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頁
她道:「榮王府已不止一次暗中攪動過風雲,包括當初徐正業起事之際,榮王府也曾暗中向徐正業透露過朝廷兵馬糧草機密,以此推波助瀾。」
駱觀臨微驚,這是他頭一次聽聞此事,而常歲寧的神態不似在信口胡謅。
且他稍一細想,也果真能夠回憶出與此關連之事……彼時他在徐正業帳下謀事,的確,徐正業的幾次奇襲以及截獲朝廷糧草之舉,皆屢屢出手神准,但消息來源並不明確。
他為此還曾有過諸多猜測,但徐正業一直不曾與他言明。
原來……那些機密,皆是榮王府暗中透露嗎?
這時,又聽常歲寧道:「還有,前淮南王李通,明為病故,實則亦是被榮王府設計毒殺——」
駱觀臨沉默下來,微抿緊了嘴角。
「所以我此時懷疑范陽軍叛亂之舉多少與他有關,應也不算空穴來風。」常歲寧道:「而無論是隔岸觀火欲為漁翁,亦或是穩居幕後操縱傀儡,范陽軍鬧出這樣大的亂象,最終榮王府皆是得益的一方。」
且范陽軍鬧得越大,榮王從中得益便越多。
若范陽軍果真一路攻入京師,做盡一切惡事髒活,毋庸置疑的是,到時榮王府必會出面「討伐」,光明正大且師出有名,並能占盡人心。
思及此,王岳只覺脊背發涼。
雖說權勢爭鬥從來並不乾淨,但縱觀榮王諸多舉動,卻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他日後會成為一位仁德之君……可偏偏這樣的一個人,用來召攏人心的,便是他眾所周知的仁德之名。
王岳半點不懷疑大人話中有假,他家大人不屑也不必用如此手段來污衊誰,更何況這只是私下對他們這些謀士言明。
此刻,王岳不免憂心而憤懣道:「若叫此等人成就大事,斷不會是蒼生之福。」
「所以,不能叫他如願。」常歲寧端起茶盞,語氣裡帶著幾分尋常的散漫,卻給人以勢在必得之感。
見常歲寧飲茶,駱觀臨頓了頓,才問道:「依大人之見……明氏是否會令大人領兵前去阻截范陽軍?」
此時相州戰況並不算妙。
「她啊。」常歲寧擱下茶盞時,猜測道:「她應該更希望我入京去。」
但天下風雲變幻,誰又能一直如願呢。
當日,常歲寧與駱觀臨等人商議罷,召了軍中部將入城。
薺菜也回來了,和白鴻楚行等人一同去見了常歲寧。
領命離開後,薺菜經過一重月洞門時,一道等候已久的身影沖了出來,上前向她行禮:「統領!」
面前的少女穿著藍袍,頭髮梳成辮子垂在腦後,深邃的大眼睛裡有著試探,小聲問:「統領,是不是要打仗了?」
薺菜笑了笑,不答反問:「豆子撿得怎麼樣了?」
康芷臉色一苦:「統領,我早已知錯了!」
此前康芷跟隨常歲寧平定淮南道刺史之亂時,雖因斬殺黃州刺史有功,得了賞賜。但同時也因太過冒失,而遭到了薺菜的處罰。
這處罰讓康芷十分抓狂,竟是有人每日將綠豆與赤豆混成一桶,提到她面前來,讓她重新分撿出來……她這一撿,便是好幾個月!
起先十多日,她全無耐心,時常撿著撿著,便忍不住心頭煩躁,乃至一腳將豆桶踢翻——她寧可被拉去打軍棍,也不想受這份酷刑!
但這麼做,換來的卻是更漫長的撿豆處罰。
之前常歲寧領兵去沔州,康芷聽聞不帶她,又急又委屈,手中撿著豆子,眼中掉著豆子。
偏叫顧二郎瞧見了,她惱得拔劍,直是將顧二郎追出了半里地。
撿到第三個月時,康芷才算終於熄了性子,每日都能老老實實撿完一整桶。
此時,康芷伸手立誓保證道:「統領,我發誓,再也不會違背軍規擅自行動了!」
說著,眼底顯出兩分少見的無助:「我日日撿豆,再這樣撿下去,都要變成豆子了!」
「你若真能有豆子一半圓乎,那就真叫人省心了!」薺菜說著,抬腳離開,邊道:「行了,走吧!隨我去軍中操練,也該將你的刀拿出來磨一磨了!」
康芷大喜過望,連忙跟上,又問薺菜:「統領,果真是要打仗了吧?」
「多磨刀,少打聽。」
康芷聞言連忙抿緊嘴巴,生怕又被丟回去撿豆子。
五日後,有消息傳入江都,朝廷抵擋范陽軍的兵馬於相州大敗,相州已落入范陽軍之手。
范陽軍稍作休整,便率兵十萬,直奔洛陽而去。
朝野一時間陷入慌亂震動。
心驚膽戰地結束罷早朝之後,太子跑去甘露殿,哭著跪了下去:「……洛陽危急,請聖人指點兒臣!」
有大臣說出諸多提議,但他根本不敢輕易應允,唯恐做錯決定。
哪怕他清楚中書省馬相,與門下省魏相,皆是聖人心腹,他該遵從這二人的意見,以往他也是這樣做的,但此事事關重大,朝臣為此爭執不休,他嚇得不知所措。
「有大臣提議,讓京師六萬玄策軍前往……」太子慌亂道:「魏相不曾表態,馬相也猶豫未決,兒臣只能斗膽來請示聖人!」
簾帳之後,香丸焚的香霧繚繞,帝王慢慢地閉了閉眼睛。
片刻,威嚴沉定的聲音傳出:「六萬玄策軍不可離京。」
這是京師最後的禦敵屏障,絕不能輕易離京,尤其是清河崔氏族人悉數遷往太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駱觀臨微驚,這是他頭一次聽聞此事,而常歲寧的神態不似在信口胡謅。
且他稍一細想,也果真能夠回憶出與此關連之事……彼時他在徐正業帳下謀事,的確,徐正業的幾次奇襲以及截獲朝廷糧草之舉,皆屢屢出手神准,但消息來源並不明確。
他為此還曾有過諸多猜測,但徐正業一直不曾與他言明。
原來……那些機密,皆是榮王府暗中透露嗎?
