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頁
因此,等三月下旬他們到了真正下場應試的時候,他們就半點不緊張了,皆一副平常心來應對。
這場恩科的春闈進行得很順利,貢院內諸事均有條不紊。
期間,曹明洋帶著大皇子全程手把手教導,讓他增加了不少處事經驗,在春闈期間也與不少官員都熟悉了起來。
不過,此次恩科的會試,由於趕考人數前所未有的多,應試結束後,曹明洋帶著一眾內簾官和副主考官在學子們,足足批閱了一個半月,才完成閱卷評卷的任務,定下來了上榜名次。
歷帝過目了前十的排名和他們對應的答卷後,便讓曹明洋他們可以去安排放榜一事了,殿試則定在五月下旬。
而錢勤學他們,在考完會試之後,幾人在秦府歇了幾日才緩過來精神氣。
這之後,他們想著距離放榜怕是需要個把月,便約著一同去參加了京城裡的文會,本意是去結識一番各地學子。
然而,他們去了兩趟就覺得沒意思極了,那些高談闊論鑿實浮於表面了。至於那些有名氣的學子,又無一人出現,他們想圍觀一下都不行。
秦朝寧見他們前兩日出門的時候還興高采烈的,這時候回府里就每個人都蔫了似的,便讓他們在府里呆著別外出了,好好準備殿試的事。
前些天,他們應試回來後默寫出來的答卷,他都看了。
榜上有名不是問題,最多,名次有靠前的,有靠後的而已。殿試該準備起來了,不可鬆懈。
聞言,錢勤學、梁梓穩、廉侃、陶詹衡、能俊悟、虞鴻羲皆立馬應下。
雖然他們幾個的年紀都比秦朝寧大,但是面對如今身上自有一股氣勢的秦朝寧的時候,都會不自覺有種莫名其妙的「後輩」感,下意識就「聽話」。
這次進京趕考,他們知道自己給秦朝寧添了不少麻煩,現下稍微得了閒也會在府里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廉侃和能俊悟對農活熟,做完每日的功課後,自覺把秦府里的各個角落都修葺了一番,連府里養的鵪鶉的籠子,他們都給重新做了一個。
梁梓穩、陶詹衡、錢勤學、虞鴻羲因為自身不缺銀子,便把秦府里庖廚里的糧油米麵肉菜都採買得滿滿當當。
府上的這些事,管家的每晚都會匯報給秦朝寧。
秦朝寧聽罷後,就隨他們了,他們做了之後能夠得到安心的話,隨意。
正歷十九年五月十六日,正歷年間第一場恩科的會試結果放榜。
京城內人聲鼎沸,萬人空巷。
錢勤學他們如秦朝寧所料,果不其然都榜上有名。
其中,廉侃、能俊悟、虞鴻羲均在二甲前幾。錢勤學、梁梓穩、陶詹衡則在三甲之列。
他們幾人如今皆住在秦府的事,隨著他們中了進士被官差陸續上門報喜,在學子們之間傳了出去。
這可引得不少人既羨慕又妒忌。
他們想不明白,這幾人何德何能能夠住在小秦大人府里!他們幾人是不是得到了小秦大人許多指點!
曹明洋和大皇子不久後也聽聞了此事。
兩人均錯愕了。
這次會試,他們是想從中挖掘些可為自己所用的人的。
曹明洋沒想到,自己經手選拔出來的進士,會有這麼多個人是與秦朝寧關係密切的。
廉侃、能俊悟、虞鴻羲幾人都是好苗子,他難以自抑地產生了一絲自己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快。
距離殿試還有些時日,朝堂上陸續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歷帝下旨讓阮儲等人再次出海,替天子宣揚國威。
阮儲他們這次出海,肩負重任。
歷帝需要他們一年內帶回來再多些黃金、白銀、優質農作物糧種。
阮儲他們領命,即日啟程下南方。
之所以下令把時間限定在一年,是歷帝覺得自己的身子最多只能扛一年多兩年了。
無論太醫院院使怎麼殫精竭慮地給他弄藥方,研究解毒藥劑,他從未像現今這般深刻地認識到,自他重新磕丹藥,他就沒有回頭路了。
他的身子骨,已是強弩之末,底子裡不過苟延殘喘。
可是,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他還想在史書上留下英名,他真的不甘心!!
萬般抱負……一步錯,步步錯,怕是都來不及。
二是、歷帝下旨讓大皇子暨元望去禮部當職,二皇子暨嘉禎去吏部當職。
這道聖旨,當時就把朝臣們都震了震。
禮部和吏部雖然都是六部之一,二者卻是天差地別的!
皇子去禮部歷練,學的是什麼?禮儀、祭享、貢舉……這些學來能有多大用處?
而皇子去吏部歷練,學的是什麼?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這些都是關於官員的管理和選拔的,是如何「用人」的學問。
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在太和殿上,該聖旨宣讀完畢的那一刻,大皇子臉色都變了,很是艱難地控制住自己不殿前失儀,乖乖領旨謝恩。
他不服。
父皇為何要這樣對他?他是長子,為何父皇明面上就這般不看重他?!這讓文武百官們如何看待他這個大皇子!就因為二弟是嫡子嗎?長幼有序,他怎麼就不行了!!
