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此,肖旻倘若再行多言,便會有推辭抗旨嫌疑。

  監軍太監在軍中的權力更在肖旻之上,肖旻很清楚,倘若為此起內亂,無論是對卞軍還是嶺南局面而言,皆是下下之策,實在毫無必要。

  事後,奉旨接替了肖旻主帥之位的原副帥樓景山,單獨與肖旻長談了一場。

  樓景山是禁軍統領出身,自李獻死後,此人便奉旨與監軍太監共同趕赴江南西道戰場,在軍中擔任副帥之職。

  【請肖將軍放心。】樓景山與肖旻道:【我定會替將軍好好地打完這一場必勝之仗。】

  一路並肩作戰而來,肖旻對這個年輕人頗有些好印象,雖年輕欠缺戰場經驗,卻貴在謙遜無浮躁氣,經過這段時日的磨礪,已隱隱顯露出良將之風。

  在肖旻看來,當今聖人挑選培養的這個苗子,還是十分可用的,假以時日,將成大器。

  同為武將,肖旻待其亦存相惜之心,一直不吝於栽培提點,當下同樣認真叮囑道:【戰事雖近尾聲,亦不可掉以輕心,記得我與你說過的話,無論何時都不要試圖與百姓為敵,民心逆反則禍患反噬不息……】

  樓景山認真應下,幾分憂心地看著肖旻,拱手道:【此去嶺南,肖將軍務必保重。】

  【會的。】肖旻笑著拍了拍這位年輕人的肩膀:【你若果真掛心我,便早日結束這裡的戰事,帶著你的五萬兵馬前去嶺南助我。】

  聖人甚是看重嶺南道的歸屬,並有意借嶺南的地理位置來日夾擊劍南道與黔中道,因此密旨上有言,待卞軍之亂徹底平息,便使樓景山率軍前去與肖旻會合。

  樓景山聽得肖旻口中那一聲「你的五萬兵馬」,心中一凜,忽覺肩上有了責任,遂向肖旻深深拜下:【在下必不負肖將軍所託。】

  交接罷一切事務,肖旻做完自己能做的一切之後,便帶上十萬兵馬,動身趕往與道州相鄰的嶺南道。

  這一日,南地天色晴好。

  這些時日來,敖副將已隱約察覺到自家將軍心中似有別的打算,值此上路之際,試著問了一句:「將軍,咱們此去……」

  馬背上,肖旻難得暢快一笑,道:「平嶺南亂象,定天下大局!」

  敖副將脊背一直,緊接著見肖旻轉過頭去,又與他道了一句:「不為朝廷。」

  敖副將眼神微震,抱起攥著韁繩的拳頭,擲地有聲地道:「末將誓死追隨將軍!」

  肖旻最後回頭看了一眼道州軍營的方向。

  在朝廷的一次次抉擇之下,他已盡罷自己一切能盡的責任,「此去」心中無愧。

  當初岳州瘟疫之事,在那場持續到天明的廝殺煉獄中,他在那莫大的迷茫中,看到了當權者的本相,與當朝將盡之氣數。

  而今,他也終於要去走自己真正想走的那條路了。

  孤身投奔新主,難免誠意匱乏,既然朝廷還需繼續用他,那他便以這十萬兵力定下嶺南,磨鋒手中刀刃,恭候新主之令,踐行太平之約。

  肖旻遙望北方,策馬而去。

  冬月里的江都城,也落了一場細碎的小雪。

  此日,一支自西面而來的商隊,經過查驗之後,被放行入城。

  商隊中,一輛馬車內,有少年打起車簾,沿途將街景盡收眼底。

  商隊在城中一處客棧中暫時落腳解乏,臨近晚間,小雪已經休止,商隊中的那名少年系上一件湛藍色披風,罩上擋風的兜帽,帶上兩人,出了客棧而去。

  江都不設宵禁,輕薄的小雪覆在青瓦之上,此時街道上人流如織,燈火與雪光相映之下,好似為這座城池點綴上了一抹天人相合之華彩。

  少年行走其中,多有不切實際之感。

  這般時辰,無二院早已散學,學生們出入說笑著,少年人來到了這座傳聞中的學館內,道明了想要求見院主鄭潮的來意,並自稱是舊識。

  管事見這少年氣態不凡,便令其稍候,向鄭潮通傳而去。

  鄭潮孤身一人,早先謝絕了常歲寧在城中為其置辦居所的提議,一直都住在學館中。今日落雪,他早早用了晚食,正打算歇下,卻未曾想有晚客到訪。

  且來客的身份也叫他十分驚異。

  鄭潮看著在自己面前摘下兜帽,露出了一張俊逸臉龐,向自己施禮的少年,頗感驚異:「長孫郎君?」

  「鄭先生,許久不見了。」長孫寂直起身來。

  鄭潮忙請他坐下說話。

  書童奉上熱茶,復又退去。

  你來我往的一番寒暄中,鄭潮無聲猜測這長孫寂的來意。

  此前他經過黔州時,曾得長孫家相邀,與這位年少的長孫氏家主有過一面之緣。

  那時,長孫寂試圖邀他一同輔佐榮王,他婉拒之後,長孫寂又提到了常歲寧,大意是想與常歲寧一同擇主輔之。

  鄭潮彼時就覺得這個想法太過異想天開,只婉轉地提議長孫寂可以向常歲寧去信一試。

  誰曾想,這位長孫郎君,竟然會親自來了江都……

  那麼,長孫寂此來的目的,是他鄭潮,還是常歲寧呢?

  若是依舊對他鄭潮念念不忘,那他當真要贊一句少年人膽量可嘉,敢來江都挖人撬牆角,那不是老虎頭上拔毛嗎?

  而若是為了說服常歲寧歸順榮王……那便不是拔毛那麼簡單了,鄭潮更願稱之為羊入虎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