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最後,他們比秦朝寧這個提出變革的人還要更加積極去推進新政落地。
劉旭在面對秦朝寧的時候, 私下感慨過,「本官倒是真沒想過,這幾項變革能夠這般順利地讓朝堂內外的官吏接受。」
哪怕大家都多多少少有所獲益,但是這麼史無前例地順利推行新政, 真是前無古者。
面對劉旭的慨嘆, 秦朝寧停下了手上批註的動作。
他問劉旭道,「師傅,不知可否一問, 從前新派推行革新政策,為何慘敗收場。」
聞言, 劉旭頓了頓, 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內閣此處位置僻靜,也不會有人進進出出,其餘幾位閣老不在, 一時間,屋子裡就剩下了劉旭擺弄奏摺的細碎聲響。
他神色恍惚了好一瞬, 才回過神來,「此事, 說來話長。」
當初新派的官員,大多出身寒門。
這些人對於底層百姓水深火熱的日子,能夠感同身受。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對於朝廷現狀和這國家現狀改變的迫切訴求。
而勛貴們、世家大族們等,在世道混亂的歲月里,依舊牢牢握住了土地資源、且手裡有權有錢。
在那個時期裡面,他們過得並不見得會比在和平時代差。
甚至於,他們還能通過土地兼併,加大對底層百姓的壓榨。
拋開道德底線者,富得流油。
對於這樣的階級群體來說,變革能夠帶來的利益太少,反而是鉗制太多。這麼一來,變革一事,這些人的反對聲音必不可免很大。
此外,弘明年間新派所推出的新政還有個致命傷。
新派一系的官員們,在新派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在朝堂上以及在民間的動作都過於迫不及待了。
兼之新政的方向過多,撒網過大了,使得各方沒形成共識和合力。
口號喊得響亮,行動卻猶如一盤散沙。
秦朝寧安靜地聽著,越聽越覺得新派的行事風格與史上王宰輔的變法有些相似之處。
王安石王宰輔變法之中,無論是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在變法初期的目標本就和權貴各方的利益衝突頗多,加上在下發執行過程裡層層變形,使得原本利國利民的良策變成了套在百姓脖頸上的枷鎖,吸人血,要人命。
劉旭說著說著,瞥了一眼一臉嚴肅,不知道在想什麼的秦朝寧,提醒道,「朝寧,萬事莫要輕視了人性。」
「學生謹記」,秦朝寧乖乖應下。
這之後,圍繞著幾項新政朝廷內外依舊多方拉扯,遲遲未有定論。
直至寶泰一年末,陸傑修請奏,自行請命前去北方邊境負責互市一事。一同請奏的,還有姜子鈞手底下的將領秦朝陽。
嘉帝與內閣看過二人呈上來的計劃章程,確認其思量周全,行動方針符合朝廷想要的利益方向,嘉帝當場便允了。
聖旨一下,陸傑修與秦朝陽擇日啟程。
嘉帝還批准秦朝陽可在鹽邊縣軍營或是五軍營內選拔一小旗將士一同前往邊境。
當天宮裡放衙後,秦朝陽與秦朝寧一同乘坐馬車返回府里。
秦府里,黃瑾正指揮著從僕們收拾府里各處,把那些好成活的盆栽和果樹安排種下。
秦父和秦母還在回京的路上,沒那麼快到。她這個長媳先入京,就是為了先回來把他們府里和小叔子所在的這個宅府收拾妥當。
秦朝陽兄弟倆一回來,就是看到黃瑾忙前忙後,府里大變樣了。
他飛快上前攙扶住黃瑾,「夫人,你這雙身子的人,有事吩咐下去就好,沒必要跟著大家在前院這忙活。」
「嫂子,安安、樂樂呢?」秦朝寧跟著秦朝陽身後也飛快上前,笑著問黃瑾道。
安安和樂樂是秦朝陽的大兒與二兒,性子活潑可愛,十分討秦朝寧喜愛。
這幾日放衙了,他都是帶著倆侄子玩耍了。這會一到家,便開始找人。
往常,那倆小子一聽他們叔回來都是小炮彈似的衝出來的。眼下不見人,倒是有些奇怪。
黃瑾對秦朝陽笑了笑,拍開他的手,才回秦朝寧道,「我今日就把他們倆送去書院了,小叔子你想找他們怕是得等他們休假歸家。」
聞言,秦朝寧臉上露出些許惋惜的神色。
秦朝陽嘴角抽了抽:「……」
這小子,怎麼還童心未泯。這把年紀,正經起來都當爹了!
