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7頁
於是又進行試驗。服食丹藥的死囚要麼與常人無異,要麼七竅流血當場暴斃。後者被認為「不勝藥力」,便再調整劑量試驗。
凌燭從最初的不忿、厭惡,到後來甚至發笑。
「這就是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學習仁義有何用?利字當頭,公理,正義,美德,都是披在腐骨爛肉上的人皮。」
這樣的人,還活著做什麼呢?
皇帝道:「世間也不全是惡人。」
凌燭道:「但人的善心實在太過脆弱,或引誘,或被迫,也有沒來由的自發的惡意。只要沒有足夠約束,人的惡意永遠多過善。陛下您也該聽過,不知事的小孩兒若是放在同一塊肉麵前也會爭搶,可見人本性就是貪婪的。」
「人之善,便如黑夜中的星辰,因為星辰顯得明亮耀眼,致使人常常忘了背後是整片黑暗,反而誇耀起星光燦爛。」
皇帝道:「善惡本就由人劃定,卻不該拿去判定什麼也不懂的孩童。人初生時未經學習教化,該教他禮義廉恥,讓他明辨是非善惡,而不是因為惡性多便忽略善性,且由此滅絕所有人以根除惡。惡被根除,善也不存在,這何嘗不是一種惡?」
凌燭又道:「陛下您該清楚,要讓天下人都知禮義廉恥是非對錯,絕無可能做到。即便用最高尚的品德去教化一個人,讓他完全遵循禮教長大,那人也必然有惡念。以教化讓世間不再有惡行,難於登天,讓世間不再有作惡之人,眼下卻有個很簡單的辦法。」
他看陛下還要說話,忙道:「若陛下認為杜絕人再行善的可能是一種惡。那便必須承認,短暫的惡能杜絕世間所有惡,也該稱作一種善行。」
皇帝沉默良久,忽的捂住額頭髮笑:「真是……我被你們繞進去了。」
「正如你所說,善惡本為一體,沒有善,就沒有惡。沒有惡,也就不存在善。善與惡既是人為繁衍而定,有利於人繁衍生息,譬如謙讓、誠實、公正、和善等,能叫人願意聚居並安心繁衍的,長遠來看對大多數人更有利之舉便是善。反之即為惡。」
「而你們卻試圖用根除一切、包括根除繁衍本身的辦法來杜絕惡行。」皇帝搖搖頭,「我聽聞有一種人,認為揪住自己的頭髮就可以把自己提起,於是他左右手不停輪換去扯自己頭髮和衣領,可他嘗試許久都無法將自己舉起,天底下也沒人能做到。」
這回輪到凌燭一怔,旋即道:「即便你能說過我,卻不可能說過他。」
徐福趴臥在地,目光炯炯。
深夜,他不顧兩條胳膊都被捆住,伸出手,掌心忽然多了一面圓鏡。
正是他在孽鏡台時拿到的圓鏡,它和被自己連根拔起的木苗一樣消失在手中,卻不是真正消失,而是讓外人看不見。他還能感知到那面鏡子就在自己身體內,只要他想,就可以到手。
姜遺光適時走過去。
一個人察覺古怪,提鞭走來:「你在鬧什麼?總算肯交代……」
話音未落,監牢內亮起一道光。那獄卒叫都沒能叫一聲就這麼消失了。
地上又多了一面鏡。
徐福一時間也沒回過神,直到更多人衝進來,他們忌憚又憤恨地看他,一人脫下外衣丟過去蓋住他臉,另一人效仿脫衣蓋住地上鏡子。
太晚了。
風吹過,陰陰鬼嘯迴蕩,整座監牢除徐福外再沒有一個活人。
第617章
獄中慘案傳出, 呂后震怒,下令全國緝拿,如有包庇者,格殺勿論!
