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頁
大典的樂聲在此時終才響起,樂師們共奏太平之章。
樂聲中,常歲寧——李歲寧面向祭案,正式祭拜李氏先祖。
這一次,她身後的官員們隨同她一同跪拜。
隨著眾人共拜,一切塵埃落定。
接下來的大典流程,在平靜莊重的氣氛中直至結束。
千里外,東都洛陽城中,府衙前院內,駱觀臨將三炷香插入香爐中,帶著一眾文士官吏們,朝著設下的祭案與太原方向撂袍而拜。
江都城刺史府內,姚冉與王岳等人也設下了祭桌,常闊與孟列都在場。
江都官員數目遠勝洛陽十數倍,前七堂中人員皆在,隨著腋間夾著拐杖的常闊將香插入落地青銅香爐中,院中延綿而立的人群隨著前方的同僚,一同深深拜下。
值此暮春時節,眾人垂下的目光無不激盪勃發。
太原晉祠中,典儀畢,常歲寧直起身,階下跪拜的官員們也跟隨而起。
隨著眾人起身,那在殿中跪拜未動的身影變得顯眼,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有官員試圖上前攙扶,但那身影的主人卻將身形伏得更低,額頭緊緊叩地,讓人看不清形容。
魏叔易看去:「太子殿下何故長跪不起?」
「今日,今日皇姊歸宗……得李氏先祖英靈見證,吾心甚安……」太子的聲音有些抖,勉強將頭抬起一些,儘量讓語序不那麼混亂:「當著列祖列宗的面,李智有一事相請……」
李歲寧向他看去。
眾聲嘈雜中,李智緊緊閉了下眼睛,再睜開時,聲音變得堅定許多,卻仍不可避免地帶上了一絲哭音:「……列祖列宗在上,李智無能誤國,實不堪擔儲君大任,為大盛江山蒼生而慮,今在此自請罷黜皇太子位!」
說著,少年再次將頭重重叩下:
「——叩請先祖與聖人恩准!」
第594章 堪為大盛儲君
大多官員還沉浸在歸宗大事中,乍然聽得太子此請,殿內有著剎那的鴉雀無聲。
一直以來堅定擁護太子的一名官員率先回神,震驚出聲:「殿下!」
「此等大事,殿下豈可輕言出口!」
「是誰教唆逼迫殿下這樣做的!」
然而緊接著,這名震驚而憤怒的官員卻第一次從那個從無主見的少年口中聽到了從未有過的堅定反駁之辭——
「我意已決,並無人教唆於我,還請南大人不必多勸!」
「我無過人才智,諸位大人教與我的執政之道,我聽罷即忘!我心智不堅,每當遇到大事變故時,便會恐懼發抖,在無人看到的地方甚至會嘔吐不止,徹夜難眠……我寧可無人看得到我!」
李智聲音里滿是哭意,他第一次這樣宣洩自己的真實感受:「我生性愚鈍,時常不知何為對錯,自我代政以來,從未做出過一條有利於朝堂百姓的良策!」
「更重要的是我性情怯懦,大多時候都在害怕,我怕死,也怕因為我的無能害得更多人死去!」
「試問這樣一個人,如何能擔任一國儲君呢?」李智看向左側的大臣們,眼裡滿是淚:「我知道,廢黜儲君是大事,會讓人心動搖,可如今這般局面,已然國將不國……趁早選立更有能力更能服眾的儲君,才是穩固大盛江山之道。」
「從前無適當人選便罷了,可如今皇姊歸宗……皇姊遠勝過我百千倍不止!」
對上那些官員們還欲說話的表情,李智甚至哭著道:「若諸位再試圖勸阻於我,便是置大盛江山存亡於不顧!」
言畢,再次重重叩首:「無能不肖子孫李智,叩請先祖與聖人做主罷黜皇太子!」
李氏先祖無法開口,能做主的只有聖人。
誰也不曾料到太子李智會突然有此等「瘋魔」舉動,就連天子也未想到——這個在她眼前長大的儲君,凡行事前都會經過她的准允,或者說,他從不會試圖去做她交待之外的事。
如一尾魚,安分地在一方小魚缸中遊走,從不試圖躍出。
聖冊帝看著顫顫跪在那裡的少年,殿中諸聲嘩動。
李歲寧立於上方並不說話,正如李智所言,這是李氏先祖和那位聖人的事。
李智再次叩請:「求先祖與聖人恩准!」
來太原的路上,他便總在想一個問題:待節使歸宗之後,他該做些什麼?
給節使賞賜嗎?將河南道河北道都給她?讓她兼任三道節度使?
可他總覺得哪裡不對,橫豎不能安心。
直到太子妃的一句話點醒了他:【賞賜這種事,當然要賞人家沒有的呀,如今誰不知道河南道河北道已經是常節使的了?】
李智覺得太子妃言之有理——對,要給常節使本身沒有的!
常節使沒有的,而他有的……
李智顛來倒去地想,終得出一個答案:那不就是……皇太子之位嗎?
他將這個想法喃喃著說了出來,只見太子妃被驚艷到眼睛大亮,連道此乃「一舉兩得」之策。
第一得自然是可以向常節使表忠心,第二得則在於,卞春梁要殺太子,榮王也要殺太子,想登基的人都要殺太子……那他不做這太子,不就安全了嗎?
要知道,主動不做和被人扒拉下來,那是兩碼事!
