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李娥提了三點要求——
「哀家雖晉為太后,但暫不移居慈寧宮,哀家仍居中宮,直到我兒大婚有了皇后再另擇宮室頤養天年。」
「阿璩必須由哀家親自撫養和擇人教導,首輔大人不可以插手他的生活起居和功課學業問題,也不可以派人監視我們母子。」
「等到我兒十二歲時,還請首輔大人還政於他。」
王振聽罷,面上答應得十分爽快,心中卻是嗤之以鼻。
等他控制了大齊朝廷,這孤兒寡母,只需餓他們三天,看還端著不端著了!
「那麼還請皇后在這段日子裡,盡力配合老夫才是。」
四道宮門守衛分成了兩個陣營。神武門和東華門守衛早就被王黨收買,成為其鷹犬走狗。西華門自不必說,午門守衛還堅守立場,都是保皇派人。
午門是皇宮正門,侍衛最多,有約兩百人。先前臣尋帶著南苑黨人去午門叫門,負責駐守午門的千戶左近雖然沒開門,但是已經警覺,派了幾個人悄悄跟著臣尋他們。後來還從西華門又混進了宮。左進得了手下打探得來的消息,當即率人往後宮趕,正好在隆宗門外同韓廣接上頭。
不巧的是,神武門千戶也帶著人殺到。
正是神武門大開方便之門,將王振的逆黨放進宮中,故此最是警覺。而且神武門外還埋伏了近五百五軍營的人,以備不時之需。得知宮變的消息走漏,看守神武門的千戶當即點兵點將,帶著五軍營數百人縱馬殺到。
兩方人馬便在隆宗門外廝殺起來。
隆宗門內守衛的侍衛不知就裡,打開宮門一看,西華門千戶韓廣和午門千戶左進都在場,兩方一起在攻擊神武門千戶的人。再見避在一旁的文官們呼天搶地地說皇上被王振謀害了,大驚失色,忙回去通知門內所有侍衛,包括乾清門和景運門。
乾清門內早已經偷偷換成了五軍都督的親衛在把守,就這樣,到此時,王振才得知了自己的陰謀敗露的事實,但他一開始並未著慌,只叫打開乾清門,由五軍都督押著皇后出去喝退闖宮大臣,以擾亂視聽。
沒曾想,不多會兒,景陽鐘響了,他才覺得事情大發了,慌慌張張穿上一身侍衛服飾,然後帶著自己的親衛混在皇后身後,試圖從景運門離開,走東華門出宮去。
李娥在五軍都督抵在腰間的匕首逼迫下,出乾清門後站在丹陛上聲嘶力竭地大聲喊了好幾嗓子,大意是王振是三朝元老,忠君為國,萬不可能弒君謀反,又雲皇上醉酒正在坤寧宮中酣睡,叫眾人速速退去,否則砍頭抄家,流放千里云云。
幾方人馬已經從隆宗門外殺到了乾清門外的廣場上,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一分神便是生死瞬間,哪個去聽她說話?
何況她突然出現在乾清門外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如果要澄清王振並未謀害皇帝這件天大的事情,自然是皇帝親自出面才能釋疑。
更何況她身後站著的全是披堅執銳的武人,一看就是被威脅了。
王振這廂見廣場上的人越聚越多,心裡越來越慌,便令皇后去叫開景運門。
景運門外,駐守東華門的千戶得了王黨放的焰火訊息,帶著人前來支援,此刻正在外面撞門。
景運門侍衛只有二十人,外面卻有五六十人,本來就快抵擋不住來了。得了皇后的命令,乾脆借坡下地,將門打開。
見景運門洞開,王振老賊一喜,立刻排眾而出,要第一個跑路,不期一支冷箭遙遙射來,力貫胸背!