徐福再度改換形貌逃進大山中, 決定不到呂后逝世絕不出來。
他有一事不知, 在他逃走後, 牢房方圓五里內的人都遷走了。原因無他,獄中夜夜傳出鬼哭,咆哮怒罵, 戚戚哀嚎。又時常有身殘之軀若無其事在外行走,或少半個腦袋,或缺整個上身,若有人撞破,那人也會變得和殘缺鬼一樣。
因著夜裡鬼哭, 大白天的陰沉如水,這裡徹底成了妖邪之地。被人們成為「鬼獄」。原先住在附近的百姓都說牢里死了個極凶之人,才會有這樣凶煞的惡鬼。
厭勝之術自古有之,卻大多為傳言, 宮中人從未真正親見過。遭逢此難, 呂后命呂家秘密尋找方士相師,然而直到惠帝駕崩, 呂后再立少帝,獄中問題仍不得解。
姜遺光等五人也陪著徐福在深山中住了十來年。遠離塵世紛擾的日子令徐福臉上笑都多了些。
因徐福體質異於常人,他不必躲避猛獸, 不害怕毒物瘴氣, 不必為兩餐吃食擔憂,即便不慎重傷第二天自己也好了。他想睡便睡, 想吃便吃,不想吃睡就在幽森密林中行走,身上髒污了便到瀑布下脫光了洗個天浴,衣服破舊了就捉些野物去外面集市買成衣。更多時候則是伐木劈條充做木簡,再往上楔字。
既是記錄,也有測算。他害怕自己會被仇恨沖昏頭腦、被安逸生活腐蝕,將身上的重任忘掉,他更害怕自己不老不死的模樣生活下去後,會忘了自己是什麼人。
他要一直傳下去,絕不能忘!
長安城,有位名叫阿洛的方士買通內侍,說自己有破解之法,得以覲見呂后。
她一見到呂后便深深拜伏下去,恭敬參拜:「參見太后。」
呂后叫起,阿洛道她接下來的話也許會讓太后不快,所以情願先跪著,她道:「鬼獄一事起源在徐福,卻並非厭勝之術。他無意間將另一個世界的陰魂引到此世,若不能將陰魂驅逐,界門關閉,則必定後患無窮。」
凌燭從最初的不忿、厭惡,到後來甚至發笑。
「這就是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學習仁義有何用?利字當頭,公理,正義,美德,都是披在腐骨爛肉上的人皮。」
這樣的人,還活著做什麼呢?
皇帝道:「世間也不全是惡人。」
凌燭道:「但人的善心實在太過脆弱,或引誘,或被迫,也有沒來由的自發的惡意。只要沒有足夠約束,人的惡意永遠多過善。陛下您也該聽過,不知事的小孩兒若是放在同一塊肉麵前也會爭搶,可見人本性就是貪婪的。」
「人之善,便如黑夜中的星辰,因為星辰顯得明亮耀眼,致使人常常忘了背後是整片黑暗,反而誇耀起星光燦爛。」
皇帝道:「善惡本就由人劃定,卻不該拿去判定什麼也不懂的孩童。人初生時未經學習教化,該教他禮義廉恥,讓他明辨是非善惡,而不是因為惡性多便忽略善性,且由此滅絕所有人以根除惡。惡被根除,善也不存在,這何嘗不是一種惡?」
凌燭又道:「陛下您該清楚,要讓天下人都知禮義廉恥是非對錯,絕無可能做到。即便用最高尚的品德去教化一個人,讓他完全遵循禮教長大,那人也必然有惡念。以教化讓世間不再有惡行,難於登天,讓世間不再有作惡之人,眼下卻有個很簡單的辦法。」
他看陛下還要說話,忙道:「若陛下認為杜絕人再行善的可能是一種惡。那便必須承認,短暫的惡能杜絕世間所有惡,也該稱作一種善行。」
皇帝沉默良久,忽的捂住額頭髮笑:「真是……我被你們繞進去了。」
