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頁
此事雖無從考究,但女帝登基後對天鏡國師的重用確實被世人看在眼中。
自任國師以來,天鏡不止一次為大盛卜測災禍,次次無不靈驗。
而自天鏡國師離開後,以女帝為中心的帝權的確便迅速衰敗了……
直到此時,國師再次出現,卻是在常歲寧的歸宗大典之上……
其所至處,似如天之鏡,映現天機——這個念頭不受控制地浮現在許多人心間,眾人還未來得及將此念驅逐時,忽聞殿外驚呼聲躁動。
何武虎奔入殿內,神情興奮,抱拳罷,伸一手指向殿外:「節使!空中忽現祥雲!」
常歲寧略微一怔。
殿中已然嘈雜起來,崔琅帶著族人往殿外奔去:「快,去看看!」
眾人回神,也陸續往殿外涌去。
他們或奔入殿院內,或立於石階上,仰頭望天之際,都清楚地看到了頭頂上方的奇觀。
尚有些灰沉的空中,有一團彩雲自烏雲後分裂而出,分外醒目。
隨著氣流風向涌動,那團五彩雲逐漸被撕扯放大,如紗般飄渺,在蒼穹之上鋪展開,瑰麗而神聖,異常攝人心魄。
五彩祥雲極為罕見,許多人只在記載祥瑞的傳聞中聽說過。
大殿內外陷入喧囂。
常歲寧立於殿前石階上方,眸中倒映著那片彩雲,輕聲驚嘆道:「崔令安,果然叫你說對了,吉日必有吉象。」
崔璟站在她身側,與她一同共觀此奇象。
常歲寧看著茫茫蒼穹,及天地間漂浮著的濕潤雨氣,自語般道:「看來我李家先祖也想見我早日收整這亂山河,延續大盛太平之象……」
如此,她便當是得先祖認可了。
這份期許,她今日就此承下了。
青色裙衫的女子立於階上,為喧譁聲所淹沒。
這喧譁聲不止在殿院中,不止在晉祠中,而在整座太原城。
城中百姓皆見此象,也皆知曉今日晉祠內正在舉行一場歸宗大典。
聽著來自晉祠外的歡騰聲如同海涌山動,殿院內的官員們心頭也仿佛有千軍萬馬踏過。
百千前來,百姓皆信奉皇權神授,可為天下主的天子往往被視作應天運而生的「神物」。
如此時這一場由萬千人共同見證的祥瑞,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皇室和天子承認了她,太傅承認了她,國師承認了她,神靈和李氏先祖也承認了她,民心也會承認她……
而他們這些官員,前日曾言之鑿鑿地將太原落雨視作先祖不滿之兆,如今便也斷絕了否認這祥雲異象乃是天意所彰的資格。
彩雲淡去時,片片雲塊間出現了縫隙,一眼望去,如同龍鱗堆疊浮於空中。
太原城中的喧囂聲未息,晉祠內眾人已陸續回到殿中,各自歸位。
在天子的授意下,一名宗正寺的官員手捧玉匣,行至祭案前。
玉匣內是大盛皇室譜牒。
皇室譜牒分當朝天子玉牒,帝系天潢源派譜牒,皇子皇女譜牒,皇后譜牒,及宗室譜牒。
宗正寺官員取出皇子皇女譜牒,翻至先皇弘孝帝皇子女最後一頁,由太傅親筆撰寫下——【弘孝皇帝第九女,李氏歲寧】
太傅再蘸取墨汁,書寫常歲寧早已「偽造」備齊的生辰八字。
此時有日光從雲層後破出,金光探入殿內,驅散了陰沉昏暗。
常歲寧與那道金光對視著,一時有些莫名暈眩,而隨著老師每寫下一字,她便有自虛空中下沉之感,仿佛魂魄再次紮根於世間。
從今後,她便是李氏歲寧,她將以這個身份來完成自己為自己定下的抱負使命。
宗正寺官員將撰寫完畢的譜牒供奉於祭案之上,一直守在階下的玄袍青年屈一膝而跪,向上方之人執禮:「玄策府崔璟,參見長公主殿下。」
他將會是她以原本姓氏回歸人前的第一位拜賀見證者——從很早之前,他便在為這一日做準備了。
崔璟位高權重,又持有士族子弟的清貴倨傲,在許多官員記憶中,幾乎從未見他這樣行過跪禮。
而他這一跪,無疑代表著玄策軍的認同追隨,此中分量如山。
魏叔易亦抬手深深揖禮:「門下省魏叔易,參見我朝長公主殿下。」
年邁的太傅退後兩步,與魏叔易同立,抬手施禮:「禮部褚晦,見過長公主。」
「崔氏族人拜見長公主殿下!」
崔琅於殿內雙手伏地,動作甚是鄭重地行了一個大禮,將頭叩拜觸地,聲音洪亮高昂。
常歲安也跟著跪下,同樣洪亮的聲音里有一絲啞意:「玄策軍常歲安,見過我朝長公主!」
一直聽話安靜旁聽的阿點,聽著這一聲聲殿下,不由得雀躍興奮,卻又莫名想哭,他跟著在常歲安身旁跪下,眼睛亮如星子:「殿下!阿點參見殿下!」
他終於可以喊殿下為殿下了!
