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行人馬回到刺史府時,已是子時。

  與崔璟分開後,常歲寧親自將榴火一家交到阿澈手中,讓他好生照看。

  泡了個熱水浴之後,常歲寧換上乾淨柔軟的中衣,上了床榻,放下床帳,趕忙掀開被褥。

  被褥下,藏著她的曜日劍。

  此一夜,常歲寧抱劍而眠,一夜好夢。

  ……

  數日後,京師有聖諭送達汴州。

  聖諭之上,可見龍顏大悅,先褒揚了常歲寧肖旻等將士之功,著重褒揚了常歲寧斬殺徐正業之舉。

  其後有言,令李獻徹查清理洛陽城中的徐正業餘黨,命崔璟率玄策軍隨守洛陽,以確保此期間洛陽城的安定。

  另外,使肖旻大軍休整完畢,戰船修繕出足夠的數量後,即與寧遠將軍常歲寧一同率軍折返淮南道,與常闊會合,共同收服揚州,江寧等各城各道,儘快清剿江南之地的徐正業殘部。

  待此事終了,即可率大軍由淮南道歸京,屆時朝廷必論功封賞一眾有功將士。

  常歲寧,崔璟,肖旻,及李獻一同接旨。

  按說,接下這道聖諭後,常歲寧便該儘快與肖旻一同率軍離開汴州,趕赴淮南道,常歲寧也有意儘快回江南料理餘下之事,這本也是她計劃之內的安排——

  但意外卻發生了。

  汴州一連數日大雨,大軍根本無法動身。

  這場大雨起初尚且只是阻途,令人心中焦急。

  常歲寧站在廊下,望著如盆潑般的雨幕,漸攏起了眉心。

  這時,姚冉快步走來,雖打了雨傘,但身上的衣袍還是濕了大半。

  她將護在衣襟內的一封書信取出來,遞給常歲寧:「將軍,京師來的密信,刃叔送來的。」

  常歲寧連忙拆開來看。

  是無絕的筆跡。

  其上短短几行字,是道他這些時日觀星象風向變幻,估算中原一帶或現洪澇之災,知曉她此刻人在汴州,遂來信先行提醒。

  信尾處有日期,是六日前送出的信,彼時這場大雨不過初現端倪。

  常歲寧擰眉,立即去見了胡刺史,提醒催促他為接下來有可能出現的洪澇早做準備。

  連日雨水之下,胡粼已令下屬略做應對,查看過城內外的老舊房屋或易發生滑坡的山道,但也僅止於此。此刻見常歲寧親自尋來,又鄭重與他交待,胡粼不禁問起其中緣由。

  「有精通卜測氣象的高人來信提醒。」常歲寧也未瞞他,道:「其人所卜,雖不敢說從無差錯,但十中之六七皆得應驗,此等事可大可小,早做準備,只當有備無患也好。」

  胡粼想了想,點頭。

  事關百姓安危,他寧可信其有。

  於是,立時下令,讓各處準備防洪事宜,親自去各處糧倉查看。

  很快,在官府的安排告知下,城中百姓也接到了提醒。

  起初尚有百姓不以為意,直到又待兩日,大雨仍未休止,且越下越大,城中開始有房屋被沖毀倒塌。

  同樣受災的還有洛陽滎陽等地,谷水、洛水皆暴漲漫溢,甚至衝垮了洛陽宮城中奉聖冊帝旨意正在修建的奉仙宮,致使十餘名宮人死傷。

  奉仙宮修建已有一年半之久,是聖冊帝受天鏡國師提議令人於洛陽宮城之內修建,是為大盛祈福之用,事關國運風水,此刻忽被沖毀,洛陽城官員因此備感恐慌。

  謠言的興起,只在一夕之間,尤其是洛陽城中本就藏著與聖冊帝敵對的士族勢力——

  很快,民間便有傳言,道是聖冊帝不得天意,遂上天降下天罰,沖毀奉仙宮。

  已抓捕了一些洛陽士族中人,正在暗中審訊的李獻聞知此言,為儘快平息謠言,與軍師及惶惶不安的洛陽官員商議之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第295章 那便試試

  敲定此事後,李獻立即令人尋來了洛陽宮城內,負責監修奉仙宮的幾名道人。

  這些道人們皆有官職在身,平日負責奉仙宮的修建布局風水事宜,為首者被稱為洞玄法師,在洛陽城中信眾頗多,很有聲望。

  洞玄幾人自李獻處離開後,即令人於城中開了祭壇,宣告四下,要行祭天之舉。

  此祭,是以活人為祭。

  ……

  洪災出現之前,李獻即奉旨清查洛陽城中與徐正業勾結者,為得到詳具的內應名單,李獻自被俘的徐氏亂兵中,帶走了五百名昔日在徐正業麾下有職位的武將,押至洛陽審問。

  洛陽城中大致的內應名單李獻已經拿到,如今也已抓捕了不少有嫌疑者,只需順藤摸瓜,便可揪出餘下同黨。

  這「同黨」二字,不只是表面意思。

  除了從徐正業的心腹俘兵口中撬出來的名單之外,李獻手中還握有另一份名單在——那是此次自京師前來傳旨的內侍,暗下交給他的。

  其上姓氏與他審訊所得多有重合,但也有很多人並不在其中。

  聖冊帝的用意已十分明顯,既然要動手,便要一舉徹底拔除那些名為異己的利刺——不管他們究竟有無參與到徐正業之事當中。

  或者說,徹查徐正業同謀之說,從一開始便只是一個名目而已。

  而此次「清查」的範圍,也絕不只在洛陽之地,女帝注視之處,乃是整個中原之地的士族,尤其是那個最為煊赫的姓氏,那個足以撕開利益緊密相連的四大士族的大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