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新的一月,新的開始~~

  寫給寶寶們的情詩:

  求包養,求收藏,每日一更不怕忙,就怕寶寶餓如狼。

  第52章

  江夏郡處在長江和漢江的交接處,被這兩條河流分成了三部分。

  長江以南歸孫權。

  長江以北基本上都是曹操的,包括漢水在內的大片地區都歸曹操。

  然而這對曹操來說並沒有什麼用。

  漢水流入長江的地方古代叫沔口,也就是湖北漢口,處在曹操和孫權勢力的分界線上。

  那麼問題來了,要打水戰。

  曹操的水軍有多弱雞就沒有必要多說了,不然早就渡過了長江。

  屯兵江夏的主要目的是防備孫權。

  孫權滿腦子都是荊州,如果不是因為剛和劉備因為荊州的事情鬧矛盾,這次也不會攻打江夏郡,而是支援關羽。

  因為南郡是防備曹操的重要城鎮。

  曹操若是攻下了南郡,可以往西攻川也可以繼續往南攻打劉備防守薄弱的武陵郡。

  再打孫權就是陸戰了。

  如此一來長江天險這一天然屏障也就失去了作用,孫權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正常情況下孫權必然會支援關羽。

  但孫權向劉備討要荊州不成,與劉備的聯盟岌岌可危。

  劉備擁有荊州和益州。

  和劉備聯盟一起消滅了曹操之後,怕是沒有對抗劉備的能力。

  到頭來是為他人做嫁衣。

  與其這樣還不如先削弱劉備,壯大自己,還能有一分勝算。

  荊州是必爭之地。

  曹操也就是看中了孫權剛和劉備因為荊州的事情鬧矛盾,劉備又遠在漢中,才趁機攻打南郡的。

  一開始還很順利,孫權沒幫劉備。

  但是沒想到的是在南郡碰了釘子,劉備早有防備。

  那就只能轉過頭來對付孫權了。

  孫權見曹操不按套路出牌,氣得跳腳也沒有辦法,只能撤退。

  撤退時心不甘情不願。

  本來大軍都已經渡過長江了,並且包圍了文聘駐守的石陽城。

  數萬大軍要白跑一趟嗎?

  當然不會是白跑一趟,遇到了曹操大軍還能全身而退,天底下哪裡有這麼好的事兒?

  曹操可不是省油的燈。

  曹操的水軍是很弱,但是陸軍的戰鬥力很強,只要孫權還沒有渡過長江逃到對岸去,就有可能被曹操生擒。

  現在的情形是孫權在前邊跑,曹操在後面追。

  孫權有數萬人,曹操有十餘萬人,雙方在江夏郡展開了一場近二十萬人的絞肉戰,到處屍橫遍野。

  呂蒙、甘寧一路護送孫權撤退。

  孫權在撤退期間數次險死還生,多虧了呂蒙和甘寧奮勇殺敵,才倖免於難。

  終於,孫權平安地上船了。

  到了此時,孫權才擺脫了隨時都會喪命的險境,起伏不定心情終於平復了下來。

  這時,他發現身邊少了個人。

  孫權詢問身旁的呂蒙:「子明,諸葛子瑜呢?為何沒在船上?」

  呂蒙,字子明。

  孫權是接父兄的班,接手的也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

  諸葛瑾是在孫權是接父兄的班之後投奔孫權的,是孫權的人,而非孫堅、孫策的人。

  孫權對諸葛瑾十分器重。

  所以孫權安全上船後沒有看到諸葛瑾時,才會有此一問。

  呂蒙有傷在身。

  好在他才三十七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些許輕傷還能挺住。

  呂蒙回道:「他被曹操俘虜了。」

  危急時刻,當然是保護身份最高的人為第一要務。

  身份最高的人是孫權。

  連孫權都數次面臨生命危險,更何況是比孫權身份低的諸葛瑾?

  諸葛瑾沒死在亂軍之中都算命大。

  孫權聽聞這一消息,傷感自己痛失一賢才,嘆道:「悔不聽子明之言。」

  包圍石陽城時,呂蒙勸他攻城。

  他見文聘舉止異常,心有疑慮,怕中文聘的計,不敢進攻。

  結果就拖到了曹操的大軍殺來。

  這仗沒法打了,孫權下令撤軍,結果就被曹軍追著打,以至於全面潰敗。

  孫權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

  這一戰孫權慘敗,數萬人過江,回來時損失了萬餘人。

  船隻很快渡過長江靠岸了。

  魯肅在岸邊接應孫權,沒有看到諸葛瑾,詢問呂蒙:「子明,怎麼不見諸葛子瑜?」

  呂蒙回道:「他被曹操俘虜了。」

  孫權回了建業,陸遜沒有看到諸葛瑾,詢問呂蒙:「子明,諸葛子瑜呢?」

  呂蒙回道:「他被曹操俘虜了。」

  一個個的都來問他諸葛瑾在哪,他又不是諸葛瑾的護衛。

  當時情況危急。

  一邊是孫權,一邊是諸葛瑾,他當然是選擇先救孫權。

  再回過頭去救諸葛瑾已然晚了。

  呂蒙和諸葛瑾的關係也很不錯,看到諸葛瑾被擒十分的惋惜哀痛。

  恨不得有三頭六臂能救下諸葛瑾。

  坐鎮建業的張昭得知孫權慘敗,默嘆:孫權領兵作戰的能力不如孫策的十分之一。

  石陽城內,文聘辦公的地方。

  此時坐在上座的人不是文聘,而是曹操。文聘和曹操帶來謀士、武將們一起坐在下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