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頁
崔家與崔璟看似斷絕了關係,但值此關頭卻依舊如此緊密而不避諱,她又焉能放任京師這僅剩下的六萬玄策軍在此等關頭離京,且是往北面去……
聖冊帝果決的聲音再次響起,字字清晰地落入太子耳中:「令鄭州,許州,汴州等地全力馳援洛陽,不惜代價,不得有失!」
太子連聲應下,忙帶人去擬旨傳令。
離開甘露殿之際,太子的手都是抖的。
他的婚期只剩下十多日了,可他近日常有一種活不到大婚之日的感覺。
這一日,太子妃的大婚冠服被宮人送到了鄭國公府。
魏妙青被一眾宮人們服侍著試穿上繁重的禮服,等著她的是繁雜的大婚流程禮儀演習,以保證她大婚當日不會出錯。
可魏妙青心頭也同樣一片茫然——她這便宜太子妃,還做得成嗎?那些給姐妹們畫的餅,還烙得出來嗎?
魏妙青茫然間,看向那些圍繞著自己的宮人們,只覺得所有人都只是在強撐著做事而已,他們的心頭只怕也早已被恐懼填滿。
忙累了一整日的魏妙青,在聽聞兄長回府之後,趕忙尋了過去。
魏叔易耐心安撫了妹妹幾句,待妹妹離開後,適才坐回椅中,有些疲憊地抬手揉了揉眉心。
他今日前去甘露殿求見了聖人,向聖人道出了一個提議——讓淮南道常節使領兵去往洛陽,抵擋范陽叛軍。
魏叔易選擇私下向聖人進言,而非在早朝之上引導太子做下這個決定,正是因為他清楚此事聖人未必會贊成。但為大局慮,他還是選擇一試。
果不其然,聖人拒絕了。
但在拒絕之後,聖人做出了一個「折中」的決定。
魏叔易此時再想起這個「折中」之策,心頭仍不禁湧現出複雜難言的感受。
第524章 希望她不要回來
聖人堅持要讓她入京,但聖人也不欲置洛陽安危於不顧——
聖人讓汴州等地馳援洛陽,卻非是將希望全部壓在他們身上,未同意讓餘下六萬玄策軍離京,是出於對各方勢力、包括崔璟與崔家的提防。
聖人比誰都清楚洛陽的重要程度,而在聖人眼中,可用來保衛洛陽的利器,不止京中六萬玄策軍,還有如今的江都軍。
只是,女帝有意讓常闊率軍支援洛陽,而仍著常歲寧入京。
彼時於甘露殿內,魏叔易聞聽此言,幾乎是立刻道:【聖人,忠勇侯腿疾嚴重,今已無法領兵作戰,此法只怕不妥。】
【朕無需忠勇侯領兵上陣,如今常節使麾下不缺可用之良將,忠勇侯只需坐鎮軍中指揮大局即可。】
魏叔易沉默了片刻後,抬手執禮,罕見地開口道:【聖人此舉,恐會讓常節使生出被猜疑挾制之感……】
魏叔易話音落下之際,即察覺到天子的視線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知道,他說出這句話,是十分失矩的,幾乎毫無身為權臣的分寸可言,很容易招來天子的猜忌和不滿。
可是他要說,哪怕是為了大局著慮。
且他為天子近臣,越是如此關頭,越當據實直言——
讓她孤身入京,卻讓她行動不便的父親帶著她的將士去幫朝廷平亂……即便不談所謂世俗情理,只根據局勢人心而言,這亦是不妥的。
放在她身上,不妥。放在任何一個手握重權的節度使身上,都不妥。
天子此舉,著實危險,很容易便會逼生出新的亂象。
而在他說出這句話之後,殿內就此寂靜下來。
魏叔易只覺這份寂靜十分漫長,直到殿內的宮人皆無聲退了出去,只餘下了君臣二人。
魏叔易心中升起了一絲預感。
【魏卿,你當知曉,朕不是不分輕重一意孤行的君王。】
上首傳來帝王情緒莫辨的聲音:【淮南道節使是何人,想必魏卿也已知曉了罷。】
他是聰明人,也是段真宜的兒子,到了此時,有些事大約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魏叔易沉默著,只將微垂的頭與抬起的手微微壓低些許。
【朕與她,並非只是尋常君臣。】帝王的聲音里有一絲以往從不外露的溫情:【哪怕未曾相認,朕亦提拔重用她,盡力給了她全部的偏愛和包容……朕若只將她當作尋常臣子看待,又怎會毫不設防,任由她壯大至此?】
【朕知道,她是為了大盛,而朕如今的所作所為也是為了大盛江山……朕讓她回京,也絕無半分欲圖對她不利之心。】
【朕只是想和她坐下談一談,與她共定這飄搖大局,一致對外——】
【朕以絕不傷害她的前提想要見她一面,這要求,難道當真就貪心到了十惡不赦的地步嗎?】
話至最後,帝王眼底似有了一縷茫然與嘆息。
但魏叔易聽得出,她是堅定的。
堅定的認為自己所行合乎情與理。
帝王話中無不透露出,她未曾將常歲寧當作過臣子來看待,否則必無那諸多放任與偏愛……因為未曾視作臣子,所以此次讓常歲寧入京,也是出於母親的身份,母親如此行事,便不必擔心會將女兒逼反,是嗎?
那一刻,魏叔易幾乎已不知能說些什麼了,他腦海中只盤旋著一句問話——原來,做君王的女兒,竟要比做君王的臣子,還要難上這許多嗎?
