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頁
這樣一來徐福必將死在海上,只要他死了,無人歸來,短時間內陛下便不會再派人出海。
結果徐福出海後,她卻預見到,正是因為她算出的極凶之日,徐福才得以進入陰界。
而徐福……確實算是「死」了。
死了,或活著,無法判定。
陰界正侵入陽界,恰如晝夜交替時的天邊。故而徐福的魂魄和肉身正處在陰陽兩界的夾縫中,他是一扇不老不死的門,除非其中一界被徹底侵蝕殆盡,不再需要這扇門,否則他的生命永遠不會走到盡頭。
皇帝聽完姜遺光轉述,更加膽寒。
「所以他才想要這麼做……」他真正想要的,竟是死亡。皇帝既同情,又覺情有可原,可她更不能苟同。
漢高帝欲開皇陵,又不想叫人知道,他便在咸陽城外駐軍,然後慢慢擴大,同時修建皇陵。經受動亂後還敢住在咸陽的人已經很少了,這些年休養生息後多了些,都被遷往他處。一切都完成得不動聲色,世人眼睛都盯著太子、呂家人和各地叛亂中,沒有人留意到驪山的動靜。
陵宮挖掘的不算順暢,始皇帝駕崩時陵墓還未完工,李斯夥同趙高秘不發喪,但藍氏已經預料到了陛下和扶蘇公子的死亡,她以支持胡亥公子為條件,要求參與驪山皇陵修建。
然後,她讓人修建出九鼎之紋以做封印。陣紋不破,則永遠沒有人能打開皇陵。
徐福本以為破解陵墓機關對他來說輕而易舉,結果第一關就犯了難。他推演許久,敗下陣來,報給漢高帝,如果不找齊九鼎,他也無濟於事。
但……九鼎雖曾為秦皇宮中所有,可早就在戰亂中流失了。
漢高帝信他,密令尋找九鼎。
天不遂人願,漢十二年,高帝討伐英布叛亂時中箭,重傷不治,,定下「白馬之盟」後駕崩。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盈即位。
這是徐福第一次親眼見證一位帝王的歿逝。
身為帝王,私德從不是評判的第一位。對高帝,他起先牴觸,後為其折服,若非他先碰見陛下,恐怕也要投效高帝了。
徐福來到驪山一座山尖,眺望長安,最後也僅僅是祭了三杯水酒。
但,惠帝即位後,大權旁落。
呂后信奉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但手段酷烈世人皆知。她對長生之景雖有憧憬,卻並不相信徐福真能帶來長生。是以在掌權後她就停止了驪山地宮的發掘,並下令捉拿徐福與阿武等亂秦餘孽。
徐福帶上阿武匆匆逃走。
他擅醫術,在驪山中曾為不少人看病,有許多窮苦士兵看不起病,他就自掏腰包免去診費,藥材也儘量選便宜的。他自認為對這些人問心無愧,逃走時還擔憂會不會牽連到他們。
他明白大難關頭只能靠自己,因而他不求其他人能做什麼,只要不出賣自己就好。
徐福和阿武躲在山洞裡,阿武為保護他中了一箭,渾身滾燙地躺在地上呻吟。徐福想救他,卻苦於缺少藥材,心焦難耐,時不時向外張望。
這處山洞十分隱蔽,只有他和極少數人知道,那極少數無一不是重傷之際被他救下性命之人。他已悄悄聯絡其中最信任一人,讓他想辦法送藥來。
結果送藥人沒來,來的是漢軍。
阿武沒能再保護他,他死了。徐福扣押下獄,重刑加身,他要說出秦皇地宮中的秘密最好,說不出也不過多了條亡魂。
五人默默跟在徐福身後,眼看他被投進大牢。
到這時,他的滿身才華、三寸不爛之舌通通都沒有用。
皇帝不忍再看,她很明白,徐福最痛苦的不是受刑,而是他自以為可以交託性命之人,為了一貫賞錢毫不猶豫地背叛了他。
凌燭蹲坐在徐福面前,他受了刑,滿是血污,仰面躺倒在地,念念出聲。沒有獄卒來看,受刑也只是為了折磨他,而不是真想問出什麼。
凌燭聽清了他的喃喃自語。
徐福在後悔。
他不該出海,不該鬼迷心竅尋仙山,不該明知危險還繼續前進。
人性本惡,他不該輕信他人,不該改投他人座下。他曾立誓效忠始皇帝一人,違者永世不得超生。現在這樣,就是他的報應。
不止後悔,更有怨恨。
他自問不論對任何人都做到問心無愧,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
天地間能容惡鬼邪祟,卻沒有神佛睜眼看看人間嗎?
他一直堅持恪守本心,不求回報,可他到底換來了什麼?
他呢喃著,漸漸睡去。
睡夢中,身上的傷口一道道漸漸復原。
進門來的獄卒驚瞪大眼,渾身寒毛都出來了,死死捂住嘴關上門拼命往外跑。
「妖……妖怪!妖怪!!」
徐福一事很快上報給呂后,呂后終於對他生出興趣,連夜把人調走,反覆試驗,發現他身上傷口果真能馬上復原,便審問他是否服用了長生不老藥,不老藥在何處,該如何得到等等。
徐福不認。他不知始皇帝的魂魄是否還在人間,若陛下魂魄還在,聽見後真以為他私吞了長生不老藥,他可怎麼說清?
