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頁
【玄策軍當年,也曾在這片海域上拼命廝殺,以鮮血性命換來這片海域十餘年的安定。而今時此戰之後,你們將會給這片海域贏來更長久的安定,你們帶給倭軍的震懾,註定會比玄策軍更加長遠。】
那兩名年少的士兵的眼睛這才被逐漸燃亮。
這並不是假話。
但此中也不乏安慰用意,她不能讓她的士兵,在經歷了如此大的犧牲之後,卻仍覺得自己是無用的。
她身為主帥,必須要告訴他們,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
可是,她近日偶爾也會想,若是那三萬玄策水師果真能夠來江都,她手中的冊子,或許要輕上很多。
但是,聖冊帝不會同意這麼做。
帝王認為京師更需要玄策軍的駐守,更何況,在江都的人是她。
一則,那位帝王不敢輕易將玄策軍交給她,其次,對方相信她能贏,哪怕會贏得很艱難,但最終能贏即可,代價幾何,不在帝王的考量之內。
常歲寧出神間,忽然想到了崔璟,崔璟也相信她能贏,因為知道她贏得艱難,所以便試著讓她不那麼難。
船艙中靜默,片刻後,常歲寧將那些冊子放到一隻匣子裡,認真的合上鎖扣。
又一日,前方已接近倭國所在。
巡邏的倭兵驚慌失措,被盛軍截下,押到了常歲寧面前。
「讓他回去報信。」常歲寧道:「告訴倭國天皇,大盛江都常歲寧,前來討教。」
第413章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送到倭國明孝天皇面前的,另還有藤原麻呂死不瞑目的首級。
明孝天皇及倭國眾官員貴族,無不驚惶。
敗訊固然早已傳回,但他們此前也並未想到,那常歲寧,竟然會帶著盛軍,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國門之外!
討教?
這分明是討命而來!
但戰敗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東羅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們為了攻入大盛,幾乎集結了全部能夠利用的兵力,出兵十餘萬,卻幾近全軍覆沒……
這場從籌備,到戰敗,為時一年有餘的龐大戰事,財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驚人。
但這一切付出,並未能收取絲毫「回報」,反而以一敗塗地收場。
此刻,面對來勢洶洶的盛軍,他們除了賠罪,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但據說那常歲寧,嗜殺殘暴,只恐未必會理會他們的賠罪之舉……
無論如何,也已耽擱猶豫不得,戰戰兢兢的明孝天皇,帶著官員與貴族大名,親自前去迎候常歲寧登島。
倭軍受令放行之下,盛軍的船隻順利抵達距離倭國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明孝天皇與眾大臣,很快見到了那名在他們眼中嗜殺殘暴的大盛主帥。
早已聽聞那是一名年僅十七的女子,但親眼看到在一眾盔甲加身,氣質肅殺的盛軍部將的跟隨下,走來的是一位十分年少的女郎……這一幕,仍給他們帶來了難言的驚疑之感。
果真……就是這樣一個少女,率軍一路打到此處,叫他們近乎全軍覆沒,又親手斬殺了藤原家作戰經驗最為豐富、身手最為出色的武士嗎?
盛軍部將下船而來,甲冑佩刀相擊間發出叫人畏懼的聲音。
那身形高挑,束著馬尾的少女繫著一件玄色披風,邊沿處鑲著雪白狐毛,這樣一個少女,似乎怎麼看,都與嗜殺殘暴扯不上干係。
她的長相也很出人意料,那張臉龐異常精緻……直到有人看到那雙眼睛——
她瞳仁烏亮,眉宇間卻自成清寒冷冽之氣,如寒刃出鞘,叫人幾乎不敢與之對視。
明孝天皇帶著身後眾人,就此驚惶地跪伏了下去,又向大盛京師的方向連連叩首,滿面慚愧悔恨,涕淚俱下地賠罪。
他口中有倭語,也有大盛漢話,倭語部分,由他身側同樣戰戰兢兢的譯官從中轉述。
「……天皇陛下早在半月前,已經下令讓藤原麻呂撤軍歸來請罪,然而藤原麻呂一意孤行,未聽召令!」
「天皇陛下當初也是受藤原麻呂迷惑,才不幸鑄成大錯……」
「還請貴國高抬貴手,憐惜無辜島民……」
那些地主貴族之間,亦有請罪聲無數,他們大多一臉悔恨自責,姿態低到了泥土裡,必要時還會掉下幾滴眼淚。
常歲寧的視線落在這些權貴身上。
在這個島上,大多貧民與奴隸,是沒有姓氏的。
天皇也無姓氏,但那是因為在倭人眼中,天皇是神,不是人,故而不需要姓氏。
除此外,在這裡能夠擁有家族姓氏的,皆是權貴人物。
此刻,常歲寧看著這些有名有姓的權貴,終於開口,點出了以藤原氏為首的幾個大姓——
被點到姓氏的貴族們,皆不敢怠慢,神情鄭重而又不安。
「方才被我點到的各家主事之人,及主張戰事的官員,還有在此次戰事中率軍百人以上的將領——」常歲寧看向明孝天皇,道:「天皇大人,半日之內,我需要看到他們的名單,以及這張名單上所有活著的人。」
她的語氣沒有商量的餘地。
但至少沒有要立即大開殺戒的意思。
