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頁
這個問題,馮綸和魏階討論過,也和杜晚楓等人商討過。
魏階自然是有顧慮的,但他既然已經做了選擇,便不會瞻前顧後,而是一往無前。所以聖人的態度他雖然有顧慮,卻也不會當成眼下最緊要的事情。
反而他希望能在聖人全力支持他時,儘可能多做一些事情。
因為不知何時,他就有可能被從這個位置上拉下來。
杜晚楓這些人,看法不一。
楊駿與馮綸擔憂的一樣,對承安帝也是缺乏信心。
承安帝在位期間主要推行的是仁政,他不是個愛殺嗜殺的殘暴君王。其實前幾朝皇帝在位時,還是出現了不少滅門大案。但在承安帝執政這些年,「誅九族」「滿門抄斬」都是慎之又慎。
杜晚楓在聽楊駿說到這時,握著茶盞的手驀地捏緊了。
只片刻,又緩緩鬆開了。
張明淨與魏階的想法差不多。
聖人的態度不是他們能完全決定的,有些事情思慮再多也毫無用處。與其煩惱這些,還是著眼於他們正在努力的事情。
倒是萬九洲,給他們帶來了一點內部消息。
「其實我爺爺一直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他還是很看好魏大人的,可不知道聖人能拿出多少決心支持魏大人。你們也知道,我爺爺經常入宮,聖人許多事情也願意找爺爺商量。」
萬九洲說著,忽然看了眼杜晚楓。
後者一愣,心想著這個萬兄這樣看他幹嘛?
「有一次,我爺爺就試探著詢問聖人的意思。對那些已經查處的貪官污吏,聖人會不會嚴辦。聖人突然提到了已故的杜首輔……」
這下子大伙兒都明白了,而且不約而同看向杜晚楓。
杜晚楓倒是挺淡定,「哦,萬老大人有沒有跟你說,咱們的聖人說了些什麼?」
萬九洲點點頭,「有。聖人說他想起來登基的第二年,杜首輔和他提過。說他想培養的不是聖人所謂的仁政情懷,而是法治思想。」
推行仁政的皇帝,自然受百姓愛戴,那更多適用於朝政清明時。
當國家出現混亂,問題越來越多,一昧推行仁政是無法解決根深蒂固的問題的。
「聖人這話是什麼意思?」楊駿不解,「是他接下來打算堅決貫徹這一點,嚴懲貪官污吏絕不手軟的意思嗎?」
「不知道,我爺爺說聖人就說了這麼沒頭沒尾的一句,之後便說別的事情去了。」
萬太保一個人也琢磨了挺久。
後來他裝作無意將這件事透露給自己的大孫子。
他知道萬九洲在杜晚楓面前藏不住話,什麼事情都愛抖摟出來。
也許杜家那小子能明白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吧。
杜晚楓何其聰明。
他也早就發現了,杜家出事後,萬太保就經常借著萬九洲的口,對他進行一些提點和提醒。
萬九洲每次得意洋洋,以為是爺爺不小心說漏嘴,自己又搞到了內部消息。
但其實都是萬老大人故意為之。
萬兄某些地方雖然通透,但跟萬老大人那種真正智慧的長者相比,那還是嫩太多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枰傾斜了
杜晚楓對承安帝做法沒有過多表態,「聖人的用意哪裡是我們能隨意揣摩的?」
一句話就給打發了。
魏階整頓吏治一系列的舉措,受到了承安帝的鼎力支持。
他主張對清廉官員大肆褒獎,對貪官污吏重罰,某種程度上也大大加強了承安帝這個一國之君的權威。
就譬如為了鼓勵官員們爭當廉潔模範,承安帝還會親自召見那些表現不錯的官員。不只是口頭嘉獎,還會著專人記錄,並賜予一定的金銀財帛。
這種看得見的且十分實用的褒獎方式,大大刺激了大閩王朝的官員們,也彰顯了皇恩浩蕩。
而另一方面,刑罰加重了。
過去判以重刑的官員,如今按照王朝律例會直接處以死刑。有些官員犯了事,還一心想著能得到恩赦。
可如今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
過去承安帝動不動大赦天下,而魏階則認為對於那些犯了嚴重罪行的就不能輕饒,也不能讓他們生出任何僥倖心理。
一旦從源頭上絕了他們的這種心理,那在伸手的時候就得多掂量掂量。
經過一年多的整飭,朝廷和地方政治風氣都清明了許多。
魏階也漸漸從整頓吏治轉移到經濟改革。
與此同時,馮綸、張明淨、萬九洲、杜晚楓和楊駿這些人則深入考察民情以及王朝現狀,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法度框架。
這樣一群充滿活力和智慧的年輕人,又飽含著對這個國家和百姓的炙熱感情,將他們一腔熱血都傾注於此。
春去秋來,寒來署往。
杜府書房的燈常常燃到深夜。
張家三公子的床前堆著快一丈高的公文圖冊。
馮綸和幾個年輕人在登甲樓那間常年包下來的雅閣內,激情文字、意氣飛揚。
經由他們的手制定出來的法度框架,再由魏階過目後呈給承安帝。在朝堂上商議後,被強勢推行到了每一個機構,再下達到地方。
這中間當然遇到了不少的阻力。
不說別人,就說吏部尚書崔行,他每一次都站出來極力反對。
可如今的朝廷,已經不是他一呼百應的時候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魏階自然是有顧慮的,但他既然已經做了選擇,便不會瞻前顧後,而是一往無前。所以聖人的態度他雖然有顧慮,卻也不會當成眼下最緊要的事情。
反而他希望能在聖人全力支持他時,儘可能多做一些事情。
因為不知何時,他就有可能被從這個位置上拉下來。
杜晚楓這些人,看法不一。
楊駿與馮綸擔憂的一樣,對承安帝也是缺乏信心。
承安帝在位期間主要推行的是仁政,他不是個愛殺嗜殺的殘暴君王。其實前幾朝皇帝在位時,還是出現了不少滅門大案。但在承安帝執政這些年,「誅九族」「滿門抄斬」都是慎之又慎。
杜晚楓在聽楊駿說到這時,握著茶盞的手驀地捏緊了。
只片刻,又緩緩鬆開了。
張明淨與魏階的想法差不多。
聖人的態度不是他們能完全決定的,有些事情思慮再多也毫無用處。與其煩惱這些,還是著眼於他們正在努力的事情。
倒是萬九洲,給他們帶來了一點內部消息。
「其實我爺爺一直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他還是很看好魏大人的,可不知道聖人能拿出多少決心支持魏大人。你們也知道,我爺爺經常入宮,聖人許多事情也願意找爺爺商量。」
萬九洲說著,忽然看了眼杜晚楓。
後者一愣,心想著這個萬兄這樣看他幹嘛?
