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7頁
有此背景在,崔琅如今又為家主,婚配之事註定要顧及良多,他生怕族中先一步擅作主張,難免就動了改此族規的心思。
見母親和妹妹直直地盯著自己瞧,崔琅忙道:「……母親方才不還說讓我幫著長兄謀劃麼,我這正是為了長兄的婚配之事思慮!」
盧氏看著他:「可你長兄早已被除族了,不歸崔家管呀。」
崔棠:「就算長兄未被除族,族中歷來也管不了長兄吧。」
盧氏眨了一下眼睛:「是呀,那麼究竟是誰會被族中管束呢?」
崔棠抬眉:「興許是新任家主吧。」
「……」崔琅:「你倆唱雙簧呢!」
盧氏:「說吧,你想娶哪家的娘子?」
「我想娶哪家的娘子不重要……」崔琅目光閃躲了一下,站在那裡,腳下往旁側挪了一步,側對著母親和妹妹,負著手,輕咳了一聲,道:「重要的是咱們崔家註定是回不去從前了,既然要有新氣象,從前的諸多陳舊之物便要趁早清除去。」
「新官上任三把火固然不假,可頭一把燒什麼不好,怎偏偏就先盯上了婚娶之事?」盧氏看著兒子,毫不留情地戳穿:「看來家主私心很重的呀。」
崔棠也仍舊直勾勾地盯著兄長:「阿兄有了心儀的女子?」
崔琅臉一紅:「別胡說!」
崔棠驚得微微瞪大了眼睛。
讓崔棠感到吃驚的並非是兄長有了心儀之人,而是臉皮厚如兄長……竟然也會臉紅。
盧氏已經抬手示意僕婦去關門。
崔琅被這架勢嚇住——怎有種要升堂審犯人的氣氛了!
「對了,等等!」崔琅緊張間,忽然想到了什麼,忙沖門外喊道:「一壺,把帶來的東西給我拿進來!」
一壺應了一聲,快步走了進來,手中拿著兩隻巴掌大的小瓷罐,行禮後,在崔琅的示意下,送到盧夫人面前。
盧氏不由問:「這是何物?」
崔琅:「塗臉用的膏脂,北地風寒,塗上可保肌膚不皸裂!」
崔棠不由問:「阿兄打哪兒得來的?」
「……喬小娘子給的,她托我轉交給阿娘和你!」
崔棠愣住——喬小娘子?
盧氏也怔了怔。
就是這短短間隙,崔琅沖一壺擠了下眼,往後退了兩步,拔腿便跑了出去。
一壺匆匆行了一禮,趕忙跑著跟上自家郎君。
「欸!」盧氏站起身,卻未能攔住:「跑什麼呀,沒出息的!」
盧氏手中拿著一隻陶罐,看了一眼,思索著問:「……哪個喬小娘子?」
崔棠抿嘴一笑:「必然是喬祭酒家的了。」
盧氏想了想,有了印象:「那位患有眼疾的喬家女郎?」
「母親有所不知,喬娘子的眼疾早已痊癒了。」崔棠對京師官宦貴女圈子裡的事比母親了解得多:「且我聽聞,喬娘子還做了女醫,如今似乎就跟在常節使身邊。」
盧氏訝然:「眼疾痊癒,做了女醫?」
崔棠點頭。
盧氏眉心微蹙:「還跟在常節使身邊,出入軍中?」
崔棠再點頭,下一刻,只見阿娘的眉心蹙得更深了,憂心道:「那人家還如何能看得上你兄長?」
崔棠:「……」突然覺得阿兄跑得還挺明智的。
「這位喬小娘子,跟來了太原沒有?」盧氏道:「若是來了,我便去見一見……能幫一把也好!」
兒子不夠,做娘的來湊。
歷來結親之事,也是要看家中之人品性的,盧氏別的自信沒有,但篤信自己會是一個很拿得出手的婆母——尤其是沒了晦氣的丈夫管束之後。
盧氏打從心底想要促成這門親事——如能兩情相悅,締結良緣,多好的事啊。
她不曾得到的,她的孩子們要有。
再者說了,喬祭酒家的女兒……再怎麼論,那都是她兒子走大運了,若是換作從前的紈絝做派,他怎麼配啊!