王振「啊」的一聲慘叫,當場倒地身亡。
擁在周圍的王黨見狀,頓時作鳥獸散。
--------------------
第105章
===================
卯時時分, 禁苑景陽鍾長鳴,一連敲了五十四下。
這是召集臣子上朝的訊號。
午門大開,京中四品以上文武官員急匆匆跑來。
夏漪漣抱著阿璩端坐在御座上, 玉階下面, 左邊站著吏部尚書臣尋為首的文官, 右邊卻是韓廣為首的武將。
面對一班神色各異、一臉茫然的文武官員,夏漪漣將坐在他膝蓋上的阿璩抱緊了些, 話講得慢條斯理,「昨晚內閣首輔王振夥同五軍營都督策動宮變, 殘害皇上, 意圖謀朝篡位, 簡直大逆不道。虧得吏部尚書房季白、西華門千戶韓廣、東華門副千戶左進等人拼死救駕,奈何仍就遲了一步,皇上重傷不治……」
金鑾殿內頓時一片喧譁, 須臾, 眾臣跪伏在地, 口呼先帝, 涕淚橫流。
「好在,王振那班逆賊已經伏法, 算是為我們的皇上報了仇。」夏漪漣抬袖擦了下眼角, 語帶哽咽。
做作的姿態不要太明顯,臣尋唯有將頭低得更低了些, 不去看他, 以免破功。
「吾皇走得匆忙, 未能留下隻言片語……」
這意味著大行皇帝沒有留下遺詔。
臣尋好不容易等來他這句話, 立刻出班道:「阿璩皇子是皇上的唯一子嗣, 自當接任大位。」
此話一出, 韓廣蔣文昭等人立即附和。
百官停止嚎啕,仰面相覷。
夏漪漣臉現猶疑:「可阿璩還這么小,將將才滿五歲,還是貪玩貪吃貪睡的年紀,怎懂得如何處理國事?」
臣尋稽首道:「貴妃娘娘既有太后賜予的金印,自也應當晉為太后。娘娘以太后的身份在阿璩皇子身旁輔佐他處理國事,再有六部和百官為太后和阿璩皇子分憂,太后還有什麼可顧慮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哀家雖晉為太后,但暫不移居慈寧宮,哀家仍居中宮,直到我兒大婚有了皇后再另擇宮室頤養天年。」
「阿璩必須由哀家親自撫養和擇人教導,首輔大人不可以插手他的生活起居和功課學業問題,也不可以派人監視我們母子。」
「等到我兒十二歲時,還請首輔大人還政於他。」
王振聽罷,面上答應得十分爽快,心中卻是嗤之以鼻。
等他控制了大齊朝廷,這孤兒寡母,只需餓他們三天,看還端著不端著了!
「那麼還請皇后在這段日子裡,盡力配合老夫才是。」
四道宮門守衛分成了兩個陣營。神武門和東華門守衛早就被王黨收買,成為其鷹犬走狗。西華門自不必說,午門守衛還堅守立場,都是保皇派人。
午門是皇宮正門,侍衛最多,有約兩百人。先前臣尋帶著南苑黨人去午門叫門,負責駐守午門的千戶左近雖然沒開門,但是已經警覺,派了幾個人悄悄跟著臣尋他們。後來還從西華門又混進了宮。左進得了手下打探得來的消息,當即率人往後宮趕,正好在隆宗門外同韓廣接上頭。
不巧的是,神武門千戶也帶著人殺到。
正是神武門大開方便之門,將王振的逆黨放進宮中,故此最是警覺。而且神武門外還埋伏了近五百五軍營的人,以備不時之需。得知宮變的消息走漏,看守神武門的千戶當即點兵點將,帶著五軍營數百人縱馬殺到。
兩方人馬便在隆宗門外廝殺起來。
隆宗門內守衛的侍衛不知就裡,打開宮門一看,西華門千戶韓廣和午門千戶左進都在場,兩方一起在攻擊神武門千戶的人。再見避在一旁的文官們呼天搶地地說皇上被王振謀害了,大驚失色,忙回去通知門內所有侍衛,包括乾清門和景運門。
乾清門內早已經偷偷換成了五軍都督的親衛在把守,就這樣,到此時,王振才得知了自己的陰謀敗露的事實,但他一開始並未著慌,只叫打開乾清門,由五軍都督押著皇后出去喝退闖宮大臣,以擾亂視聽。
沒曾想,不多會兒,景陽鐘響了,他才覺得事情大發了,慌慌張張穿上一身侍衛服飾,然後帶著自己的親衛混在皇后身後,試圖從景運門離開,走東華門出宮去。
李娥在五軍都督抵在腰間的匕首逼迫下,出乾清門後站在丹陛上聲嘶力竭地大聲喊了好幾嗓子,大意是王振是三朝元老,忠君為國,萬不可能弒君謀反,又雲皇上醉酒正在坤寧宮中酣睡,叫眾人速速退去,否則砍頭抄家,流放千里云云。
幾方人馬已經從隆宗門外殺到了乾清門外的廣場上,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一分神便是生死瞬間,哪個去聽她說話?
