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頁
一句話打散了書房內如臨大敵的緊繃之氣。
「榮王府選擇在申洲經營安插刺客,顯然是因在淮南道難以施展手腳……」王岳依舊十分憂心:「可屆時大人入京,一旦出了淮南道,迎面而來的必然是兇猛百倍不止的撲殺……」
這實在太冒險了。
駱觀臨沉默片刻,向常歲寧問道:「依大人之見,明後欲禪位之說,是真是假?」
常歲寧:「先生覺得呢?」
駱觀臨:「依我對明後此人的了解來看,此事多半是假象。」
王長史聞言愣了一下,看向那被面具遮去半張面容的錢甚先生——錢先生對當今聖人很了解嗎?
「她更有可能是想借太子收攏權勢人心……」駱觀臨道:「示之以弱,或是為了讓各路藩王與節度使儘可能地放下戒心入京。」
「更重要的是,借太子來拆分榮王的勢力。」常歲寧道。
駱觀臨看著她,緩一頷首。
王岳稍一深想,便也明了了此中深意。
榮王是如今呼聲最高的李姓藩王,但圍繞在其身邊的勢力尚不見得有多麼牢固,且更多人仍在觀望當中……這時帝王忽然傳達出還政太子理智之意,必會分裂那些本要倒向榮王的人心。
不是每個人都想冒險行事,太子雖年少懵懂,但亦可以慢慢教導。甚至對大部分人來說,太子有著比榮王更易掌控的優勢,扶持前者,至少不必擔心事成之後被輕易過河拆橋。
王岳神情複雜緩聲道:「如此說來,此番太子大婚,實為天子以江山設宴,邀諸君入局,辨『忠』與『奸』,定死與生……」
各路人馬在冒險,而天子又何嘗不是在冒險?
王長史凝重道:「榮王必不可能坐以待斃,讓大好局勢就此流失……」
「所以,勝算未明。」常歲寧道:「聖人亦是在賭。」
——以天下江山為注。
這無疑是一記險招。
但並不能說女帝太過心急,以致失智。
女帝會有此冒險之舉,是因為她很清楚,她已經沒有時間了。
局面在不停地腐壞,而大長公主施壓令其處置賀獻之舉,於帝王而言,此乃失權的徵兆,她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否則等著她的便是萬劫不復……
她要趁著還有最後一絲餘力時,做出最後一擊。
此一招以進為退,要麼置之死地而後生,要麼粉身碎骨與皇權同葬——這是設局之人的處境,也是她的決心。
駱觀臨久久地沉默著,無聲攥緊了十指。
他固然不肯跟從明後之政,但此刻卻也不得不承認,在很多時候,明後有著不輸男子君王的果決和魄力,以及從不退縮畏懼的膽識和恆心。
但是這份魄力,對方盡用在了維護手中權杖之上,而不曾、或也無暇分到江山黎民身上分毫。
而這份膽魄和恆心,在越是瀕臨崩塌之際,反而越顯露出了它的弊端,因為不願退讓不甘放手,寧可拿天下江山做賭,若局面一旦過於失控,天下必將崩裂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一言概之,她要這江山是她的,哪怕是成為她的陪葬。
書房內有著短暫的死寂,尚是夏末,卻仿佛已有無盡寒風自天際吹拂而來,而這場寒風將會以肉眼可見的激烈方式席捲所有人。
駱觀臨十指因緊攥而泛白,他抬眼看向常歲寧:「大人,可要入局嗎?」
「先生,我早已身在局中了。」常歲寧抬手,拿起那封詔書,道:「但我不願為野心者赴無謂之險,也不甘再為他人鞏固將傾權勢的刀刃,亦無意做束手入籠待宰的羔羊——」
書房眾人看著那書案後,身穿朱色袍服的少女,她的聲音語調聽起來和往昔沒有分別,垂下的眼帘里讓人看不清情緒。
做女兒的,總該回去見一見阿娘才對。
可她是常歲寧,而早已不是任何人的女兒。
且對方行事之風,她無法苟同,故無法奉陪。
於是,她將那封寫滿了謀算的詔書放到燭火上方點燃,道:「此番京師之行,無我常歲寧之名。」
京師,她會回去的,但絕不是受他人宣召,也不會是以拜見任何人的方式。
常歲寧將點燃的詔書隨手拋入一旁的銅盆之內,旋即抬眼,看向神色無不寂靜的眾人。
第515章 必不負相托
被投入銅盆中的詔書依舊在燃燒著,那火焰似乎也在書房內眾人心間蔓延。
這火源,似在無形中與那自天際盤旋襲來的寒風抗衡著。
火光搖晃攀升間,經燭火映照,在那坐於書案後的朱袍少女側後方的書架前投下龐大光影,如一柄徐徐升起的利劍,帶著沖天之勢,盪出決不妥協的孤勇劍氣。
那被無聲涌動著的劍氣籠罩著的朱色身影,將視線落在書房內眾人身上,開口道:「自我入江都以來,有幸得諸君相助,方能立下今時之根基。沒有諸位,便沒有如今的江都和常歲寧。」
她指的是書房裡的人,也是他們身後百千萬個為江都、為她的種種決策而殫精竭慮,乃至拋灑熱血之人。
「江都之危,得以暫解。然天下之危,卻愈演愈烈。而今後我所行之事,艱險程度必更勝往昔數百千倍——」
「諸位若有疑慮,只消在此時言明,我絕不阻攔。」常歲寧看著眾人,神情坦蕩不見半分威脅:「若諸位有避世之心,我亦會盡力相助成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榮王府選擇在申洲經營安插刺客,顯然是因在淮南道難以施展手腳……」王岳依舊十分憂心:「可屆時大人入京,一旦出了淮南道,迎面而來的必然是兇猛百倍不止的撲殺……」
這實在太冒險了。
駱觀臨沉默片刻,向常歲寧問道:「依大人之見,明後欲禪位之說,是真是假?」
常歲寧:「先生覺得呢?」
駱觀臨:「依我對明後此人的了解來看,此事多半是假象。」
王長史聞言愣了一下,看向那被面具遮去半張面容的錢甚先生——錢先生對當今聖人很了解嗎?
