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頁
過往他總愛糾集著一幫人,對這個彈劾對那個批判,有時候就連承安帝也得迫於他們的壓力,做一些違心的決定。
然而現在呢?
除了少數一些官員還站在他這邊,朝堂中居然有一大半官員都和他對著幹!
「大人——」
崔行又一次怒氣洶洶回府,韋月上前行禮,他都視而不見。
「這茶怎麼是涼的!你們怎麼做事的!」進入花廳的崔行,端起一杯茶水就喝。喝了一口發現是涼的,憤怒的將杯子給砸了。
下人驚慌地跑進來,為崔行重新上了熱茶,還將地上的碎瓷片給快速打掃乾淨了。
這幾個月,大人的脾氣是越來越大了,底下人得更加小心伺候,誰也不敢惹大人不快。
韋月硬著頭皮進來,小心翼翼問:「大人,是你上次說的事情進展不順利?」
「韋月先生,你說說,張慎來、魏階那些個老匹夫,為什麼總要和老夫過不去?還有他們兩個老東西,是什麼時候湊到一塊去的?挨個兒地和我作對,還當著滿朝文武面前,變著法地指責老夫!」
崔行氣得臉色發青,韋月都擔心他就這麼直接背過氣去。
當然要是這樣也不錯。
「大人,張慎來那個老狐狸,哪裡是與魏階一頭。他不過是把握住了聖人的心理,故意討他歡心罷了。」
「先生的意思是張慎來和魏階還不是一頭的?」崔行聽到這兒,脾氣暫緩了點兒。
「當然不是了。魏階這一年東一棒槌西一榔頭,損失的不只是咱們,張慎來也折了不少門生。他心裡指不定和咱們一樣,都盼著魏階能出點事才好呢。」
「可他在朝堂上那樣,一點也不像是要與魏階為難。」這一年崔行沒少整魏階。
尤其魏階不在都城時,崔行給他羅列了不少罪名,又煽動一群御史、給事中來彈劾他。
還有他精心收買的宦官,在聖人這兒給他上眼藥。
以崔行對承安帝的了解,他絕對承受不了這樣全範圍的轟炸。一個沒什麼定性、習慣被人左右的小皇帝,當朝臣和身邊親近的人都說某人有問題時,他肯定會心生疑心。
魏階會不會利用他給他的信任,在地方大肆斂財?
亦或者仗著他的信任,就趁機培植自己的親信和黨羽?
哪怕承安帝有一點懷疑和不放心,那麼魏階在前面的境遇便要糟糕得多。
然而,結果讓崔行很失望。
每當朝臣們彈劾魏階,承安帝坐在上方八方不動,一副入定的模樣。
等到大家說得口乾舌燥、終於停下來時,他才不急不慢,緩緩來上一句:「愛卿們擔憂的朕都知曉,朕會好好確認魏大人是否當得朕這份信任和期待的,退朝吧——」
給了句場面話,就沒有後文了。
而據魏階在聖人身邊的內應說,那些彈劾魏階的摺子,聖人根本就沒看。掃了一眼直接扔了,看兩眼都覺得多餘。
最讓崔行不安的是,當他精心收買的宦官,在聖人面前給魏階穿小鞋時,沒幾天就被承安帝給調走了。
調去太后那兒了。
說他辦事細心周到,而聖人呢又是個大孝子,最關心太后娘娘,讓他去伺候太后那也是對他的信任。
只要有聖人支持,那魏階就誰也動不了。
如果不能明著將他拉下馬來,那就玩陰的。
魏階自從大力整頓吏治以來,斬了不少貪官,也得罪了很多人。
死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可崔行不久後就發現,當在朝堂上動不了魏階時,那在外面就更加困難了。
每次有人對魏階下手時,總是會有高手出來為他解圍。
而且去的殺手無一能活著回來,去一批死一批。
崔行想換個名目來彈劾魏階,說他勾結江湖中人,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可這種事情等於不打自招,還容易暴露自己犯下的事情。
他不至於這樣糊塗。
何況權力的天枰早就在傾斜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幕後的幾大智囊們!
魏階要整頓吏治,身為吏部尚書的崔行本來能在各個環節對他予以掣肘。沒有吏部的配合,魏階很多事做起來都極不方便。
所以一開始崔行也沒太把魏階當回事。
然而這個老匹夫,不知什麼時候手段這麼高超了。
今天遞幾個條陳,明天再來上份奏疏,每次都能巧妙繞過吏部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實在繞不開,他們會用各種辦法逼迫崔行不得不按照他們的意圖行事。
譬如魏階向承安帝提出,官員考核標準要更加明晰,在原來的要求之上,還加入了一條。
那就是與地方賦稅掛鉤。
要知道這些年土地兼併日益嚴峻,各個地方稅收都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這其中官員不作為、甚至帶頭貪墨、圈占土地是很大一個原因。
將地方稅收納入官員考核標準,尤其是追繳欠稅方面,會影響官員的去留。
如果官員在任期間,追不回足夠的稅款,或者地方賦稅缺口太大,就會被貶斥甚至是直接罷官。
這一政策提出,遭到了不少人反對。
甚至有一些文士大家都站出來表示擔憂。
他們認為官員們為了達到考核標準,沒膽子去動那些權貴豪紳,更有可能將這筆稅款再一次分擔到農民頭上。<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然而現在呢?
