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頁
還有些反對魏階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們,利用這種言論大肆造勢,意圖打倒魏階,醜化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魏階的態度依然堅決。
他認為這項政策所針對的對象是那些權貴豪強。
就算朝廷少收田租地租,受益的是百姓們嗎?不,他們還是得向大地主交納高昂的租金。
大地主們向朝廷繳納的田賦,本身就來自於農民。他們還通過各種手段來瞞報賦稅,這筆錢最終大多進了他們私人腰包。
而這種行為,無異於在挖國家的牆角,最終損害的是整個王朝以及百姓們的利益。
至於大傢伙兒擔心的官員將這筆賦稅分攤到農民身上的情況,也在魏階的考量之中。
與此相對的他在遞給朝廷的奏疏上言道,要將吏部、監察部門與言官陣營賦閒官員積極地利用起來。會派人到地方走訪、問詢,一旦查出有欺上瞞下、盤剝百姓的一旦證實,絕不姑息!
承安帝頂著很大的壓力,最終還是支持了魏階這一提議。
而當這項政策出台,大閩王朝的官員們就不得不積極作為起來了。
就算再不想干、再不願意干,也得花時間花心思去追繳欠稅,去查察瞞產漏稅的事。
那些平時總想著多貪一點的官員,如今得先想法子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你貪得太多,不但丟官,被查出來還是要丟腦袋的。
就連依附崔行的那些官員們,也不得不生活在焦頭爛額中。無法像從前那樣高枕無憂,瀟灑當大爺。追著一些大地主的後面,讓他們多交點稅。還常常敗興而歸,氣急了那就顧不得往昔情面,要對這些傢伙們動真格的了。
畢竟事關自己的仕途,哪個官員敢怠慢?
當然,追繳欠稅這種事情讓官員們苦不堪言,不但工作量超負荷,還常常到處受氣。
這讓他們心力交瘁。
正好在這時,魏階很「體貼」地提出要重新丈量全國田畝,並且由戶部尚書胡大人親臨第一線,主持各府州縣一切生產用地清丈等工作。
這其中還囊括了所有權貴、富紳、大地主小地主圈占的所謂私人田地。
跟著那群權貴地主後面要債的官員們,在吃了一陣子癟之後,有不少開始贊成魏階重新丈量全國田畝的提議了。
這給他們省了不少事,真要是實施下去,他們等著收稅就好,自己烏紗帽也保住了。哪裡用得著這樣焦頭爛額,堂堂一朝廷命官,卻得跟一群討債的似的,在外面還要看別人的臉色,跟那些狡猾貪婪的東西扯皮?
不得不說魏階辦事手法很巧妙,如此一來,就為自己政策的推行減輕了不少的阻礙,還多了很多支持者。
並且魏階還創造性提出了按照各人所圈占田地實行畝數,繳納不同等級賦稅的一套具體實施條例。
與過去實施的上、中、下三等賦稅不同,魏階的賦稅徵收具體實施辦法比這個要複雜、也要更為精密科學。
以前的統治者們為了抑制土地兼併,採取田多的就多徵稅,田少的就少征。
這固然是個辦法,但還是粗陋了一些,很難殺住大地主們兼併土地之風。
而魏階提出的措施就不一樣了。
超額累進稅制。
提出這一舉措的人們在經過大量現實考察後,針對性的將實際所占田畝劃分為了幾個區間。越往後,也就是當屯占的田地越多,交納的賦稅就越發高昂。
甚至到了讓大地主們都肉疼、覺得吃力不討好直接交還部分田地的程度。
當人們用最苛刻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稅制,卻發現裡面算法精妙無比。
看似複雜,卻也並不難理解,而且很難給別人再進行操作的空間。
許多人都問魏階:「魏大人,你怎的如此了得?有這麼多奇思妙想、創造性的改革舉措?」
對這些人的詢問,信得過的魏階會透露一點兒,信不過的他則微微一笑。
而在這次改革中,對魏階交付了極大信任和支持的承安帝,自然也知曉魏階身後有幾大智囊。
他們都是這個王朝最有為最聰明也最熱血的一群年輕人們。
在得知這些人身份後,尤其還有著那人的存在,承安帝不是沒有過猶疑。
然而,他最終還是按捺住了所有的懷疑與不安,將全副心思用在王朝自救上。
那人的聰明才智,還有在前首輔自幼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改革魄力與看待問題的犀利眼光,應該能對魏階有很大幫助。
這是毋庸置疑的。
他對他心裡有沒有怨氣,承安帝不敢說。
但他對這個王朝的忠心與感情,他還是相信的。
只要他還願意為這個國家效力,就算他心裡對他有些芥蒂,只要不做實質上危害他統治的事情,那便暫時隨他去吧。
第四百七十五章 承安盛世!!
