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只見那人半圓的烏紗帽下,是一張跟夏漪漣神似的側臉。
是夏小紅。
他帶著自己的親信喬裝改扮隱匿行跡,一直遠遠地跟在這群大臣的後面。等到西華門宮門被叫開,他們一行人便立刻上前來混入了群官之中入了宮。
嘴快的蔣文昭奇道:「為什麼是太和殿?要去,不也應該是去乾清宮嗎?」
有人提示他道:「乾清宮是朝議的地方,但凡國有大事則在太和殿決議。」
夏小紅讚許地點點頭,「天要亮了,必須得讓宮中亂起來,亂中才好行事。如果能趁亂找機會除掉王振最好,王黨群龍無首,必定自亂陣腳,宮中局勢那就盡在我等手裡了。」
王鰲既然還在找玉璽,那麼王振必定先會將皇帝已死的事實隱瞞數日,之後再以因病暴斃的理由宣告天下。此時群臣突然齊聚太和殿,肯定能殺王振一個措手不及。
「主意很不錯,可是如何召集群臣入宮並前去太和殿啊?」
「景陽鐘響!」
此一句叫眾人如夢方醒,歡呼雀躍,「對對,景陽鍾!景陽鍾!」
連續兩任皇帝都怠於國事,新君朝議也都已取消一年多了,一時之間眾人倒忘了還有敲鐘召集群臣這個方式。
「房大人,敲鐘之事就交給我吧。」末了,他微微上前半步,說了句叫臣尋寬心的話:「我會順道去鍾粹宮看看,您放心,若遇到鳳貴妃娘娘,我一定保證他的安全!」夏小紅躍下台階,拉過一匹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棗紅馬翻身而上,轉眼已踏塵遠去。
景陽鍾懸在宮牆東北角的角樓上,此去那裡,必經鍾粹宮。如果夏漪漣運氣好沒撞上逆黨,有夏小紅在,那他就安全了。
擁在身遭的人都聽見了夏小紅那番話,幾個年輕官員好事,暗中擠眉弄眼,悄傳八卦。
他人的小動作被韓廣瞥到——他同臣尋從前從未說過話,也是那次有求於她才走了王順太監的路子頭回跟她打了交道,其實心裡很忐忑,因為平時注意到這位大官面色清冷,獨來獨往,似乎不好相與的樣子,沒想到自己那件事情她辦得妥妥帖帖,事後也未來攜恩圖報,路上遇到了還當是陌生人,全家人都十分滿意。今晚又看這麼多人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追隨這位年輕臣子,他遇事沉著不慌張,比國子監祭酒楊問強多了,韓廣頭一回對一個文官頗有好感。
見臣尋望著道路盡頭默不作聲,韓廣以為這房大人是羞於自己傾慕鳳貴妃娘娘的事情被暴露於人前而不自在,一時沒臉面對同僚,就有意為他找台階下,便重重一聲咳嗽,朗聲道:「奇怪,哪是哪位大人啊?韓某看著好生臉生。」
此話一出,有人也說不認識剛才那人,互相詢問起來。
臣尋一驚回神,忙半真半假淡淡說,那是自己結交的五軍營一名武官校尉,為人正直仁義,故此叫來襄助。
眾人聽說只是個校尉,這在京城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官,況且還是武職,更低文人一等,便都不再多言。
因著五軍營都督都已淪為王振的走狗,韓廣感慨道:「難得五軍營中還有正義之士。」
夏小紅去了角樓敲鐘,臣尋想起他說過目前的情況,唯有讓宮中大亂起來才好渾水摸魚。
臣尋想著若宮中大亂,王振那邊被打亂了陣腳不說,還可將所有逆黨引往前庭去,這便為夏小紅爭取到了時間和機會,便同韓廣低聲商議了片刻,便就率領眾人遠遠避開乾清宮,繞道壽康宮、過慈寧門,往太和殿去。
眾人一邊奔跑,一壁此起彼伏地高呼:「首輔王振弒君謀反,人人得而誅之!」