除了少數一些官員還站在他這邊,朝堂中居然有一大半官員都和他對著幹!
「大人——」
崔行又一次怒氣洶洶回府,韋月上前行禮,他都視而不見。
「這茶怎麼是涼的!你們怎麼做事的!」進入花廳的崔行,端起一杯茶水就喝。喝了一口發現是涼的,憤怒的將杯子給砸了。
下人驚慌地跑進來,為崔行重新上了熱茶,還將地上的碎瓷片給快速打掃乾淨了。
這幾個月,大人的脾氣是越來越大了,底下人得更加小心伺候,誰也不敢惹大人不快。
韋月硬著頭皮進來,小心翼翼問:「大人,是你上次說的事情進展不順利?」
「韋月先生,你說說,張慎來、魏階那些個老匹夫,為什麼總要和老夫過不去?還有他們兩個老東西,是什麼時候湊到一塊去的?挨個兒地和我作對,還當著滿朝文武面前,變著法地指責老夫!」
崔行氣得臉色發青,韋月都擔心他就這麼直接背過氣去。
當然要是這樣也不錯。
「大人,張慎來那個老狐狸,哪裡是與魏階一頭。他不過是把握住了聖人的心理,故意討他歡心罷了。」
「先生的意思是張慎來和魏階還不是一頭的?」崔行聽到這兒,脾氣暫緩了點兒。
「當然不是了。魏階這一年東一棒槌西一榔頭,損失的不只是咱們,張慎來也折了不少門生。他心裡指不定和咱們一樣,都盼著魏階能出點事才好呢。」
「可他在朝堂上那樣,一點也不像是要與魏階為難。」這一年崔行沒少整魏階。
尤其魏階不在都城時,崔行給他羅列了不少罪名,又煽動一群御史、給事中來彈劾他。
還有他精心收買的宦官,在聖人這兒給他上眼藥。
以崔行對承安帝的了解,他絕對承受不了這樣全範圍的轟炸。一個沒什麼定性、習慣被人左右的小皇帝,當朝臣和身邊親近的人都說某人有問題時,他肯定會心生疑心。
魏階會不會利用他給他的信任,在地方大肆斂財?
亦或者仗著他的信任,就趁機培植自己的親信和黨羽?
哪怕承安帝有一點懷疑和不放心,那麼魏階在前面的境遇便要糟糕得多。
然而,結果讓崔行很失望。
每當朝臣們彈劾魏階,承安帝坐在上方八方不動,一副入定的模樣。
等到大家說得口乾舌燥、終於停下來時,他才不急不慢,緩緩來上一句:「愛卿們擔憂的朕都知曉,朕會好好確認魏大人是否當得朕這份信任和期待的,退朝吧——」
給了句場面話,就沒有後文了。
而據魏階在聖人身邊的內應說,那些彈劾魏階的摺子,聖人根本就沒看。掃了一眼直接扔了,看兩眼都覺得多餘。
最讓崔行不安的是,當他精心收買的宦官,在聖人面前給魏階穿小鞋時,沒幾天就被承安帝給調走了。
調去太后那兒了。
說他辦事細心周到,而聖人呢又是個大孝子,最關心太后娘娘,讓他去伺候太后那也是對他的信任。
只要有聖人支持,那魏階就誰也動不了。
如果不能明著將他拉下馬來,那就玩陰的。
魏階自從大力整頓吏治以來,斬了不少貪官,也得罪了很多人。
死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可崔行不久後就發現,當在朝堂上動不了魏階時,那在外面就更加困難了。
每次有人對魏階下手時,總是會有高手出來為他解圍。
而且去的殺手無一能活著回來,去一批死一批。
崔行想換個名目來彈劾魏階,說他勾結江湖中人,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可這種事情等於不打自招,還容易暴露自己犯下的事情。
他不至於這樣糊塗。
何況權力的天枰早就在傾斜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幕後的幾大智囊們!
魏階要整頓吏治,身為吏部尚書的崔行本來能在各個環節對他予以掣肘。沒有吏部的配合,魏階很多事做起來都極不方便。
所以一開始崔行也沒太把魏階當回事。
然而這個老匹夫,不知什麼時候手段這麼高超了。
今天遞幾個條陳,明天再來上份奏疏,每次都能巧妙繞過吏部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實在繞不開,他們會用各種辦法逼迫崔行不得不按照他們的意圖行事。
譬如魏階向承安帝提出,官員考核標準要更加明晰,在原來的要求之上,還加入了一條。
那就是與地方賦稅掛鉤。
要知道這些年土地兼併日益嚴峻,各個地方稅收都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這其中官員不作為、甚至帶頭貪墨、圈占土地是很大一個原因。
將地方稅收納入官員考核標準,尤其是追繳欠稅方面,會影響官員的去留。
如果官員在任期間,追不回足夠的稅款,或者地方賦稅缺口太大,就會被貶斥甚至是直接罷官。
這一政策提出,遭到了不少人反對。
甚至有一些文士大家都站出來表示擔憂。
他們認為官員們為了達到考核標準,沒膽子去動那些權貴豪紳,更有可能將這筆稅款再一次分擔到農民頭上。<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