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頁
劉恆這會兒已經顧不得竇皇后的心情了,服用了參湯之後帶來的精力又開始快速衰退,他這會兒已經生出了無力回天之感,也顧不得許多了,又叫人煎了獨參湯,一口飲盡,這才勉力支撐起來。
竇皇后還想要侍奉他吃點羹湯,劉恆搖頭拒絕了,他這會兒毫無胃口,口齒之間只覺腥苦,剛剛那碗獨參湯都是硬撐著灌下去的,要不是強忍著,都能直接吐出來。
不多久,張蒼、申屠嘉等人就趕了過來。
張蒼別看酒色不忌,卻是個善於保養的,如今老大一把年紀了,看著依舊精神矍鑠,面色紅潤,這會兒看到劉恆的模樣,心中便已經有數,他躬身下拜:「臣張蒼拜見陛下!」申屠嘉緊隨其後。
劉恆雖說不喜歡張蒼,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他直接說道:「朕身體不豫,只怕沒多少時間了,如今太子諸王遠在諸國,還請丞相擬詔,召太子與諸王來長安才是!」
張蒼頓時覺得劉恆還不死心,當下說道:「臣以為,太子遠在遼國,還當先給太子下詔!」
劉恆看著張蒼一臉恭敬的模樣,又是氣惱,又是無奈,最終只得說道:「丞相說的是,太子之前是丞相奉詔冊封的,如今一事不勞二主,也請丞相前往迎接太子回長安!」
第130章
收到劉恆病重不治的消息,劉昌一時間有些悵然。
不過,感情歸感情,理智歸理智。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又一個坑。
張蒼也知道劉昌的顧慮,無非是擔心他千里迢迢趕過去,天子埋伏下三百刀斧手,手起刀落,一切皆休。
張蒼也是無奈,父子相疑至此,實在是叫人無話可說,誰叫天子有前科呢!
好在張蒼其實對劉氏天子也沒那真的許多忠心,他這等已經經歷了N代帝王的人,其實是很難對某個皇帝生出多少忠心來的,他更信奉的其實是天下太平,經歷過那麼多年的戰亂,他是真的不希望天下再次亂起來,弄得民不聊生。
因此,他耐下心來,等著劉昌下令召集兵馬一路護送。
劉昌絲毫不著急,他可沒有那種想要親眼看到仇人去死的心態,隔著幾千里,聽到死訊,他還能勉強擺出一副孝子的姿態,若是到了面前,面對這等尷尬的身份,他到時候怎麼做都不合適。他們這對父子,最好就是不到黃泉不相見。
天家無親情,像是張蒼並非微服而來,這一路也經過了劉啟他們幾個的封國,何況,這幾位在長安都是有生母的,因此,劉恆重病不起的消息,他們知道得還要快一些。
但是,長安沒有下達讓他們朝覲的旨意,他們就只能幹等。甚至旨意到了之後,他們但凡還想要混下去,就得先等劉昌到了再說,要不然,劉昌登基之後,給他們穿點小鞋,那就夠嗆。
這會兒,南方一幫諸侯王絕大多數都完蛋了,人丁繁茂的齊王一系,這次卷進去大半,剩下的也是大貓小貓兩三隻,成不得氣候。攜著這樣的威勢,誰敢跟劉昌對著干。別的不說,他打著心疼弟弟的名頭給幾個弟弟移封到南方去,那就夠嗆了。
所以,一個個眼看著劉昌打著太子的儀仗,騎兵三千為先導,又有一萬兵馬作為護衛,後頭還有一萬名義上的民夫,實際上分分鐘能抄傢伙變成正規軍的後勤。這樣的兵力,除非函谷關不肯放行,否則的話,到了關中,一個不好,就要釀成秦末亂世一樣的災難。
交通一方便,信息傳遞就會比較快,遼國這邊偌大動靜,很快就傳到了未央宮。
劉恆原本那點微弱的希望已經徹底破滅,他心中暗嘆一聲:「罷了,本就不該想那些有的沒的!」
劉恆終究不是什麼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自私自利之人,他本身還是有著相當的悲憫之心的,你可以說他是為了名聲,但是人能裝一輩子,那也是真的了!既然劉昌不上當,劉恆便也不再多想,甚至還有些詭異的欣慰。
做天子的人,臉厚心黑是基本操作,誰要是在這等事情上還要面子,輕則淪為傀儡,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重責丟了性命,乃至累及家廟。劉恆得承認,自家那位兄長劉盈是個好人,可惜的是不適合做皇帝,臉皮薄,心腸軟,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要說對呂后,還能是因為血緣被壓制,那麼,對上曹參唾沫星子都噴自個臉上了,就算當時忍了,後面也該找補回來,而不是自暴自棄,真叫曹參這個丞相掌管大局。
如果僅僅是站在一個帝王的立場上,那麼有劉昌這樣的繼承者簡直就是幾輩子的福氣,劉恆是寧願繼承者是個狠人,也是不願意是劉盈那樣的好人的。
想開了之後,劉恆的精神也好了一些,只是他身體虧虛嚴重,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油盡燈枯,無非就是靠著補藥勉力支撐。
既然已經想開了,劉恆也不想再為劉昌將來繼位增加麻煩,劉昌就算是有兵有錢,但是他多年不在中樞,對於長安的情況並不了解,哪怕如今張蒼這個丞相直接站到了劉昌身後,似乎御史大夫申屠嘉也跟劉昌那邊有些干係。
但是,劉恆繼位多年,早就意識到,很多時候,壞事的不是什麼三公九卿,而是中下層,他們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大局觀,看重的就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除非劉昌上來就舉起屠刀來一場大換血,否則的話,這些人想要使絆子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竇皇后還想要侍奉他吃點羹湯,劉恆搖頭拒絕了,他這會兒毫無胃口,口齒之間只覺腥苦,剛剛那碗獨參湯都是硬撐著灌下去的,要不是強忍著,都能直接吐出來。
