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膠州較為富庶,約莫還能情況好些, 能有不少耕讀傳家的人,但滄州可就苦寒多了。

  百姓們世代都在那地里刨食,這地還貧瘠得可憐。這麼多年, 百姓們又備受也頗,能活下去就已是難得了,還指望有那個閒錢閒工夫讀書識字嗎?

  好在,現在大伙兒的溫飽需求已經基本滿足了。

  楚霽曾說過的, 他要的是有文化、有思想、有判斷的天下蒼生。

  那時候,他正好是為了方便工廠里的工人上工,修建了一座學堂, 給無人看管的孩子們免費讀書習字。

  有此先例, 楚霽乾脆大筆一揮,招聘勞工,在滄州三城十一縣和膠州五城十九縣,大興土木,興建書院。

  書院的規模大小取決於當地的人口數量, 但無論規模大小, 裡頭都必須配備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和運動場地。

  教室自是不必說,食堂

  和宿舍則是提供給師生食宿所用。

  楚霽規定, 凡是到書院求學的學子,無論年齡、家境、身份, 其食宿都必須在書院裡解決。

  定七日為一周, 上五休二,月末還有四天休假, 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

  之所以這樣規定,是楚霽考慮到了那些住窮苦百姓家的學子,他們會占據書院學子的絕大多數。

  若是家中不缺錢財的,一般會有族學,或是乾脆請了夫子到家中授課的,並不需要到書院來。

  這些窮苦學子多半住在村中,即便是鄉鎮或是縣裡,也在比較偏遠的地方。

  但給每個村子都建一個書院也並不現實,財力物力什麼的倒另說,但主要是夫子數量遠遠不夠。

  這樣,他就只能在相對中心的地帶建一座較大的書院,廣納周邊的學子。

  提供食宿,一來是減輕了學子上學的負擔,而來也能稍稍減輕些他們家裡的負擔。

  只有這樣,願意把孩子送來上學的人才會多起來。

  書院被分為三個級別的學堂。

  一是用於學子初步識字,用來考童生的初級學堂,一般是由此次考取舉人落榜的秀才擔任夫子。

  其餘的是考秀才的中級學堂和考舉人的高級學堂。這兩種學堂一般都採用自學研學的方式,但定期會有已經考取舉人的人和當世大儒,比如卓范等人,前來講學。

  除此以外,楚霽還規定,無論貧富,凡是讀初等學堂的學子都只需要每年繳納一百斤大米即可。

  中級學堂和高級學堂的學費束脩稍高,但也都在他們能承受的範圍內。

  別看這數量挺大的,但不過只是一個孩童一年所需食用的大米數量。

  這樣也就是相當於,上學是免費的,住宿也是免費的,各人只要準備好自己的米飯即可,更何況,食堂里還會額外提供營養均衡的菜式。

  這樣的事情,對於老百姓來說,簡直比天上掉餡餅兒還讓人驚喜呢。

  為了讓自家孩子早點能去書院讀書習字,眾人干起活兒來更是賣力。

  更別說,楚大人也有豐厚的工錢給到他們呢。

  但在書院裡學習也不是沒有期限的,否則難免會產生偷奸耍滑之人。

  每一級以六年為期,若是六年內考取了再上一級的功名,那便可以升學,進入更高一級的學堂,再學六年。若是六年之期已過,還是考不上的學子便只能退學。

  楚霽並沒有指望所有人都能考取功名,這必然不現實。但只要在學堂里能習得些常用的字,對於他們日後也是大有裨益的。

  圖書館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書籍十分珍貴,價格高昂,寒門學子也多有向同學或者書肆借書抄書的傳統。

  在書院裡的圖書館便承擔了這樣的職能。得益於更適用於書寫的竹紙和便捷的活字印刷,圖書館裡面收錄了各類書籍,經史子集,卷帙浩繁,應有盡有。

  更要緊的是,在圖書館裡頭的借書並不會像普通書肆那樣苦難。

  只需要憑著學生證便能借閱書籍,一月為期,按時歸還即可。

  這種福利,是哪怕富貴人家的子弟也很少能夠享受的。

  也正是得益於圖書館,後來的曙霽書院,成為了天下所有讀書人的嚮往之所。

  曙光初現,雲銷雨霽,曙霽書院由此得名,也流芳百世。

  除卻圖書館,楚霽還額外強調,一定要修建能夠給學子用以運動的場所。

  蹴鞠、騎馬、射箭、馬球……等活動都可以在此開展。

  為的就是讓學子們好好鍛鍊體魄。

  旁的尚且不論,一場考取舉人的鄉試下來,對於體力的消耗是極大的。

  此前在膠州舉行的考試中,就有不少學子暈在了考場中,未能完成試題的作答。

  運動場的圍欄處張貼著標語,上面寫著「為人民健康工作五十年」。

  這也是楚霽所祈盼的。

  在每一座曙霽書院旁,還要專門的女子學校,她們在學校里,能夠接受和男子同樣的教育。

  原先楚霽是想要直接下令允許女子入校學習的,可楊佑卻勸阻了他的行為,讓他暫且不要一步跨得太大。

  讓女子求學為官本就夠驚世駭俗了,在這個男女七歲不同席的時代,若是楚霽再讓男女同堂求學,還不知會掀起怎樣的腥風血雨。

  對于思想上的頑固,楚霽也只能慢慢來,這才有了額外建立的女子學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