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頁
天漸明,星月緩緩隱去蹤跡。
西北方向,常歲寧率軍先後收復了被范陽軍殘部或亂軍所踞的相州、魏州、邢州。
至邢州時,崔琅與族人返回清河,放眼望去,大半殘敗。
當初段士昂攻入邢州後,一度讓人將清河崔氏祖宅看管了起來,封存了崔氏族人未來得及帶走的祖產書籍。但之後段士昂在洛陽戰敗的消息傳開後,其駐守邢州的舊部聞訊而逃,卷帶走了崔氏大半家產。
餘下的則被亂軍瓜分,或輾轉流入了一些亂民手中。
加之有不滿崔氏已久的兵民放火燒宅,便有了此時的殘敗景象。
崔琅靜靜看著眼前的一切,他身邊有族人頹然撲跪在地,放聲哭了起來。
他們皆深知,昔日的清河崔氏,真正一去不返了。
「既一去不返,那便昂首往前!」崔琅壓下那一點淚意,向眾人道:「我等既然安在,又焉知前路一定不比從前!」
他說罷,便大步轉身離開。
一名圓胖少年抹了抹眼淚,快步跟了上去。
「六哥……」圓胖少年哽咽著問:「前路果真還會好嗎?」
「管它呢!」崔琅甩袖負手:「走著就是了!」
另一名紈絝少年也學著崔琅一樣甩袖,將雙手背在身後,咧嘴應和道:「聽六哥的,走著!」
其餘的少年人也忍下眼淚,紛紛效仿:「走著!」
少年人們身姿或挺拔,或透著不羈之氣,或負手獨行,或勾肩搭背,帶著幾分混不吝、全不怕的樂觀決心,相伴著走出了這殘破之地。
當夜,常歲寧率一隊輕騎,帶上崔琅等人,秘密離開了邢州,往西面并州太原方向而去。
臘月里的太原,空氣中透著乾燥的冷意。
所幸近日天氣晴好,日日總有暖陽驅散幾分寒氣。
坐落於太原西南處的并州大都督府內,盧氏抱著一隻手爐,來回地踱步,讓侍女不時便去前院打聽消息。
幾名侍女輪流跑了好些個來回,這一趟,終於得以氣喘吁吁地道:「……夫人,到了,人到了!」
聞得此言,一旁的崔棠,快步奔走了出去。
剛在椅中坐下的盧氏雙眼一亮,也連忙起身,腳下飛快地往前院迎去。
常歲寧已在并州大都督府外下馬。
第564章 倒反天罡
常歲寧下馬之前,坐於馬背之上,定睛看了看那莊嚴肅穆的府門之上高懸著的「并州大都督府」匾額。
跟隨在側的元祥也下意識地看去,見得這醒目的六個大字,心中不由升起親切感受。
這時,大都督府外相候之人已經快步迎上前來。
常歲寧下馬之際,那群人當中的為首者抬手深深施禮,姿態恭敬:「在下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戴從,恭候常節使多時了。」
常歲寧亦含笑抬手:「戴長史,久聞大名。」
她曾聽崔璟提起過戴從,言辭間甚為讚譽。
「豈敢!」戴從直起身時,這才真正看清眼前女子的面容與氣質。
戴從眼底閃過一絲快到看不清的訝異,側身讓至一旁,抬手恭敬地相請:「節使,請——」
「有勞。」常歲寧抬腿,腳步輕盈從容地邁上門前石階。
元祥與薺菜很快帶人跟上,留有百餘名鐵騎等候在府門外分列兩側。
很快,崔琅等人的車馬停穩,崔家眾人下得車來,走上前去,也被引進了府內。
薺菜跟在常歲寧身後,看著一路上行禮之人,視線不由落在了那位戴長史身上。
時下大都督一職多為遙領,真正料理督府事務的人乃是府上長史,居此職者,官從三品,掌督府實務。
換而言之,太原及整個并州皆在這位戴長史的總領之下,而如此身份之人在前為節使引路,無疑代表著太原城最高的禮待與敬畏。
薺菜將戴長史的恭敬態度看在眼中,心中悄然思索分辨著——這位長史同她家節使頭一遭見面,此時能做到這般地步,多半是事先得到了什麼交待。
一旁,元祥將一隻手熟稔隨意地搭在了戴長史肩上,笑著問:「許久不見,長史今日怎未簪花了?」
戴長史是個心思細膩的文人,雖已步入中年,仍保留著簪花的風雅愛好。
戴長史面上依舊掛著得體的淡笑,不著痕跡地拿下元祥的手,輕咳一聲不曾接話,並拿提醒的眼神看了元祥一眼。
這可是常節使頭一回來家裡,當眾嘀咕這些閒話,顯得多不沉穩,多沒規矩。
偏是此時,一貫更沒規矩的崔琅跟了上來,在確認了戴長史的身份之後,便連聲道謝:「……當初若非長史相助,家中族人便無法安然遷至太原!這些時日來,族人在此打攪良多,有勞長史費心照拂了!」
戴長史笑著道:「六郎君不必如此客氣見外,此乃大都督的交待,亦是戴某分內事而已。」
作為崔璟的下僚,戴從除了對崔璟的真心折服之外,另還記著崔璟一份恩情——先前,他險些被冠以謀逆罪名,是崔璟保住了他的性命,也保下了太原。
如今又兼世道動盪,面對崔璟的諸多交待,戴從每每聽命行事之餘,便更多了一份用心操持,對待收留崔家人之事如此,對待常歲寧到來之事亦是如此。
戴長史身上的這份如母親般的操持感讓崔琅倍感親切,後者環顧四下,竟忍不住紅了眼眶:「……雖是頭一回來此,卻有歸家之感,仿佛來了此處,便來到了長兄身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西北方向,常歲寧率軍先後收復了被范陽軍殘部或亂軍所踞的相州、魏州、邢州。