明孝天皇不敢有絲毫遲疑,連連應著「是」,並心驚膽戰地邀請常歲寧與金承遠等人入城休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兩名年少的士兵的眼睛這才被逐漸燃亮。
這並不是假話。
但此中也不乏安慰用意,她不能讓她的士兵,在經歷了如此大的犧牲之後,卻仍覺得自己是無用的。
她身為主帥,必須要告訴他們,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
可是,她近日偶爾也會想,若是那三萬玄策水師果真能夠來江都,她手中的冊子,或許要輕上很多。
但是,聖冊帝不會同意這麼做。
帝王認為京師更需要玄策軍的駐守,更何況,在江都的人是她。
一則,那位帝王不敢輕易將玄策軍交給她,其次,對方相信她能贏,哪怕會贏得很艱難,但最終能贏即可,代價幾何,不在帝王的考量之內。
常歲寧出神間,忽然想到了崔璟,崔璟也相信她能贏,因為知道她贏得艱難,所以便試著讓她不那麼難。
船艙中靜默,片刻後,常歲寧將那些冊子放到一隻匣子裡,認真的合上鎖扣。
又一日,前方已接近倭國所在。
巡邏的倭兵驚慌失措,被盛軍截下,押到了常歲寧面前。
「讓他回去報信。」常歲寧道:「告訴倭國天皇,大盛江都常歲寧,前來討教。」
第413章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送到倭國明孝天皇面前的,另還有藤原麻呂死不瞑目的首級。
明孝天皇及倭國眾官員貴族,無不驚惶。
敗訊固然早已傳回,但他們此前也並未想到,那常歲寧,竟然會帶著盛軍,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國門之外!
討教?
這分明是討命而來!
但戰敗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東羅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們為了攻入大盛,幾乎集結了全部能夠利用的兵力,出兵十餘萬,卻幾近全軍覆沒……
這場從籌備,到戰敗,為時一年有餘的龐大戰事,財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驚人。
但這一切付出,並未能收取絲毫「回報」,反而以一敗塗地收場。
此刻,面對來勢洶洶的盛軍,他們除了賠罪,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但據說那常歲寧,嗜殺殘暴,只恐未必會理會他們的賠罪之舉……
無論如何,也已耽擱猶豫不得,戰戰兢兢的明孝天皇,帶著官員與貴族大名,親自前去迎候常歲寧登島。
倭軍受令放行之下,盛軍的船隻順利抵達距離倭國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明孝天皇與眾大臣,很快見到了那名在他們眼中嗜殺殘暴的大盛主帥。
早已聽聞那是一名年僅十七的女子,但親眼看到在一眾盔甲加身,氣質肅殺的盛軍部將的跟隨下,走來的是一位十分年少的女郎……這一幕,仍給他們帶來了難言的驚疑之感。
果真……就是這樣一個少女,率軍一路打到此處,叫他們近乎全軍覆沒,又親手斬殺了藤原家作戰經驗最為豐富、身手最為出色的武士嗎?
盛軍部將下船而來,甲冑佩刀相擊間發出叫人畏懼的聲音。
那身形高挑,束著馬尾的少女繫著一件玄色披風,邊沿處鑲著雪白狐毛,這樣一個少女,似乎怎麼看,都與嗜殺殘暴扯不上干係。
她的長相也很出人意料,那張臉龐異常精緻……直到有人看到那雙眼睛——
她瞳仁烏亮,眉宇間卻自成清寒冷冽之氣,如寒刃出鞘,叫人幾乎不敢與之對視。
明孝天皇帶著身後眾人,就此驚惶地跪伏了下去,又向大盛京師的方向連連叩首,滿面慚愧悔恨,涕淚俱下地賠罪。
他口中有倭語,也有大盛漢話,倭語部分,由他身側同樣戰戰兢兢的譯官從中轉述。
「……天皇陛下早在半月前,已經下令讓藤原麻呂撤軍歸來請罪,然而藤原麻呂一意孤行,未聽召令!」
「天皇陛下當初也是受藤原麻呂迷惑,才不幸鑄成大錯……」
「還請貴國高抬貴手,憐惜無辜島民……」
那些地主貴族之間,亦有請罪聲無數,他們大多一臉悔恨自責,姿態低到了泥土裡,必要時還會掉下幾滴眼淚。
常歲寧的視線落在這些權貴身上。
在這個島上,大多貧民與奴隸,是沒有姓氏的。
天皇也無姓氏,但那是因為在倭人眼中,天皇是神,不是人,故而不需要姓氏。
除此外,在這裡能夠擁有家族姓氏的,皆是權貴人物。
此刻,常歲寧看著這些有名有姓的權貴,終於開口,點出了以藤原氏為首的幾個大姓——
被點到姓氏的貴族們,皆不敢怠慢,神情鄭重而又不安。
「方才被我點到的各家主事之人,及主張戰事的官員,還有在此次戰事中率軍百人以上的將領——」常歲寧看向明孝天皇,道:「天皇大人,半日之內,我需要看到他們的名單,以及這張名單上所有活著的人。」
她的語氣沒有商量的餘地。
但至少沒有要立即大開殺戒的意思。
明孝天皇不敢有絲毫遲疑,連連應著「是」,並心驚膽戰地邀請常歲寧與金承遠等人入城休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