二三十人大喊大叫起來,在這靜謐詭譎的夤夜譬如一道驚雷劃破夜空,驚醒後宮無數夢中人。
西華門內北面、慈寧宮前面夾著的就是內務府,住著大量內侍,臣尋他們的呼喊率先驚動了這群人。
留宿宮中的太監宮女,只聽到說皇帝被殺了這個驚天訊息,嚇得互不附體。
後宮裡伺候的下人,命如草芥,最怕的是宮變。一旦宮變,最先遭殃的肯定是他們,往往血流成河。於是,各宮各處陸續點起了燈,披衣起床胡亂收拾好細軟包袱就湧向四道宮門開始倉皇逃命。
宮中亂起來。
接著是巡邏的侍衛以及前庭後宮各道關卡處的看守,人數不多,兩到六人不等,地位也不高,但累積起來也還客觀。這些人自也聽見了呼喊,一時六神無主,不知該跑還是該去誅殺亂賊。但見領頭的是看守西華門的千戶韓廣,立刻先信了六分。又見他身後跟著是一群文弱的文官,跑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便以為反賊正在追殺這群文人,再信了三分。九分,足夠了,然後就紛紛加入奔跑的人群中一起往前庭跑。
隊伍逐漸壯大,很快就有了上百人之多。
此時的王振正深在乾清宮,對外面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他挾持皇后先往鍾粹宮去找阿璩,誰知道找遍宮中內外竟然未尋,只得帶著皇后先去了乾清宮。
王振的計劃是以皇帝在皇后生日這晚陪妃嬪飲酒做樂太過為由暴斃,擇明日再對外宣告其不治而亡了,然後以皇后的名義請他出來做小皇帝阿璩的輔政大臣,總攬朝政。
李娥自王振口中得知皇帝已經死了,心中狂喜,知道自己兒子就成了唯一的繼承人。憑此,她便大著膽子在乾清宮中同王振討價還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是夏小紅。
他帶著自己的親信喬裝改扮隱匿行跡,一直遠遠地跟在這群大臣的後面。等到西華門宮門被叫開,他們一行人便立刻上前來混入了群官之中入了宮。
嘴快的蔣文昭奇道:「為什麼是太和殿?要去,不也應該是去乾清宮嗎?」
有人提示他道:「乾清宮是朝議的地方,但凡國有大事則在太和殿決議。」
夏小紅讚許地點點頭,「天要亮了,必須得讓宮中亂起來,亂中才好行事。如果能趁亂找機會除掉王振最好,王黨群龍無首,必定自亂陣腳,宮中局勢那就盡在我等手裡了。」
王鰲既然還在找玉璽,那麼王振必定先會將皇帝已死的事實隱瞞數日,之後再以因病暴斃的理由宣告天下。此時群臣突然齊聚太和殿,肯定能殺王振一個措手不及。
「主意很不錯,可是如何召集群臣入宮並前去太和殿啊?」
「景陽鐘響!」
此一句叫眾人如夢方醒,歡呼雀躍,「對對,景陽鍾!景陽鍾!」
連續兩任皇帝都怠於國事,新君朝議也都已取消一年多了,一時之間眾人倒忘了還有敲鐘召集群臣這個方式。
「房大人,敲鐘之事就交給我吧。」末了,他微微上前半步,說了句叫臣尋寬心的話:「我會順道去鍾粹宮看看,您放心,若遇到鳳貴妃娘娘,我一定保證他的安全!」夏小紅躍下台階,拉過一匹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棗紅馬翻身而上,轉眼已踏塵遠去。
景陽鍾懸在宮牆東北角的角樓上,此去那裡,必經鍾粹宮。如果夏漪漣運氣好沒撞上逆黨,有夏小紅在,那他就安全了。
擁在身遭的人都聽見了夏小紅那番話,幾個年輕官員好事,暗中擠眉弄眼,悄傳八卦。
