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頁
「臣與上萬百姓,險些被射殺於漢水畔……幸而於慌亂中,誤入沔州界,得淮南道常節使相救,適才僥倖免於一死!」
「臣所言句句屬實,岳州上萬百姓皆可為此事作證。臣另查明,韓國公令人射殺數千患疫百姓,亦是實情!」
宋顯再次拜下:「韓國公製造瘟疫在先,屠殺患疫百姓在後,如今江南西道內外已然民怨沸騰,臣斗膽請陛下為枉死的百姓主持公道,嚴懲罪魁禍首,以肅此不正之風,以平此滔天民憤!」
隨著宋顯一氣渾成的話語聲落下,殿內氣氛猶如湖面之上掀起波瀾,意外之音不絕於耳。
這意外之聲真假參半,他們當中不乏知曉真相者,但也有官員並沒有機會知曉事情的詳細。
四下議論間,有官員看向宋顯,委婉出聲道:「揚之,你之所見,乃是韓國公麾下副將所為,其行事或有不妥,但暫時未明全貌,如今亂民四起,或是彼時百姓間起了騷亂,僅為鎮壓之舉也未可知……」
宋顯轉頭看去,那喚他表字以示親近的官員,不是旁人,正是他的上峰,御史大夫鄔順清。
也是臨行前提醒他「到了岳州,行事要格外留意」的人。
宋顯明白,對方此時之言亦在提醒,此類提醒或是出自好意和保護,可是,如此好意,出自當朝御史大夫……卻只讓他覺得悲涼悲哀。
御史本為肅朝綱,為正官風,為鳴不公之事,而非搪塞真相,只為揣摩聖意,明哲保身!
此值炎炎夏日,然而宋顯於恍惚間,卻覺比之去年臘月遠行東羅時更要冷上百倍不止。
御史大夫看著他,眼中情緒繁雜:「御史有風聞奏事之權,然而定罪韓國公製造瘟疫,卻是事關重大,是需要證據來服眾的。」
宋顯動了動蒼白的嘴角,他突然真正明白了,何故常節使不贊成他獨自歸京,因為他即便能活著回到京師,得以站在這大殿之上,順利行死諫之舉,卻也無分毫意義……他的死,同樣做不得可以「服眾的證據」。
宋顯欲言間,宣安大長公主在他前面開口,答了那御史大夫的話:「證據,我帶來了。」
不多時,一名與宣安大長公主同來的武將,被宣入了殿中。
這名武將右臂殘缺,臉色是大傷大病初癒之後的枯黃。
他入得殿內行禮,先自表了身份,他名羅鄭,是此次伐卞大軍中的一名副將,身上的殘疾是前不久在岳州外,隨同肖旻斬殺那數萬患疫卞軍之時留下的。
他受了重傷險些喪命,雖僥倖活了下來,但已不可再繼續從軍,便從軍中退了下來。
肖旻對李獻投毒之舉心知肚明,常歲寧便是通過肖旻找到的此人,遂令其與宣安大長公主一同入京面聖。
「韓國公投毒之舉確鑿,卑職可以為此事作證!」羅鄭也跪身下去,道:「韓國公投毒當日,曾讓百名負責投石的兵卒將毒物借拋石機投入岳州城內,事後為掩蓋此事,逼迫卑職私下處死了那百名兵卒!」
當日他迫於李獻之威,奉命殺了那百名士卒,之後此事便成了他心中一個死結。
再到之後,岳州瘟疫爆發,他適才明白了此事全貌……
而與數萬患疫卞軍的那一場足以逼潰理智的血戰,亦成了他的噩夢。
他傷重昏迷多日,醒來之後,本欲歸家去,卻得知家鄉遭了兵亂,老母妻兒皆死於動亂之中——那甚至已是近半年前的事了,只是如今才終於傳到他耳中。
可他冥冥中,卻仍覺得這似乎是一種報應。
若論因果,如今這動盪的世道,皆像是一場巨大的報應……但種下此因者,卻偏偏還掌控著生殺大權,承擔一切苦難的不過是他們這些卑微螻蟻。
他消沉之下,甚至想過一死了之,但那時肖將軍找到了他。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便答應了上京之事,他如今不過孤身爛命一條,與其良心不安且窩囊地死去,不如藉機將真相言明,也為枉死在他手下的兵卒說一句公道話!