「并州大都督府戴從,參見長公主殿下!」
「御史台塗德先……參見長公主。」塗御史出列跪拜,以額觸地:「並請長公主責罰降罪。」
殿中無風卻似有風,拂過眾人的脊樑的頭顱,使他們相繼施禮拜下。
殿外的將士們在元祥、薺菜,與何武虎等人的帶領下,從殿門兩側,再至殿院中,無不屈膝而拜。
常歲寧的視線穿過洞開的殿門,一直看向殿外,抬手執禮,臂彎間披帛垂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自任國師以來,天鏡不止一次為大盛卜測災禍,次次無不靈驗。
而自天鏡國師離開後,以女帝為中心的帝權的確便迅速衰敗了……
直到此時,國師再次出現,卻是在常歲寧的歸宗大典之上……
其所至處,似如天之鏡,映現天機——這個念頭不受控制地浮現在許多人心間,眾人還未來得及將此念驅逐時,忽聞殿外驚呼聲躁動。
何武虎奔入殿內,神情興奮,抱拳罷,伸一手指向殿外:「節使!空中忽現祥雲!」
常歲寧略微一怔。
殿中已然嘈雜起來,崔琅帶著族人往殿外奔去:「快,去看看!」
眾人回神,也陸續往殿外涌去。
他們或奔入殿院內,或立於石階上,仰頭望天之際,都清楚地看到了頭頂上方的奇觀。
尚有些灰沉的空中,有一團彩雲自烏雲後分裂而出,分外醒目。
隨著氣流風向涌動,那團五彩雲逐漸被撕扯放大,如紗般飄渺,在蒼穹之上鋪展開,瑰麗而神聖,異常攝人心魄。
五彩祥雲極為罕見,許多人只在記載祥瑞的傳聞中聽說過。
大殿內外陷入喧囂。
常歲寧立於殿前石階上方,眸中倒映著那片彩雲,輕聲驚嘆道:「崔令安,果然叫你說對了,吉日必有吉象。」
崔璟站在她身側,與她一同共觀此奇象。
常歲寧看著茫茫蒼穹,及天地間漂浮著的濕潤雨氣,自語般道:「看來我李家先祖也想見我早日收整這亂山河,延續大盛太平之象……」
如此,她便當是得先祖認可了。
這份期許,她今日就此承下了。
青色裙衫的女子立於階上,為喧譁聲所淹沒。
這喧譁聲不止在殿院中,不止在晉祠中,而在整座太原城。
城中百姓皆見此象,也皆知曉今日晉祠內正在舉行一場歸宗大典。
聽著來自晉祠外的歡騰聲如同海涌山動,殿院內的官員們心頭也仿佛有千軍萬馬踏過。
百千前來,百姓皆信奉皇權神授,可為天下主的天子往往被視作應天運而生的「神物」。
如此時這一場由萬千人共同見證的祥瑞,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皇室和天子承認了她,太傅承認了她,國師承認了她,神靈和李氏先祖也承認了她,民心也會承認她……
而他們這些官員,前日曾言之鑿鑿地將太原落雨視作先祖不滿之兆,如今便也斷絕了否認這祥雲異象乃是天意所彰的資格。
彩雲淡去時,片片雲塊間出現了縫隙,一眼望去,如同龍鱗堆疊浮於空中。
太原城中的喧囂聲未息,晉祠內眾人已陸續回到殿中,各自歸位。
在天子的授意下,一名宗正寺的官員手捧玉匣,行至祭案前。
玉匣內是大盛皇室譜牒。
皇室譜牒分當朝天子玉牒,帝系天潢源派譜牒,皇子皇女譜牒,皇后譜牒,及宗室譜牒。
宗正寺官員取出皇子皇女譜牒,翻至先皇弘孝帝皇子女最後一頁,由太傅親筆撰寫下——【弘孝皇帝第九女,李氏歲寧】
太傅再蘸取墨汁,書寫常歲寧早已「偽造」備齊的生辰八字。
此時有日光從雲層後破出,金光探入殿內,驅散了陰沉昏暗。
常歲寧與那道金光對視著,一時有些莫名暈眩,而隨著老師每寫下一字,她便有自虛空中下沉之感,仿佛魂魄再次紮根於世間。
從今後,她便是李氏歲寧,她將以這個身份來完成自己為自己定下的抱負使命。
宗正寺官員將撰寫完畢的譜牒供奉於祭案之上,一直守在階下的玄袍青年屈一膝而跪,向上方之人執禮:「玄策府崔璟,參見長公主殿下。」
他將會是她以原本姓氏回歸人前的第一位拜賀見證者——從很早之前,他便在為這一日做準備了。
崔璟位高權重,又持有士族子弟的清貴倨傲,在許多官員記憶中,幾乎從未見他這樣行過跪禮。
而他這一跪,無疑代表著玄策軍的認同追隨,此中分量如山。
魏叔易亦抬手深深揖禮:「門下省魏叔易,參見我朝長公主殿下。」
年邁的太傅退後兩步,與魏叔易同立,抬手施禮:「禮部褚晦,見過長公主。」
「崔氏族人拜見長公主殿下!」
崔琅於殿內雙手伏地,動作甚是鄭重地行了一個大禮,將頭叩拜觸地,聲音洪亮高昂。
常歲安也跟著跪下,同樣洪亮的聲音里有一絲啞意:「玄策軍常歲安,見過我朝長公主!」
一直聽話安靜旁聽的阿點,聽著這一聲聲殿下,不由得雀躍興奮,卻又莫名想哭,他跟著在常歲安身旁跪下,眼睛亮如星子:「殿下!阿點參見殿下!」
他終於可以喊殿下為殿下了!
「并州大都督府戴從,參見長公主殿下!」
「御史台塗德先……參見長公主。」塗御史出列跪拜,以額觸地:「並請長公主責罰降罪。」
殿中無風卻似有風,拂過眾人的脊樑的頭顱,使他們相繼施禮拜下。
殿外的將士們在元祥、薺菜,與何武虎等人的帶領下,從殿門兩側,再至殿院中,無不屈膝而拜。
常歲寧的視線穿過洞開的殿門,一直看向殿外,抬手執禮,臂彎間披帛垂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