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頁
奈何沒根骨就是沒根骨,再測試幾回都是沒根骨。
於是,高興的有之,失望的有之……在這本該愁眉苦臉的乾旱時候,整個荊州卻陷入了一種別樣的興奮狂熱中。
原本阿婉下令殺了荊州世族之事還有人詬病,如今這一攬子政策下來,在老百姓中的名聲可就太好了。
哪個老百姓會不喜歡關心民生,心繫百姓的掌權人呢?
尤其這個掌權人將老百姓當人,而不是當畜生一般的對待,尤其在對待孩子方面,更是十分優待,這如何不叫老百姓愛戴呢?
更別說荊州臨近豫州,他們對豫州早就羨慕的緊了。
豫州如今主事的乃是曹婉的親娘丁夫人,這些年來眼看著豫州那邊安居樂業,六畜興旺,老百姓們解決了溫飽後,甚至還能排戲唱曲,之前只能在女閭做皮肉生意的姑娘們,如今也能找到旁的營生,再不濟拿著小鼓沿街賣唱,雖說清苦了些,也比不要尊嚴來的強。
老百姓圖的不就是個溫飽,小屋三兩間,子女四五個麼?
可偏偏荊州世族林立,大片農田成了世族私田,老百姓忙碌一整年,連基本的溫飽都供應不了,每年到了冬日,家中頂樑柱便上山砍柴燒炭成了賣炭翁,可就算這樣,家中禦寒也成了大問題,年年冬日,村里被餓死凍死的人比比皆是,就是這樣,那主家收的糧食還是一年比一年多,可豫州呢?
豫州百姓雖也貧苦,可他們前路平坦,只需熬過冬日,來年春日又新生。
這些年不知多少荊州百姓偷跑到豫州去,寧可做流民也不願留在荊州做隱民,是的,隱民……世家大族為了自己的勢力,私下裡隱瞞了新生兒的出生量,許多年過去,這些沒有戶籍沒有身份的孩子,就會變成他們私下的部曲,他們會在塢堡內,將他們訓練成私兵。
私兵命賤,說不得什麼時候就丟了性命,去豫州當個流民反倒日子更好過些。
「如今旱情暫緩,荊州損失並不大,倒是收了一批好苗子。」說起這個時,諸葛亮滿眼都是笑意,這些年來,長歌門和純陽宮發展並不太順利,長歌門對琴藝要求比較高,修習音波更吃天賦,有些孩子根骨天賦符合,在藝術天賦方面卻是一塌糊塗……所以長歌門弟子雖少但精。
純陽宮同理,不僅要求天賦,還要要求對道法的理解,招收弟子的要求更是高。
卻不想這次在荊州來了個大豐收,夫妻倆一共收了四十多個小弟子,哪怕還要忙著益州事,諸葛亮都忍不住跑來跟阿婉嘚瑟了。
「荊州這些年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
如今微山書院的山長龐德公當初就屬於襄陽派名士,他入了微山後,荊州名望自然會刷到滿級,所以荊州出現長歌門弟子的概率會增加,至於為什麼還會出現純陽弟子,那純粹就是本身天賦加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夫妻關係了。
諸葛亮不知道聲望的存在,還真以為是運氣好。
阿婉也沒有告訴他,畢竟聲望之類的太抽象了,便是說了,也不一定會相信。
「既然荊州這邊好苗子多,那你們夫妻倆便到處走一走,多收點兒徒。」阿婉頭也沒抬,捏著毛筆飛速的在紙上寫寫畫畫。
