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而面上看上去是撿到了「香餑餑」的二皇子暨嘉禎,心中忐忑不已,領旨謝恩過後的大腦還是一片空白的。
父皇把他放去實權部門了……小秦大人的先生,韋之貫韋大人的手底下。
可是,父皇看上去很是康健,他不敢深想其中深意。
作為吏部尚書,韋之貫很坦然地接受二皇子暨嘉禎會過去歷練的事。
他知道,歷帝這樣安排,是做出了選擇了。
第193章 泰山封禪
散了朝會, 大皇子暨元望,二皇子暨嘉禎,分別跟隨禮部尚書、吏部尚書離開了太和殿。
禮部尚書常賓長相圓潤, 平日裡人也好說話,是心寬體胖的性格。
他對於大皇子到禮部做事沒什麼想法, 笑呵呵主動問暨元望,「不知殿下, 在禮部當職這段時間,想做什麼事呢。」
暨元望冷著臉, 腳步一頓。
想做什麼??他都不想來禮部,他能想做什麼?
哪怕心裏面這般想著,他還是深呼吸一口氣,整理好情緒, 溫文有禮地對常賓應道, 「常大人看著安排即可,本宮都能學。」
他不想得罪常賓。而禮部作為六部之一,要是能夠得到這些文官的支持, 也不枉他來這麼一趟。
常賓聞言笑了笑,「那殿下不妨到了禮部後, 看看再做定奪。」
「那便依常大人所言」, 暨元望說道。
待他到了禮部,常賓安排了禮部所有官員都前來給他見一見。
在過來行禮的官員里,暨元望很是驚訝地見到了劉勉, 劉旭的大兒子。
這時,他才想起來對方好像確實就在禮部任職的。不過, 劉旭這人低調得很,倒是沒什麼人會提起劉勉來。
在禮部過去幾年了, 劉勉還是一名青衫官員,當任禮部主事,未有升遷。
「下官見過大殿下,見過常大人。」被大皇子明晃晃地打量著,劉勉帶著些許侷促行禮道。
「免禮」,暨元望沒想和他多說什麼。
他在心裡暗自納悶,劉旭那個奸猾的老東西,怎麼會養出這麼個老實小兔子的兒子。
爾後,他的幕僚之一,禮部郎中盧忠賢也過來行禮了。
暨元望對他點了點個頭,就看向下一個人。
片刻後,常賓就把禮部上下都大致上給暨元望引見完了。隨後,他簡單地點了點幾個重要點的官位出來,話里話外暗示給大皇子挑選。
暨元望聽罷後,選了禮部郎中的崗位,就跟著盧忠賢和另外一位官員一同做事。
見狀,常賓客客氣氣地勉勵了盧忠賢與另外一位禮部郎中幾句,叮囑他們二人接下來要好好協助大殿下。
盧忠賢和另外一位禮部郎中自然忙不迭應下。
常賓把大皇子託付給他們二人之後,就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這之後,暨元望就開啟了他在禮部休閒懶散,事事有人忙前忙後的日子,活計有人干,功勞有他一份那種。
盧忠賢和那位禮部郎中任勞任怨,還頗積極打掩護以及送功勞,可謂煞費苦心。
一方面是,他們不敢讓大皇子做一些瑣碎的雜事,另一方面則是存了討好大皇子的心。
一方願打一方願挨就是了。
對於他們這些做法,常賓這個禮部尚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鼓勵也不阻止。
甚至於,在他看到盧忠賢他們交上來的材料,大多數署名都是暨元望的那些時候,還能夠面不改色地對大皇子說幾句表揚的話。
曹明洋對於大皇子暨元望被派去禮部這件事,比暨元望自己上心多了。
雖然歷帝看上去已無大礙,他依舊心存懷疑。
這段時間裡,他有意把自己府里的幾個庶女都許了出去,和幾個武官結了親。
暨元望那裡,也在他的點頭下,最近納了兩名側妃,分別是大營坐營官潘國源家中的嫡次女,度支主事廖奇文家中的嫡長女。
朝堂上下的官員調整,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能動的動一下,不能動的就再等等。
期間,恩科殿試很順利地結束了。
這一批天子門生,不少人私下都和曹府搭上了關係,後面分派官職的時候得到了大多數都是留京任職的好差事。
至於和秦朝寧往來密切的那幾個進士,錢勤學、梁梓穩、廉侃、陶詹衡、能俊悟、虞鴻羲,則都被分派外放做官了。
朝廷給他們挑的上任地方,還都是些偏遠的艱苦地區。
因為路途遙遠,又有截止到任時間,連給他們返回原籍探望家人,建進士牌坊等的時間都沒有,幾乎是兩三日內在京城裡收拾收拾就得立即出發。
原本按照廉侃、能俊悟、虞鴻羲三人殿試後還是在二甲前幾的排名,混個翰林院庶吉士是穩妥的。
然則,曹明洋作為主考官,直接就把他們剔除在庶吉士之外了。他的理由用的是翰林院如今的庶吉士太多了,今年不需要增員。
這理由,倒是橫豎說得過去。
翰林院的庶吉士大多數是待官的狀態,自然是不缺人的。但是每一屆春闈後再進幾個人,也是常態。
這事本就是一件可進可退,左右都行的事。以至於,也沒人會特別關注庶吉士增不增員,為什麼增員,又何緣由不增員。
曹明洋作為主考官,又作為次首輔,他這麼做了,就沒有人會對他的決定提出反駁或者質疑。
父皇把他放去實權部門了……小秦大人的先生,韋之貫韋大人的手底下。
可是,父皇看上去很是康健,他不敢深想其中深意。
作為吏部尚書,韋之貫很坦然地接受二皇子暨嘉禎會過去歷練的事。
他知道,歷帝這樣安排,是做出了選擇了。
第193章 泰山封禪
散了朝會, 大皇子暨元望,二皇子暨嘉禎,分別跟隨禮部尚書、吏部尚書離開了太和殿。
禮部尚書常賓長相圓潤, 平日裡人也好說話,是心寬體胖的性格。
他對於大皇子到禮部做事沒什麼想法, 笑呵呵主動問暨元望,「不知殿下, 在禮部當職這段時間,想做什麼事呢。」
暨元望冷著臉, 腳步一頓。
想做什麼??他都不想來禮部,他能想做什麼?