真相是明擺著的,本不缺他這個區區證人,可偏偏所有人都在裝聾作啞,眼下這畫面實在荒謬。
這讓羅鄭的聲音愈高几分:「韓國公投毒後不久,便讓軍中上下服用預防湯藥!那張提早出現在韓國公手中的預防藥方,亦是鐵證!」
宣安大長公主適時道:「陛下,我等已查明,那張預防藥方上所需藥材,皆的非軍中常用,韓國公提前授意軍中暗下大量採買之舉,足可見其為製造這場瘟疫已謀劃許久。」
「此外,韓國公身側常年跟隨一名南詔女子,據查實,此女出自南詔望部,此部族中人,最擅長的便是養蠱製毒,此次瘟疫之源,多半便是出自此女之手。」
末了,宣安大長公主道:「陛下,真相已在眼前,此番人禍,除卞軍傷亡之外,亦致使我軍及無辜百姓共數萬人枉死!韓國公行事作戰的之法急於求成,罔顧本源,手段陰毒,不得人心,如不嚴懲,不能平息民心軍心之亂!時局飄搖,縱為戰局長遠而慮,亦請陛下止損!」
「止損」二字,不可謂不重。
天子冠冕旒珠遮擋之下,讓人看不清帝王神態。
「陛下,韓國公治軍過分嚴苛,且殺罰隨心,常有公報私仇排除軍中異己之舉,軍中上下皆如緊繃之弦……長此以往,恐有大禍!」羅鄭也叩首下去:「請陛下止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臣所言句句屬實,岳州上萬百姓皆可為此事作證。臣另查明,韓國公令人射殺數千患疫百姓,亦是實情!」
宋顯再次拜下:「韓國公製造瘟疫在先,屠殺患疫百姓在後,如今江南西道內外已然民怨沸騰,臣斗膽請陛下為枉死的百姓主持公道,嚴懲罪魁禍首,以肅此不正之風,以平此滔天民憤!」
隨著宋顯一氣渾成的話語聲落下,殿內氣氛猶如湖面之上掀起波瀾,意外之音不絕於耳。
這意外之聲真假參半,他們當中不乏知曉真相者,但也有官員並沒有機會知曉事情的詳細。
四下議論間,有官員看向宋顯,委婉出聲道:「揚之,你之所見,乃是韓國公麾下副將所為,其行事或有不妥,但暫時未明全貌,如今亂民四起,或是彼時百姓間起了騷亂,僅為鎮壓之舉也未可知……」
宋顯轉頭看去,那喚他表字以示親近的官員,不是旁人,正是他的上峰,御史大夫鄔順清。
也是臨行前提醒他「到了岳州,行事要格外留意」的人。
宋顯明白,對方此時之言亦在提醒,此類提醒或是出自好意和保護,可是,如此好意,出自當朝御史大夫……卻只讓他覺得悲涼悲哀。
御史本為肅朝綱,為正官風,為鳴不公之事,而非搪塞真相,只為揣摩聖意,明哲保身!
此值炎炎夏日,然而宋顯於恍惚間,卻覺比之去年臘月遠行東羅時更要冷上百倍不止。
御史大夫看著他,眼中情緒繁雜:「御史有風聞奏事之權,然而定罪韓國公製造瘟疫,卻是事關重大,是需要證據來服眾的。」
宋顯動了動蒼白的嘴角,他突然真正明白了,何故常節使不贊成他獨自歸京,因為他即便能活著回到京師,得以站在這大殿之上,順利行死諫之舉,卻也無分毫意義……他的死,同樣做不得可以「服眾的證據」。
宋顯欲言間,宣安大長公主在他前面開口,答了那御史大夫的話:「證據,我帶來了。」
不多時,一名與宣安大長公主同來的武將,被宣入了殿中。
這名武將右臂殘缺,臉色是大傷大病初癒之後的枯黃。
他入得殿內行禮,先自表了身份,他名羅鄭,是此次伐卞大軍中的一名副將,身上的殘疾是前不久在岳州外,隨同肖旻斬殺那數萬患疫卞軍之時留下的。
他受了重傷險些喪命,雖僥倖活了下來,但已不可再繼續從軍,便從軍中退了下來。
肖旻對李獻投毒之舉心知肚明,常歲寧便是通過肖旻找到的此人,遂令其與宣安大長公主一同入京面聖。
「韓國公投毒之舉確鑿,卑職可以為此事作證!」羅鄭也跪身下去,道:「韓國公投毒當日,曾讓百名負責投石的兵卒將毒物借拋石機投入岳州城內,事後為掩蓋此事,逼迫卑職私下處死了那百名兵卒!」
當日他迫於李獻之威,奉命殺了那百名士卒,之後此事便成了他心中一個死結。
再到之後,岳州瘟疫爆發,他適才明白了此事全貌……
而與數萬患疫卞軍的那一場足以逼潰理智的血戰,亦成了他的噩夢。
他傷重昏迷多日,醒來之後,本欲歸家去,卻得知家鄉遭了兵亂,老母妻兒皆死於動亂之中——那甚至已是近半年前的事了,只是如今才終於傳到他耳中。
可他冥冥中,卻仍覺得這似乎是一種報應。
若論因果,如今這動盪的世道,皆像是一場巨大的報應……但種下此因者,卻偏偏還掌控著生殺大權,承擔一切苦難的不過是他們這些卑微螻蟻。
他消沉之下,甚至想過一死了之,但那時肖將軍找到了他。
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便答應了上京之事,他如今不過孤身爛命一條,與其良心不安且窩囊地死去,不如藉機將真相言明,也為枉死在他手下的兵卒說一句公道話!
真相是明擺著的,本不缺他這個區區證人,可偏偏所有人都在裝聾作啞,眼下這畫面實在荒謬。
這讓羅鄭的聲音愈高几分:「韓國公投毒後不久,便讓軍中上下服用預防湯藥!那張提早出現在韓國公手中的預防藥方,亦是鐵證!」
宣安大長公主適時道:「陛下,我等已查明,那張預防藥方上所需藥材,皆的非軍中常用,韓國公提前授意軍中暗下大量採買之舉,足可見其為製造這場瘟疫已謀劃許久。」
「此外,韓國公身側常年跟隨一名南詔女子,據查實,此女出自南詔望部,此部族中人,最擅長的便是養蠱製毒,此次瘟疫之源,多半便是出自此女之手。」
末了,宣安大長公主道:「陛下,真相已在眼前,此番人禍,除卞軍傷亡之外,亦致使我軍及無辜百姓共數萬人枉死!韓國公行事作戰的之法急於求成,罔顧本源,手段陰毒,不得人心,如不嚴懲,不能平息民心軍心之亂!時局飄搖,縱為戰局長遠而慮,亦請陛下止損!」
「止損」二字,不可謂不重。
天子冠冕旒珠遮擋之下,讓人看不清帝王神態。
「陛下,韓國公治軍過分嚴苛,且殺罰隨心,常有公報私仇排除軍中異己之舉,軍中上下皆如緊繃之弦……長此以往,恐有大禍!」羅鄭也叩首下去:「請陛下止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