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頁
李智解下披風,默默坐下,卻全無胃口,如此關頭,他又哪裡有什麼心思吃鍋子?
「……這羊肉怎恁地鮮嫩?」一刻鐘後,李智不由道:「且鮮而不膻,實在可口。」
一旁的侍女笑著道:「回殿下,拿蛋清與薑片提前醃製了半個時辰呢。」
「殿下從前不曾支鍋涮肉嗎。」魏妙青捧著半碗羊湯,看著仿佛沒吃過好東西的李智,好奇地問了一句。
李智赧然一笑:「一人在這東宮之中,少有靜坐吃鍋子的機會。」
多年來,他皆是膳房中送來什麼便吃什麼,即便從前閒散時,也從不敢主動提任何喜好上的要求,唯恐擔上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惡名。
想到這些,李智又夾了一塊肥瘦相宜的肉送入口中,忽然又想到魏妙青那句稱讚他很擅長活命的話。
如今想來,他的確是一個什麼都不會,卻天生很會活命的人。
鍋子咕嘟嘟地冒著熱氣,宮人稍微開了些窗。
魏妙青一手端著碗,一手握著筷子,看向窗外已暗下的天色,口中念叨了一句:「今年既是個寒冬,雪應當很快也要來了吧。」
十一月中,京師降下了一場大雪。
隨著這場大雪覆蓋了整座京師的,還有動盪緊張的氣氛。
朝中動兵十五萬,討伐山南西道節度使。
此一戰由玄策府中一名已多年未近前線、已是半養老狀態的老將為主帥,設監軍太監坐鎮,另有一名天子心腹文臣相隨,已於這場大雪之前動身。
大軍出征當日,病了多日的女帝繫著厚重的外披,身側僅有一名上了年紀的嬤嬤陪同,回了一趟那位於象園旁側的舊時居所。
大雪如絮,片片飄落。
大理寺,一間狹小昏暗的牢房上方,開了一處小到不能稱之為窗的巴掌大的孔洞。
寒氣從那裡壓下來,雪花也一視同仁地落下。
僅著單薄囚衣,盤膝而坐的崔洐仰面望著飄落的雪絮。
他曾無數次想過尋死,但到頭來,他卻成為了阻止族人們尋死的貪生之人。
即便如此,依舊有體弱的族人們挨不過這凜冽寒冬。
崔洐仰望著灰沉天光,眼前閃過父親死前的畫面,也想到了往昔的種種。
選擇榮王,也並非就代表他們能平順渡過危機,沒有哪一條路是穩贏不輸的,從一開始這便是在賭。
如今他們分散在劍南道附近的族人皆在為榮王效力,而身在牢獄中的他們,同樣也扮演著為榮王操縱文心輿論的角色。
朝廷出兵那日,崔洐聽到了外面轟動的聲音,也有一名年長的獄卒隔著冰涼的牢欄,向他啐了一口,道:【這次出兵的可是玄策軍,待他們傳回捷報,到時朝廷再處決你們,看誰還敢攔!】
彼時崔洐沒有反駁,只是麻木地坐在那裡。
段士昂在洛陽大敗,給了朝中出兵的底氣,而父親的抉擇則讓他心中有些奇異的慶幸:至少,讓段士昂大敗之人是常歲寧。
此刻雪落之下,崔洐閉上眼睛,無聲悽惶一笑。
京城被初雪籠罩之時,嶺南一帶還算和暖。
七日前,有欽差攜密旨抵達道州,讓肖旻儘快點兵動身,去往嶺南道。
肖旻提議,給他半月時間,待他清剿罷卞春梁殘部,再行前往嶺南,卻被欽差斷然拒絕。
李獻死後,肖旻一路追剿卞春梁到道州,收複數座城池,如今卞春梁所有殘部已不足五千人。
這一路來,肖旻自知自己的動作不算迅速,他本該更早一些剷除卞春梁之禍,但卞春梁幾次身處絕境,卻總能謀出一線生機……
肖旻很清楚,造成這一切的,並不是他與卞春梁之間的高低之分,而是民心的作用。
尤其是這道州附近,此乃卞春梁起事之地,在許多百姓眼中,正是因為他們當初遭受了朝廷不公的待遇,卞春梁才會生出替他們討還公道的大不韙之舉。
他們大多數人嘴上沒有明說,內心卻無不將卞春梁視作救世的英雄。
肖旻已與此處百姓周旋許久,避免他們出現暴動之餘,卻遲遲未能真正確認卞春梁的藏身之所。
卞春梁不死,肖旻心中始終有些不安,但欽差已收回他的兵符,繼而將代表著一道節度使身份的金銅朱旄節杖交到了他的手中。
第562章 驚天之秘
前嶺南節度使慘死京師皇城門外,劍南道與黔中道的勢力已開始在嶺南道滲透,肖旻口中的半月之期,對傳旨欽差而言實無商榷的餘地。而此時已值尾聲的卞春梁之戰,看起來也實在沒有商榷的必要。
此時肖旻大軍在道州一帶可動用的兵力共有十五萬,而卞春梁僅餘五千殘兵。
天子密令之上有言,著肖旻率軍十萬,前往嶺南道主持大局,仍留下五萬人馬繼續清剿卞春梁——
由五萬勝利之師為這場已無懸念的戰爭收尾,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並非一個輕率的決定,甚至可見天子對卞春梁的忌憚程度。
傳旨欽差將一切利弊輕重與肖旻言明,跟隨大軍許久的監軍太監適時地在一旁說道:【肖將軍只管放心趕赴嶺南,咱家與樓將軍定會儘快將卞春梁殘部清掃乾淨,年前必然能給陛下與朝中一個圓滿的交代。】
