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旭對於秦朝寧提出稅改一事是支持的。

  這事遲早也需要啟奏, 他便對秦朝寧開口道,「朝寧你把稅改一事也給諸位同僚講講吧。」

  「是!」秦朝寧應下。

  稅收之事一直都是宣國國內存在許多弊端的一塊。

  現存稅收名目繁多, 超過一千多種收稅的手段,實際上能夠收到國庫的稅銀卻是不多的, 遠遠不足以支撐全國上下的諸多開銷。

  國庫之所以現在有盈餘,還是源於開海禁所新增的稅銀, 以及阮儲那幾艘遠洋天下帶回來的金銀珍寶。

  秦朝寧問大殿上的同僚們,「各位大人們,不提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稅收名目,僅僅是與咱們諸位官員們息息相關的那些稅收, 譬如新衣稅、井水稅、敬炭稅……」

  「現有稅收的制定上, 許多名目一文錢兩文錢的稅收,對於咱們這些為官的,還尚可接受。但是, 這些一文錢兩文錢,對於老百姓而言, 累以計日就不是小數目了。」

  「對於老百姓而言, 幾十文錢,幾百文錢都有大用處。」

  「這些收繳的五花八門的稅收,面上看著收了很多稅銀, 實際上在最終上交朝廷的各個環節裡面就已經損耗掉,等抵達戶部的時候已經十不存一。」

  稅改的改革, 需要從下至上,規範稅收名目, 規範化稅收額度,規範繳稅手段,制定各地稅收可用權限,稅收可用範圍,稅收可用群體……秦朝寧讓內侍給他布上紙張筆墨,他現在就一條條地揮筆寫下。

  許是稅改這件事,他在腦海里想過太多次,曾經對於那些稅收條例加以反反覆覆地琢磨,他現在落筆幾乎不用斟酌,像是每個字他都寫過很多次一般,流暢如水。

  他的字跡很工整,工整到猶如板雕印刷,字字齊整,一絲不苟。

  今日在場的很多官員們,是第一次見識到秦朝寧這個史上最年輕的閣老胸中那些指點江山的運籌帷幄。

  秦朝寧肆意揮灑筆墨,眾人駐足屏住了呼吸。

  他這一手字,直接把許多人震住了。

  這是人能寫出來的字?!!

  同一個字,常人根本無法寫出一模一樣的。

  可是,秦朝寧筆下的字跡,看上去就是一個板雕印刷出來的,僅憑肉眼沒法分辨差異。

  大家對此皆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涼氣。

  圍在案桌四周的官員密密麻麻,擠不進去的那些就讓前面的同僚給他們傳遞紙張。

  紙張上的內容更是讓他們看得醍醐灌頂,滿腔的情緒被這些文字調動得激昂。恍若下一秒,他們就恨不能跟隨秦閣老去過關斬將,去成為他所畫藍圖的左臂右膀。

  曾經的歲月里,他們科舉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為了能夠讓自己成為造福一方百姓的好官。

  秦朝寧給他們勾勒的藍圖,實在是太美好了,讓他們情不自禁產生了嚮往。

  嘉帝就站在秦朝寧的身側,時不時就發出一聲小聲的驚嘆。

  他的目光身不由己地黏在這些宣紙上了。

  上面的內容,讓他身心皆震撼得打了激靈似的,不由自主陷進去了秦朝寧塑造的宣國願景中。

  這些稅制的改變,為何能夠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他還不太能理解,理不清其原理。

  但是,他能夠看得出來,經過秦朝寧這樣的規劃之後,宣國的稅制變革會帶來很明確的民生活力。

  百姓們的生活會更輕鬆,官員們的日子也會更寬鬆,商戶們對於做生意的意願會更強烈,經商環境會更友好……國庫的稅銀不會變少,反而還會逐年增多。

  國庫若是能夠充盈,朝廷就能對於百姓的啟蒙,百姓的就醫困難,百姓老年無依靠有所行動,讓其逐步改變。

  而日子過好了的百姓們,得到讀書教育機會的百姓,又會成為對於國家而言更有正向推動國家發展的子民。

  所有的這一切,對於他的江山社稷穩固與皇權鞏固而言,都是極其有利的。

  嘉帝的心臟怦怦直跳,白皙的臉龐由於心神激盪而通紅。

  秦朝寧就這般在所有人的目睹之下,一直寫到了平常散朝的時間。

  期間,沒有任何一個官員打斷他,或是催促他。

  大家都願意安靜地等著,也迫切想看到所有政策細節。

  所以,等秦朝寧終於放下了筆,轉了轉他發麻的手腕,太和殿才重新熱鬧了起來。

  嘉帝與官員們都在傳閱秦朝寧所寫的政策條例,一張看完就相互之間交換另一張。

  劉旭和韋之貫他們同樣也埋頭認真地細看,且思考其中的可行性。

  這份稅改細則,能夠牽涉到的方面太多,要是真正想推行下去,還需要配合吏部對於官員考核的變革。

  只有在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政策的向下實施才不會變形。

  第200章 寶泰六年

  關於互市, 關於稅改,關於吏部考核的改革等相關的熱議,在朝堂內外一直持續了好些天。

  在未有定論之前, 大家期間都可以過去內閣找秦朝寧、韋之貫等暢所欲言,發表建議和看法。

  整體框架搭得太大, 幾塊內容加起來,被官員們私下稱之為寶泰年間新政。

  在敲定下最終版的章程前, 大多數人經歷了質疑秦朝寧、理解秦朝寧、成為秦朝寧這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