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敢問秦大人,爾用汝之仁義道德來施仁政,有想過那些人值不值得麼?俗話有言,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倘若為了秦大人您口中的千古之功,就忽略了未來數年內,一旦我方給與外族的利益不足以讓他們安分守己,就要受其反撲的風險。這樣的大罪,秦大人您可擔得起?!」

  對方說著說著,臉色氣憤填膺到漲紅,健碩如熊的一個漢子莫名還神情委屈。

  他硬邦邦地朝著秦朝寧鞠了個躬,「還望秦大人莫要想當然了。」

  全程,晉鵬作為兵部尚書,沒有插話。

  他從秦朝寧啟奏開始,就緊皺著眉,像是誰給他餵了黃連一般。

  但是,出於對秦朝寧的信任,他不覺得這位能夠憑一己之力讓本朝兵力提高几個高度的人,會理想化到天真的程度,計劃「感化」那些外族人。

  他本想著散朝後便找秦朝寧談談來著。

  現在,既然他底下的兵提出了異議,他就看看秦朝寧究竟是如何打算的。

  他們這些老臣,這些年見證過邊境反反覆覆的大小戰爭太多。

  對於人性,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什麼大國風範,什麼君子之德,在真刀真槍,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面前,都是狗屁!

  他們寧願相信那些外族人是被他們打怕了,對宣國將領忌憚,都不會期待他們變得善良了,聽勸了,懂事了,然後才不再燒殺搶掠了。

  大殿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秦朝寧。

  對此,秦朝寧出列朝那位武將回了個禮,才朗聲回話道,「朱參將的顧慮不無道理,亦很貼切邊境這些年的實況。」

  「本官能從朱參將的話語中獲悉,朱參將想必曾多次前往邊境駐紮。朱參將的顧慮無一不說明朱參將是個務實的人。」

  「秦大人還是把重點放回互市開放的必要性吧,不要顧左而言他。朱參將的為人大家有目共睹,無需秦大人再此浪費唇舌」,內閣其中一位閣老,左博簡出言打斷道。

  面對左閣老態度上的稍許咄咄逼人,秦朝寧笑了笑,「左閣老說的是。」

  他少有和別人打嘴仗,不在意這點兒言語官司,繼續往下說道,「本官統計過近兩年以來邊境那邊外族來犯的次數,發現自從邊境的各個軍營建立了火械分隊,以及把武器都替換成了北都軍器監所研製的新武器後,邊境出兵的次數從三天兩頭就要去對戰外族,減少到月余都罕有出兵一次。」

  「這意味著,我朝兵部現有的軍備和武力,已經足以震懾外族。」

  「這不僅是從北方邊境近兩年的和平能夠體現出來,從南方各個邊境無倭寇來犯亦可得知。」

  「在我方武力配備具備強有力優勢的前提下,本官與內閣諸位閣老商討過,比起對外族趕盡殺絕,還是讓各個外族歸化的好。」

  「這裡不得不提及,互市一事可行的根基,就是在我朝強大的軍事能力的支持下來發展建設。目前以我朝的軍事實力來看,哪怕是只展開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多族往來,那些外族亦不足為懼。」

  「任何陰謀詭計,在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下,都是紙老虎。」

  「此外,各位大人不妨看看我國周邊的地圖板塊。」秦朝寧拿出幾份紙張,在內侍搬上來的長案桌上鋪開,「這上面,就是本官提議潛移默化使得外族子民歸化的原因。」

  只見紙張上,宣國北方的地域遼闊非常,橫跨國境線以外都還有大片西延、東延的土地。

  秦朝寧抬手指著那大片的土地,「本官查過不少雜記,這些土地底下有著豐富的鐵礦、金礦等,還有一種黑色可燃燒,有多種用途的油(石油)。」

  「那邊的氣候不僅適合養出油光水滑的駿馬,還有著許多其他自然資源,像藥植、魚類……」

  在不發動戰爭的手段下,現在以互市走出第一步是最好的。

  所有的安排,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疆拓土,同時讓所有百姓,包括歸化了的外族子民,在這個過程里都過上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日子。

  在秦朝寧說明情況的期間,有的官員提出疑問,「秦大人,以我朝目前的民生實況,別提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百姓們頂多算堪堪飽腹,脫離了飢餓階段。」

  「我國都未國富民強,何能收歸那麼多異族之人。秦大人您嘴裡描繪的美好生活,只是一種希冀和夢想。」

  「李大人所言在理」,秦朝寧對發言的國字臉官員笑了笑,「我國現今國情確實如此。」

  「發展己身國力之事是我朝需要持之以恆,堅定不移的大事。稅改一事,就是為了能夠讓民生發展得更好所作出的改變。」

  在改革的理念上,秦朝寧想過很多個日夜。

  他穿到宣朝這個朝代里,他的生命也不過如芸芸眾生一般,就百歲彈指間。

  他能做的太少。

  「這談何容易。」

  「秦大人還是太年輕,想得過於美好。」

  「就是,像下官家鄉那邊的鄉親,今年據說收成在繳納稅收後,也僅夠不餓肚子。」

  ……

  殿上的官員們熱烈討論著。

  第199章 關於稅改

  嘉帝還是第一次見到朝堂上那麼多官員都熱烈地參與議論一件政事, 不由得從龍椅上走了下來,湊到官員之中去看地圖,去聽他們發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