秦朝陽忍住想爆錘他腦殼一下的想法,摟過他的肩膀把他帶去幹活。他讓黃瑾去歇歇,後面的事情交給他就可以。
見狀,黃瑾好笑地應下。
這說出去,誰能想到當朝秦閣老放衙後,還得在家換上常服與從僕們一道幹活。
也就她丈夫,總是忘記小叔子的官職,只當尋常兄弟處著。
不過,這也說明秦家家風好,闔家和睦。
她對於自己嫁入秦家,是相當滿意的。
那些當年笑她低嫁的,就沒一個日子有比她日子過得舒心,事少的。
這之後,秦朝陽安頓好家裡,才與陸傑修一道啟程出京,前往北方。
黃瑾就留在京里安胎,與其父其母在隔壁府里住著。
秦石夫妻倆歸來後,則與秦朝寧住在原本的秦府里。兩家之間時常走動,互相照顧。
沒多久後,吏部這邊,經韋之貫掀起了官吏考核標準重新制定的浪潮。
劉旭在面對秦朝寧的時候, 私下感慨過,「本官倒是真沒想過,這幾項變革能夠這般順利地讓朝堂內外的官吏接受。」
哪怕大家都多多少少有所獲益,但是這麼史無前例地順利推行新政, 真是前無古者。
面對劉旭的慨嘆, 秦朝寧停下了手上批註的動作。
他問劉旭道,「師傅,不知可否一問, 從前新派推行革新政策,為何慘敗收場。」
聞言, 劉旭頓了頓, 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內閣此處位置僻靜,也不會有人進進出出,其餘幾位閣老不在, 一時間,屋子裡就剩下了劉旭擺弄奏摺的細碎聲響。
他神色恍惚了好一瞬, 才回過神來,「此事, 說來話長。」
當初新派的官員,大多出身寒門。
這些人對於底層百姓水深火熱的日子,能夠感同身受。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對於朝廷現狀和這國家現狀改變的迫切訴求。
而勛貴們、世家大族們等,在世道混亂的歲月里,依舊牢牢握住了土地資源、且手裡有權有錢。
在那個時期裡面,他們過得並不見得會比在和平時代差。
甚至於,他們還能通過土地兼併,加大對底層百姓的壓榨。
拋開道德底線者,富得流油。
對於這樣的階級群體來說,變革能夠帶來的利益太少,反而是鉗制太多。這麼一來,變革一事,這些人的反對聲音必不可免很大。
此外,弘明年間新派所推出的新政還有個致命傷。
新派一系的官員們,在新派根基不穩的情況下,在朝堂上以及在民間的動作都過於迫不及待了。
兼之新政的方向過多,撒網過大了,使得各方沒形成共識和合力。
口號喊得響亮,行動卻猶如一盤散沙。
秦朝寧安靜地聽著,越聽越覺得新派的行事風格與史上王宰輔的變法有些相似之處。
王安石王宰輔變法之中,無論是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在變法初期的目標本就和權貴各方的利益衝突頗多,加上在下發執行過程裡層層變形,使得原本利國利民的良策變成了套在百姓脖頸上的枷鎖,吸人血,要人命。
劉旭說著說著,瞥了一眼一臉嚴肅,不知道在想什麼的秦朝寧,提醒道,「朝寧,萬事莫要輕視了人性。」
「學生謹記」,秦朝寧乖乖應下。
這之後,圍繞著幾項新政朝廷內外依舊多方拉扯,遲遲未有定論。
直至寶泰一年末,陸傑修請奏,自行請命前去北方邊境負責互市一事。一同請奏的,還有姜子鈞手底下的將領秦朝陽。
嘉帝與內閣看過二人呈上來的計劃章程,確認其思量周全,行動方針符合朝廷想要的利益方向,嘉帝當場便允了。
聖旨一下,陸傑修與秦朝陽擇日啟程。
嘉帝還批准秦朝陽可在鹽邊縣軍營或是五軍營內選拔一小旗將士一同前往邊境。
當天宮裡放衙後,秦朝陽與秦朝寧一同乘坐馬車返回府里。
秦府里,黃瑾正指揮著從僕們收拾府里各處,把那些好成活的盆栽和果樹安排種下。
秦父和秦母還在回京的路上,沒那麼快到。她這個長媳先入京,就是為了先回來把他們府里和小叔子所在的這個宅府收拾妥當。
秦朝陽兄弟倆一回來,就是看到黃瑾忙前忙後,府里大變樣了。
他飛快上前攙扶住黃瑾,「夫人,你這雙身子的人,有事吩咐下去就好,沒必要跟著大家在前院這忙活。」
「嫂子,安安、樂樂呢?」秦朝寧跟著秦朝陽身後也飛快上前,笑著問黃瑾道。
安安和樂樂是秦朝陽的大兒與二兒,性子活潑可愛,十分討秦朝寧喜愛。
這幾日放衙了,他都是帶著倆侄子玩耍了。這會一到家,便開始找人。
往常,那倆小子一聽他們叔回來都是小炮彈似的衝出來的。眼下不見人,倒是有些奇怪。
黃瑾對秦朝陽笑了笑,拍開他的手,才回秦朝寧道,「我今日就把他們倆送去書院了,小叔子你想找他們怕是得等他們休假歸家。」
聞言,秦朝寧臉上露出些許惋惜的神色。
秦朝陽嘴角抽了抽:「……」
這小子,怎麼還童心未泯。這把年紀,正經起來都當爹了!
秦朝陽忍住想爆錘他腦殼一下的想法,摟過他的肩膀把他帶去幹活。他讓黃瑾去歇歇,後面的事情交給他就可以。
見狀,黃瑾好笑地應下。
這說出去,誰能想到當朝秦閣老放衙後,還得在家換上常服與從僕們一道幹活。
也就她丈夫,總是忘記小叔子的官職,只當尋常兄弟處著。
不過,這也說明秦家家風好,闔家和睦。
她對於自己嫁入秦家,是相當滿意的。
那些當年笑她低嫁的,就沒一個日子有比她日子過得舒心,事少的。
這之後,秦朝陽安頓好家裡,才與陸傑修一道啟程出京,前往北方。
黃瑾就留在京里安胎,與其父其母在隔壁府里住著。
秦石夫妻倆歸來後,則與秦朝寧住在原本的秦府里。兩家之間時常走動,互相照顧。
沒多久後,吏部這邊,經韋之貫掀起了官吏考核標準重新制定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