最後,魏妙青不忘拍拍李智的肩膀,稱讚道:【我就說你很擅長活命吧,這樣絕妙的法子都被你想到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樂聲中,常歲寧——李歲寧面向祭案,正式祭拜李氏先祖。
這一次,她身後的官員們隨同她一同跪拜。
隨著眾人共拜,一切塵埃落定。
接下來的大典流程,在平靜莊重的氣氛中直至結束。
千里外,東都洛陽城中,府衙前院內,駱觀臨將三炷香插入香爐中,帶著一眾文士官吏們,朝著設下的祭案與太原方向撂袍而拜。
江都城刺史府內,姚冉與王岳等人也設下了祭桌,常闊與孟列都在場。
江都官員數目遠勝洛陽十數倍,前七堂中人員皆在,隨著腋間夾著拐杖的常闊將香插入落地青銅香爐中,院中延綿而立的人群隨著前方的同僚,一同深深拜下。
值此暮春時節,眾人垂下的目光無不激盪勃發。
太原晉祠中,典儀畢,常歲寧直起身,階下跪拜的官員們也跟隨而起。
隨著眾人起身,那在殿中跪拜未動的身影變得顯眼,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有官員試圖上前攙扶,但那身影的主人卻將身形伏得更低,額頭緊緊叩地,讓人看不清形容。
魏叔易看去:「太子殿下何故長跪不起?」
「今日,今日皇姊歸宗……得李氏先祖英靈見證,吾心甚安……」太子的聲音有些抖,勉強將頭抬起一些,儘量讓語序不那麼混亂:「當著列祖列宗的面,李智有一事相請……」
李歲寧向他看去。
眾聲嘈雜中,李智緊緊閉了下眼睛,再睜開時,聲音變得堅定許多,卻仍不可避免地帶上了一絲哭音:「……列祖列宗在上,李智無能誤國,實不堪擔儲君大任,為大盛江山蒼生而慮,今在此自請罷黜皇太子位!」
說著,少年再次將頭重重叩下:
「——叩請先祖與聖人恩准!」
第594章 堪為大盛儲君
大多官員還沉浸在歸宗大事中,乍然聽得太子此請,殿內有著剎那的鴉雀無聲。
一直以來堅定擁護太子的一名官員率先回神,震驚出聲:「殿下!」
「此等大事,殿下豈可輕言出口!」
「是誰教唆逼迫殿下這樣做的!」
然而緊接著,這名震驚而憤怒的官員卻第一次從那個從無主見的少年口中聽到了從未有過的堅定反駁之辭——
「我意已決,並無人教唆於我,還請南大人不必多勸!」
「我無過人才智,諸位大人教與我的執政之道,我聽罷即忘!我心智不堅,每當遇到大事變故時,便會恐懼發抖,在無人看到的地方甚至會嘔吐不止,徹夜難眠……我寧可無人看得到我!」
李智聲音里滿是哭意,他第一次這樣宣洩自己的真實感受:「我生性愚鈍,時常不知何為對錯,自我代政以來,從未做出過一條有利於朝堂百姓的良策!」
「更重要的是我性情怯懦,大多時候都在害怕,我怕死,也怕因為我的無能害得更多人死去!」
「試問這樣一個人,如何能擔任一國儲君呢?」李智看向左側的大臣們,眼裡滿是淚:「我知道,廢黜儲君是大事,會讓人心動搖,可如今這般局面,已然國將不國……趁早選立更有能力更能服眾的儲君,才是穩固大盛江山之道。」
「從前無適當人選便罷了,可如今皇姊歸宗……皇姊遠勝過我百千倍不止!」
對上那些官員們還欲說話的表情,李智甚至哭著道:「若諸位再試圖勸阻於我,便是置大盛江山存亡於不顧!」
言畢,再次重重叩首:「無能不肖子孫李智,叩請先祖與聖人做主罷黜皇太子!」
李氏先祖無法開口,能做主的只有聖人。
誰也不曾料到太子李智會突然有此等「瘋魔」舉動,就連天子也未想到——這個在她眼前長大的儲君,凡行事前都會經過她的准允,或者說,他從不會試圖去做她交待之外的事。
如一尾魚,安分地在一方小魚缸中遊走,從不試圖躍出。
聖冊帝看著顫顫跪在那裡的少年,殿中諸聲嘩動。
李歲寧立於上方並不說話,正如李智所言,這是李氏先祖和那位聖人的事。
李智再次叩請:「求先祖與聖人恩准!」
來太原的路上,他便總在想一個問題:待節使歸宗之後,他該做些什麼?
給節使賞賜嗎?將河南道河北道都給她?讓她兼任三道節度使?
可他總覺得哪裡不對,橫豎不能安心。
直到太子妃的一句話點醒了他:【賞賜這種事,當然要賞人家沒有的呀,如今誰不知道河南道河北道已經是常節使的了?】
李智覺得太子妃言之有理——對,要給常節使本身沒有的!
常節使沒有的,而他有的……
李智顛來倒去地想,終得出一個答案:那不就是……皇太子之位嗎?
他將這個想法喃喃著說了出來,只見太子妃被驚艷到眼睛大亮,連道此乃「一舉兩得」之策。
第一得自然是可以向常節使表忠心,第二得則在於,卞春梁要殺太子,榮王也要殺太子,想登基的人都要殺太子……那他不做這太子,不就安全了嗎?
要知道,主動不做和被人扒拉下來,那是兩碼事!
最後,魏妙青不忘拍拍李智的肩膀,稱讚道:【我就說你很擅長活命吧,這樣絕妙的法子都被你想到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