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話一出,遼通倒吸一口涼氣。

  但他本就是

  膠州將領出身,受傷退了二線才被任命為兵部尚書的,又很快看出了不妥之處。

  「海上行軍不是易事,何人通曉水性能訓練水軍尚且不論,便是這足以乘風破浪的大船,又改何處去尋?」

  膠州臨江,他也是見過水師訓練的,可即便是最大的船,在江中尚可,到了汪洋里實在不夠看。

  秦縱卻是看向楚霽,滿眼含笑。

  楚霽讀出了他等夸的意圖,從善如流道:「楚家有船,秦帥善水。」

  楚家出海行商的船,是楚霽親自畫圖紙設計的,稱為寶船,以鋼鐵為龍骨,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寬足有十八丈,可以容納上千人,破浪乘風,跨浪渡海如履平地。【1】

  秦縱更是不用說,他出身涪州,也屬沿海一帶,在原書中更是數次描寫他領軍海戰的英勇身姿,只是這些年來,秦縱的主戰場都在內陸,以至於楚霽幾乎都忘了此事。

  敲定了要從東南沿海登陸的方針,二人就又得分別了。

  秦縱需得前往益州組建海軍,雖說還需要從益州徵召水性好的新兵入伍,好在膠州曾有過水軍,這些人在秦縱帳下三年,可堪大用,倒是省下不少功夫。

  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逢陽春三月, 南海之濱晴空萬里,海面風平。

  忽的,海面泛起巨浪, 浪花洶湧地拍打著岸上礁石,海天相接之處陸續出現了一艘艘巨船,巍峨聳立, 踏浪而來。

  蔚藍色的大海忽然風起雲湧,捲起的浪花大力沖刷著大船的木板,也不能撼動他分毫。

  此時的一艘寶船上,一眾士兵正圍著甲板歡呼。他們看著海面上的動靜, 絲毫不懼,反而目露興奮。

  「將軍怎麼還不上來?」

  「是啊,咱們都還等著將軍加餐呢!」

  「再不上來, 咱們可要下去撈將軍啦!」

  「小兔崽子, 胡說什麼呢!」一個壯碩的聲音冒出海面,手裡舉著一條巨大的海魚,正是蒯信。

  蒯信原先是怕水的,但秦縱實在不想浪費了這麼好的戰力,直接將人提溜到海邊, 一腳踹了下去。

  幾次掙扎之下, 現如今的鎮國大將軍已經不需要再勞動秦帥大駕了,儼然是游水的好手。

  他仗著神力, 一手將魚扔上甲板,隨後利索地爬上甲板。

  眾人正圍著大魚歡呼, 蒯民走了出來, 無奈搖頭。這幾年他們的性子都穩重了些,唯獨蒯信還是莽撞直率, 自從熟識了水性,在岸上一天也待不住。但也正是因此,蒯信和他手下的兵關係更好,打成一片。秦縱見他有自己的帶兵章法,倒也不拘束著他。

  「元帥喊咱們去議事,你快去換身衣裳,別耽誤正事。」

  蒯信接過下屬遞來的毛巾,一邊擦著一邊答應,臨走前還不忘交代:「拿去瞧瞧這魚能不能吃,能吃的話給元帥也嘗嘗鮮。」

  「將軍您放心,少了誰的,也不能少了元帥和您幾位的啊!」

  蒯民實在服了這個弟弟,這時候也忘不了吃的,催著人趕緊走。

  「今日一早的消息,大雍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益州盧陽關外,約有十萬人。」見幾人都來了,秦縱率先開口。

  蒯民倒是鬆了一口氣:「還好元帥早有準備,早就派了榮將軍前去,應當無甚變故。」

  盧陽關是進入益州的必經之地,早就重兵把手,坐鎮的又是老將榮泰寧,並不足為慮。反倒是眼前更為重要。

  「傳我軍令,兵分四路,蒯信、蒯民、薛正,分別領軍五萬北上,從任州、宗州、用州沿岸登陸,合圍蜀州。」

  蜀州作為大雍陪都所在,便是占據著易守難攻的地形,但只要攻下了其外圍的四州,便能形成合圍之勢,瓮中捉鱉。

  這最後一座州府嘛,自然是涪州,秦縱闊別十餘年的家鄉。

  二十萬大軍盡數而出,秦縱帶著其中五萬人從涪州海岸打了涪州守軍措手不及。阿史那鉅從沒想過有人能夠從海上行軍,所有沿海的守衛極其薄弱。

  但也僅限於沿海而已,秦縱率領軍隊很快贏得了海上的勝利,並順利占領了涪州沿海的三座城池。

  但陸上戰爭卻並不十分順利。秦縱帶來的士兵只有五萬人,而這些士兵都是更善海戰的海軍,在陸地上遠不像楚國陸軍那樣戰力強悍。

  而且,阿史那鉅的反應也不慢,在發現秦縱等人從沿岸登陸,盧陽關又無法占到好處之後,不僅立刻命十萬大軍回援,更是讓還在行軍途中的大雍軍轉為就地作戰。

  蒯信三人還好,他們遭遇的大雍軍已然行軍了至少兩個月,距離蜀州也距離較遠,後援補給不能十分及時送達,所以三人攻占城池雖艱難,卻也十分強硬。

  倒是秦縱那裡,涪州離蜀中最近,卻離益州最遠,所以大雍軍隊補給充足,秦縱反而難得地打了一個不富裕的仗——涪州這些年真的太窮了,流民餓殍遍地,讓秦縱連就地補給都做不到。

  這也是涪州必須由秦縱親自領兵攻打的原因,就在阿史那鉅以為秦縱會繼續往涪州城方向進攻時,秦縱線路一轉,調轉方向,攻向了與涪州相鄰的東蠻。

  東蠻這些年在阿史那鉅的扶持下,可謂是過得風生水起,又不時掠奪涪州的資源,這才更進一步地導致了涪州的貧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