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管江南有自己的報紙,且文風昌盛,但書坊不走尋常路,預備出江南相關的遊記、風景等刊印本,還招人研究繡像、畫像印刻等等,事業蒸蒸日上。

  這封信都是忙裡偷閒寫的,不過這事兒不敢讓謝硯行知曉。

  白楚寒笑眯眯聽著江無眠吐槽嶺南和呂宋島上的奇葩事,目光一寸寸掃過師弟面容,的確是曬黑了些,但目光更加明亮風采更勝往前。

  前些年他尚要擔憂師弟做事太過不近人情,被當地官員百般為難這等事情發生。

  近些年師弟做事越發有分寸,在當下朝堂之中和所堅持的道路上找到平衡點,處理起人情往來與官場潛規則時越發遊刃有餘。

  此行嶺南更加克制,不像是當年一殺便是整個道府州縣的大減員。現在完全能做到殺雞儆猴,既能震懾有異心之人,也能留夠做事之人。

  「……呂宋島作為補給之處,往來人員眾多,日後港口發展起來,與嶺南相比,兩地潛能只怕不相上下。」江無眠道,「不過此地更為重要的是它的地理位置,作為對外的第一道海上防線,能觀測來自海外的風險。」

  恰巧謝硯行看完家書,招呼兩個徒弟一塊去用飯,有什麼話邊吃邊說。

  他也要給江無眠補補課,關於北部突厥的處理方式、更北部的敵人、邊塞前哨等等,兩地都作為大周的邊防,肯定有共通之處。

  江無眠把呂宋島被人盯上一事說得明明白白,「暫時不清楚是民間還是官方擁有這等能力,來時我已交代過繼續盯緊海外的船隻,以防對方假借貿易之名探明呂宋情況。」

  謝硯行思索片刻,頷首道:「言之有理。你所行及時,後續處理得當,不論是官府還是民間所為,萌芽已被掐滅,日後多加防範便是。不過……這也證實一件事情,如我大周這般能在海上馳騁不懼風浪者,海外大有人在。」

  大周發展到如今地步,還要從嶺南說起,依靠嶺南帶起來的農商兩道反哺,方才能征戰南北,以戰養戰。

  而這群來自海外的船隻,又是如何發展的?能遠洋航行的船隻技術如何?當地的經濟是否支持大批量的遠航?

  全是要探尋的問題。

  「短時間內不必擔憂。」江無眠回憶一番船隻,「不論是造船技術亦或是搭載的武器,皆是弱於大周。目標若是直取呂宋,那便是遠洋航行後的客場作戰,對方能有多少戰力存留?」

  所以兩方開戰,對方一定沒什麼優勢,反觀大周,背靠呂宋駐地,用人海戰術車輪戰即可將人打趴下,因而不必擔憂海外他國來者不善。

  謝硯行指出一點,「前提建好水師駐地,完善船塢,大力發展水師。」

  軍備支出一向占戶部撥款的前三,呂宋島上只有駐地雛形,想達成嶺南都護府水師那般規模,所需金銀、人力定然少不了。

  前者還好說,呂宋島上產出黃金,貿易稅款也多,完全能覆蓋軍備支出,然人不多。

  依照當地的人口數量,只怕這個完備的駐地少說要三五年才能完工。

  第255章 謠言

  在江無眠看來,人力問題倒是有個解決方式,將捉拿到的海賊投入呂宋島的建設,具體如何操作,要看當前的呂宋官員是何想法。

  他的嶺南之行說到底還是為了北真臘的事,結果拐了個彎,事情如脫韁野馬一去不復返。

  暫且也顧不得互市商業上的事情,呂宋這兒的律義執行更吸引人的目光。

  照當前收益看,要去呂宋冒險賺錢的人大有人在,短時間內會迎來一波混亂,需要更加靈活的執行標準和行事穩重且經驗豐富的官員。

  現今一圈人員不過是臨時駐紮,還需挑選一番才能長久任職。

  不過,以當前形勢來講,只怕是要新帝下旨了。

  正如江無眠等人預料的一樣,建元帝的確在緩緩交接手中的權勢,由太子監國參與朝政,再到六部輪值,批閱奏摺等等。

  建元帝的字跡越來越少,轉而是新帝字跡,沉穩又帶著鋒銳,與曾經的建元帝一般無二。

  內閣三位穩坐釣魚台,但私底下又有所籌謀,誰都清楚新帝上台時,謝硯行必然會再度上書告老還鄉,江無眠定能更進一步,到時內閣必然讓出一位輔政。

  伍陵即便是首輔也難免會生出一種無力感,在江無眠立下的功勞面前,誰都無法理直氣壯排擠算計他,這人的功勞是實打實的大。

  可以說,大周發展到今日,江無眠能扛起一半的功勞。

  然為了家族後代,他們不得不對上。立場不同,自然不相與謀。

  與之恰恰相反,余次輔倒是不太擔憂江無眠能威脅到自己。正相反,他比較憂慮伍陵為打壓江無眠,兩人再度展開黨爭,到時只怕大半個朝廷都無法置身事外。

  余次輔看著窗外綻放的桂花,手上棋子敲了敲棋盤,對面余次輔的兒子被人驚醒,隨之看去,一片碧雲晴空,桂花樹遮擋落下的光芒,於地上映出斑斕影子。

  「父親?」他有些疑惑,以往父親下棋是為靜心,如此堂而皇之的走神少之又少。

  風吹著桂花,打著卷落到棋盤上。余次輔收回目光,好像被人喚回神智,他淡淡道:「若是來日伍首輔與江憲副對上,切記,不要參與此事,明哲保身為上。」

  不論是伍陵還是江無眠,他二人的爭鬥勢必讓建元帝不喜,若是趕上新帝登基,那更有由頭降罪他二人,參與其中只怕受到牽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