由承安帝發起,魏階所主導的這場轟轟烈烈、遍及全國、從政治到經濟領域最大範圍、最全面也是最徹底的一次改革,前後歷時九年多。
改革過後,王朝面貌一新,大閩終於迎來了真正的繁榮。
後世將這一時期稱之為「承安盛世」,也被無數史學家們奉為古代王朝最完美的一次自救。
而在那些年裡,朝內朝外也發生了不少大事。
承安二十年,也是魏階改革的第一個年頭。敬天府府尹陶化知因彈劾被撤,荃州周施為——杜晚楓曾經舉薦來偵破血楊柳案的那個周施為,接替陶化知成為了敬天府府尹。<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魏階的態度依然堅決。
他認為這項政策所針對的對象是那些權貴豪強。
就算朝廷少收田租地租,受益的是百姓們嗎?不,他們還是得向大地主交納高昂的租金。
大地主們向朝廷繳納的田賦,本身就來自於農民。他們還通過各種手段來瞞報賦稅,這筆錢最終大多進了他們私人腰包。
而這種行為,無異於在挖國家的牆角,最終損害的是整個王朝以及百姓們的利益。
至於大傢伙兒擔心的官員將這筆賦稅分攤到農民身上的情況,也在魏階的考量之中。
與此相對的他在遞給朝廷的奏疏上言道,要將吏部、監察部門與言官陣營賦閒官員積極地利用起來。會派人到地方走訪、問詢,一旦查出有欺上瞞下、盤剝百姓的一旦證實,絕不姑息!
承安帝頂著很大的壓力,最終還是支持了魏階這一提議。
而當這項政策出台,大閩王朝的官員們就不得不積極作為起來了。
就算再不想干、再不願意干,也得花時間花心思去追繳欠稅,去查察瞞產漏稅的事。
那些平時總想著多貪一點的官員,如今得先想法子保住自己的烏紗帽。
你貪得太多,不但丟官,被查出來還是要丟腦袋的。
就連依附崔行的那些官員們,也不得不生活在焦頭爛額中。無法像從前那樣高枕無憂,瀟灑當大爺。追著一些大地主的後面,讓他們多交點稅。還常常敗興而歸,氣急了那就顧不得往昔情面,要對這些傢伙們動真格的了。
畢竟事關自己的仕途,哪個官員敢怠慢?
當然,追繳欠稅這種事情讓官員們苦不堪言,不但工作量超負荷,還常常到處受氣。
這讓他們心力交瘁。
正好在這時,魏階很「體貼」地提出要重新丈量全國田畝,並且由戶部尚書胡大人親臨第一線,主持各府州縣一切生產用地清丈等工作。
這其中還囊括了所有權貴、富紳、大地主小地主圈占的所謂私人田地。
跟著那群權貴地主後面要債的官員們,在吃了一陣子癟之後,有不少開始贊成魏階重新丈量全國田畝的提議了。
這給他們省了不少事,真要是實施下去,他們等著收稅就好,自己烏紗帽也保住了。哪裡用得著這樣焦頭爛額,堂堂一朝廷命官,卻得跟一群討債的似的,在外面還要看別人的臉色,跟那些狡猾貪婪的東西扯皮?
不得不說魏階辦事手法很巧妙,如此一來,就為自己政策的推行減輕了不少的阻礙,還多了很多支持者。
並且魏階還創造性提出了按照各人所圈占田地實行畝數,繳納不同等級賦稅的一套具體實施條例。
與過去實施的上、中、下三等賦稅不同,魏階的賦稅徵收具體實施辦法比這個要複雜、也要更為精密科學。
以前的統治者們為了抑制土地兼併,採取田多的就多徵稅,田少的就少征。
這固然是個辦法,但還是粗陋了一些,很難殺住大地主們兼併土地之風。
而魏階提出的措施就不一樣了。
超額累進稅制。
提出這一舉措的人們在經過大量現實考察後,針對性的將實際所占田畝劃分為了幾個區間。越往後,也就是當屯占的田地越多,交納的賦稅就越發高昂。
甚至到了讓大地主們都肉疼、覺得吃力不討好直接交還部分田地的程度。
當人們用最苛刻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稅制,卻發現裡面算法精妙無比。
看似複雜,卻也並不難理解,而且很難給別人再進行操作的空間。
許多人都問魏階:「魏大人,你怎的如此了得?有這麼多奇思妙想、創造性的改革舉措?」
對這些人的詢問,信得過的魏階會透露一點兒,信不過的他則微微一笑。
而在這次改革中,對魏階交付了極大信任和支持的承安帝,自然也知曉魏階身後有幾大智囊。
他們都是這個王朝最有為最聰明也最熱血的一群年輕人們。
在得知這些人身份後,尤其還有著那人的存在,承安帝不是沒有過猶疑。
然而,他最終還是按捺住了所有的懷疑與不安,將全副心思用在王朝自救上。
那人的聰明才智,還有在前首輔自幼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改革魄力與看待問題的犀利眼光,應該能對魏階有很大幫助。
這是毋庸置疑的。
他對他心裡有沒有怨氣,承安帝不敢說。
但他對這個王朝的忠心與感情,他還是相信的。
只要他還願意為這個國家效力,就算他心裡對他有些芥蒂,只要不做實質上危害他統治的事情,那便暫時隨他去吧。
第四百七十五章 承安盛世!!
由承安帝發起,魏階所主導的這場轟轟烈烈、遍及全國、從政治到經濟領域最大範圍、最全面也是最徹底的一次改革,前後歷時九年多。
改革過後,王朝面貌一新,大閩終於迎來了真正的繁榮。
後世將這一時期稱之為「承安盛世」,也被無數史學家們奉為古代王朝最完美的一次自救。
而在那些年裡,朝內朝外也發生了不少大事。
承安二十年,也是魏階改革的第一個年頭。敬天府府尹陶化知因彈劾被撤,荃州周施為——杜晚楓曾經舉薦來偵破血楊柳案的那個周施為,接替陶化知成為了敬天府府尹。<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