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頁
掌柜的不禁訝然,東家甚少飲酒,且這才一大早,就要喝上了?
孟列轉身往樓中走去,笑著說:「今日當慶賀。」
掌柜的忙笑著應是,抬腳跟了進去。
與此同時,刑部衙門外,喬玉柏和一群監生們,終於等到喬央被放了出來。
「阿爹!」喬玉柏含淚上前:「您沒事吧!」
國子監外分別時,他當真以為要失去阿爹了。
喬玉柏此時仍在後怕。
那些禁軍將喬央從國子監帶走之後,那禁軍統領在路上目睹了城中幾近無法壓制的亂狀,那過於洶湧的民意人心,讓其心中不免生出兩分搖擺——
那名統領思來想去,最終選擇將喬央單獨押入刑部大牢,名曰,等待新帝事後下令裁決。
但「新帝」未來得及下令,甚至未來得及成為真正的新帝,反而是皇太女大軍入京的消息率先傳來。
喬玉柏很難不後怕,若非大軍及時入城,阿爹即便暫時被收押於刑部大牢中,卻也絕對不可能活得過半月之期。
寧寧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卻也救下了他們。
喬玉柏此時便哽咽道:「阿爹,是寧寧回來了……」
「我已經知道了,知道了……」喬央打斷兒子的話,突然抬腿離開。
還沒來得及訴說幾句的喬玉柏忙要追去:「阿爹!」
卻聽自家父親頭也不回地道:「勿要跟來!」
喬央甩下兒子,直奔內宮而去。
宮中各道均有重兵把守。
因有唐醒令人為喬央帶路,喬央才得以暢行無阻。
一路問詢,跨過一道又一道宮門,喬央最後卻是來到了象園外。
此時天光已白,身穿黑袍的女子就坐在象園大門外的石階上。
這樣重要的一日,她卻獨自來了這偏僻處靜坐。
就和從前打了勝仗之後,也總喜歡一人呆著時一樣,竟是從未變過。
見他來,那少年女子向他招了招手。
淚光模糊,喬央看不清她的神情。
喬央上前數步,再難壓制諸般情緒,撩起長衫,鄭重地行禮拜下。
這是一場不需要試探印證的重逢。
「別跪著了。」女子的聲音響起,她似乎輕拍了拍身側的石階位置:「來與我同坐。」
好一會兒,喬央才得以直起身。
喬央最終在李歲寧下方一節石階上坐下,揩去眼角的淚,才啞聲問:「殿下怎獨自來了這偏僻處?」
「依稀記得此處有一棵棗樹。」李歲寧看向左前方,道:「過來瞧一瞧,果然還在。」
喬央循著她的視線看去,老棗樹下方生著青青雜草,草間靜靜躺著一隻白玉酒壺。
李歲寧將雙手撐在身側的石階上,任憑自己有些出神地說:「這一回,我贏得格外輕易,很覺坐享其成。」
這最後一戰,她本做好了持久對峙的準備,卻沒想到自北狄回來,便可直奔京畿,僅用了一日,即坐在了這舊時之處。
她說:「能這般輕易,是因為有駱先生,老師,你們替我謀劃而來,這一局是你們替我贏下的。」
喬央卻不贊成:「這仍是殿下所贏。」
「此為人心。」喬央說:「而自古人心最難贏得。」
此局非是單憑他們幾人可成,這之後自有千萬萬人心做網。
而贏得這人心的漫長過程,又何談輕易?
這兩世以來,她行事又何曾容易過?
若能叫她覺得容易一些,也叫這苦難蒼生容易一些,便是他們這些追隨之人的莫大榮幸了。
這世間不能只有一位英雄,否則是對其他人的不公,更是對英雄的不公。
那樣的不公已經有過一次,便不能再有第二次了。
「助殿下,亦是助蒼生。」喬央道:「殿下與蒼生同道,才會得蒼生相助。」
她不單是同道者,更是開道者。
因此唯有她能成為蒼生國運的化身。
她所得到的一切,即便是她口中的「坐享其成」,亦是她應得配得之物。
晨風吹拂棗樹葉,發出沙沙聲響,也將空氣中的酒香送到更遠處。
酒香飄飄浮浮,是祭奠,也似慶賀。
朝陽升起時,喬央的身子躬低了些,慢慢搓了搓手,幾分侷促地道:「先前屬下不知真相,多有冒犯殿下,還請殿下大人不記小人過……」
李歲寧吹著涼涼的晨風,隨口道:「三爹何出此言啊。」
喬央面露惶恐苦色,忙起身連連施禮告罪。
朝陽明亮,一聲悠長空靈的象鳴聲響起。
喬央忙趁機拍馬屁:「太平有象,可望在即,好兆頭啊。」
李歲寧慢慢起身來,再次看向棗樹下的酒壺,片刻後,目光漸漸投遠。
她不會辜負相助者,更不會辜負自己,太平之象,不拔之基,將在她手中開啟。
朝陽一寸寸掃去藏在這座皇城角落中的陰霾。
京師各處,對李隱殘部餘黨的清除還在緊密地進行著。
三日下來,京城內的局面大致安定。
這三日間,大多宗室和官員們都在家中關門壓驚,這也不能怪他們不中用,雖說官場沉浮乃是常態,但這數年間的沉浮幅度,對正常人來說還是太密太超過了。