朝中與卞春梁叛軍之戰,從微末至激烈,再到此時即將落幕,已持續了近三年之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羊肉怎恁地鮮嫩?」一刻鐘後,李智不由道:「且鮮而不膻,實在可口。」
一旁的侍女笑著道:「回殿下,拿蛋清與薑片提前醃製了半個時辰呢。」
「殿下從前不曾支鍋涮肉嗎。」魏妙青捧著半碗羊湯,看著仿佛沒吃過好東西的李智,好奇地問了一句。
李智赧然一笑:「一人在這東宮之中,少有靜坐吃鍋子的機會。」
多年來,他皆是膳房中送來什麼便吃什麼,即便從前閒散時,也從不敢主動提任何喜好上的要求,唯恐擔上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惡名。
想到這些,李智又夾了一塊肥瘦相宜的肉送入口中,忽然又想到魏妙青那句稱讚他很擅長活命的話。
如今想來,他的確是一個什麼都不會,卻天生很會活命的人。
鍋子咕嘟嘟地冒著熱氣,宮人稍微開了些窗。
魏妙青一手端著碗,一手握著筷子,看向窗外已暗下的天色,口中念叨了一句:「今年既是個寒冬,雪應當很快也要來了吧。」
十一月中,京師降下了一場大雪。
隨著這場大雪覆蓋了整座京師的,還有動盪緊張的氣氛。
朝中動兵十五萬,討伐山南西道節度使。
此一戰由玄策府中一名已多年未近前線、已是半養老狀態的老將為主帥,設監軍太監坐鎮,另有一名天子心腹文臣相隨,已於這場大雪之前動身。
大軍出征當日,病了多日的女帝繫著厚重的外披,身側僅有一名上了年紀的嬤嬤陪同,回了一趟那位於象園旁側的舊時居所。
大雪如絮,片片飄落。
大理寺,一間狹小昏暗的牢房上方,開了一處小到不能稱之為窗的巴掌大的孔洞。
寒氣從那裡壓下來,雪花也一視同仁地落下。
僅著單薄囚衣,盤膝而坐的崔洐仰面望著飄落的雪絮。
他曾無數次想過尋死,但到頭來,他卻成為了阻止族人們尋死的貪生之人。
即便如此,依舊有體弱的族人們挨不過這凜冽寒冬。
崔洐仰望著灰沉天光,眼前閃過父親死前的畫面,也想到了往昔的種種。
選擇榮王,也並非就代表他們能平順渡過危機,沒有哪一條路是穩贏不輸的,從一開始這便是在賭。
如今他們分散在劍南道附近的族人皆在為榮王效力,而身在牢獄中的他們,同樣也扮演著為榮王操縱文心輿論的角色。
朝廷出兵那日,崔洐聽到了外面轟動的聲音,也有一名年長的獄卒隔著冰涼的牢欄,向他啐了一口,道:【這次出兵的可是玄策軍,待他們傳回捷報,到時朝廷再處決你們,看誰還敢攔!】
彼時崔洐沒有反駁,只是麻木地坐在那裡。
段士昂在洛陽大敗,給了朝中出兵的底氣,而父親的抉擇則讓他心中有些奇異的慶幸:至少,讓段士昂大敗之人是常歲寧。
此刻雪落之下,崔洐閉上眼睛,無聲悽惶一笑。
京城被初雪籠罩之時,嶺南一帶還算和暖。
七日前,有欽差攜密旨抵達道州,讓肖旻儘快點兵動身,去往嶺南道。
肖旻提議,給他半月時間,待他清剿罷卞春梁殘部,再行前往嶺南,卻被欽差斷然拒絕。
李獻死後,肖旻一路追剿卞春梁到道州,收複數座城池,如今卞春梁所有殘部已不足五千人。
這一路來,肖旻自知自己的動作不算迅速,他本該更早一些剷除卞春梁之禍,但卞春梁幾次身處絕境,卻總能謀出一線生機……
肖旻很清楚,造成這一切的,並不是他與卞春梁之間的高低之分,而是民心的作用。
尤其是這道州附近,此乃卞春梁起事之地,在許多百姓眼中,正是因為他們當初遭受了朝廷不公的待遇,卞春梁才會生出替他們討還公道的大不韙之舉。
他們大多數人嘴上沒有明說,內心卻無不將卞春梁視作救世的英雄。
肖旻已與此處百姓周旋許久,避免他們出現暴動之餘,卻遲遲未能真正確認卞春梁的藏身之所。
卞春梁不死,肖旻心中始終有些不安,但欽差已收回他的兵符,繼而將代表著一道節度使身份的金銅朱旄節杖交到了他的手中。
第562章 驚天之秘
前嶺南節度使慘死京師皇城門外,劍南道與黔中道的勢力已開始在嶺南道滲透,肖旻口中的半月之期,對傳旨欽差而言實無商榷的餘地。而此時已值尾聲的卞春梁之戰,看起來也實在沒有商榷的必要。
此時肖旻大軍在道州一帶可動用的兵力共有十五萬,而卞春梁僅餘五千殘兵。
天子密令之上有言,著肖旻率軍十萬,前往嶺南道主持大局,仍留下五萬人馬繼續清剿卞春梁——
由五萬勝利之師為這場已無懸念的戰爭收尾,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並非一個輕率的決定,甚至可見天子對卞春梁的忌憚程度。
傳旨欽差將一切利弊輕重與肖旻言明,跟隨大軍許久的監軍太監適時地在一旁說道:【肖將軍只管放心趕赴嶺南,咱家與樓將軍定會儘快將卞春梁殘部清掃乾淨,年前必然能給陛下與朝中一個圓滿的交代。】
朝中與卞春梁叛軍之戰,從微末至激烈,再到此時即將落幕,已持續了近三年之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