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頁
鬧呢,他分明昨日才聽聞江都欲動兵的消息,怎麼可能今日人就到他家門前了!
「屬下確定不曾看錯!屬下不慎落入了他們手中,又被他們放走……」那斥候臉上陰影未消,顫聲道:「只因那常歲寧……她讓屬下回來,向大人轉達一句話……」
徐州刺史此時顧不得探究其它,忙問:「……她說了什麼!」
第534章 戰鼓起
「那常歲寧說……」斥候面容顫顫,迎著徐州刺史如刀般的視線,不由磕巴了幾聲,最終選擇將頭抵在地上,才有膽量說道——
「她說……念在大人您並無成事本領的份上,只要大人識趣交出徐州兵符,自行返回徐州城中……她便可以考慮當作無事發生!」
隨著斥候的尾音墜地,徐州刺史及其左右人等,無不面色鐵青。
什麼叫交出徐州兵符,自行返回城中,她便考慮當作無事發生?!
這話簡直要比直接打過來更加羞辱人,更加可恨!
徐州刺史火冒三丈,只覺平生從未受過此等屈辱:「……她以為自己是誰!竟敢如此輕視侮辱本官!」
他身側的一名披甲青年亦面色漲紅,豎眉道:「父親,我等決不可助長她一個小小女子的囂張氣焰!」
亦有幾名咽不下這口氣的軍部說道:「……今日不妨就會她一會!」
「大人……」一名幕僚快步上前來,匆忙向徐州刺史施禮,正色勸道:「此事還需再三慎重!」
徐州刺史雖乍然被怒氣沖腦,但也尚有幾分理智在,他先是狠剜了兒子一眼,而後咬了咬牙,向那斥候問道:「……她有多少兵!」
想到方才在對方大軍之前感受到的壓迫感,斥候簡直要哭了:「屬下一路探聽,隱約可知江都此番出兵至少十萬!」
聽得這個數目,眾軍士大驚,這下連憤怒都顧不上了,有得只是驚懼:「……江都行軍怎會如此之快!」
如此行軍速度,簡直不合常理!
常歲寧「奉旨平亂」之說甚是張揚,徐州刺史等人便也無從得知早在那道聖旨抵達江都之前,常歲寧便已經做好了動兵的準備。
江都軍中一應糧草輜重早已齊備,說是全員枕戈旦待也不在話下,早在十日前,江都軍中便已然是歇不解衣,臥不脫靴的狀態。
準備隨行的伙夫也恨不能時刻將大勺與菜刀別在腰間,就連喬玉綿等一眾醫者也早已將一切收拾妥當,以備隨時聽令動身。
一切早有部署,加上對行軍路線的擇選與把控,以及軍隊的素質與秩序足夠上乘,如此種種配合之下,方才有了行軍神速之象。
但徐州眾人對此並不知曉,即便他們能想到此處,對眼下而言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橫豎人都站到跟前來了,你還管人家怎麼來的!
而不管對方是如何行的軍,能做到這麼快便趕到徐州,可見這常歲寧的確很不簡單!
很快,又有一隊斥候折返,他們並未落入常歲寧手中,但也清楚地查探到了江都軍逼近的情況。
聽到這一隊斥候所稟,徐州刺史心中再無半分僥倖想法——那常歲寧當真來到眼前了!
徐州軍中也開始變得躁動,有人低聲說:「自那常歲寧領兵以來,她手下的江都軍可是從無敗績……」
有些半知半解的兵卒,則更顯不安,他們甚至忍不住聯想到有關常歲寧的諸多傳言,那些神乎其神的傳言大多數人輕易不會相信,但在這人心惶惶之際,卻能進一步起到擾亂人心的效果。
尤其大多數士兵甚至並不識字,心智見識開化程度有限,此刻聽著那些惶惶之言,難免心中忐忑。
而即便不提那常歲寧超乎常人的本領,只說對方有十萬大軍,也足夠他們心生退卻了……他們只有兩萬餘人,既不夠看,也不夠打的!
徐州刺史顯然也清楚這個事實,他緊攥著韁繩,看著汴州與洛陽方向,心中萬分不甘。
范陽王有二十萬大軍,他若能與之匯合,自然不懼常歲寧,可前方隔著一座汴州城不說,此刻就連他通往汴州的前路也被常歲寧大軍阻死……
往前行,註定是不能了。
但要他就此交出兵符,像只夾著尾巴的狗一樣返回徐州城等待常歲寧發落……他卻也咽不下這口惡氣!
「此時與江都軍硬碰硬,不過是平添死傷,非明智之舉!」徐州刺史臉色紅白交加,震聲下令道:「傳令下去,隨我折返徐州城,緊閉城門!」
他的聲音抑揚頓挫,但眾人聽在耳中,仍自動解讀為——好漢不吃眼前虧,老子且做縮頭龜。
徐州刺史篤定了常歲寧此時顧不上攻打徐州城,他只要守好城門,便是安全的。
他的謀士連忙出聲提醒道:「大人,如此一來,若之後那常歲寧得勝,勢必會有問罪之舉……」
說得直白些,此法避得了一時,卻避不了一世。
若大人未依從那常歲寧的要求交出兵符,便等同放棄了那常歲寧口中「只當無事發生」的機會,而依舊選擇跟從范陽王。
謀士不欲替主做決定,但該提醒的他要提醒,這是事先務必考慮好的緊要問題,是為重大抉擇。
「朝廷氣數已盡,而范陽王如今於洛陽已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她常歲寧拿什麼來勝!」徐州刺史毫不猶豫地調轉馬頭,喝道:「統統隨我折返徐州,等候范陽軍大勝的消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屬下確定不曾看錯!屬下不慎落入了他們手中,又被他們放走……」那斥候臉上陰影未消,顫聲道:「只因那常歲寧……她讓屬下回來,向大人轉達一句話……」
徐州刺史此時顧不得探究其它,忙問:「……她說了什麼!」
第534章 戰鼓起
「那常歲寧說……」斥候面容顫顫,迎著徐州刺史如刀般的視線,不由磕巴了幾聲,最終選擇將頭抵在地上,才有膽量說道——
「她說……念在大人您並無成事本領的份上,只要大人識趣交出徐州兵符,自行返回徐州城中……她便可以考慮當作無事發生!」
隨著斥候的尾音墜地,徐州刺史及其左右人等,無不面色鐵青。
什麼叫交出徐州兵符,自行返回城中,她便考慮當作無事發生?!
