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雍正沉默片刻,憶及太后曾告訴他,她兩次復寵,都有梁九功的幫助。
他終究不忍,開口道:「梁九功畢竟侍奉先帝多年,念其勤勞,著銀髮喪。」
他終究給了梁九功一個還算體面的結局。
自私自利了一輩子的梁九功,因為烏瑪祿的善舉,回了兩回善意。而這兩回善意,為他掙得了個體面的死後。
也不知算天意弄人,還是算各有報應。
三月,雍正追封同母妹和碩溫憲公主,為固倫溫憲公主。
莊親王博果鐸卒而無子,康熙命十六阿哥允祿繼嗣為後,承襲莊親王爵位。
襲了莊親王的爵,便得了莊親王府上的一切,允祿便不用過得像從前那般拮据——他為他不善經營的十六弟尋了個好去處。
王雲錦知曉後,對著乾清宮的方向拜了拜,繼續禮佛念經祈福。
她早已不問世事多年,甚至足不出戶。
她將她的一生,留於佛法。
四月初三,雍正帝給禮部諭:「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
同月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為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同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范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隨後不久,允禩呈交允?罪證。
因允?陽奉陰違,大不敬。
雍正下令,奪其爵位,命人將他逮捕回京。
五月初七,雍正命廢太子胤礽之子理郡王弘晳,攜家屬遷移至京郊鄭家莊居住。
弘皙入住後,每日去村上私塾聽先生講課。
那是個二十多歲的教書先生。
混熟後,那教書先生告訴他,教書先生的爺爺奶奶是宮裡出來的。
弘皙好奇的問道:「什麼出身?」
那後生最初不說,後來才說是如今的仁壽皇太后身邊出來的,兩人都是。
弘皙奇道:「太監宮女的,如何有孩子。」
教書先生笑道:「我爹是爺爺奶奶收養的,他們老兩口一輩子收養了很多孩子,有上百來個。大多會回來看望他們。有些是為了和宮裡搭上關係。但有些是真的把他們當爹娘看的。」
教書先生邀請弘皙一塊兒回去吃飯。
他們是個大家子,乍一看,也算得上是子孫興旺。
五月十三日,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千秋節誕辰,因還在三年喪期,雍正下令停止行禮筵宴。
雖未辦,但諸王公大臣,盡皆上呈進箋文,恭賀皇后的壽誕與節慶。
雍正如此行徑,並非不喜烏拉那拉靜姝,而是遵照守孝之節。
至親過世,直系親屬需守孝三年,不得飲酒作樂,自然不會擺宴過壽。
非獨停了皇后的千秋宴,雍正自己的萬壽節誕辰亦停止朝賀筵宴,只遣官祭神祇與清朝祖宗陵寢。
私下,雍正愧疚同烏拉那拉靜姝道歉:「待守孝三年期過,我定為你補過。」
烏拉那拉靜姝笑道:「在爺心中,難道我就這般不曉事嗎。」
「不是。」雍正嘆道,「是我心裡愧疚。」
烏拉那拉靜姝反倒安慰他:「皇父在生時,也不是年年都辦。你我年歲大了,辦不辦的,又差什麼?」
她笑道:「不辦,還少些折騰。」
末了,她故意取笑道:「難不成你我二人還盯上了那些大臣送的賀禮?」
雍正一把抱住她,笑道:「你啊。」
他在燈火通明下看她,越看越歡喜:「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靜姝讓他把自己放下,和他說正事:「皇額娘今日召我,把這些都給了我。我在想,她是不是……是不是要不行了?」
雍正有些不高興了。
靜姝把東西都取了出來,厚厚一疊,還有好些盒子,裡面裝滿了珠寶首飾。
「是有些不對。」雍正問,「你叫人問了嗎?」
「問了。」靜姝微微顰眉,「說是皇額娘的身子老樣子,雖有哮病,但還好。」
雍正放了一半的心:「許是皇額娘知曉不辦宴,怕你委屈,特意送你的。」
「那也太多了……」靜姝憂心著。
雍正拉著她睡覺了。
他不曾想,靜姝的擔憂是對的。
五月二十二日,烏瑪祿病重,雍正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
烏瑪祿在昏迷不醒間,做了個夢。
她看見了一個同車輪般旋轉不休的圓盤,上面寫著「命運之輪」。
當她靠近命運之輪,裡間顯示畫面,那是一個人的前生今世。
畫面中的少女,身穿旗裝,神色間怯懦自卑。即便美貌,但和京中那些世家大族的小姐們比起來,她簡直卑微如塵土。
她的阿瑪為她取名瑪祿。
她的阿瑪姓烏雅。
她是烏雅瑪祿。
第一次高燒時,本會要了烏雅瑪祿的命。她卻莫名其妙的好了。
第二次高燒,的確要了烏雅瑪祿的命。
可是,她的靈魂卻憑藉鐲子,去往了另一個年代。
她飄蕩得太久,然後失去一切記憶,呱呱墜地。