「她更有可能是想借太子收攏權勢人心……」駱觀臨道:「示之以弱,或是為了讓各路藩王與節度使儘可能地放下戒心入京。」
「更重要的是,借太子來拆分榮王的勢力。」常歲寧道。
駱觀臨看著她,緩一頷首。
王岳稍一深想,便也明了了此中深意。
榮王是如今呼聲最高的李姓藩王,但圍繞在其身邊的勢力尚不見得有多麼牢固,且更多人仍在觀望當中……這時帝王忽然傳達出還政太子理智之意,必會分裂那些本要倒向榮王的人心。
不是每個人都想冒險行事,太子雖年少懵懂,但亦可以慢慢教導。甚至對大部分人來說,太子有著比榮王更易掌控的優勢,扶持前者,至少不必擔心事成之後被輕易過河拆橋。
王岳神情複雜緩聲道:「如此說來,此番太子大婚,實為天子以江山設宴,邀諸君入局,辨『忠』與『奸』,定死與生……」
各路人馬在冒險,而天子又何嘗不是在冒險?
王長史凝重道:「榮王必不可能坐以待斃,讓大好局勢就此流失……」
「所以,勝算未明。」常歲寧道:「聖人亦是在賭。」
——以天下江山為注。
這無疑是一記險招。
但並不能說女帝太過心急,以致失智。
女帝會有此冒險之舉,是因為她很清楚,她已經沒有時間了。
局面在不停地腐壞,而大長公主施壓令其處置賀獻之舉,於帝王而言,此乃失權的徵兆,她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否則等著她的便是萬劫不復……
她要趁著還有最後一絲餘力時,做出最後一擊。
此一招以進為退,要麼置之死地而後生,要麼粉身碎骨與皇權同葬——這是設局之人的處境,也是她的決心。
駱觀臨久久地沉默著,無聲攥緊了十指。
他固然不肯跟從明後之政,但此刻卻也不得不承認,在很多時候,明後有著不輸男子君王的果決和魄力,以及從不退縮畏懼的膽識和恆心。
但是這份魄力,對方盡用在了維護手中權杖之上,而不曾、或也無暇分到江山黎民身上分毫。
而這份膽魄和恆心,在越是瀕臨崩塌之際,反而越顯露出了它的弊端,因為不願退讓不甘放手,寧可拿天下江山做賭,若局面一旦過於失控,天下必將崩裂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一言概之,她要這江山是她的,哪怕是成為她的陪葬。
書房內有著短暫的死寂,尚是夏末,卻仿佛已有無盡寒風自天際吹拂而來,而這場寒風將會以肉眼可見的激烈方式席捲所有人。
駱觀臨十指因緊攥而泛白,他抬眼看向常歲寧:「大人,可要入局嗎?」
「先生,我早已身在局中了。」常歲寧抬手,拿起那封詔書,道:「但我不願為野心者赴無謂之險,也不甘再為他人鞏固將傾權勢的刀刃,亦無意做束手入籠待宰的羔羊——」
書房眾人看著那書案後,身穿朱色袍服的少女,她的聲音語調聽起來和往昔沒有分別,垂下的眼帘里讓人看不清情緒。
做女兒的,總該回去見一見阿娘才對。
可她是常歲寧,而早已不是任何人的女兒。
且對方行事之風,她無法苟同,故無法奉陪。
於是,她將那封寫滿了謀算的詔書放到燭火上方點燃,道:「此番京師之行,無我常歲寧之名。」
京師,她會回去的,但絕不是受他人宣召,也不會是以拜見任何人的方式。
常歲寧將點燃的詔書隨手拋入一旁的銅盆之內,旋即抬眼,看向神色無不寂靜的眾人。
第515章 必不負相托
被投入銅盆中的詔書依舊在燃燒著,那火焰似乎也在書房內眾人心間蔓延。
這火源,似在無形中與那自天際盤旋襲來的寒風抗衡著。
火光搖晃攀升間,經燭火映照,在那坐於書案後的朱袍少女側後方的書架前投下龐大光影,如一柄徐徐升起的利劍,帶著沖天之勢,盪出決不妥協的孤勇劍氣。
那被無聲涌動著的劍氣籠罩著的朱色身影,將視線落在書房內眾人身上,開口道:「自我入江都以來,有幸得諸君相助,方能立下今時之根基。沒有諸位,便沒有如今的江都和常歲寧。」
她指的是書房裡的人,也是他們身後百千萬個為江都、為她的種種決策而殫精竭慮,乃至拋灑熱血之人。
「江都之危,得以暫解。然天下之危,卻愈演愈烈。而今後我所行之事,艱險程度必更勝往昔數百千倍——」
「諸位若有疑慮,只消在此時言明,我絕不阻攔。」常歲寧看著眾人,神情坦蕩不見半分威脅:「若諸位有避世之心,我亦會盡力相助成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