所以說,這也算是對的時機了。
時機既然有了,剩下的便在人為了。
見母親面色歡喜贊成,崔棠點著頭應下:「那女兒明日便去打聽打聽。」
「打聽了也見不著……」崔琅一口氣跑出老遠,猜到自家阿娘定然想要見人,自語著道:「喬小娘子忙著呢,可不曾跟來太原。」
說來,他原本的確是想借這個機會,讓喬小娘子見一下他家中人的……但喬小娘子告訴他,她要去隨軍去范陽。
崔琅此行隨常歲寧來太原,是為了族中大事。
常歲寧僅帶了一萬兵馬前來,此時駐紮在太原城外。餘下的兵馬,則交由白鴻和唐醒統率指揮,繼續前往范陽方向收復城池,康芷也跟著去了。
此行兵分兩路,常歲寧為太原崔氏族人、及平定關內道而來。而前往范陽的大軍中,不乏戰傷的將士,亦有不少士兵難以適應北地的寒冷,染了風寒——
喬玉綿一直在為此忙碌,因此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跟去范陽。
她與崔琅道,多她一個醫士,說不定便能多救幾名將士。只要軍中還需要她,她便不能拋下自己的責任。
彼時崔琅聽得愣住,心中那一絲淡淡的失落被衝散得一乾二淨,反而留下了羞慚之感。
再之後,便覺與有榮焉。
與有榮焉的崔琅回到住處,沐浴之後,坐在鏡前,從瓷罐里剜了一坨乳白色脂膏,拿食指分別點在臉頰和額頭,而後又認真揉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見母親和妹妹直直地盯著自己瞧,崔琅忙道:「……母親方才不還說讓我幫著長兄謀劃麼,我這正是為了長兄的婚配之事思慮!」
盧氏看著他:「可你長兄早已被除族了,不歸崔家管呀。」
崔棠:「就算長兄未被除族,族中歷來也管不了長兄吧。」
盧氏眨了一下眼睛:「是呀,那麼究竟是誰會被族中管束呢?」
崔棠抬眉:「興許是新任家主吧。」
「……」崔琅:「你倆唱雙簧呢!」
盧氏:「說吧,你想娶哪家的娘子?」
「我想娶哪家的娘子不重要……」崔琅目光閃躲了一下,站在那裡,腳下往旁側挪了一步,側對著母親和妹妹,負著手,輕咳了一聲,道:「重要的是咱們崔家註定是回不去從前了,既然要有新氣象,從前的諸多陳舊之物便要趁早清除去。」
「新官上任三把火固然不假,可頭一把燒什麼不好,怎偏偏就先盯上了婚娶之事?」盧氏看著兒子,毫不留情地戳穿:「看來家主私心很重的呀。」
崔棠也仍舊直勾勾地盯著兄長:「阿兄有了心儀的女子?」
崔琅臉一紅:「別胡說!」
崔棠驚得微微瞪大了眼睛。
讓崔棠感到吃驚的並非是兄長有了心儀之人,而是臉皮厚如兄長……竟然也會臉紅。
盧氏已經抬手示意僕婦去關門。
崔琅被這架勢嚇住——怎有種要升堂審犯人的氣氛了!
「對了,等等!」崔琅緊張間,忽然想到了什麼,忙沖門外喊道:「一壺,把帶來的東西給我拿進來!」
一壺應了一聲,快步走了進來,手中拿著兩隻巴掌大的小瓷罐,行禮後,在崔琅的示意下,送到盧夫人面前。
盧氏不由問:「這是何物?」
崔琅:「塗臉用的膏脂,北地風寒,塗上可保肌膚不皸裂!」
崔棠不由問:「阿兄打哪兒得來的?」
「……喬小娘子給的,她托我轉交給阿娘和你!」
崔棠愣住——喬小娘子?
盧氏也怔了怔。
就是這短短間隙,崔琅沖一壺擠了下眼,往後退了兩步,拔腿便跑了出去。
一壺匆匆行了一禮,趕忙跑著跟上自家郎君。
「欸!」盧氏站起身,卻未能攔住:「跑什麼呀,沒出息的!」
盧氏手中拿著一隻陶罐,看了一眼,思索著問:「……哪個喬小娘子?」
崔棠抿嘴一笑:「必然是喬祭酒家的了。」
盧氏想了想,有了印象:「那位患有眼疾的喬家女郎?」
「母親有所不知,喬娘子的眼疾早已痊癒了。」崔棠對京師官宦貴女圈子裡的事比母親了解得多:「且我聽聞,喬娘子還做了女醫,如今似乎就跟在常節使身邊。」
盧氏訝然:「眼疾痊癒,做了女醫?」
崔棠點頭。
盧氏眉心微蹙:「還跟在常節使身邊,出入軍中?」
崔棠再點頭,下一刻,只見阿娘的眉心蹙得更深了,憂心道:「那人家還如何能看得上你兄長?」
崔棠:「……」突然覺得阿兄跑得還挺明智的。
「這位喬小娘子,跟來了太原沒有?」盧氏道:「若是來了,我便去見一見……能幫一把也好!」
兒子不夠,做娘的來湊。
歷來結親之事,也是要看家中之人品性的,盧氏別的自信沒有,但篤信自己會是一個很拿得出手的婆母——尤其是沒了晦氣的丈夫管束之後。
盧氏打從心底想要促成這門親事——如能兩情相悅,締結良緣,多好的事啊。
她不曾得到的,她的孩子們要有。
再者說了,喬祭酒家的女兒……再怎麼論,那都是她兒子走大運了,若是換作從前的紈絝做派,他怎麼配啊!
所以說,這也算是對的時機了。
時機既然有了,剩下的便在人為了。
見母親面色歡喜贊成,崔棠點著頭應下:「那女兒明日便去打聽打聽。」
「打聽了也見不著……」崔琅一口氣跑出老遠,猜到自家阿娘定然想要見人,自語著道:「喬小娘子忙著呢,可不曾跟來太原。」
說來,他原本的確是想借這個機會,讓喬小娘子見一下他家中人的……但喬小娘子告訴他,她要去隨軍去范陽。
崔琅此行隨常歲寧來太原,是為了族中大事。
常歲寧僅帶了一萬兵馬前來,此時駐紮在太原城外。餘下的兵馬,則交由白鴻和唐醒統率指揮,繼續前往范陽方向收復城池,康芷也跟著去了。
此行兵分兩路,常歲寧為太原崔氏族人、及平定關內道而來。而前往范陽的大軍中,不乏戰傷的將士,亦有不少士兵難以適應北地的寒冷,染了風寒——
喬玉綿一直在為此忙碌,因此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跟去范陽。
她與崔琅道,多她一個醫士,說不定便能多救幾名將士。只要軍中還需要她,她便不能拋下自己的責任。
彼時崔琅聽得愣住,心中那一絲淡淡的失落被衝散得一乾二淨,反而留下了羞慚之感。
再之後,便覺與有榮焉。
與有榮焉的崔琅回到住處,沐浴之後,坐在鏡前,從瓷罐里剜了一坨乳白色脂膏,拿食指分別點在臉頰和額頭,而後又認真揉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