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南郡的王基傳來急報,大意是:「荊州和東吳都在傳諸葛瑾已經投降了曹操,並寫了一封勸降書勸諸葛亮也投降曹操。

  諸葛亮不信諸葛瑾投降了曹操,要求與諸葛瑾見面。

  諸葛瑾未曾答應。」

  劉備得知消息,即刻召集心腹愛將、謀士前來商議此事。

  在他看來這是個好消息。

  諸葛瑾若是真的投降了曹操,他們不正好藉此機會和曹操聯盟嗎?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

  有諸葛瑾在曹操那裡,可以促進和曹魏的聯盟,緩和他們與曹魏的關係。

  這是瞌睡就有人來送枕頭。

  魏延和劉備的腦迴路不在一條線上,急急地說道:「大王不必擔心,諸葛亮是不會投降曹操的。」

  劉備安撫道:「我知道。」

  張飛知道劉備有聯曹滅吳的想法,正要開口的時候被龐統搶先了。

  那就先聽聽龐統的意見。

  「我與諸葛瑾相識,覺得他並非貪生怕死之輩,不可能會投降曹操。」龐統無意間給劉備潑了一盆涼水。

  季汐也覺得諸葛瑾不會投降曹操。

  諸葛家更像是在政治投資,東吳、蜀國和魏國那邊都有人。

  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按照政治利益最大化來說,諸葛瑾肯定選擇效忠東吳。

  縱使身死,也會保全忠義。

  按照人物來分析,諸葛瑾有一個軼事典故:生死不易。

  生死不易和生死不渝是一個意思。

  關羽死後,劉備興兵討伐吳國,有人向孫權進讒言:「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他會不會與劉備互通信息?」

  這話並沒有離間孫權與諸葛瑾的關係。

  孫權說他與諸葛瑾是「神交」,和諸葛瑾有死生不易的誓言,諸葛瑾不會背叛他,就像他不會辜負諸葛瑾一樣。

  所以諸葛瑾是不會背叛孫權投降曹操的。

  劉備針對龐統的話說道:「諸葛瑾寫了一封勸降書勸諸葛亮也投降曹操,很難讓人相信他沒有投降曹操。諸葛亮會認不出兄長的字跡?」

  季汐想到了劉放,說道:「曹操帳下有一人名叫劉放,擅長模仿他人字跡,足以假亂真。」

  劉備:「……」這問題大了。

  如果勸降書是偽造的,諸葛瑾肯定沒有投降曹操。

  現在恐怕是凶多吉少。

  曹操抓了諸葛亮的兄長,他們與曹操聯盟怕是會寒了諸葛亮的心。

  這該怎麼辦?

  張飛也想到了這一層,說道:「為了諸葛亮,我們必須救出諸葛瑾。」

  他這話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劉備將希望放到了張飛身上,問道:「益德,你可有救人的良策?」

  張飛也是有謀略的。

  其他人也將目光放到了張飛的身上,期待張飛說出救人的良策。

  張飛接受了目光洗禮,十分緊張。

  他剛剛就是隨口那麼一說,哪裡有什麼救人的良策?

  現在壓力好大。

  張飛心急之下大腦飛速運轉,想了個主意說道:「我們可以將計就計,派使者去與曹操商議聯盟之事。

  到時諸葛瑾肯定是要出面的。

  他若是沒有投降曹操,此舉正好替他洗脫冤屈,將人給救出來。」

  被人逼了一把才知道自己多優秀。

  張飛說到劉備的心坎上去了,劉備忍不住誇讚道:「此計甚妙!」

  他缺的就是和曹操聯盟的契機。

  不管諸葛瑾是真投降了曹操,還是沒有投降曹操,其實都不重要。

  只要曹操說諸葛瑾投降了就行。

  他就可以藉此機會和曹操商議聯盟的事情,還可以營救出諸葛瑾。

  此乃一箭雙鵰的計策。

  法正聽到這裡,忍不住發言:「大王真的要與曹操聯盟?」

  這不是羊入虎口嗎?

  曹操正愁劉備和孫權聯盟,鐵板一塊,難以各個攻破,僵持著呢。

  這下好了,劉備上趕著送死。

  曹操知道擒了諸葛瑾能有這種好事,還不得樂瘋了?

  劉備說道:「這是權宜之計。」

  「聯曹滅吳」明明是一件很有爭議的事情,被劉備這麼一說,巧然化解了爭端。

  這都是為了救人啊。

  法正懂了,聯盟是假,救人是真,劉備為了營救諸葛瑾也是很努力了,值得敬佩。

  龐統也感嘆自己果然沒有跟錯人。

  劉備為了諸葛亮,營救諸葛瑾盡心盡力,實乃仁義之主。

  與曹操聯盟確實是權宜之計。

  曹操若是一口咬定勸降書是諸葛瑾親手所寫而非劉放代筆,諸葛瑾就是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甚至要帶著這種污名長埋地下。

  諸葛瑾在曹操那裡,有沒有投降都是曹操說了算,旁人無從得知。

  張飛的救人方法確實是妙。

  魏延聽的雲裡霧裡,這樣的發展他有點看不明白。

  不是討論諸葛亮會不會降曹的事?

  龐統說道:「我認為應該把劉放有可能偽造諸葛瑾書信一事告知孫權。」

  諸葛瑾不會降曹,也不會降劉。

  他們將人救出來了之後,看在諸葛亮的份上肯定是要打包送給孫權的。

  不如送佛送到西。

  孫權若是知道勸降書不是諸葛瑾親手所寫,和諸葛瑾之間也能少層隔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