這是幾份來自洛陽的邸報。
第一份邸報上寫著,張春華的未婚夫司馬懿如今已經自洛陽出發前往豫州,估摸著到豫州找不到他們人,還會往荊州來,畢竟司馬懿年紀確實不小了,若不是嫡妻未曾入府,他庶子恐怕都能生不少了。
而另一份邸報,則叫阿婉蹙眉,曹操將被圈禁數年的曹昂放了出來,還給封了個驍騎將軍的官位,似乎打算重新重用這位長子了。
對於曹昂,阿婉曾經是真心疼愛過的,甚至還改變了他早死的命運。
奈何人心易變,越長大越不滿足。
阿婉寫著寫著,手停了下來,思索半晌,將手下的長篇大論給拎出來隨手扔到旁邊,另起一張新紙,揮毫而下,只書寫『父可安好』四字,便隨手扔給諸葛亮。
「交由迅鷹送回洛陽。」
諸葛亮看了看紙,心下暗暗嘆息:「那宮中……」
「加派人手,莫叫陛下煩憂。」
至少,劉協現在不能死。
第385章 實在是太像年少時的長姐曹婉了。
曹操接了阿婉的手書, 登時長嘆一聲。
荀彧恰好在身側,見主公滿臉煩憂,立時問道:「主公緣何長嘆?」
「文若啊,你且瞧瞧這個。」曹操將阿婉的手書遞給荀彧。
上面簡簡單單四個字, 荀彧與阿婉相交甚少, 再加上多年未曾共事, 著實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看看曹操的臉色,再低頭看看這封手書,他雖有玲瓏心思,卻也不知這對父女在打什麼啞謎。
若說這封手書是在關懷曹操身體, 內容則格外簡短單薄, 毫無關懷之意, 若說是在試探些什麼, 荀彧又實在看不出這裡面的意味。
他捏著紙張看了好幾遍,再抬起頭來時, 眼底還有著迷茫。
所以說,主公到底從這簡短的四個字中,解讀出了什麼他沒發現的信息?
「阿婉盯著我呢。」曹操倒是沒生氣,看著已經許多年未曾露出過這樣神情的荀彧,為他答疑解惑:「曹昂剛剛起復, 她便送了這樣一封手書回來,無非是告知於我, 這魏王府中一舉一動, 她皆瞭然於心罷了。」
於是,高興的有之,失望的有之……在這本該愁眉苦臉的乾旱時候,整個荊州卻陷入了一種別樣的興奮狂熱中。
原本阿婉下令殺了荊州世族之事還有人詬病,如今這一攬子政策下來,在老百姓中的名聲可就太好了。
哪個老百姓會不喜歡關心民生,心繫百姓的掌權人呢?
尤其這個掌權人將老百姓當人,而不是當畜生一般的對待,尤其在對待孩子方面,更是十分優待,這如何不叫老百姓愛戴呢?
更別說荊州臨近豫州,他們對豫州早就羨慕的緊了。
豫州如今主事的乃是曹婉的親娘丁夫人,這些年來眼看著豫州那邊安居樂業,六畜興旺,老百姓們解決了溫飽後,甚至還能排戲唱曲,之前只能在女閭做皮肉生意的姑娘們,如今也能找到旁的營生,再不濟拿著小鼓沿街賣唱,雖說清苦了些,也比不要尊嚴來的強。
老百姓圖的不就是個溫飽,小屋三兩間,子女四五個麼?
可偏偏荊州世族林立,大片農田成了世族私田,老百姓忙碌一整年,連基本的溫飽都供應不了,每年到了冬日,家中頂樑柱便上山砍柴燒炭成了賣炭翁,可就算這樣,家中禦寒也成了大問題,年年冬日,村里被餓死凍死的人比比皆是,就是這樣,那主家收的糧食還是一年比一年多,可豫州呢?
