刷刷刷回信,要求諸葛瑾作為使者過來與他見上一面。
有什麼話當面說。
以他對諸葛瑾的了解是不可能投降曹操的,但信件確實是出自諸葛瑾之手。
諸葛瑾受什麼刺激了?沒瘋吧?
曹操收到諸葛亮給諸葛瑾的回信,把劉放叫了過來,將信交給了劉放,說道:「你自己看看吧。」
劉放看過之後簡直敗給諸葛亮了。
他模仿諸葛瑾的字跡、語氣惟妙惟肖,確實騙過了諸葛亮。
但他沒想到諸葛亮會來這一手。
讓諸葛瑾出使不就等於是放虎歸山嗎?怕是有去無回。
他從未見過有如此謹慎之人。
諸葛亮看到了諸葛瑾的親筆書信不夠,還要和諸葛瑾當面對質。
上哪去找長得和諸葛瑾一樣的人?
劉放說道:「丞相,此計雖然不成,但我還有一計。」
曹操挑眉:「你說。」
劉放說道:「孫權是涼薄之人,若是知道諸葛瑾投降了,必然不會放過諸葛瑾的家人。
可將諸葛瑾投降一事廣而告之。
諸葛瑾若是得知在東吳的家人都被孫權所害,還怕他不會投降?
諸葛亮也會對孫權心寒。」
曹操覺得此計可行,說道:「這事依然還是交給你去辦。」
劉放領命退下了。
諸葛瑾投降了曹操的事情在劉放的運作下,很快就傳到了東吳。
什麼?不相信?諸葛瑾不會投降?
諸葛瑾都寫信勸說弟弟諸葛亮投降曹操了,這事還會有假?
有人勸孫權斬了諸葛瑾的家人。
諸葛瑾都投降曹操了,當然要斬人質,最好是夷三族。
也有人勸孫權善待諸葛瑾的家人。
諸葛瑾跟隨孫權有十多年了,勞苦功高,斬他家人不厚道。
至於孫劉聯盟……
從孫權發兵攻打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時就已經背棄了。
更何況這次又沒有支援南郡。
孫、劉兩家正在因為荊州的事情鬧矛盾,便是沒有諸葛瑾的事件聯盟之事也很難維持下去。
孫權最後還是沒動諸葛瑾的家人。
因為他很喜歡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父子各為其主也不是沒有可能。
劉放:「……」
兩次獻計都沒能成功,看來他還是專心當秘書郎好了,出謀劃策的事不是他的強項,就不摻和了。
這個時候,季汐收到了劉放寄過來的信。
收到信的時候,他正和張飛在校場練習射箭,以前拉開半石的弓都手抖,現在已經能夠輕輕鬆鬆地拉開一石的弓了。
季汐放下了弓箭,展開信件。
劉放用諸葛瑾的字跡和口吻勸降諸葛亮的時候,自作主張的寫了封信勸降季汐。
陳琳的手書就夾雜在他寄給季汐的信里。
季汐看到劉放的信的時候心情還很平靜,哪裡是他率先背叛曹操,是曹操先容不下他。
不跑等死嗎?
他能看出這封勸降信是劉放自己的意思,而非曹操授意。
便是曹操授意,他也不會回去。
他如今已經投奔了劉備,而且劉備待他不薄,沒有背棄的理由。
回去並不是棄暗投明。
劉備聯曹滅吳再滅曹,不論成敗,都能加快統一的步伐。
他不管幫哪一邊,初衷始終沒變。
當他看到陳琳的手書時,氣得手抖,胸中難抑激憤。
不愧是能將曹操頭風病罵好的人。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斐然,罵人的技術更是一流。
這妥妥的就是網暴。
張飛見季汐的狀態不對,關心地問道:「信上寫了什麼?」
季汐將陳琳的手書拿給張飛過目。
張飛看到陳琳的手書後氣得破口大罵,對季汐說道:「這必須得罵回去。」
季汐正要說話。
張飛一手拍上季汐的肩膀,把季汐要說的話給拍了回去,說道:「這事你不用操心,交給我來辦。」
他請諸葛亮幫忙罵回去。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更新好早,求夸~~
第54章
張飛將陳琳的手書收了起來。
這時有人前來稟報:「張將軍,季軍師,大王請你們過去議事。」
張飛和季汐一起去了劉備那裡。
當他們趕到的時候,龐統、法正、魏延已經到了。
劉備將王基的信給大家看。
他現在問候曹操祖宗或者罵荀彧一句試試,曹操不把他推出去斬了才怪。
劉放當真以為陳琳是手滑了一下。
「曹丞相曾去給他慶祝生日……」劉放將他知道的都告訴了陳琳。
陳琳將重要信息都記錄下來了。
他說道:「子棄先在我這坐一會兒,僅需一柱香的時間我就能寫好交給你。」
劉放笑道:「多謝孔璋兄。」
陳琳也笑著說道:「你我之間無需這麼客氣。」
他下筆如有神,很快就寫好了。
劉放相信陳琳的文字功底,未曾過目就派人送給季汐。
兩封信一前一後都送出去了。
雖然送出去的時間相近,但諸葛亮離得近,先收到了「諸葛瑾」的勸降信。
諸葛亮看了信之後不敢相信。
他提筆刷刷刷回信,要求諸葛瑾作為使者過來與他見上一面。
有什麼話當面說。
以他對諸葛瑾的了解是不可能投降曹操的,但信件確實是出自諸葛瑾之手。
諸葛瑾受什麼刺激了?沒瘋吧?
