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允禟說:「八哥,可以一試。」
允禩默默沉思半晌:「讓我想一想。」
允禟只當他應下了,於是託故,數請緩行。
雍正未准,催他快赴西寧,接手軍隊。
允禩也勸道:「我思來想去,此事還是太過勉強。還是等太后去後再說,如今你先去軍隊吧。」
允禟無法,只得先行。
隨後,允禟從駐地,秘密與允禵、允?等人通信。
允?信中寫到,機會已失,追悔無及。
而另一邊的允?待了幾日,旋稱有旨召還,居張家口。並不為那位活佛送葬。
且私下不止一次,舉辦禳禱,以祭神祈求消災祈福。
雍正有所追問。
允?回到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
雍正被這幾個不省心的弟弟氣得腦瓜直疼,幹啥啥不行,添堵第一名。
恰逢允祥來交辦妥事務,免不得雍正和他說上幾句,兩相對比下,便越覺他的十三弟好到不行。
他嘆氣道:「要是他們幾個有你省心,有你這般得力就好了。」
他將奏摺給允祥看。
允祥看完後,勸道:「他們經營多年。如今這個結果,難免心中有所氣惱。等個幾年也就好了。那時,他們必然會盡心為皇上辦事。」
雍正喃喃:「只怕我把他們當兄弟,他們拿我當仇敵。」
允祥將奏摺放回案上,笑道:「有我在。」
我絕不會背棄你。
他沒有說出口,但兩人都心知肚明。
雍正的怒火也漸漸滅了些,他將一疊奏摺交由允祥處理。
他嘆道:「後宮有你嫂子,前朝有你,實乃幸事。」
他又嘆了一口氣:「要是沒有你們,也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雍正又道:「今兒晚上留下,你嫂子說了要留你吃頓飯。」
允祥笑道:「臣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應該的。」雍正揮手讓他下去忙。
雍正這會兒提筆回信,斥其不敬。
隨後兵部劾奏,命允禩議其罪。
雍正想的倒也簡單,允?是允禩的人,於情於理,也該由允禩自己看著辦。二來,他也想知道,這幾個弟弟的忤逆,到底有沒有允禩的意思在。
允禩接手後,心中恨雍正不念兄弟之情,明知老十是他的人,卻又叫他去查。這叫他如何自處,查不查,管不管,都難免有所錯處。
他卻未能想到,若無允?的如此行事,雍正能讓他議個什麼罪?
他渾然不記得,只憶起雍正登基後,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
那些曾附庸他的大臣,在雍正上位後,恐其秋後算帳,自是各自離散於他身旁。
允禩越想越是憤怒不已。
郭絡羅姝妍在允禩失意回府後,勸他:「那些小人就如同蒼蠅一樣,聞到了腥味,就聚集而來。現如今知道從你身上得不到好,自然又會散去。你不要為他們傷了自己。」
允禩坐在那裡,蜷縮著手,又展開,他看著手心紋路,問她:「姝妍,我當時應該再爭一爭皇位對不對。」
他痛恨到聲嘶力竭:「我不甘心啊!姝妍!皇父除了太子,最寵愛的就是我!皇位怎麼會不給我!明明我和皇父的經歷那麼像!他怎麼不給我!我不甘心啊!」
他狀若瘋魔道:「一定是老四用了什麼奸計,一定是。他從小就壞。」
郭絡羅姝妍看著他這樣,心如刀割,卻無辦法。
允禩說著,卻又涕淚滿臉。
他什麼都沒有了,額娘沒有了,皇父沒有了,四哥也沒有了。
他還有什麼呢?
他抱住姝妍,近乎神經質道:「姝妍,姝妍,我只有你了,你不要離開我好不好。」
姝妍悲傷的抱著他,安撫著他,輕拍他的後背:「好。」
「你說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她說:「好,咱們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允禩的情緒漸漸平復。
此時的雍正,在春節過後,便將廢太子允礽的幼齡子女:弘?、弘皖、永璥,以及一女,收為養子女,留在宮中養育。
二月四日,雍正諭禮部奉仁壽皇太后懿旨:「教化之始,實賴宮內輔佐。人倫之本首在正坤道,此天地之定禮,帝王等永恆之理,嫡福晉那拉氏,風姿品德天賦之聲譽卓著,盡孝敬承歡,頒布恩慈仁愛下人,既助帝之盛,宮顯封中宮,應立為皇后,以展官內教化,欽此。朕欽遵慈訓,冊立嫡福晉為皇后,應行之禮儀,爾部詳查具奏。特諭。
烏拉那拉靜姝終成了皇后。
二月癸丑日,雍正下諭:「額柏根,系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在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額參歷事三朝,軍功懋著。魏武天挺俊傑,啟後承先,厚德鍾靈,篤生聖母,宜加峻秩,以協彝章。將額柏根、額參、魏武,俱追一等公。一等公,世襲罔替。」
烏雅家自烏瑪祿起,祖上三代皆追封為一等功。
其弟烏雅博啟,為散秩大臣,襲一等公。
烏雅家榮寵,一時盛極。
二月十七日,康熙命和碩廉親王允禩辦理工部事務。
朝內外已有雍正凌逼弟輩等議論。
雍正充耳不聞。
他行得正坐得直,何懼流言蜚語。