「正如你所說,善惡本為一體,沒有善,就沒有惡。沒有惡,也就不存在善。善與惡既是人為繁衍而定,有利於人繁衍生息,譬如謙讓、誠實、公正、和善等,能叫人願意聚居並安心繁衍的,長遠來看對大多數人更有利之舉便是善。反之即為惡。」
「而你們卻試圖用根除一切、包括根除繁衍本身的辦法來杜絕惡行。」皇帝搖搖頭,「我聽聞有一種人,認為揪住自己的頭髮就可以把自己提起,於是他左右手不停輪換去扯自己頭髮和衣領,可他嘗試許久都無法將自己舉起,天底下也沒人能做到。」
這回輪到凌燭一怔,旋即道:「即便你能說過我,卻不可能說過他。」
徐福趴臥在地,目光炯炯。
深夜,他不顧兩條胳膊都被捆住,伸出手,掌心忽然多了一面圓鏡。
正是他在孽鏡台時拿到的圓鏡,它和被自己連根拔起的木苗一樣消失在手中,卻不是真正消失,而是讓外人看不見。他還能感知到那面鏡子就在自己身體內,只要他想,就可以到手。
姜遺光適時走過去。
一個人察覺古怪,提鞭走來:「你在鬧什麼?總算肯交代……」
話音未落,監牢內亮起一道光。那獄卒叫都沒能叫一聲就這麼消失了。
地上又多了一面鏡。
徐福一時間也沒回過神,直到更多人衝進來,他們忌憚又憤恨地看他,一人脫下外衣丟過去蓋住他臉,另一人效仿脫衣蓋住地上鏡子。
太晚了。
風吹過,陰陰鬼嘯迴蕩,整座監牢除徐福外再沒有一個活人。
第617章
獄中慘案傳出, 呂后震怒,下令全國緝拿,如有包庇者,格殺勿論!
徐福再度改換形貌逃進大山中, 決定不到呂后逝世絕不出來。
他有一事不知, 在他逃走後, 牢房方圓五里內的人都遷走了。原因無他,獄中夜夜傳出鬼哭,咆哮怒罵, 戚戚哀嚎。又時常有身殘之軀若無其事在外行走,或少半個腦袋,或缺整個上身,若有人撞破,那人也會變得和殘缺鬼一樣。
因著夜裡鬼哭, 大白天的陰沉如水,這裡徹底成了妖邪之地。被人們成為「鬼獄」。原先住在附近的百姓都說牢里死了個極凶之人,才會有這樣凶煞的惡鬼。
厭勝之術自古有之,卻大多為傳言, 宮中人從未真正親見過。遭逢此難, 呂后命呂家秘密尋找方士相師,然而直到惠帝駕崩, 呂后再立少帝,獄中問題仍不得解。
姜遺光等五人也陪著徐福在深山中住了十來年。遠離塵世紛擾的日子令徐福臉上笑都多了些。
因徐福體質異於常人,他不必躲避猛獸, 不害怕毒物瘴氣, 不必為兩餐吃食擔憂,即便不慎重傷第二天自己也好了。他想睡便睡, 想吃便吃,不想吃睡就在幽森密林中行走,身上髒污了便到瀑布下脫光了洗個天浴,衣服破舊了就捉些野物去外面集市買成衣。更多時候則是伐木劈條充做木簡,再往上楔字。
既是記錄,也有測算。他害怕自己會被仇恨沖昏頭腦、被安逸生活腐蝕,將身上的重任忘掉,他更害怕自己不老不死的模樣生活下去後,會忘了自己是什麼人。
他要一直傳下去,絕不能忘!
長安城,有位名叫阿洛的方士買通內侍,說自己有破解之法,得以覲見呂后。
她一見到呂后便深深拜伏下去,恭敬參拜:「參見太后。」
呂后叫起,阿洛道她接下來的話也許會讓太后不快,所以情願先跪著,她道:「鬼獄一事起源在徐福,卻並非厭勝之術。他無意間將另一個世界的陰魂引到此世,若不能將陰魂驅逐,界門關閉,則必定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