在她降生不久,現世的喇嘛依著數百年前的約定,送來鐲子,為她取名烏瑪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終究不忍,開口道:「梁九功畢竟侍奉先帝多年,念其勤勞,著銀髮喪。」
他終究給了梁九功一個還算體面的結局。
自私自利了一輩子的梁九功,因為烏瑪祿的善舉,回了兩回善意。而這兩回善意,為他掙得了個體面的死後。
也不知算天意弄人,還是算各有報應。
三月,雍正追封同母妹和碩溫憲公主,為固倫溫憲公主。
莊親王博果鐸卒而無子,康熙命十六阿哥允祿繼嗣為後,承襲莊親王爵位。
襲了莊親王的爵,便得了莊親王府上的一切,允祿便不用過得像從前那般拮据——他為他不善經營的十六弟尋了個好去處。
王雲錦知曉後,對著乾清宮的方向拜了拜,繼續禮佛念經祈福。
她早已不問世事多年,甚至足不出戶。
她將她的一生,留於佛法。
四月初三,雍正帝給禮部諭:「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
同月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為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同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范時繹監視他的行動。
隨後不久,允禩呈交允?罪證。
因允?陽奉陰違,大不敬。
雍正下令,奪其爵位,命人將他逮捕回京。
五月初七,雍正命廢太子胤礽之子理郡王弘晳,攜家屬遷移至京郊鄭家莊居住。
弘皙入住後,每日去村上私塾聽先生講課。
那是個二十多歲的教書先生。
混熟後,那教書先生告訴他,教書先生的爺爺奶奶是宮裡出來的。
弘皙好奇的問道:「什麼出身?」
那後生最初不說,後來才說是如今的仁壽皇太后身邊出來的,兩人都是。
弘皙奇道:「太監宮女的,如何有孩子。」
教書先生笑道:「我爹是爺爺奶奶收養的,他們老兩口一輩子收養了很多孩子,有上百來個。大多會回來看望他們。有些是為了和宮裡搭上關係。但有些是真的把他們當爹娘看的。」
教書先生邀請弘皙一塊兒回去吃飯。
他們是個大家子,乍一看,也算得上是子孫興旺。
五月十三日,皇后烏拉那拉氏的千秋節誕辰,因還在三年喪期,雍正下令停止行禮筵宴。
雖未辦,但諸王公大臣,盡皆上呈進箋文,恭賀皇后的壽誕與節慶。
雍正如此行徑,並非不喜烏拉那拉靜姝,而是遵照守孝之節。
至親過世,直系親屬需守孝三年,不得飲酒作樂,自然不會擺宴過壽。
非獨停了皇后的千秋宴,雍正自己的萬壽節誕辰亦停止朝賀筵宴,只遣官祭神祇與清朝祖宗陵寢。
私下,雍正愧疚同烏拉那拉靜姝道歉:「待守孝三年期過,我定為你補過。」
烏拉那拉靜姝笑道:「在爺心中,難道我就這般不曉事嗎。」
「不是。」雍正嘆道,「是我心裡愧疚。」
烏拉那拉靜姝反倒安慰他:「皇父在生時,也不是年年都辦。你我年歲大了,辦不辦的,又差什麼?」
她笑道:「不辦,還少些折騰。」
末了,她故意取笑道:「難不成你我二人還盯上了那些大臣送的賀禮?」
雍正一把抱住她,笑道:「你啊。」
他在燈火通明下看她,越看越歡喜:「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靜姝讓他把自己放下,和他說正事:「皇額娘今日召我,把這些都給了我。我在想,她是不是……是不是要不行了?」
雍正有些不高興了。
靜姝把東西都取了出來,厚厚一疊,還有好些盒子,裡面裝滿了珠寶首飾。
「是有些不對。」雍正問,「你叫人問了嗎?」
「問了。」靜姝微微顰眉,「說是皇額娘的身子老樣子,雖有哮病,但還好。」
雍正放了一半的心:「許是皇額娘知曉不辦宴,怕你委屈,特意送你的。」
「那也太多了……」靜姝憂心著。
雍正拉著她睡覺了。
他不曾想,靜姝的擔憂是對的。
五月二十二日,烏瑪祿病重,雍正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
烏瑪祿在昏迷不醒間,做了個夢。
她看見了一個同車輪般旋轉不休的圓盤,上面寫著「命運之輪」。
當她靠近命運之輪,裡間顯示畫面,那是一個人的前生今世。
畫面中的少女,身穿旗裝,神色間怯懦自卑。即便美貌,但和京中那些世家大族的小姐們比起來,她簡直卑微如塵土。
她的阿瑪為她取名瑪祿。
她的阿瑪姓烏雅。
她是烏雅瑪祿。
第一次高燒時,本會要了烏雅瑪祿的命。她卻莫名其妙的好了。
第二次高燒,的確要了烏雅瑪祿的命。
可是,她的靈魂卻憑藉鐲子,去往了另一個年代。
她飄蕩得太久,然後失去一切記憶,呱呱墜地。
在她降生不久,現世的喇嘛依著數百年前的約定,送來鐲子,為她取名烏瑪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