這時,又聽常歲寧道:「還有,前淮南王李通,明為病故,實則亦是被榮王府設計毒殺——」
駱觀臨沉默下來,微抿緊了嘴角。
「所以我此時懷疑范陽軍叛亂之舉多少與他有關,應也不算空穴來風。」常歲寧道:「而無論是隔岸觀火欲為漁翁,亦或是穩居幕後操縱傀儡,范陽軍鬧出這樣大的亂象,最終榮王府皆是得益的一方。」
且范陽軍鬧得越大,榮王從中得益便越多。
若范陽軍果真一路攻入京師,做盡一切惡事髒活,毋庸置疑的是,到時榮王府必會出面「討伐」,光明正大且師出有名,並能占盡人心。
思及此,王岳只覺脊背發涼。
雖說權勢爭鬥從來並不乾淨,但縱觀榮王諸多舉動,卻實在很難讓人相信他日後會成為一位仁德之君……可偏偏這樣的一個人,用來召攏人心的,便是他眾所周知的仁德之名。
王岳半點不懷疑大人話中有假,他家大人不屑也不必用如此手段來污衊誰,更何況這只是私下對他們這些謀士言明。
此刻,王岳不免憂心而憤懣道:「若叫此等人成就大事,斷不會是蒼生之福。」
「所以,不能叫他如願。」常歲寧端起茶盞,語氣裡帶著幾分尋常的散漫,卻給人以勢在必得之感。
見常歲寧飲茶,駱觀臨頓了頓,才問道:「依大人之見……明氏是否會令大人領兵前去阻截范陽軍?」
此時相州戰況並不算妙。
「她啊。」常歲寧擱下茶盞時,猜測道:「她應該更希望我入京去。」
但天下風雲變幻,誰又能一直如願呢。
當日,常歲寧與駱觀臨等人商議罷,召了軍中部將入城。
薺菜也回來了,和白鴻楚行等人一同去見了常歲寧。
領命離開後,薺菜經過一重月洞門時,一道等候已久的身影沖了出來,上前向她行禮:「統領!」
面前的少女穿著藍袍,頭髮梳成辮子垂在腦後,深邃的大眼睛裡有著試探,小聲問:「統領,是不是要打仗了?」
薺菜笑了笑,不答反問:「豆子撿得怎麼樣了?」
康芷臉色一苦:「統領,我早已知錯了!」
此前康芷跟隨常歲寧平定淮南道刺史之亂時,雖因斬殺黃州刺史有功,得了賞賜。但同時也因太過冒失,而遭到了薺菜的處罰。
這處罰讓康芷十分抓狂,竟是有人每日將綠豆與赤豆混成一桶,提到她面前來,讓她重新分撿出來……她這一撿,便是好幾個月!
起先十多日,她全無耐心,時常撿著撿著,便忍不住心頭煩躁,乃至一腳將豆桶踢翻——她寧可被拉去打軍棍,也不想受這份酷刑!
但這麼做,換來的卻是更漫長的撿豆處罰。
之前常歲寧領兵去沔州,康芷聽聞不帶她,又急又委屈,手中撿著豆子,眼中掉著豆子。
偏叫顧二郎瞧見了,她惱得拔劍,直是將顧二郎追出了半里地。
撿到第三個月時,康芷才算終於熄了性子,每日都能老老實實撿完一整桶。
此時,康芷伸手立誓保證道:「統領,我發誓,再也不會違背軍規擅自行動了!」
說著,眼底顯出兩分少見的無助:「我日日撿豆,再這樣撿下去,都要變成豆子了!」
「你若真能有豆子一半圓乎,那就真叫人省心了!」薺菜說著,抬腳離開,邊道:「行了,走吧!隨我去軍中操練,也該將你的刀拿出來磨一磨了!」
康芷大喜過望,連忙跟上,又問薺菜:「統領,果真是要打仗了吧?」
「多磨刀,少打聽。」
康芷聞言連忙抿緊嘴巴,生怕又被丟回去撿豆子。
五日後,有消息傳入江都,朝廷抵擋范陽軍的兵馬於相州大敗,相州已落入范陽軍之手。
范陽軍稍作休整,便率兵十萬,直奔洛陽而去。
朝野一時間陷入慌亂震動。
心驚膽戰地結束罷早朝之後,太子跑去甘露殿,哭著跪了下去:「……洛陽危急,請聖人指點兒臣!」
有大臣說出諸多提議,但他根本不敢輕易應允,唯恐做錯決定。
哪怕他清楚中書省馬相,與門下省魏相,皆是聖人心腹,他該遵從這二人的意見,以往他也是這樣做的,但此事事關重大,朝臣為此爭執不休,他嚇得不知所措。
「有大臣提議,讓京師六萬玄策軍前往……」太子慌亂道:「魏相不曾表態,馬相也猶豫未決,兒臣只能斗膽來請示聖人!」
簾帳之後,香丸焚的香霧繚繞,帝王慢慢地閉了閉眼睛。
片刻,威嚴沉定的聲音傳出:「六萬玄策軍不可離京。」
這是京師最後的禦敵屏障,絕不能輕易離京,尤其是清河崔氏族人悉數遷往太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