這話簡直要比直接打過來更加羞辱人,更加可恨!
徐州刺史火冒三丈,只覺平生從未受過此等屈辱:「……她以為自己是誰!竟敢如此輕視侮辱本官!」
他身側的一名披甲青年亦面色漲紅,豎眉道:「父親,我等決不可助長她一個小小女子的囂張氣焰!」
亦有幾名咽不下這口氣的軍部說道:「……今日不妨就會她一會!」
「大人……」一名幕僚快步上前來,匆忙向徐州刺史施禮,正色勸道:「此事還需再三慎重!」
徐州刺史雖乍然被怒氣沖腦,但也尚有幾分理智在,他先是狠剜了兒子一眼,而後咬了咬牙,向那斥候問道:「……她有多少兵!」
想到方才在對方大軍之前感受到的壓迫感,斥候簡直要哭了:「屬下一路探聽,隱約可知江都此番出兵至少十萬!」
聽得這個數目,眾軍士大驚,這下連憤怒都顧不上了,有得只是驚懼:「……江都行軍怎會如此之快!」
如此行軍速度,簡直不合常理!
常歲寧「奉旨平亂」之說甚是張揚,徐州刺史等人便也無從得知早在那道聖旨抵達江都之前,常歲寧便已經做好了動兵的準備。
江都軍中一應糧草輜重早已齊備,說是全員枕戈旦待也不在話下,早在十日前,江都軍中便已然是歇不解衣,臥不脫靴的狀態。
準備隨行的伙夫也恨不能時刻將大勺與菜刀別在腰間,就連喬玉綿等一眾醫者也早已將一切收拾妥當,以備隨時聽令動身。
一切早有部署,加上對行軍路線的擇選與把控,以及軍隊的素質與秩序足夠上乘,如此種種配合之下,方才有了行軍神速之象。
但徐州眾人對此並不知曉,即便他們能想到此處,對眼下而言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橫豎人都站到跟前來了,你還管人家怎麼來的!
而不管對方是如何行的軍,能做到這麼快便趕到徐州,可見這常歲寧的確很不簡單!
很快,又有一隊斥候折返,他們並未落入常歲寧手中,但也清楚地查探到了江都軍逼近的情況。
聽到這一隊斥候所稟,徐州刺史心中再無半分僥倖想法——那常歲寧當真來到眼前了!
徐州軍中也開始變得躁動,有人低聲說:「自那常歲寧領兵以來,她手下的江都軍可是從無敗績……」
有些半知半解的兵卒,則更顯不安,他們甚至忍不住聯想到有關常歲寧的諸多傳言,那些神乎其神的傳言大多數人輕易不會相信,但在這人心惶惶之際,卻能進一步起到擾亂人心的效果。
尤其大多數士兵甚至並不識字,心智見識開化程度有限,此刻聽著那些惶惶之言,難免心中忐忑。
而即便不提那常歲寧超乎常人的本領,只說對方有十萬大軍,也足夠他們心生退卻了……他們只有兩萬餘人,既不夠看,也不夠打的!
徐州刺史顯然也清楚這個事實,他緊攥著韁繩,看著汴州與洛陽方向,心中萬分不甘。
范陽王有二十萬大軍,他若能與之匯合,自然不懼常歲寧,可前方隔著一座汴州城不說,此刻就連他通往汴州的前路也被常歲寧大軍阻死……
往前行,註定是不能了。
但要他就此交出兵符,像只夾著尾巴的狗一樣返回徐州城等待常歲寧發落……他卻也咽不下這口惡氣!
「此時與江都軍硬碰硬,不過是平添死傷,非明智之舉!」徐州刺史臉色紅白交加,震聲下令道:「傳令下去,隨我折返徐州城,緊閉城門!」
他的聲音抑揚頓挫,但眾人聽在耳中,仍自動解讀為——好漢不吃眼前虧,老子且做縮頭龜。
徐州刺史篤定了常歲寧此時顧不上攻打徐州城,他只要守好城門,便是安全的。
他的謀士連忙出聲提醒道:「大人,如此一來,若之後那常歲寧得勝,勢必會有問罪之舉……」
說得直白些,此法避得了一時,卻避不了一世。
若大人未依從那常歲寧的要求交出兵符,便等同放棄了那常歲寧口中「只當無事發生」的機會,而依舊選擇跟從范陽王。
謀士不欲替主做決定,但該提醒的他要提醒,這是事先務必考慮好的緊要問題,是為重大抉擇。
「朝廷氣數已盡,而范陽王如今於洛陽已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她常歲寧拿什麼來勝!」徐州刺史毫不猶豫地調轉馬頭,喝道:「統統隨我折返徐州,等候范陽軍大勝的消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