前排的曹明洋,那一瞬則是心思百轉,心神俱震。
他想的更多……覺得這是歷帝對他們此前「試探」的懲罰。歷帝知道了「立太子」事件是他們幹的。
這場恩科的春闈進行得很順利,貢院內諸事均有條不紊。
期間,曹明洋帶著大皇子全程手把手教導,讓他增加了不少處事經驗,在春闈期間也與不少官員都熟悉了起來。
不過,此次恩科的會試,由於趕考人數前所未有的多,應試結束後,曹明洋帶著一眾內簾官和副主考官在學子們,足足批閱了一個半月,才完成閱卷評卷的任務,定下來了上榜名次。
歷帝過目了前十的排名和他們對應的答卷後,便讓曹明洋他們可以去安排放榜一事了,殿試則定在五月下旬。
而錢勤學他們,在考完會試之後,幾人在秦府歇了幾日才緩過來精神氣。
這之後,他們想著距離放榜怕是需要個把月,便約著一同去參加了京城裡的文會,本意是去結識一番各地學子。
然而,他們去了兩趟就覺得沒意思極了,那些高談闊論鑿實浮於表面了。至於那些有名氣的學子,又無一人出現,他們想圍觀一下都不行。
秦朝寧見他們前兩日出門的時候還興高采烈的,這時候回府里就每個人都蔫了似的,便讓他們在府里呆著別外出了,好好準備殿試的事。
前些天,他們應試回來後默寫出來的答卷,他都看了。
榜上有名不是問題,最多,名次有靠前的,有靠後的而已。殿試該準備起來了,不可鬆懈。
聞言,錢勤學、梁梓穩、廉侃、陶詹衡、能俊悟、虞鴻羲皆立馬應下。
雖然他們幾個的年紀都比秦朝寧大,但是面對如今身上自有一股氣勢的秦朝寧的時候,都會不自覺有種莫名其妙的「後輩」感,下意識就「聽話」。
這次進京趕考,他們知道自己給秦朝寧添了不少麻煩,現下稍微得了閒也會在府里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廉侃和能俊悟對農活熟,做完每日的功課後,自覺把秦府里的各個角落都修葺了一番,連府里養的鵪鶉的籠子,他們都給重新做了一個。
梁梓穩、陶詹衡、錢勤學、虞鴻羲因為自身不缺銀子,便把秦府里庖廚里的糧油米麵肉菜都採買得滿滿當當。
府上的這些事,管家的每晚都會匯報給秦朝寧。
秦朝寧聽罷後,就隨他們了,他們做了之後能夠得到安心的話,隨意。
正歷十九年五月十六日,正歷年間第一場恩科的會試結果放榜。
京城內人聲鼎沸,萬人空巷。
錢勤學他們如秦朝寧所料,果不其然都榜上有名。
其中,廉侃、能俊悟、虞鴻羲均在二甲前幾。錢勤學、梁梓穩、陶詹衡則在三甲之列。
他們幾人如今皆住在秦府的事,隨著他們中了進士被官差陸續上門報喜,在學子們之間傳了出去。
這可引得不少人既羨慕又妒忌。
他們想不明白,這幾人何德何能能夠住在小秦大人府里!他們幾人是不是得到了小秦大人許多指點!
曹明洋和大皇子不久後也聽聞了此事。
兩人均錯愕了。
這次會試,他們是想從中挖掘些可為自己所用的人的。
曹明洋沒想到,自己經手選拔出來的進士,會有這麼多個人是與秦朝寧關係密切的。
廉侃、能俊悟、虞鴻羲幾人都是好苗子,他難以自抑地產生了一絲自己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不快。
距離殿試還有些時日,朝堂上陸續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歷帝下旨讓阮儲等人再次出海,替天子宣揚國威。
阮儲他們這次出海,肩負重任。
歷帝需要他們一年內帶回來再多些黃金、白銀、優質農作物糧種。
阮儲他們領命,即日啟程下南方。
之所以下令把時間限定在一年,是歷帝覺得自己的身子最多只能扛一年多兩年了。
無論太醫院院使怎麼殫精竭慮地給他弄藥方,研究解毒藥劑,他從未像現今這般深刻地認識到,自他重新磕丹藥,他就沒有回頭路了。
他的身子骨,已是強弩之末,底子裡不過苟延殘喘。
可是,他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他還想在史書上留下英名,他真的不甘心!!
萬般抱負……一步錯,步步錯,怕是都來不及。
二是、歷帝下旨讓大皇子暨元望去禮部當職,二皇子暨嘉禎去吏部當職。
這道聖旨,當時就把朝臣們都震了震。
禮部和吏部雖然都是六部之一,二者卻是天差地別的!
皇子去禮部歷練,學的是什麼?禮儀、祭享、貢舉……這些學來能有多大用處?
而皇子去吏部歷練,學的是什麼?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這些都是關於官員的管理和選拔的,是如何「用人」的學問。
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在太和殿上,該聖旨宣讀完畢的那一刻,大皇子臉色都變了,很是艱難地控制住自己不殿前失儀,乖乖領旨謝恩。
他不服。
父皇為何要這樣對他?他是長子,為何父皇明面上就這般不看重他?!這讓文武百官們如何看待他這個大皇子!就因為二弟是嫡子嗎?長幼有序,他怎麼就不行了!!
前排的曹明洋,那一瞬則是心思百轉,心神俱震。
他想的更多……覺得這是歷帝對他們此前「試探」的懲罰。歷帝知道了「立太子」事件是他們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