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頁
是為累的有回應。
付出得到回應,聽似尋常,但於時下而言,卻是一種很可貴的體驗。
王岳少年時也曾有過壯志,但他的性情與駱觀臨不同,駱觀臨是個敢於去撞南牆之人,縱然頭破血流也不會退卻。但王岳若覺時機不對,沒有把握之下,便只想趴著不動,多少有點守株待兔的精神在身上。
王岳時常覺得,他很像是老母親鍋里燉著的老鴨子——母親喜歡將一道菜反覆燉食,一次吃不完,便回鍋重燉,故而再老的鴨子都能被母親反覆燉煮的軟爛如泥。
他這隻鴨子似乎也註定就這麼爛在鍋里,一輩子大約都要鬱郁不得志了。
今次他留在江都,算是形勢所逼,趕鴨子上架之下才有了決定……
但王岳幹著幹著,倒越發覺得有盼頭了。
此刻甚至忍不住感嘆:「吾雖已近暮年,然若能施展年少抱負,卻也為時未晚。」
多少比他有才能之人一輩子也就庸庸碌碌地過去了,能有機會壯志得酬的,總歸是鳳毛麟角。
故而有言道,千里馬常有,伯樂卻難尋。
隨著一條條由常歲寧定下的政令實施下去,王岳開始對這個被冠以野心勃勃之名的少女改觀了。
他起初是害怕常歲寧的,害怕她野心太大,行事太過不知收斂,註定曇花一現潦草收場。
可眼下看來,若非是因為她的「野心」,她的強勢,她的敢爭敢搶,她又何來機會據下江都,做下這些前無古人之舉呢?
這世道,想要做事,不是憑嘴皮子和幾句動聽的言語,就能夠讓人跟隨奉行的……或許,江都正需要她這樣「先兵後禮」之人來救。
她是真正在救江都啊。
故而,無論朝堂之上如何貶低忌憚她,江都的百姓待她卻敬重感激。
就連之前那些被她「盤剝」過的富商,如今也甘心積極配合她的政令行事,因為他們逐漸看到了切實的益處——這位刺史大人積極打通各處商道,絲毫沒有官架子,親自為江都爭取來了許多商機,尤其是與宣州和州之間的商業互通,甚至要比未經戰事前的江都來得更加密切。
她的諸多招引人才落戶求學的舉措,也給江都帶來了新鮮的血液,有人的地方便有商機。如今凡入江都者,有錢的花錢,沒錢的也被就地規整安置,出人出力,總之,人和錢,至少得留下一樣。
有利可圖之下,那些富商們又有什麼道理不跟從配合呢?
如今放眼江都,官,士,商,民,或為利,或為名,或為存,竟逐漸稱得上上下一心,人心服帖至極,故而刺史府的政令施行格外通達。
可她才來江都多久?
又因年紀太輕,資歷太淺,且是個女郎,而背負諸多質疑與非議……可她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把江都迅速擰成了一股堅固的繩,朝著她想要的方向發力。
「如今江都只一點不好……」王岳惋惜著道:「倭兵壓境,如一柄利劍高懸於江都之上……如若不然,單憑這諸多舉措,江都之盛景,更要遠勝於此時。」
駱觀臨終於搭理了好友一句:「否則你以為,她昨日為何會特意趕回,親自為無二院掛匾?」
王岳短暫地反應了一下:「你是說……」
是了,她身為抵禦倭軍的主帥,尚且能抽出空回江都為書院掛匾,這說明什麼?
說明與倭軍之戰,並不曾落於危急下風!
先不說是真是假,她既然做出來了,那便是有效的——她的出現,即是安撫人心的最好良藥。
駱觀臨褒貶不明地道:「她凡行事,必有算計。縱只是眨一下眼睛,都有百十個心眼砸地上,你須當心。」
「……我當什麼心?」王岳大喜道:「此乃吾之主公,主公多智,我開心還來不及,當心二字從何說起?」
駱觀臨:「……」
是他忘了,王望山並不曾經過她的麻袋脅迫荼毒,自然不似他這般杯弓蛇影。
「不過話說回來……」王岳壓低聲音,問:「這些果真都是她一人之智?當真不是常大將軍或其他高人指點?」
他與這位主公,到底還不是太熟。對她的了解大多是從公務的交接之上,和駱觀臨口中得來的。
昨日常歲寧回到江都之後,便微服去了各處巡查,至今王岳還沒能見到一片衣角。
說衣角,衣角到。
隨著書房外的守衛一聲通傳,穿著鴉青常袍的常歲寧,在姚冉和王長史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王岳眼睛一亮,忙起身施禮,終於有和主公增進了解,培養感情的機會了!
先前猶豫歸猶豫,可如今他既然在這條船上了,一家老小都接到江都來了,若再蔫蔫唧唧,沒半點身為下僚的熱情和主動,那不是腦子有病嗎?