一些宗室人員們剛壓下驚,便開始揣摩起那位皇太女的性情,雖說同樣姓李,但人家可沒靠過李家,純粹是一路殺過來的,這樣靠殺伐起家的一個人,得是個什麼性子?她也沒提召見他們,叫人心中怪沒底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孟列轉身往樓中走去,笑著說:「今日當慶賀。」
掌柜的忙笑著應是,抬腳跟了進去。
與此同時,刑部衙門外,喬玉柏和一群監生們,終於等到喬央被放了出來。
「阿爹!」喬玉柏含淚上前:「您沒事吧!」
國子監外分別時,他當真以為要失去阿爹了。
喬玉柏此時仍在後怕。
那些禁軍將喬央從國子監帶走之後,那禁軍統領在路上目睹了城中幾近無法壓制的亂狀,那過於洶湧的民意人心,讓其心中不免生出兩分搖擺——
那名統領思來想去,最終選擇將喬央單獨押入刑部大牢,名曰,等待新帝事後下令裁決。
但「新帝」未來得及下令,甚至未來得及成為真正的新帝,反而是皇太女大軍入京的消息率先傳來。
喬玉柏很難不後怕,若非大軍及時入城,阿爹即便暫時被收押於刑部大牢中,卻也絕對不可能活得過半月之期。
寧寧打亂了他們的計劃,卻也救下了他們。
喬玉柏此時便哽咽道:「阿爹,是寧寧回來了……」
「我已經知道了,知道了……」喬央打斷兒子的話,突然抬腿離開。
還沒來得及訴說幾句的喬玉柏忙要追去:「阿爹!」
卻聽自家父親頭也不回地道:「勿要跟來!」
喬央甩下兒子,直奔內宮而去。
宮中各道均有重兵把守。
因有唐醒令人為喬央帶路,喬央才得以暢行無阻。
一路問詢,跨過一道又一道宮門,喬央最後卻是來到了象園外。
此時天光已白,身穿黑袍的女子就坐在象園大門外的石階上。
這樣重要的一日,她卻獨自來了這偏僻處靜坐。
就和從前打了勝仗之後,也總喜歡一人呆著時一樣,竟是從未變過。
見他來,那少年女子向他招了招手。
淚光模糊,喬央看不清她的神情。
喬央上前數步,再難壓制諸般情緒,撩起長衫,鄭重地行禮拜下。
這是一場不需要試探印證的重逢。
「別跪著了。」女子的聲音響起,她似乎輕拍了拍身側的石階位置:「來與我同坐。」
好一會兒,喬央才得以直起身。
喬央最終在李歲寧下方一節石階上坐下,揩去眼角的淚,才啞聲問:「殿下怎獨自來了這偏僻處?」
「依稀記得此處有一棵棗樹。」李歲寧看向左前方,道:「過來瞧一瞧,果然還在。」
喬央循著她的視線看去,老棗樹下方生著青青雜草,草間靜靜躺著一隻白玉酒壺。
李歲寧將雙手撐在身側的石階上,任憑自己有些出神地說:「這一回,我贏得格外輕易,很覺坐享其成。」
這最後一戰,她本做好了持久對峙的準備,卻沒想到自北狄回來,便可直奔京畿,僅用了一日,即坐在了這舊時之處。
她說:「能這般輕易,是因為有駱先生,老師,你們替我謀劃而來,這一局是你們替我贏下的。」
喬央卻不贊成:「這仍是殿下所贏。」
「此為人心。」喬央說:「而自古人心最難贏得。」
此局非是單憑他們幾人可成,這之後自有千萬萬人心做網。
而贏得這人心的漫長過程,又何談輕易?
這兩世以來,她行事又何曾容易過?
若能叫她覺得容易一些,也叫這苦難蒼生容易一些,便是他們這些追隨之人的莫大榮幸了。
這世間不能只有一位英雄,否則是對其他人的不公,更是對英雄的不公。
那樣的不公已經有過一次,便不能再有第二次了。
「助殿下,亦是助蒼生。」喬央道:「殿下與蒼生同道,才會得蒼生相助。」
她不單是同道者,更是開道者。
因此唯有她能成為蒼生國運的化身。
她所得到的一切,即便是她口中的「坐享其成」,亦是她應得配得之物。
晨風吹拂棗樹葉,發出沙沙聲響,也將空氣中的酒香送到更遠處。
酒香飄飄浮浮,是祭奠,也似慶賀。
朝陽升起時,喬央的身子躬低了些,慢慢搓了搓手,幾分侷促地道:「先前屬下不知真相,多有冒犯殿下,還請殿下大人不記小人過……」
李歲寧吹著涼涼的晨風,隨口道:「三爹何出此言啊。」
喬央面露惶恐苦色,忙起身連連施禮告罪。
朝陽明亮,一聲悠長空靈的象鳴聲響起。
喬央忙趁機拍馬屁:「太平有象,可望在即,好兆頭啊。」
李歲寧慢慢起身來,再次看向棗樹下的酒壺,片刻後,目光漸漸投遠。
她不會辜負相助者,更不會辜負自己,太平之象,不拔之基,將在她手中開啟。
朝陽一寸寸掃去藏在這座皇城角落中的陰霾。
京師各處,對李隱殘部餘黨的清除還在緊密地進行著。
三日下來,京城內的局面大致安定。
這三日間,大多宗室和官員們都在家中關門壓驚,這也不能怪他們不中用,雖說官場沉浮乃是常態,但這數年間的沉浮幅度,對正常人來說還是太密太超過了。
一些宗室人員們剛壓下驚,便開始揣摩起那位皇太女的性情,雖說同樣姓李,但人家可沒靠過李家,純粹是一路殺過來的,這樣靠殺伐起家的一個人,得是個什麼性子?她也沒提召見他們,叫人心中怪沒底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