同月,內務府來報,早些時日,因收受賄賂,欺上瞞下被拘在景山幽禁的梁九功,畏罪自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允禩默默沉思半晌:「讓我想一想。」
允禟只當他應下了,於是託故,數請緩行。
雍正未准,催他快赴西寧,接手軍隊。
允禩也勸道:「我思來想去,此事還是太過勉強。還是等太后去後再說,如今你先去軍隊吧。」
允禟無法,只得先行。
隨後,允禟從駐地,秘密與允禵、允?等人通信。
允?信中寫到,機會已失,追悔無及。
而另一邊的允?待了幾日,旋稱有旨召還,居張家口。並不為那位活佛送葬。
且私下不止一次,舉辦禳禱,以祭神祈求消災祈福。
雍正有所追問。
允?回到疏文內,連書「雍正新君」。
雍正被這幾個不省心的弟弟氣得腦瓜直疼,幹啥啥不行,添堵第一名。
恰逢允祥來交辦妥事務,免不得雍正和他說上幾句,兩相對比下,便越覺他的十三弟好到不行。
他嘆氣道:「要是他們幾個有你省心,有你這般得力就好了。」
他將奏摺給允祥看。
允祥看完後,勸道:「他們經營多年。如今這個結果,難免心中有所氣惱。等個幾年也就好了。那時,他們必然會盡心為皇上辦事。」
雍正喃喃:「只怕我把他們當兄弟,他們拿我當仇敵。」
允祥將奏摺放回案上,笑道:「有我在。」
我絕不會背棄你。
他沒有說出口,但兩人都心知肚明。
雍正的怒火也漸漸滅了些,他將一疊奏摺交由允祥處理。
他嘆道:「後宮有你嫂子,前朝有你,實乃幸事。」
他又嘆了一口氣:「要是沒有你們,也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雍正又道:「今兒晚上留下,你嫂子說了要留你吃頓飯。」
允祥笑道:「臣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應該的。」雍正揮手讓他下去忙。
雍正這會兒提筆回信,斥其不敬。
隨後兵部劾奏,命允禩議其罪。
雍正想的倒也簡單,允?是允禩的人,於情於理,也該由允禩自己看著辦。二來,他也想知道,這幾個弟弟的忤逆,到底有沒有允禩的意思在。
允禩接手後,心中恨雍正不念兄弟之情,明知老十是他的人,卻又叫他去查。這叫他如何自處,查不查,管不管,都難免有所錯處。
他卻未能想到,若無允?的如此行事,雍正能讓他議個什麼罪?
他渾然不記得,只憶起雍正登基後,多次曉諭臣下,不要重蹈朋黨習氣。
那些曾附庸他的大臣,在雍正上位後,恐其秋後算帳,自是各自離散於他身旁。
允禩越想越是憤怒不已。
郭絡羅姝妍在允禩失意回府後,勸他:「那些小人就如同蒼蠅一樣,聞到了腥味,就聚集而來。現如今知道從你身上得不到好,自然又會散去。你不要為他們傷了自己。」
允禩坐在那裡,蜷縮著手,又展開,他看著手心紋路,問她:「姝妍,我當時應該再爭一爭皇位對不對。」
他痛恨到聲嘶力竭:「我不甘心啊!姝妍!皇父除了太子,最寵愛的就是我!皇位怎麼會不給我!明明我和皇父的經歷那麼像!他怎麼不給我!我不甘心啊!」
他狀若瘋魔道:「一定是老四用了什麼奸計,一定是。他從小就壞。」
郭絡羅姝妍看著他這樣,心如刀割,卻無辦法。
允禩說著,卻又涕淚滿臉。
他什麼都沒有了,額娘沒有了,皇父沒有了,四哥也沒有了。
他還有什麼呢?
他抱住姝妍,近乎神經質道:「姝妍,姝妍,我只有你了,你不要離開我好不好。」
姝妍悲傷的抱著他,安撫著他,輕拍他的後背:「好。」
「你說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她說:「好,咱們一生一世都不分開。」
允禩的情緒漸漸平復。
此時的雍正,在春節過後,便將廢太子允礽的幼齡子女:弘?、弘皖、永璥,以及一女,收為養子女,留在宮中養育。
二月四日,雍正諭禮部奉仁壽皇太后懿旨:「教化之始,實賴宮內輔佐。人倫之本首在正坤道,此天地之定禮,帝王等永恆之理,嫡福晉那拉氏,風姿品德天賦之聲譽卓著,盡孝敬承歡,頒布恩慈仁愛下人,既助帝之盛,宮顯封中宮,應立為皇后,以展官內教化,欽此。朕欽遵慈訓,冊立嫡福晉為皇后,應行之禮儀,爾部詳查具奏。特諭。
烏拉那拉靜姝終成了皇后。
二月癸丑日,雍正下諭:「額柏根,系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在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額參歷事三朝,軍功懋著。魏武天挺俊傑,啟後承先,厚德鍾靈,篤生聖母,宜加峻秩,以協彝章。將額柏根、額參、魏武,俱追一等公。一等公,世襲罔替。」
烏雅家自烏瑪祿起,祖上三代皆追封為一等功。
其弟烏雅博啟,為散秩大臣,襲一等公。
烏雅家榮寵,一時盛極。
二月十七日,康熙命和碩廉親王允禩辦理工部事務。
朝內外已有雍正凌逼弟輩等議論。
雍正充耳不聞。
他行得正坐得直,何懼流言蜚語。
同月,內務府來報,早些時日,因收受賄賂,欺上瞞下被拘在景山幽禁的梁九功,畏罪自盡。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