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參與黨爭才是最好的出路,他二人並非記仇之人,尤其是江無眠,他本人都能容忍曾經的韓黨蹦躂,何況是邊緣人?

  但有一事,他不得不防,「若是伍首輔執意如此,離他遠些。」

  伍陵不會親自出面對付江無眠,只會推底下人出手。若是不小心捲入其中,江無眠也不會客氣,到時只怕兩方沒什麼損失,反而是夾在其中的自己遭殃。

  余次輔放下手中黑子,重複一遍道:「近些日子,離朝上的人都遠些。」

  沒準誰就是伍陵的人,隨意找個接口讓人做事,等回過神來,只怕人都被江無眠拆得一乾二淨,骨頭渣滓都要拿去施肥。

  江無眠最近兩年是干不出這等事來,可他手段也非常人能忍,還是躲著走為妙。

  因此除卻囑咐之外,他必須留個後手。上任首輔一事他不在乎,但不能因此牽連到家人身上。

  何況就算做了首輔又能如何,江無眠尚且年輕,不出意外,他都能將自己兒子送走,和這樣的人比,他又有什麼優勢?

  余次輔的兒子雖說不年輕,在官場混了多年,可從官職來講,他還真沒什麼作為。

  後代不爭氣,對上江無眠都沒底氣,還是一早結個善緣為妙。

  且看昔日韓黨勢大,甚至能拉出人來行造反之事,然最終還是慘烈收場,甚至成為江無眠回京的藉口!

  這等人的能力防不勝防,能不與之為敵最好,若真是到了避無可避的一日,早早低頭認輸還能留下一命。

  余次輔語重心長道:「江無眠有容人之量,只你有能耐入他眼中,一朝化龍也不在話下。哪怕你與之為敵,他都敢任用你。」

  這話不僅是對他兒子的叮囑,還是對後代的囑咐。

  江無眠其人本事頗高,學生又眾多,雖無弟子,然每個武安營苑學子都受其恩惠,若是不出意外,未來的天子朝堂將會是江無眠的半朝天下。

  與這等人打好關係,有益無害。

  且不說江無眠暫時沒有競爭內閣的意思,他正在忙著寫教案。

  海上兩個海賊清繳,指揮人是黃延和和江無眠兩人,能從第一視角分析的也只有他二人,黃延和還在嶺南駐守,那能闡述當時之景的只有江無眠。

  因此,寫教案分析戰況這事兒只好他一人來。

  白楚寒則是對著江無眠的簡報模擬當時戰況,同時思考若是他為海賊首領,要如何逃跑甚至於反擊。

  海賊的武器不行,優勢在於對這片海域的了解,反擊難度頗高,但只要搶了船,也不是不能做到。問題在於如何奪船?

  「這是南洋沙盤?」白楚寒看著江無眠在地形上一一插上標誌性指示牌,再將船隻放上去,簡陋沙盤就此搭建完成。

  「不完全是,地形上稍加改動。」江無眠指著上面的島嶼道,「這兒原本是暗流,改為補給島,方向上也不對,島上的資源不夠,只是模擬而已。」

  「戰船下南洋表現如何?」朝堂上講的都是結果,中間過程無限省略,最多只能分析出破碎的一角細節,最好還是聽江無眠的第一視角講述。

  江無眠拿出幾個船隻代表船隊,從星空判斷方向、無光之夜如何航行等方面一一講起,「……沒有指路標誌,依靠洋流和風也能航行。當地能有此經驗的人不超過這個數,還必須得是常規天氣,一旦遇到大風大浪時,最好還是等待天晴。」

  常年在海上航行的人會有一種直覺,經年累月的經驗讓他們能在觀察到結果之前依靠潛意識做出正確判斷。

  但對普通人來說,過於有挑戰性,最好不要指望這種常態化,當作偶發性事件還差不多。

  以此來看,遠洋航行最大的困難是嚮導。

  白楚寒沉吟片刻,「你說得對,南洋中島嶼頗多,尚且能得到補給。遠洋航行,多半時間見不到陸地,甚至有可能遭到風浪吹到海洋上,這樣一來,如何判定方向是個難題。」

  突然,他想到一件事,江無眠曾提到過海外有船隊盯上了呂宋,後續人被關押起來,「審問出他們航行的秘訣所在了?」

  江無眠搖頭,「這群人原本是去了天竺,後來在西南半島停留,之後又過海峽來到呂宋。可以說,一路上都是在海港或是島嶼上停留,最長在海上漂流不過三月。」

  一路補給一路走到呂宋,根本不是下南洋漂流半年的那種風格。

  嶺南靖海時也是管附近的海域而已,若非此次海賊太過猖獗,他們也不會下南洋靖海。

  真正的南洋靖海,可是要在海上漂流三個月到半年不等,若是遇到風浪,那只怕是半年到一年不等,著實辛苦,還容易患病。

  不過南洋盤踞的兩大海賊已被清剿,短時間內不會面對這一難題,還是嚮導問題比較嚴重。

  白楚寒道:「與其惦記南洋之事,不若先想好如何向學生解釋你我已經決裂並且氣得恩師告老還鄉甚至要將你我逐出師門的誤會。」

  江無眠:「?」

  怎麼還有恩師的事?走之前不還是兩人起了爭執如今分道揚鑣互不搭理?怎麼還能更離譜!?

  還有,逐出師門是怎麼一回事,他怎麼不知道自己被開除弟子籍了?

  雖然江無眠做好了謠言失真的準備,但也沒想到中間還能如此離譜,連師門都牽扯其中。

  他放下手中沙土,沉痛道:「講講來龍去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