反正他不會死,獄卒放心施為,最後就只差沒有斬首了——他們還是擔心砍頭以後人就真沒了。
有人提議,徐福既然服食長生不老藥,想必藥力已化至全身血肉筋骨,不如將其血肉製成丹丸,即便不能長生,也有強身健體之效。
結果徐福出海後,她卻預見到,正是因為她算出的極凶之日,徐福才得以進入陰界。
而徐福……確實算是「死」了。
死了,或活著,無法判定。
陰界正侵入陽界,恰如晝夜交替時的天邊。故而徐福的魂魄和肉身正處在陰陽兩界的夾縫中,他是一扇不老不死的門,除非其中一界被徹底侵蝕殆盡,不再需要這扇門,否則他的生命永遠不會走到盡頭。
皇帝聽完姜遺光轉述,更加膽寒。
「所以他才想要這麼做……」他真正想要的,竟是死亡。皇帝既同情,又覺情有可原,可她更不能苟同。
漢高帝欲開皇陵,又不想叫人知道,他便在咸陽城外駐軍,然後慢慢擴大,同時修建皇陵。經受動亂後還敢住在咸陽的人已經很少了,這些年休養生息後多了些,都被遷往他處。一切都完成得不動聲色,世人眼睛都盯著太子、呂家人和各地叛亂中,沒有人留意到驪山的動靜。
陵宮挖掘的不算順暢,始皇帝駕崩時陵墓還未完工,李斯夥同趙高秘不發喪,但藍氏已經預料到了陛下和扶蘇公子的死亡,她以支持胡亥公子為條件,要求參與驪山皇陵修建。
然後,她讓人修建出九鼎之紋以做封印。陣紋不破,則永遠沒有人能打開皇陵。
徐福本以為破解陵墓機關對他來說輕而易舉,結果第一關就犯了難。他推演許久,敗下陣來,報給漢高帝,如果不找齊九鼎,他也無濟於事。
但……九鼎雖曾為秦皇宮中所有,可早就在戰亂中流失了。
漢高帝信他,密令尋找九鼎。
天不遂人願,漢十二年,高帝討伐英布叛亂時中箭,重傷不治,,定下「白馬之盟」後駕崩。年僅十六歲的太子劉盈即位。
這是徐福第一次親眼見證一位帝王的歿逝。
身為帝王,私德從不是評判的第一位。對高帝,他起先牴觸,後為其折服,若非他先碰見陛下,恐怕也要投效高帝了。
徐福來到驪山一座山尖,眺望長安,最後也僅僅是祭了三杯水酒。
但,惠帝即位後,大權旁落。
呂后信奉黃老之學,無為而治,但手段酷烈世人皆知。她對長生之景雖有憧憬,卻並不相信徐福真能帶來長生。是以在掌權後她就停止了驪山地宮的發掘,並下令捉拿徐福與阿武等亂秦餘孽。
徐福帶上阿武匆匆逃走。
他擅醫術,在驪山中曾為不少人看病,有許多窮苦士兵看不起病,他就自掏腰包免去診費,藥材也儘量選便宜的。他自認為對這些人問心無愧,逃走時還擔憂會不會牽連到他們。
他明白大難關頭只能靠自己,因而他不求其他人能做什麼,只要不出賣自己就好。
徐福和阿武躲在山洞裡,阿武為保護他中了一箭,渾身滾燙地躺在地上呻吟。徐福想救他,卻苦於缺少藥材,心焦難耐,時不時向外張望。
這處山洞十分隱蔽,只有他和極少數人知道,那極少數無一不是重傷之際被他救下性命之人。他已悄悄聯絡其中最信任一人,讓他想辦法送藥來。
結果送藥人沒來,來的是漢軍。
阿武沒能再保護他,他死了。徐福扣押下獄,重刑加身,他要說出秦皇地宮中的秘密最好,說不出也不過多了條亡魂。
五人默默跟在徐福身後,眼看他被投進大牢。
到這時,他的滿身才華、三寸不爛之舌通通都沒有用。
皇帝不忍再看,她很明白,徐福最痛苦的不是受刑,而是他自以為可以交託性命之人,為了一貫賞錢毫不猶豫地背叛了他。
凌燭蹲坐在徐福面前,他受了刑,滿是血污,仰面躺倒在地,念念出聲。沒有獄卒來看,受刑也只是為了折磨他,而不是真想問出什麼。
凌燭聽清了他的喃喃自語。
徐福在後悔。
他不該出海,不該鬼迷心竅尋仙山,不該明知危險還繼續前進。
人性本惡,他不該輕信他人,不該改投他人座下。他曾立誓效忠始皇帝一人,違者永世不得超生。現在這樣,就是他的報應。
不止後悔,更有怨恨。
他自問不論對任何人都做到問心無愧,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
天地間能容惡鬼邪祟,卻沒有神佛睜眼看看人間嗎?
他一直堅持恪守本心,不求回報,可他到底換來了什麼?
他呢喃著,漸漸睡去。
睡夢中,身上的傷口一道道漸漸復原。
進門來的獄卒驚瞪大眼,渾身寒毛都出來了,死死捂住嘴關上門拼命往外跑。
「妖……妖怪!妖怪!!」
徐福一事很快上報給呂后,呂后終於對他生出興趣,連夜把人調走,反覆試驗,發現他身上傷口果真能馬上復原,便審問他是否服用了長生不老藥,不老藥在何處,該如何得到等等。
徐福不認。他不知始皇帝的魂魄是否還在人間,若陛下魂魄還在,聽見後真以為他私吞了長生不老藥,他可怎麼說清?
反正他不會死,獄卒放心施為,最後就只差沒有斬首了——他們還是擔心砍頭以後人就真沒了。
有人提議,徐福既然服食長生不老藥,想必藥力已化至全身血肉筋骨,不如將其血肉製成丹丸,即便不能長生,也有強身健體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