做君王的女兒,代表著即便君王對你做了她對臣子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你卻不能如尋常臣子一樣毫不顧忌地作出抗拒之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聖冊帝果決的聲音再次響起,字字清晰地落入太子耳中:「令鄭州,許州,汴州等地全力馳援洛陽,不惜代價,不得有失!」
太子連聲應下,忙帶人去擬旨傳令。
離開甘露殿之際,太子的手都是抖的。
他的婚期只剩下十多日了,可他近日常有一種活不到大婚之日的感覺。
這一日,太子妃的大婚冠服被宮人送到了鄭國公府。
魏妙青被一眾宮人們服侍著試穿上繁重的禮服,等著她的是繁雜的大婚流程禮儀演習,以保證她大婚當日不會出錯。
可魏妙青心頭也同樣一片茫然——她這便宜太子妃,還做得成嗎?那些給姐妹們畫的餅,還烙得出來嗎?
魏妙青茫然間,看向那些圍繞著自己的宮人們,只覺得所有人都只是在強撐著做事而已,他們的心頭只怕也早已被恐懼填滿。
忙累了一整日的魏妙青,在聽聞兄長回府之後,趕忙尋了過去。
魏叔易耐心安撫了妹妹幾句,待妹妹離開後,適才坐回椅中,有些疲憊地抬手揉了揉眉心。
他今日前去甘露殿求見了聖人,向聖人道出了一個提議——讓淮南道常節使領兵去往洛陽,抵擋范陽叛軍。
魏叔易選擇私下向聖人進言,而非在早朝之上引導太子做下這個決定,正是因為他清楚此事聖人未必會贊成。但為大局慮,他還是選擇一試。
果不其然,聖人拒絕了。
但在拒絕之後,聖人做出了一個「折中」的決定。
魏叔易此時再想起這個「折中」之策,心頭仍不禁湧現出複雜難言的感受。
第524章 希望她不要回來
聖人堅持要讓她入京,但聖人也不欲置洛陽安危於不顧——
聖人讓汴州等地馳援洛陽,卻非是將希望全部壓在他們身上,未同意讓餘下六萬玄策軍離京,是出於對各方勢力、包括崔璟與崔家的提防。
聖人比誰都清楚洛陽的重要程度,而在聖人眼中,可用來保衛洛陽的利器,不止京中六萬玄策軍,還有如今的江都軍。
只是,女帝有意讓常闊率軍支援洛陽,而仍著常歲寧入京。
彼時於甘露殿內,魏叔易聞聽此言,幾乎是立刻道:【聖人,忠勇侯腿疾嚴重,今已無法領兵作戰,此法只怕不妥。】
【朕無需忠勇侯領兵上陣,如今常節使麾下不缺可用之良將,忠勇侯只需坐鎮軍中指揮大局即可。】
魏叔易沉默了片刻後,抬手執禮,罕見地開口道:【聖人此舉,恐會讓常節使生出被猜疑挾制之感……】
魏叔易話音落下之際,即察覺到天子的視線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知道,他說出這句話,是十分失矩的,幾乎毫無身為權臣的分寸可言,很容易招來天子的猜忌和不滿。
可是他要說,哪怕是為了大局著慮。
且他為天子近臣,越是如此關頭,越當據實直言——
讓她孤身入京,卻讓她行動不便的父親帶著她的將士去幫朝廷平亂……即便不談所謂世俗情理,只根據局勢人心而言,這亦是不妥的。
放在她身上,不妥。放在任何一個手握重權的節度使身上,都不妥。
天子此舉,著實危險,很容易便會逼生出新的亂象。
而在他說出這句話之後,殿內就此寂靜下來。
魏叔易只覺這份寂靜十分漫長,直到殿內的宮人皆無聲退了出去,只餘下了君臣二人。
魏叔易心中升起了一絲預感。
【魏卿,你當知曉,朕不是不分輕重一意孤行的君王。】
上首傳來帝王情緒莫辨的聲音:【淮南道節使是何人,想必魏卿也已知曉了罷。】
他是聰明人,也是段真宜的兒子,到了此時,有些事大約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魏叔易沉默著,只將微垂的頭與抬起的手微微壓低些許。
【朕與她,並非只是尋常君臣。】帝王的聲音里有一絲以往從不外露的溫情:【哪怕未曾相認,朕亦提拔重用她,盡力給了她全部的偏愛和包容……朕若只將她當作尋常臣子看待,又怎會毫不設防,任由她壯大至此?】
【朕知道,她是為了大盛,而朕如今的所作所為也是為了大盛江山……朕讓她回京,也絕無半分欲圖對她不利之心。】
【朕只是想和她坐下談一談,與她共定這飄搖大局,一致對外——】
【朕以絕不傷害她的前提想要見她一面,這要求,難道當真就貪心到了十惡不赦的地步嗎?】
話至最後,帝王眼底似有了一縷茫然與嘆息。
但魏叔易聽得出,她是堅定的。
堅定的認為自己所行合乎情與理。
帝王話中無不透露出,她未曾將常歲寧當作過臣子來看待,否則必無那諸多放任與偏愛……因為未曾視作臣子,所以此次讓常歲寧入京,也是出於母親的身份,母親如此行事,便不必擔心會將女兒逼反,是嗎?
那一刻,魏叔易幾乎已不知能說些什麼了,他腦海中只盤旋著一句問話——原來,做君王的女兒,竟要比做君王的臣子,還要難上這許多嗎?
做君王的女兒,代表著即便君王對你做了她對臣子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你卻不能如尋常臣子一樣毫不顧忌地作出抗拒之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