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誠然,朝廷擔不起他們一同起兵造反的後果,可人心各異,想要扶持太子求一份穩妥的人也不在少數……人心不齊,各有算計,疑神疑鬼之下,各方免不了要再三掂量躊躇。

  面對王長史的詢問,常歲寧未有立即回答,而是道:「現下看來,此番君王送荔枝來江都,除了向各處以示待我之重視,更是意在讓我安心入京——」

  如同哄孩子回家一般,先給足了慈愛顏色。

  且又讓這個「孩子」成為四下矚目的焦點,那荔枝既是恩賞,也如同某種烙印,仿佛在向各處宣告這份君臣「緊密」的關係。

  姚冉似也想到了後一層用意,心中微驚,道:「大人倘若入京,即便聖人『不疑』,但途中卻難保不會有其他人藉機對大人大利……」

  這些「其他人」,自然是指與女帝敵對的勢力。

  大人此一去,委實兇險重重。

  姚冉不禁想,天子分明有意重用大人,但以如此方式令大人歸京,可曾想過大人的處境會如何兇險?還是說,在帝王眼中,能在這層層兇險中,活著走到她面前的,才是真正值得重用的人?

  這算是對大人能力的信任,還是試探?亦或是,欲以大人為餌,順勢借大人之手除去一些異敵?

  姚冉短短瞬間想了許多,但她並不覺得是自己多疑,這一路來,每每所觸及到的人心權勢搏鬥,從未讓她覺得自己多慮過,反而總教她意識到自己依舊過於淺薄天真。

  還未真正達成共識,便已然開始「物盡其用」……這就是君王之道嗎?

  姚冉無法簡單判斷對與錯,可是莫名地,她並不希望自家大人這樣任人擺布安排。

  在她的感受中,這樣的路,與大人並不相稱。

  但這些話,姚冉無法說出口。

  「是,因今歲荔枝而待我更生殺心者,必然不在少數。」常歲寧淡聲說道。

  她相信那位帝王不欲殺她,但對方必也料得到這份由荔枝而彰顯的皇恩與偏愛,將會在她上京途中增添多少殺機——

  大約便和當初她領兵抵禦倭寇時一樣,對方信她能贏,哪怕過程「辛苦」一些。

  對方也深知,若入京途中有人對她出手,依照她的性情必不會善罷甘休,到時朝廷也大可以出面為她「主持公道」,師出有名地追究背後動手之人。

  這些算計,並非此次入京的主要,或只是捎帶著的,橫豎她向來「好用」。

  畢竟做阿娘的先送了荔枝來,表達了偏愛與彌補之心,而今又染疾不明,處境不定,做女兒的怎麼著也該力排萬難回去看一眼才對。

  這且是旁人所不知的禁錮,而僅僅是世人可見的,也足以壓她一壓了——君王如此厚愛信賴,她卻拒絕回京,豈非狼心狗肺,絲毫不知感念帝恩?

  駱觀臨無聲中擰起了眉,片刻,向常歲寧問道:「大人從申洲帶回來的那名刺客,是否已經招出幕後之人?」

  常歲寧點頭:「招了,昨日剛松的口。」

  駱觀臨想再問一句是何人,但話到嘴邊又頓住了,有些事大人未必想與他明言,她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即可。

  但下一刻,卻聽常歲寧主動道:「是榮王府。」

  駱觀臨微驚。

  王岳幾人也變了臉色。

  常歲寧帶回的那名女刺客,關押受刑之下也遲遲未有吐露幕後主使,待到昨日,已近奄奄一息,神志也已到了渙散邊緣。

  這時,常歲寧將從密室中薅了一個人出來,押到了那紫衣女刺客面前。

  精神與肉體皆接近崩潰的女刺客在見到來人的一瞬間,神情有了細微的變動。

  而這些微變動,已足夠說明答案。

  常歲寧當場下了結論,見那已然放棄否認的女刺客心如死灰地閉上眼睛,便抬手讓人給了她一個痛快的死法。

  常歲寧轉過身之際,稱讚地拍了拍樊偶的肩膀:【還真是好用啊,不枉我當初費心將你帶上。】

  樊偶咬緊了牙,這已是她第二回這樣用他了……借他來詐榮王府的人。

  樊偶已近麻木,如方才那名女刺客般閉起眼睛,訴求一如既往:【將我也殺了吧……】

  【不殺。】常歲寧微微笑道:【難得用得這般稱手,我樂意養著。】

  說著,讓人抬手將樊偶帶了下去。

  樊偶嘴唇抖了抖,心中儘是茫然——死的人這樣多,為何就不能多他一個?

  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他落入這區區小女子手中之後,在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說的情況下,竟也能背叛主公一回又一回。

  被拖下去之際,樊偶盯著常歲寧的身影,麻木地想著:果真是國之將亡,妖異倍出。

  ……

  之前,駱觀臨曾向常歲寧詢問過她對榮王的看法。

  那時,駱觀臨顯然是將榮王列入了考慮扶持的人選範圍之內。

  但即便如此,駱觀臨此時聽聞常歲寧言明在申洲安排了刺客的人是榮王之際,有的也只是心驚,而不曾覺得這會是常歲寧出於私心的污衊——

  如今這局面之下,你殺我或我殺你,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一場刺殺之舉,也並不足以給榮王帶來什麼污點影響。

  「這也沒什麼不好的。」常歲寧語氣樂觀地道:「能招來堂堂榮王這般忌憚,如此豈不證明,我如今也頗算得上是個大人物了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