不多久,張蒼、申屠嘉等人就趕了過來。
張蒼別看酒色不忌,卻是個善於保養的,如今老大一把年紀了,看著依舊精神矍鑠,面色紅潤,這會兒看到劉恆的模樣,心中便已經有數,他躬身下拜:「臣張蒼拜見陛下!」申屠嘉緊隨其後。
劉恆雖說不喜歡張蒼,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他直接說道:「朕身體不豫,只怕沒多少時間了,如今太子諸王遠在諸國,還請丞相擬詔,召太子與諸王來長安才是!」
張蒼頓時覺得劉恆還不死心,當下說道:「臣以為,太子遠在遼國,還當先給太子下詔!」
劉恆看著張蒼一臉恭敬的模樣,又是氣惱,又是無奈,最終只得說道:「丞相說的是,太子之前是丞相奉詔冊封的,如今一事不勞二主,也請丞相前往迎接太子回長安!」
第130章
收到劉恆病重不治的消息,劉昌一時間有些悵然。
不過,感情歸感情,理智歸理智。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又一個坑。
張蒼也知道劉昌的顧慮,無非是擔心他千里迢迢趕過去,天子埋伏下三百刀斧手,手起刀落,一切皆休。
張蒼也是無奈,父子相疑至此,實在是叫人無話可說,誰叫天子有前科呢!
好在張蒼其實對劉氏天子也沒那真的許多忠心,他這等已經經歷了N代帝王的人,其實是很難對某個皇帝生出多少忠心來的,他更信奉的其實是天下太平,經歷過那麼多年的戰亂,他是真的不希望天下再次亂起來,弄得民不聊生。
因此,他耐下心來,等著劉昌下令召集兵馬一路護送。
劉昌絲毫不著急,他可沒有那種想要親眼看到仇人去死的心態,隔著幾千里,聽到死訊,他還能勉強擺出一副孝子的姿態,若是到了面前,面對這等尷尬的身份,他到時候怎麼做都不合適。他們這對父子,最好就是不到黃泉不相見。
天家無親情,像是張蒼並非微服而來,這一路也經過了劉啟他們幾個的封國,何況,這幾位在長安都是有生母的,因此,劉恆重病不起的消息,他們知道得還要快一些。
但是,長安沒有下達讓他們朝覲的旨意,他們就只能幹等。甚至旨意到了之後,他們但凡還想要混下去,就得先等劉昌到了再說,要不然,劉昌登基之後,給他們穿點小鞋,那就夠嗆。
這會兒,南方一幫諸侯王絕大多數都完蛋了,人丁繁茂的齊王一系,這次卷進去大半,剩下的也是大貓小貓兩三隻,成不得氣候。攜著這樣的威勢,誰敢跟劉昌對著干。別的不說,他打著心疼弟弟的名頭給幾個弟弟移封到南方去,那就夠嗆了。
所以,一個個眼看著劉昌打著太子的儀仗,騎兵三千為先導,又有一萬兵馬作為護衛,後頭還有一萬名義上的民夫,實際上分分鐘能抄傢伙變成正規軍的後勤。這樣的兵力,除非函谷關不肯放行,否則的話,到了關中,一個不好,就要釀成秦末亂世一樣的災難。
交通一方便,信息傳遞就會比較快,遼國這邊偌大動靜,很快就傳到了未央宮。
劉恆原本那點微弱的希望已經徹底破滅,他心中暗嘆一聲:「罷了,本就不該想那些有的沒的!」
劉恆終究不是什麼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自私自利之人,他本身還是有著相當的悲憫之心的,你可以說他是為了名聲,但是人能裝一輩子,那也是真的了!既然劉昌不上當,劉恆便也不再多想,甚至還有些詭異的欣慰。
做天子的人,臉厚心黑是基本操作,誰要是在這等事情上還要面子,輕則淪為傀儡,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重責丟了性命,乃至累及家廟。劉恆得承認,自家那位兄長劉盈是個好人,可惜的是不適合做皇帝,臉皮薄,心腸軟,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要說對呂后,還能是因為血緣被壓制,那麼,對上曹參唾沫星子都噴自個臉上了,就算當時忍了,後面也該找補回來,而不是自暴自棄,真叫曹參這個丞相掌管大局。
如果僅僅是站在一個帝王的立場上,那麼有劉昌這樣的繼承者簡直就是幾輩子的福氣,劉恆是寧願繼承者是個狠人,也是不願意是劉盈那樣的好人的。
想開了之後,劉恆的精神也好了一些,只是他身體虧虛嚴重,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油盡燈枯,無非就是靠著補藥勉力支撐。
既然已經想開了,劉恆也不想再為劉昌將來繼位增加麻煩,劉昌就算是有兵有錢,但是他多年不在中樞,對於長安的情況並不了解,哪怕如今張蒼這個丞相直接站到了劉昌身後,似乎御史大夫申屠嘉也跟劉昌那邊有些干係。
但是,劉恆繼位多年,早就意識到,很多時候,壞事的不是什麼三公九卿,而是中下層,他們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大局觀,看重的就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除非劉昌上來就舉起屠刀來一場大換血,否則的話,這些人想要使絆子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