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連觀察了三天,劉璋才確定,這個淳于珞是個穩得住的,除了一日三餐,幾乎連房門都不出,而且一天到晚裹著個破斗篷,迄今連裡面穿的衣服樣式都沒能看清楚。

  而要淳于珞來說……

  穩得住?

  不可能的!

  作為明教弟子,不搞事情絕對不可能。

  這三天除了吃飯時間,其他時候他都趴在議事堂的房樑上偷聽呢,至於房間裡那個,則是一個呆板的替身人偶,扯了個練功的幌子,就把那些沒見過世面的侍從給忽悠了。

  哼。

  這若是冀州的侍從,如此不專業是要重新上課的。

  第384章 至少,劉協現在不能死。

  自當年董卓勤王起, 天下紛戰就未曾停歇過。

  當年天下群雄並起,如今的魏王曹操也不過一普通的驍騎將軍,甚至連發家整頓軍備的錢財都沒多少,全靠勒緊褲腰帶的養兵, 後來十八路諸侯誅董卓, 曹操才得了陳留這麼一個地方, 供他休養生息。

  當時誰都沒想到, 這樣一個小小驍騎將軍,竟也走到如今這般地步。

  可轉頭回望,卻又會發現,曹操這一路上, 辛苦有之, 遺憾有之, 卻都有一個身影在其身邊, 總會在關鍵時候力挽狂瀾,為曹操的通天之路保駕護航。

  ——正是曹操那傳說中的長女曹婉。

  後來曹操迎了帝王, 成了天子近臣,這位長女卻又出去為曹操開疆擴土去了,可以說,如今的北方有大半的地盤是曹婉打下來的。

  拿到消息的劉璋忍不住有些嫉妒:「這般好的女兒我怎麼沒有?」

  謀士們:「……」

  您怎麼不看看曹操?

  人家那爹雄才偉略,本身自己就是一代雄主, 養出個能開疆擴土的女兒不是很正常麼?

  「若我有這樣的女兒,我定十分聽話。」

  別的劉璋不敢保證, 但聽話他最在行, 定十分信重女兒, 不會質疑她的任何決定。

  聽到自家主公有這樣的自知之明, 謀臣們雖有些無語, 卻還是下意識地點點頭,確實,自家這主公優點沒多少,但心卻是赤忱的,尤其對信任的人,那可真是完完全全地交付真心。

  ……

  每一天,關於劉璋與其幾個謀臣的事跡都會通過『咕咕』傳到諸葛亮手中。

  益州事阿婉已經全權交予諸葛亮處理,而她自己則是帶著秦嶺弟子們,開始上山下鄉的為老百姓解決乾旱問題。

  如今溫度異常,乾旱已經初顯跡象,連續一個月都未曾落下一滴雨。

  好在荊州的水資源還算豐富。

  靠近大河的地方就建閘開渠引水入田,萬花天工一脈和唐門千機一脈開始背著工具箱到處跑,就為了在鄉間河流,田間地頭建設大型水車,為農田灌溉出一份力。

  阿婉雖拜了七聖做師父,但她卻屬於東方宇軒一脈,是嫡傳,所以天工一脈的秘技她也是可以隨意觀看修煉,哪怕當初沒有深入研究過天工一脈,如今為了老百姓,她也是認認真真的從頭開始看起。

  她天資聰穎,又精通點穴截脈,修習起天工一脈秘技,她也是一日千里,不過數日,便也能換上粗布衣裳,扛著工具箱走到老百姓中去了。

  荊州百姓本就擅農耕之事,當年阿婉同郭嘉還曾隱姓埋名,暗中到荊州來尋找糧種緩解陳留糧荒,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天不下雨,河流水位下降,天天還大太陽的烤著,看著地里蔫噠噠的莊稼,老農們跪在田間地頭的嚎啕大哭。

  就在老農們沒法子,尋思著要不要上交童男童女,祈求雨神降雨的時候,前些日子才走馬上任的荊州當家人曹婉帶著秦嶺弟子們出現了。

  秦嶺弟子辦事總是有著一攬子流程。

  先是跟老百姓們宣講如今的天氣情況,然後便是天工弟子與千機弟子在周邊勘測,打井挖渠,長歌與七秀弟子則分別召集周邊地區的男童女童,一個接一個的摸脈測天賦。

  若有修煉天賦的,便嘗試與家長溝通,看願不願意讓孩子拜入秦嶺門下。

  而那些沒有修煉天賦,還天資聰穎的,則留下幾本《太公家教》,順便教授認字,那些既不聰穎又沒天賦的,也會被帶到身邊學一些刺繡木工方面的手藝。

  阿婉沒本事叫天下的孩子多讀書,但她卻知道,當初高宗與武皇為了打破世家壟斷而設立科舉,定是有他們的用意,如今知識同樣被世家所壟斷,阿婉能做的,便是先將知識播撒出來,未來總有一日,她要提前數百年,將科舉設立起來,叫天下平民百姓,有一個向上的機會。

  倒是那些老百姓們,心裡又是高興又是慌張。

  能跟著學一門手藝,日後有個營生是頂好的事情,更何況讀書寫字呢?說不得日後還能進鋪子當帳房呢!

  對於樸素的老百姓們來說,帳房已經是頂級職業了。

  至於那些被選做秦嶺弟子的孩子,家長就更是開心了,因為這些孩子被收入秦嶺後,便由秦嶺養育,吃穿用度一應無需家中負擔,甚至秦嶺還會給他們一些物資,最重要的是,秦嶺未曾要求那些孩子與他們斷親,待學成歸來依舊可以回來探望父母。

  這對家中子女眾多,甚至養不活的人家來說,簡直是頂好的去處。

  有些人家為了能叫孩子入秦嶺,哪怕被告知孩子沒根骨,也三番兩次的帶孩子來測算,就怕這些負責測試的秦嶺弟子們一個馬虎,耽擱了自家孩子的通天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