哪怕心裏面這般想著,他還是深呼吸一口氣,整理好情緒, 溫文有禮地對常賓應道, 「常大人看著安排即可,本宮都能學。」
他不想得罪常賓。而禮部作為六部之一,要是能夠得到這些文官的支持, 也不枉他來這麼一趟。
常賓聞言笑了笑,「那殿下不妨到了禮部後, 看看再做定奪。」
「那便依常大人所言」, 暨元望說道。
待他到了禮部,常賓安排了禮部所有官員都前來給他見一見。
在過來行禮的官員里,暨元望很是驚訝地見到了劉勉, 劉旭的大兒子。
這時,他才想起來對方好像確實就在禮部任職的。不過, 劉旭這人低調得很,倒是沒什麼人會提起劉勉來。
在禮部過去幾年了, 劉勉還是一名青衫官員,當任禮部主事,未有升遷。
「下官見過大殿下,見過常大人。」被大皇子明晃晃地打量著,劉勉帶著些許侷促行禮道。
「免禮」,暨元望沒想和他多說什麼。
他在心裡暗自納悶,劉旭那個奸猾的老東西,怎麼會養出這麼個老實小兔子的兒子。
爾後,他的幕僚之一,禮部郎中盧忠賢也過來行禮了。
暨元望對他點了點個頭,就看向下一個人。
片刻後,常賓就把禮部上下都大致上給暨元望引見完了。隨後,他簡單地點了點幾個重要點的官位出來,話里話外暗示給大皇子挑選。
暨元望聽罷後,選了禮部郎中的崗位,就跟著盧忠賢和另外一位官員一同做事。
見狀,常賓客客氣氣地勉勵了盧忠賢與另外一位禮部郎中幾句,叮囑他們二人接下來要好好協助大殿下。
盧忠賢和另外一位禮部郎中自然忙不迭應下。
常賓把大皇子託付給他們二人之後,就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這之後,暨元望就開啟了他在禮部休閒懶散,事事有人忙前忙後的日子,活計有人干,功勞有他一份那種。
盧忠賢和那位禮部郎中任勞任怨,還頗積極打掩護以及送功勞,可謂煞費苦心。
一方面是,他們不敢讓大皇子做一些瑣碎的雜事,另一方面則是存了討好大皇子的心。
一方願打一方願挨就是了。
對於他們這些做法,常賓這個禮部尚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鼓勵也不阻止。
甚至於,在他看到盧忠賢他們交上來的材料,大多數署名都是暨元望的那些時候,還能夠面不改色地對大皇子說幾句表揚的話。
曹明洋對於大皇子暨元望被派去禮部這件事,比暨元望自己上心多了。
雖然歷帝看上去已無大礙,他依舊心存懷疑。
這段時間裡,他有意把自己府里的幾個庶女都許了出去,和幾個武官結了親。
暨元望那裡,也在他的點頭下,最近納了兩名側妃,分別是大營坐營官潘國源家中的嫡次女,度支主事廖奇文家中的嫡長女。
朝堂上下的官員調整,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能動的動一下,不能動的就再等等。
期間,恩科殿試很順利地結束了。
這一批天子門生,不少人私下都和曹府搭上了關係,後面分派官職的時候得到了大多數都是留京任職的好差事。
至於和秦朝寧往來密切的那幾個進士,錢勤學、梁梓穩、廉侃、陶詹衡、能俊悟、虞鴻羲,則都被分派外放做官了。
朝廷給他們挑的上任地方,還都是些偏遠的艱苦地區。
因為路途遙遠,又有截止到任時間,連給他們返回原籍探望家人,建進士牌坊等的時間都沒有,幾乎是兩三日內在京城裡收拾收拾就得立即出發。
原本按照廉侃、能俊悟、虞鴻羲三人殿試後還是在二甲前幾的排名,混個翰林院庶吉士是穩妥的。
然則,曹明洋作為主考官,直接就把他們剔除在庶吉士之外了。他的理由用的是翰林院如今的庶吉士太多了,今年不需要增員。
這理由,倒是橫豎說得過去。
翰林院的庶吉士大多數是待官的狀態,自然是不缺人的。但是每一屆春闈後再進幾個人,也是常態。
這事本就是一件可進可退,左右都行的事。以至於,也沒人會特別關注庶吉士增不增員,為什麼增員,又何緣由不增員。
曹明洋作為主考官,又作為次首輔,他這麼做了,就沒有人會對他的決定提出反駁或者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