曹操收到諸葛亮給諸葛瑾的回信,把劉放叫了過來,將信交給了劉放,說道:「你自己看看吧。」
劉放看過之後簡直敗給諸葛亮了。
他模仿諸葛瑾的字跡、語氣惟妙惟肖,確實騙過了諸葛亮。
但他沒想到諸葛亮會來這一手。
讓諸葛瑾出使不就等於是放虎歸山嗎?怕是有去無回。
他從未見過有如此謹慎之人。
諸葛亮看到了諸葛瑾的親筆書信不夠,還要和諸葛瑾當面對質。
上哪去找長得和諸葛瑾一樣的人?
劉放說道:「丞相,此計雖然不成,但我還有一計。」
曹操挑眉:「你說。」
劉放說道:「孫權是涼薄之人,若是知道諸葛瑾投降了,必然不會放過諸葛瑾的家人。
可將諸葛瑾投降一事廣而告之。
諸葛瑾若是得知在東吳的家人都被孫權所害,還怕他不會投降?
諸葛亮也會對孫權心寒。」
曹操覺得此計可行,說道:「這事依然還是交給你去辦。」
劉放領命退下了。
諸葛瑾投降了曹操的事情在劉放的運作下,很快就傳到了東吳。
什麼?不相信?諸葛瑾不會投降?
諸葛瑾都寫信勸說弟弟諸葛亮投降曹操了,這事還會有假?
有人勸孫權斬了諸葛瑾的家人。
諸葛瑾都投降曹操了,當然要斬人質,最好是夷三族。
也有人勸孫權善待諸葛瑾的家人。
諸葛瑾跟隨孫權有十多年了,勞苦功高,斬他家人不厚道。
至於孫劉聯盟……
從孫權發兵攻打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時就已經背棄了。
更何況這次又沒有支援南郡。
孫、劉兩家正在因為荊州的事情鬧矛盾,便是沒有諸葛瑾的事件聯盟之事也很難維持下去。
孫權最後還是沒動諸葛瑾的家人。
因為他很喜歡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父子各為其主也不是沒有可能。
劉放:「……」
兩次獻計都沒能成功,看來他還是專心當秘書郎好了,出謀劃策的事不是他的強項,就不摻和了。
這個時候,季汐收到了劉放寄過來的信。
收到信的時候,他正和張飛在校場練習射箭,以前拉開半石的弓都手抖,現在已經能夠輕輕鬆鬆地拉開一石的弓了。
季汐放下了弓箭,展開信件。
劉放用諸葛瑾的字跡和口吻勸降諸葛亮的時候,自作主張的寫了封信勸降季汐。
陳琳的手書就夾雜在他寄給季汐的信里。
季汐看到劉放的信的時候心情還很平靜,哪裡是他率先背叛曹操,是曹操先容不下他。
不跑等死嗎?
他能看出這封勸降信是劉放自己的意思,而非曹操授意。
便是曹操授意,他也不會回去。
他如今已經投奔了劉備,而且劉備待他不薄,沒有背棄的理由。
回去並不是棄暗投明。
劉備聯曹滅吳再滅曹,不論成敗,都能加快統一的步伐。
他不管幫哪一邊,初衷始終沒變。
當他看到陳琳的手書時,氣得手抖,胸中難抑激憤。
不愧是能將曹操頭風病罵好的人。
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文采斐然,罵人的技術更是一流。
這妥妥的就是網暴。
張飛見季汐的狀態不對,關心地問道:「信上寫了什麼?」
季汐將陳琳的手書拿給張飛過目。
張飛看到陳琳的手書後氣得破口大罵,對季汐說道:「這必須得罵回去。」
季汐正要說話。
張飛一手拍上季汐的肩膀,把季汐要說的話給拍了回去,說道:「這事你不用操心,交給我來辦。」
他請諸葛亮幫忙罵回去。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更新好早,求夸~~
第54章
張飛將陳琳的手書收了起來。
這時有人前來稟報:「張將軍,季軍師,大王請你們過去議事。」
張飛和季汐一起去了劉備那裡。
當他們趕到的時候,龐統、法正、魏延已經到了。
劉備將王基的信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