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道:「可惜未能生擒孫權。」

  曹仁抓俘虜的技術一流,當初徐庶的母親就是他抓的。

  這回抓了諸葛瑾。

  他站出來邀功道:「此戰雖然沒有抓到孫權,但我抓到了孫權的左膀右臂。」

  曹操示意將俘虜帶上來。

  諸葛瑾年逾不惑,身高在諸葛亮和季汐之間,此時被人捆縛了雙手押了上來。

  麻繩綁得很緊,他手腕有點痛。

  當初呂蒙勸孫權進攻石陽城,孫權沒有聽取呂蒙的意見,而是圍而不攻。

  他向來謹慎,贊同孫權的決策。

  所以就沒有規勸孫權進攻石陽城,如今後悔已經是晚了。

  如果他當初勸了,孫權一定會聽。

  大軍撤退時,他還有心情和好友嚴畯放馬後炮:「疑而不攻,坐失良機,我深感到遺憾。」

  結果眨眼間就成了階下囚。

  好友嚴畯跑的比兔子還快沒有被曹軍抓到,他就慘了。

  俘虜只有三個下場。

  一是投降,二是被殺害,三是被釋放。

  被救是不可能的。

  若是有人來救俘虜,一般都會先把俘虜殺了祭旗。

  曹操問道:「你可願降?」

  他看到諸葛瑾的相貌時心道難怪孫權和諸葛瑾的關係好,原來有個共同點——其貌不揚。

  孫權嘴大,諸葛瑾臉長。

  他不由得想像了一下諸葛瑾的二弟諸葛亮的樣貌,大概也是其貌不揚。

  諸葛瑾沉默不言。

  曹操又問了第二遍:「諸葛瑾,你可願意投降?」

  他的耐心可是有限的。

  諸葛瑾不卑不亢地道:「不合乎道理的事我不會做。」

  這意思就是不降了。

  曹操吩咐站在諸葛瑾身後的兩名士兵:「押下去,斬。」

  他得不到的人才別人也別想得到。

  程昱見狀連忙站出來對押著諸葛瑾的兩名士兵說道:「不可,且慢動手。」

  曹操看向程昱。

  程昱轉而對曹操說道:「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殺了他等於和孫、劉兩家結仇,還望丞相三思。」

  諸葛瑾目前是不能殺的。

  好不容易孫、劉兩家鬧矛盾了可以各個擊破,又要把他們捆在一起,促進孫、劉兩家聯盟?

  曹操聽進了勸,道:「先關著。」

  曹軍水戰不行,孫權過了長江就拿他沒有辦法了。

  曹操打算退兵回鄴城。

  秘書郎劉放勸阻道:「且先等等,丞相想得到諸葛亮,可讓諸葛瑾手書一封,勸諸葛亮投降。」

  這方法可以試試。

  曹操像看傻子一樣看著劉放,說道:「諸葛瑾都不願意投降,如何會答應勸諸葛亮投降?」

  劉放說道:「我能模仿諸葛瑾的字跡。」

  就算不能勸動諸葛亮,到時候眾人皆知諸葛瑾已經投降了,諸葛瑾還有什麼好堅持不降的?

  曹操道:「這事就交給你去辦。」

  劉放領命,帶著筆、墨、竹簡、硯台來到了石陽城的大牢中見諸葛瑾。

  諸葛瑾在牢里未受刑,狀態還好。

  劉放說道:「丞相格外開恩,允許你寫封家書回去,請吧。」

  他把書寫用具放進了牢里。

  筆、墨、竹簡、硯台都可以通過欄柵之間的空隙放進去。

  當然還有一碗調墨用的水。

  諸葛瑾問道:「你們會把我寫的家書送到我的家人手中?」

  劉放保證道:「當然。」

  諸葛瑾開始研墨,覺得自己這是最後一次和家人聯繫了。

  兩個兒子年齡還小,他不放心。

  劉放見諸葛瑾在研墨也沒有閒著,有一搭沒一搭的和諸葛瑾閒聊。

  聊著聊著就聊到了諸葛亮身上。

  這個時候諸葛瑾已經寫好了給家中兩個兒子的信,待墨跡幹了之後就交給了劉放。

  信上也沒寫什麼,只是督促兩個兒子的學業。

  劉放問道:「你就沒有什麼話要與你二弟諸葛亮說的?有什麼遺言都盡情說了吧,我會幫你把信送去。」

  他故意說成是遺言,是讓諸葛瑾放鬆戒備。

  諸葛瑾果然上當,接過劉放從欄柵之間的空隙遞過來的新竹簡,開始寫了起來。

  信上也沒寫什麼,只是給諸葛亮送兒子。

  他都有兩個兒子了,諸葛亮都三十多了還沒有兒子。

  二弟的香火問題讓他發愁。

  如果諸葛亮到了不惑之年還沒有兒子,他可以將次子過繼給諸葛亮。

  諸葛瑾將信寫好後交給了劉放。

  信中的內容就是被曹操的人偷看了,也無關緊要。

  他就沒敢寫什麼要緊的事。

  只是有一點他很疑惑,曹操很窮嗎?連紙張、絹帛都沒有?

  用竹簡給他寫信也太小氣了。

  劉放收好了諸葛瑾寫的家書,帶著奸計得逞的笑意匆匆離開了大牢。

  用竹簡當然不是小氣。

  劉放是怕墨跡在紙張、絹帛上暈染開來,不好模仿字跡。

  用竹簡書寫則不怕字跡不好辨認。

  他回去之後就模仿諸葛瑾的字跡、語氣,偽造書信。

  作者有話要說:

  諸葛瑾:家書寫好了,給你。

  劉放:已掃描進字體庫。

  求撒花,麼麼噠~~

  第53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