豫州百姓雖也貧苦,可他們前路平坦,只需熬過冬日,來年春日又新生。
這些年不知多少荊州百姓偷跑到豫州去,寧可做流民也不願留在荊州做隱民,是的,隱民……世家大族為了自己的勢力,私下裡隱瞞了新生兒的出生量,許多年過去,這些沒有戶籍沒有身份的孩子,就會變成他們私下的部曲,他們會在塢堡內,將他們訓練成私兵。
私兵命賤,說不得什麼時候就丟了性命,去豫州當個流民反倒日子更好過些。
「如今旱情暫緩,荊州損失並不大,倒是收了一批好苗子。」說起這個時,諸葛亮滿眼都是笑意,這些年來,長歌門和純陽宮發展並不太順利,長歌門對琴藝要求比較高,修習音波更吃天賦,有些孩子根骨天賦符合,在藝術天賦方面卻是一塌糊塗……所以長歌門弟子雖少但精。
純陽宮同理,不僅要求天賦,還要要求對道法的理解,招收弟子的要求更是高。
卻不想這次在荊州來了個大豐收,夫妻倆一共收了四十多個小弟子,哪怕還要忙著益州事,諸葛亮都忍不住跑來跟阿婉嘚瑟了。
「荊州這些年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的。」
如今微山書院的山長龐德公當初就屬於襄陽派名士,他入了微山後,荊州名望自然會刷到滿級,所以荊州出現長歌門弟子的概率會增加,至於為什麼還會出現純陽弟子,那純粹就是本身天賦加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夫妻關係了。
諸葛亮不知道聲望的存在,還真以為是運氣好。
阿婉也沒有告訴他,畢竟聲望之類的太抽象了,便是說了,也不一定會相信。
「既然荊州這邊好苗子多,那你們夫妻倆便到處走一走,多收點兒徒。」阿婉頭也沒抬,捏著毛筆飛速的在紙上寫寫畫畫。
這是幾份來自洛陽的邸報。
第一份邸報上寫著,張春華的未婚夫司馬懿如今已經自洛陽出發前往豫州,估摸著到豫州找不到他們人,還會往荊州來,畢竟司馬懿年紀確實不小了,若不是嫡妻未曾入府,他庶子恐怕都能生不少了。
而另一份邸報,則叫阿婉蹙眉,曹操將被圈禁數年的曹昂放了出來,還給封了個驍騎將軍的官位,似乎打算重新重用這位長子了。
對於曹昂,阿婉曾經是真心疼愛過的,甚至還改變了他早死的命運。
奈何人心易變,越長大越不滿足。
阿婉寫著寫著,手停了下來,思索半晌,將手下的長篇大論給拎出來隨手扔到旁邊,另起一張新紙,揮毫而下,只書寫『父可安好』四字,便隨手扔給諸葛亮。
「交由迅鷹送回洛陽。」
諸葛亮看了看紙,心下暗暗嘆息:「那宮中……」
「加派人手,莫叫陛下煩憂。」
至少,劉協現在不能死。
第385章 實在是太像年少時的長姐曹婉了。
曹操接了阿婉的手書, 登時長嘆一聲。
荀彧恰好在身側,見主公滿臉煩憂,立時問道:「主公緣何長嘆?」
「文若啊,你且瞧瞧這個。」曹操將阿婉的手書遞給荀彧。
上面簡簡單單四個字, 荀彧與阿婉相交甚少, 再加上多年未曾共事, 著實有些摸不著頭腦, 他看看曹操的臉色,再低頭看看這封手書,他雖有玲瓏心思,卻也不知這對父女在打什麼啞謎。
若說這封手書是在關懷曹操身體, 內容則格外簡短單薄, 毫無關懷之意, 若說是在試探些什麼, 荀彧又實在看不出這裡面的意味。
他捏著紙張看了好幾遍,再抬起頭來時, 眼底還有著迷茫。
所以說,主公到底從這簡短的四個字中,解讀出了什麼他沒發現的信息?
「阿婉盯著我呢。」曹操倒是沒生氣,看著已經許多年未曾露出過這樣神情的荀彧,為他答疑解惑:「曹昂剛剛起復, 她便送了這樣一封手書回來,無非是告知於我, 這魏王府中一舉一動, 她皆瞭然於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