「有一次,我爺爺就試探著詢問聖人的意思。對那些已經查處的貪官污吏,聖人會不會嚴辦。聖人突然提到了已故的杜首輔……」
這下子大伙兒都明白了,而且不約而同看向杜晚楓。
杜晚楓倒是挺淡定,「哦,萬老大人有沒有跟你說,咱們的聖人說了些什麼?」
萬九洲點點頭,「有。聖人說他想起來登基的第二年,杜首輔和他提過。說他想培養的不是聖人所謂的仁政情懷,而是法治思想。」
推行仁政的皇帝,自然受百姓愛戴,那更多適用於朝政清明時。
當國家出現混亂,問題越來越多,一昧推行仁政是無法解決根深蒂固的問題的。
「聖人這話是什麼意思?」楊駿不解,「是他接下來打算堅決貫徹這一點,嚴懲貪官污吏絕不手軟的意思嗎?」
「不知道,我爺爺說聖人就說了這麼沒頭沒尾的一句,之後便說別的事情去了。」
萬太保一個人也琢磨了挺久。
後來他裝作無意將這件事透露給自己的大孫子。
他知道萬九洲在杜晚楓面前藏不住話,什麼事情都愛抖摟出來。
也許杜家那小子能明白這句話意味著什麼吧。
杜晚楓何其聰明。
他也早就發現了,杜家出事後,萬太保就經常借著萬九洲的口,對他進行一些提點和提醒。
萬九洲每次得意洋洋,以為是爺爺不小心說漏嘴,自己又搞到了內部消息。
但其實都是萬老大人故意為之。
萬兄某些地方雖然通透,但跟萬老大人那種真正智慧的長者相比,那還是嫩太多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枰傾斜了
杜晚楓對承安帝做法沒有過多表態,「聖人的用意哪裡是我們能隨意揣摩的?」
一句話就給打發了。
魏階整頓吏治一系列的舉措,受到了承安帝的鼎力支持。
他主張對清廉官員大肆褒獎,對貪官污吏重罰,某種程度上也大大加強了承安帝這個一國之君的權威。
就譬如為了鼓勵官員們爭當廉潔模範,承安帝還會親自召見那些表現不錯的官員。不只是口頭嘉獎,還會著專人記錄,並賜予一定的金銀財帛。
這種看得見的且十分實用的褒獎方式,大大刺激了大閩王朝的官員們,也彰顯了皇恩浩蕩。
而另一方面,刑罰加重了。
過去判以重刑的官員,如今按照王朝律例會直接處以死刑。有些官員犯了事,還一心想著能得到恩赦。
可如今這種情況就不存在了。
過去承安帝動不動大赦天下,而魏階則認為對於那些犯了嚴重罪行的就不能輕饒,也不能讓他們生出任何僥倖心理。
一旦從源頭上絕了他們的這種心理,那在伸手的時候就得多掂量掂量。
經過一年多的整飭,朝廷和地方政治風氣都清明了許多。
魏階也漸漸從整頓吏治轉移到經濟改革。
與此同時,馮綸、張明淨、萬九洲、杜晚楓和楊駿這些人則深入考察民情以及王朝現狀,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法度框架。
這樣一群充滿活力和智慧的年輕人,又飽含著對這個國家和百姓的炙熱感情,將他們一腔熱血都傾注於此。
春去秋來,寒來署往。
杜府書房的燈常常燃到深夜。
張家三公子的床前堆著快一丈高的公文圖冊。
馮綸和幾個年輕人在登甲樓那間常年包下來的雅閣內,激情文字、意氣飛揚。
經由他們的手制定出來的法度框架,再由魏階過目後呈給承安帝。在朝堂上商議後,被強勢推行到了每一個機構,再下達到地方。
這中間當然遇到了不少的阻力。
不說別人,就說吏部尚書崔行,他每一次都站出來極力反對。
可如今的朝廷,已經不是他一呼百應的時候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