何況她突然出現在乾清門外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如果要澄清王振並未謀害皇帝這件天大的事情,自然是皇帝親自出面才能釋疑。
更何況她身後站著的全是披堅執銳的武人,一看就是被威脅了。
王振這廂見廣場上的人越聚越多,心裡越來越慌,便令皇后去叫開景運門。
景運門外,駐守東華門的千戶得了王黨放的焰火訊息,帶著人前來支援,此刻正在外面撞門。
景運門侍衛只有二十人,外面卻有五六十人,本來就快抵擋不住來了。得了皇后的命令,乾脆借坡下地,將門打開。
見景運門洞開,王振老賊一喜,立刻排眾而出,要第一個跑路,不期一支冷箭遙遙射來,力貫胸背!
王振「啊」的一聲慘叫,當場倒地身亡。
擁在周圍的王黨見狀,頓時作鳥獸散。
--------------------
第105章
===================
卯時時分, 禁苑景陽鍾長鳴,一連敲了五十四下。
這是召集臣子上朝的訊號。
午門大開,京中四品以上文武官員急匆匆跑來。
夏漪漣抱著阿璩端坐在御座上, 玉階下面, 左邊站著吏部尚書臣尋為首的文官, 右邊卻是韓廣為首的武將。
面對一班神色各異、一臉茫然的文武官員,夏漪漣將坐在他膝蓋上的阿璩抱緊了些, 話講得慢條斯理,「昨晚內閣首輔王振夥同五軍營都督策動宮變, 殘害皇上, 意圖謀朝篡位, 簡直大逆不道。虧得吏部尚書房季白、西華門千戶韓廣、東華門副千戶左進等人拼死救駕,奈何仍就遲了一步,皇上重傷不治……」
金鑾殿內頓時一片喧譁, 須臾, 眾臣跪伏在地, 口呼先帝, 涕淚橫流。
「好在,王振那班逆賊已經伏法, 算是為我們的皇上報了仇。」夏漪漣抬袖擦了下眼角, 語帶哽咽。
做作的姿態不要太明顯,臣尋唯有將頭低得更低了些, 不去看他, 以免破功。
「吾皇走得匆忙, 未能留下隻言片語……」
這意味著大行皇帝沒有留下遺詔。
臣尋好不容易等來他這句話, 立刻出班道:「阿璩皇子是皇上的唯一子嗣, 自當接任大位。」
此話一出, 韓廣蔣文昭等人立即附和。
百官停止嚎啕,仰面相覷。
夏漪漣臉現猶疑:「可阿璩還這么小,將將才滿五歲,還是貪玩貪吃貪睡的年紀,怎懂得如何處理國事?」
臣尋稽首道:「貴妃娘娘既有太后賜予的金印,自也應當晉為太后。娘娘以太后的身份在阿璩皇子身旁輔佐他處理國事,再有六部和百官為太后和阿璩皇子分憂,太后還有什麼可顧慮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