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的?」楚霽眼睛一亮,「讓我看看。」

  秦縱無奈,將要起身的人按住:「名單在那兒跑不了,先睡覺。」

  楚霽雖然停止了動作,但顯然還不想睡:「如今東郊大營里就剩下你們四個,很快又要徵召新兵,會不會忙不過來?」

  「我準備把於烏、洪瑞先提拔上來,還有幾個也不錯,可堪大用。」

  「名單也擬好了?」楚霽的手指繞著秦縱的墨發打圈兒。

  「是。明日給你看。」

  「什麼時候擬的?」楚霽問。

  「今晚。」

  楚霽覺得,自己最近好像很容易被感動到。

  他吸了吸鼻子,嘟囔著問:「還有呢?」

  沒頭沒尾的一句話,秦縱卻聽懂了。

  他知道楚霽心中的緊迫和擔憂,所以在接到燕州的情報後,連晚膳都沒吃,連夜就擬出了相應的方案。

  「滄州人口不多,膠州經過上次,人口也是銳減。今年徵兵,滄州先招滿三萬,膠州招滿四萬。咱們繼續接納流民,安頓民生,到明年,兩州定然能招滿十萬人。」

  「除卻兩州守軍外,州牧豢養私兵也是尋常事。待到明年,還可以養三萬私兵,我親自帶他們,很快就能成為精銳之師。」

  「兩年後,可先取雲州以衛後方。益州與雲州、南奚相接壤,但從雲州入益州,易守難攻。可取道南奚,先平南奚,再定益州。」

  ……

  秦縱的嗓音低啞沉穩,帶著魔力一般娓娓道來,讓楚霽緊迫的心臟重新歸於平靜安定,很快便睡著了。

  指尖卻還抓著秦縱的發尾,不願放手。

  第一百一十三章

  寒來暑往, 秋去春來,時間很快來到了宏光九年。

  兩年,聽著不短, 實則轉瞬即逝,天下風雲變幻。

  天下十六洲,再加上一個南奚, 一個東蠻,一個大闕,不知分成了多少股勢力。

  皇帝遷都蜀州,整日沉溺溫柔鄉, 醉生夢死,不知今夕何夕。

  亦有不少傳言,說是皇帝陛下已經命不久矣, 現在整個人昏迷不醒, 不過是拿湯藥吊著命而已。

  真相如何,世人不得而知,但擺在明面上的卻瞧得清楚。

  阿史那鉅和賈業成逐漸把控朝政,連帶著早就消散殆盡的東蠻,都有幾分崛起的勢頭。

  蔡曠攻下燕州後, 便揮師東進, 只用三月時間便占領了盛京。

  入主盛京的蔡曠沒有停下擴大版圖的想法,以洵州為中心, 用一年的時間,終於是啃下了定州這個硬骨頭。

  再下一步, 北上則吞併州, 南下則攻益州。

  但益州牧也並非全無行動,就楚霽得到的情報, 益州牧與雲州牧過從親密,往來頗多。

  再說回楚霽所有的滄膠兩州。

  滄州的棉花成熟了兩茬兒,膠州沃野亦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土地種植棉花。

  棉花製成的棉被棉服潔白柔軟,不僅溫暖了兩州數萬百姓,更是售賣到全國各地,物美價廉,廣受歡迎,幫助無數平民度過了臘月寒冬。

  芝麻、土豆、紅薯都迎來了一茬又一茬的豐收,極大地豐富了百姓的生活。

  楚霽的試驗田也獲得了不小的成功,用「稻鴨農法」種植出來的大米軟糯香甜,顆顆飽滿,不僅百姓們喜歡,在互市上也十分受歡迎。

  各式各樣的工廠作坊在兩州八城三十縣拔地而起,經營範圍囊括了百姓的衣食住行,彈棉廠、紡織廠、肉聯廠、印刷廠、釀酒坊、琉璃坊、肥皂坊、造紙坊……

  讓人目不暇接的產品,被往來商隊帶到了全國各地,極大地促進了兩州經濟的繁榮。

  楚霽也終於不用再自掏腰包,去支持兩州的發展。

  去年一年,光是商稅便足夠官府的一應開支了。

  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1】,曙霽書院的招生也在這一年的新春迎來新的高峰,有三分之一的適齡孩童被父母送進了曙霽書院。

  這個比例乍一聽並不大。

  但要知道,兩年前,整個滄州還是人均文盲的程度,就連所有衙役召上來都得先惡補三個月的文化課。

  女子學堂的議論之聲漸漸平息,畢竟在滄州和膠州,女子能頂半邊天從來不只是說說而已。

  借著這個時機,卓詢之也終於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他細數了自己是怎麼被蔡曠扣押,秦縱又是如何救了他,到了滄州後,楚霽又如何地以禮相待。

  這個消息一出,天下讀書人都為之譁然,紛紛指著蔡曠不仁不義,狼子野心,讓蔡曠本就不太討喜的口碑更差了許多。

  天下討蔡檄文如雪花一般紛飛。

  蔡曠是如何焦頭爛額地想要按下各地的反對之聲暫且不談,卓詢之又言明,兩年前膠州科舉選科的題目乃是出自他的手筆,讓無數當初不曾參加的學子懊悔不已。

  但很快,他們又得到了好消息,今年滄州又要開恩科了,主考官還是卓詢之。

  一時之間,天下衣冠盡數北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尤其是外頭亂做一團,滄膠兩州幾乎是所有難民心中的桃花源。

  這兩年,楚霽從沒有關閉過城門,

  接納流民的政令從未有過更改,越來越多流離失所的人民來到兩州,在這裡漸漸紮根,成為建設家園的一份子。

  除了接納流民以外,楚霽推行的攤丁入畝政策,取消了人頭稅,使得兩州嬰孩的出生率大大提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