至邢州時,崔琅與族人返回清河,放眼望去,大半殘敗。
當初段士昂攻入邢州後,一度讓人將清河崔氏祖宅看管了起來,封存了崔氏族人未來得及帶走的祖產書籍。但之後段士昂在洛陽戰敗的消息傳開後,其駐守邢州的舊部聞訊而逃,卷帶走了崔氏大半家產。
餘下的則被亂軍瓜分,或輾轉流入了一些亂民手中。
加之有不滿崔氏已久的兵民放火燒宅,便有了此時的殘敗景象。
崔琅靜靜看著眼前的一切,他身邊有族人頹然撲跪在地,放聲哭了起來。
他們皆深知,昔日的清河崔氏,真正一去不返了。
「既一去不返,那便昂首往前!」崔琅壓下那一點淚意,向眾人道:「我等既然安在,又焉知前路一定不比從前!」
他說罷,便大步轉身離開。
一名圓胖少年抹了抹眼淚,快步跟了上去。
「六哥……」圓胖少年哽咽著問:「前路果真還會好嗎?」
「管它呢!」崔琅甩袖負手:「走著就是了!」
另一名紈絝少年也學著崔琅一樣甩袖,將雙手背在身後,咧嘴應和道:「聽六哥的,走著!」
其餘的少年人也忍下眼淚,紛紛效仿:「走著!」
少年人們身姿或挺拔,或透著不羈之氣,或負手獨行,或勾肩搭背,帶著幾分混不吝、全不怕的樂觀決心,相伴著走出了這殘破之地。
當夜,常歲寧率一隊輕騎,帶上崔琅等人,秘密離開了邢州,往西面并州太原方向而去。
臘月里的太原,空氣中透著乾燥的冷意。
所幸近日天氣晴好,日日總有暖陽驅散幾分寒氣。
坐落於太原西南處的并州大都督府內,盧氏抱著一隻手爐,來回地踱步,讓侍女不時便去前院打聽消息。
幾名侍女輪流跑了好些個來回,這一趟,終於得以氣喘吁吁地道:「……夫人,到了,人到了!」
聞得此言,一旁的崔棠,快步奔走了出去。
剛在椅中坐下的盧氏雙眼一亮,也連忙起身,腳下飛快地往前院迎去。
常歲寧已在并州大都督府外下馬。
第564章 倒反天罡
常歲寧下馬之前,坐於馬背之上,定睛看了看那莊嚴肅穆的府門之上高懸著的「并州大都督府」匾額。
跟隨在側的元祥也下意識地看去,見得這醒目的六個大字,心中不由升起親切感受。
這時,大都督府外相候之人已經快步迎上前來。
常歲寧下馬之際,那群人當中的為首者抬手深深施禮,姿態恭敬:「在下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戴從,恭候常節使多時了。」
常歲寧亦含笑抬手:「戴長史,久聞大名。」
她曾聽崔璟提起過戴從,言辭間甚為讚譽。
「豈敢!」戴從直起身時,這才真正看清眼前女子的面容與氣質。
戴從眼底閃過一絲快到看不清的訝異,側身讓至一旁,抬手恭敬地相請:「節使,請——」
「有勞。」常歲寧抬腿,腳步輕盈從容地邁上門前石階。
元祥與薺菜很快帶人跟上,留有百餘名鐵騎等候在府門外分列兩側。
很快,崔琅等人的車馬停穩,崔家眾人下得車來,走上前去,也被引進了府內。
薺菜跟在常歲寧身後,看著一路上行禮之人,視線不由落在了那位戴長史身上。
時下大都督一職多為遙領,真正料理督府事務的人乃是府上長史,居此職者,官從三品,掌督府實務。
換而言之,太原及整個并州皆在這位戴長史的總領之下,而如此身份之人在前為節使引路,無疑代表著太原城最高的禮待與敬畏。
薺菜將戴長史的恭敬態度看在眼中,心中悄然思索分辨著——這位長史同她家節使頭一遭見面,此時能做到這般地步,多半是事先得到了什麼交待。
一旁,元祥將一隻手熟稔隨意地搭在了戴長史肩上,笑著問:「許久不見,長史今日怎未簪花了?」
戴長史是個心思細膩的文人,雖已步入中年,仍保留著簪花的風雅愛好。
戴長史面上依舊掛著得體的淡笑,不著痕跡地拿下元祥的手,輕咳一聲不曾接話,並拿提醒的眼神看了元祥一眼。
這可是常節使頭一回來家裡,當眾嘀咕這些閒話,顯得多不沉穩,多沒規矩。
偏是此時,一貫更沒規矩的崔琅跟了上來,在確認了戴長史的身份之後,便連聲道謝:「……當初若非長史相助,家中族人便無法安然遷至太原!這些時日來,族人在此打攪良多,有勞長史費心照拂了!」
戴長史笑著道:「六郎君不必如此客氣見外,此乃大都督的交待,亦是戴某分內事而已。」
作為崔璟的下僚,戴從除了對崔璟的真心折服之外,另還記著崔璟一份恩情——先前,他險些被冠以謀逆罪名,是崔璟保住了他的性命,也保下了太原。
如今又兼世道動盪,面對崔璟的諸多交待,戴從每每聽命行事之餘,便更多了一份用心操持,對待收留崔家人之事如此,對待常歲寧到來之事亦是如此。
戴長史身上的這份如母親般的操持感讓崔琅倍感親切,後者環顧四下,竟忍不住紅了眼眶:「……雖是頭一回來此,卻有歸家之感,仿佛來了此處,便來到了長兄身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