王岳這般想著,忽然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不太熱情的駱觀臨。
駱觀臨並不受好友的目光影響。
但他低估了好友想和新主公增進感情的決心。
常歲寧此次回城只預留了三日時間,後日便要返回軍中,時間緊張,自然要用在緊要的公事之上。
接下來,近半個時辰內,凡是常歲寧詢問之事,幾乎全由王岳作答或含蓄搶答,偏偏他所答皆切合實際,又簡明扼要,顯而易見這段時日是用心在做事的。
非但用心,且具備出眾的能力,才能在這些繁雜的公事中做到遊刃有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付出得到回應,聽似尋常,但於時下而言,卻是一種很可貴的體驗。
王岳少年時也曾有過壯志,但他的性情與駱觀臨不同,駱觀臨是個敢於去撞南牆之人,縱然頭破血流也不會退卻。但王岳若覺時機不對,沒有把握之下,便只想趴著不動,多少有點守株待兔的精神在身上。
王岳時常覺得,他很像是老母親鍋里燉著的老鴨子——母親喜歡將一道菜反覆燉食,一次吃不完,便回鍋重燉,故而再老的鴨子都能被母親反覆燉煮的軟爛如泥。
他這隻鴨子似乎也註定就這麼爛在鍋里,一輩子大約都要鬱郁不得志了。
今次他留在江都,算是形勢所逼,趕鴨子上架之下才有了決定……
但王岳幹著幹著,倒越發覺得有盼頭了。
此刻甚至忍不住感嘆:「吾雖已近暮年,然若能施展年少抱負,卻也為時未晚。」
多少比他有才能之人一輩子也就庸庸碌碌地過去了,能有機會壯志得酬的,總歸是鳳毛麟角。
故而有言道,千里馬常有,伯樂卻難尋。
隨著一條條由常歲寧定下的政令實施下去,王岳開始對這個被冠以野心勃勃之名的少女改觀了。
他起初是害怕常歲寧的,害怕她野心太大,行事太過不知收斂,註定曇花一現潦草收場。
可眼下看來,若非是因為她的「野心」,她的強勢,她的敢爭敢搶,她又何來機會據下江都,做下這些前無古人之舉呢?
這世道,想要做事,不是憑嘴皮子和幾句動聽的言語,就能夠讓人跟隨奉行的……或許,江都正需要她這樣「先兵後禮」之人來救。
她是真正在救江都啊。
故而,無論朝堂之上如何貶低忌憚她,江都的百姓待她卻敬重感激。
就連之前那些被她「盤剝」過的富商,如今也甘心積極配合她的政令行事,因為他們逐漸看到了切實的益處——這位刺史大人積極打通各處商道,絲毫沒有官架子,親自為江都爭取來了許多商機,尤其是與宣州和州之間的商業互通,甚至要比未經戰事前的江都來得更加密切。
她的諸多招引人才落戶求學的舉措,也給江都帶來了新鮮的血液,有人的地方便有商機。如今凡入江都者,有錢的花錢,沒錢的也被就地規整安置,出人出力,總之,人和錢,至少得留下一樣。
有利可圖之下,那些富商們又有什麼道理不跟從配合呢?
如今放眼江都,官,士,商,民,或為利,或為名,或為存,竟逐漸稱得上上下一心,人心服帖至極,故而刺史府的政令施行格外通達。
可她才來江都多久?
又因年紀太輕,資歷太淺,且是個女郎,而背負諸多質疑與非議……可她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把江都迅速擰成了一股堅固的繩,朝著她想要的方向發力。
「如今江都只一點不好……」王岳惋惜著道:「倭兵壓境,如一柄利劍高懸於江都之上……如若不然,單憑這諸多舉措,江都之盛景,更要遠勝於此時。」
駱觀臨終於搭理了好友一句:「否則你以為,她昨日為何會特意趕回,親自為無二院掛匾?」
王岳短暫地反應了一下:「你是說……」
是了,她身為抵禦倭軍的主帥,尚且能抽出空回江都為書院掛匾,這說明什麼?
說明與倭軍之戰,並不曾落於危急下風!
先不說是真是假,她既然做出來了,那便是有效的——她的出現,即是安撫人心的最好良藥。
駱觀臨褒貶不明地道:「她凡行事,必有算計。縱只是眨一下眼睛,都有百十個心眼砸地上,你須當心。」
「……我當什麼心?」王岳大喜道:「此乃吾之主公,主公多智,我開心還來不及,當心二字從何說起?」
駱觀臨:「……」
是他忘了,王望山並不曾經過她的麻袋脅迫荼毒,自然不似他這般杯弓蛇影。
「不過話說回來……」王岳壓低聲音,問:「這些果真都是她一人之智?當真不是常大將軍或其他高人指點?」
他與這位主公,到底還不是太熟。對她的了解大多是從公務的交接之上,和駱觀臨口中得來的。
昨日常歲寧回到江都之後,便微服去了各處巡查,至今王岳還沒能見到一片衣角。
說衣角,衣角到。
隨著書房外的守衛一聲通傳,穿著鴉青常袍的常歲寧,在姚冉和王長史的陪同下走了進來。
王岳眼睛一亮,忙起身施禮,終於有和主公增進了解,培養感情的機會了!
先前猶豫歸猶豫,可如今他既然在這條船上了,一家老小都接到江都來了,若再蔫蔫唧唧,沒半點身為下僚的熱情和主動,那不是腦子有病嗎?
王岳這般想著,忽然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不太熱情的駱觀臨。
駱觀臨並不受好友的目光影響。
但他低估了好友想和新主公增進感情的決心。
常歲寧此次回城只預留了三日時間,後日便要返回軍中,時間緊張,自然要用在緊要的公事之上。
接下來,近半個時辰內,凡是常歲寧詢問之事,幾乎全由王岳作答或含蓄搶答,偏偏他所答皆切合實際,又簡明扼要,顯而易見這段時日是用心在做事的。
非但用心,且具備出眾的能力,才能在這些繁雜的公事中做到遊刃有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