他人的小動作被韓廣瞥到——他同臣尋從前從未說過話,也是那次有求於她才走了王順太監的路子頭回跟她打了交道,其實心裡很忐忑,因為平時注意到這位大官面色清冷,獨來獨往,似乎不好相與的樣子,沒想到自己那件事情她辦得妥妥帖帖,事後也未來攜恩圖報,路上遇到了還當是陌生人,全家人都十分滿意。今晚又看這麼多人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追隨這位年輕臣子,他遇事沉著不慌張,比國子監祭酒楊問強多了,韓廣頭一回對一個文官頗有好感。
見臣尋望著道路盡頭默不作聲,韓廣以為這房大人是羞於自己傾慕鳳貴妃娘娘的事情被暴露於人前而不自在,一時沒臉面對同僚,就有意為他找台階下,便重重一聲咳嗽,朗聲道:「奇怪,哪是哪位大人啊?韓某看著好生臉生。」
此話一出,有人也說不認識剛才那人,互相詢問起來。
臣尋一驚回神,忙半真半假淡淡說,那是自己結交的五軍營一名武官校尉,為人正直仁義,故此叫來襄助。
眾人聽說只是個校尉,這在京城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官,況且還是武職,更低文人一等,便都不再多言。
因著五軍營都督都已淪為王振的走狗,韓廣感慨道:「難得五軍營中還有正義之士。」
夏小紅去了角樓敲鐘,臣尋想起他說過目前的情況,唯有讓宮中大亂起來才好渾水摸魚。
臣尋想著若宮中大亂,王振那邊被打亂了陣腳不說,還可將所有逆黨引往前庭去,這便為夏小紅爭取到了時間和機會,便同韓廣低聲商議了片刻,便就率領眾人遠遠避開乾清宮,繞道壽康宮、過慈寧門,往太和殿去。
眾人一邊奔跑,一壁此起彼伏地高呼:「首輔王振弒君謀反,人人得而誅之!」
二三十人大喊大叫起來,在這靜謐詭譎的夤夜譬如一道驚雷劃破夜空,驚醒後宮無數夢中人。
西華門內北面、慈寧宮前面夾著的就是內務府,住著大量內侍,臣尋他們的呼喊率先驚動了這群人。
留宿宮中的太監宮女,只聽到說皇帝被殺了這個驚天訊息,嚇得互不附體。
後宮裡伺候的下人,命如草芥,最怕的是宮變。一旦宮變,最先遭殃的肯定是他們,往往血流成河。於是,各宮各處陸續點起了燈,披衣起床胡亂收拾好細軟包袱就湧向四道宮門開始倉皇逃命。
宮中亂起來。
接著是巡邏的侍衛以及前庭後宮各道關卡處的看守,人數不多,兩到六人不等,地位也不高,但累積起來也還客觀。這些人自也聽見了呼喊,一時六神無主,不知該跑還是該去誅殺亂賊。但見領頭的是看守西華門的千戶韓廣,立刻先信了六分。又見他身後跟著是一群文弱的文官,跑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便以為反賊正在追殺這群文人,再信了三分。九分,足夠了,然後就紛紛加入奔跑的人群中一起往前庭跑。
隊伍逐漸壯大,很快就有了上百人之多。
此時的王振正深在乾清宮,對外面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他挾持皇后先往鍾粹宮去找阿璩,誰知道找遍宮中內外竟然未尋,只得帶著皇后先去了乾清宮。
王振的計劃是以皇帝在皇后生日這晚陪妃嬪飲酒做樂太過為由暴斃,擇明日再對外宣告其不治而亡了,然後以皇后的名義請他出來做小皇帝阿璩的輔政大臣,總攬朝政。
李娥自王振口中得知皇帝已經死了,心中狂喜,知道自己兒子就成了唯一的繼承人。憑此,她便大著膽子在乾清宮中同王振討價還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