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官兵要抓的這些人,正是那日在府衙,楚霽扔給他們的紙上,明確記錄了罪狀的人。

  哪怕是王裕,也赫然在其中。

  「那嚴家呢?」嚴家主忙不迭問道,心中卻早有猜想,只怕是用王家的遭遇不會有什麼分別。

  果然,下人的話印證了他的猜想。

  無暇再去深思楚霽的用意,兩人步履匆匆地向外頭趕去。

  果不其然,一隊官兵正在院子裡抓人,偏生他們手裡又拿著州牧大人的詔令,任誰也奈何不得。

  再往門口看去,一個黑袍小將正手持雙耳戟,佇立在王家府邸大門之前。

  高大的朱漆木門,在少年的映襯之下,無端就短了一截氣勢。

  兩人自然認得,這是那日跟在楚霽身邊的人。

  王家主和嚴家主畢竟遠離盛京和官場多年,自然不曉得秦縱的出身。

  他們只聽說這小將軍是姓秦,卻不知是什麼來頭,竟有這般的本事,也竟然這般得楚霽信任。

  這一場抓捕並沒有持續多久,倒不是只有王家和嚴家的子犯事弟被抓,五大家族無一倖免。

  只不過,另外三家都還算得上是不太糊塗,教出來的子弟也不像王家嚴家那般,倒沒犯下什麼殺人放火的重罪,尚有可恕。

  在楚霽雷厲風行的鐵血手腕之下,王家和嚴家終於忍無可忍。

  他們也的確無法再忍耐下去,家中嫡系子孫幾乎皆被下獄,實乃是亡族之像。

  他們也必須做出反抗,讓這位不過二十來歲的州牧大人知道,五大家族能在膠州隻手遮天近百年,也絕不是個好捏的軟柿子。

  芒種之日,正是小麥夏熟之節。

  農民忙著在田地里收割麥子,只要這一茬的麥子豐收了,那麼便意味著青黃不接的時節過去,家中便能夠有所餘糧了。

  可也正是這一天,蟬鳴呱噪,街上幾乎所有的店鋪都關閉了。

  旁的倒不是要緊的,可這糧油店鋪的關閉,引起了百姓極大的恐慌。

  在麥子完全收穫以前,他們要靠著在糧油店購買糧食才能維繫生活。

  在麥子收割之後,若是能有餘糧,他們也希望在這時節能賣出最新一季的小麥,以求能換個好價錢。

  可這時節,真是買賣各有所需的時候,作為中轉的糧油鋪子竟然大門緊閉了。

  除此以外,涉及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的店鋪悉數關閉。

  也就是這時候,百姓們才反應過來,他們這麼多年一直賴以生存的商鋪,竟全數掌握在五大世家的手中。

  恐慌在群眾之中蔓延。

  很顯然,以王家為首的五大家族想要以商業民生來要挾楚霽。

  「他們是不是忘了,我叫楚霽,益州楚家的那個楚?」

  靶場之上,楚霽隨手射出正中靶心的一箭,手上的動作十足狠厲,語氣卻懶散隨意,似乎當真是疑惑極了。

  秦縱站在一旁,一手為楚霽打著傘,一手將箭羽遞上:「還請主公示下?」

  那態度,和楚霽是如出一轍的雲淡風輕,隨意極了。

  「呵,」楚霽接過箭羽,搭弓射箭:「既然鋪子不願營業,日後也便不需再營業了。」

  楚霽此前的布局在這時全然派上了用場。

  正是因為五大家族傳承百年,家族龐大,所以才有不少子孫,祖上也曾是嫡系,只是後來慢慢沒落,不得不出賣家產來維繫生活。

  這背後的大主顧自然是楚霽。

  不過半日的功夫,楚霽名下的各式店鋪全盤營業,以極大的資金水準和庫存數量再次盤活了整個膠州城的民生。

  不止如此,楚霽正式下令,將一眾涉及民生的產業,如糧食和油一類的,歸於官府經營。

  青黃不接時,由官府出面售賣糧食;五穀豐收時,亦有官府出資收購百姓手中餘糧,以免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

  大局已定,在王家和嚴家還在垂死掙扎之際,另外三家已經極快地反應過來。

  他們不僅迅速令手下的店鋪再次開張營業,更是以家中有子弟在官場為官,須得保持廉潔清正為由,獻上了家族中的大部分土地,請楚霽劃歸官府所有。

  他們這個反應,楚霽早已料到。

  這三家家風尚可,被抓捕歸案的不過是些可有可無的庶出旁支,並不會傷筋動骨。他們又有子弟通過了科舉考試,在地方上任職為官。

  這其中孰重孰輕,他們能夠分辨清楚。

  對於三家稱得上是賠罪的行為,楚霽表示,伸手不打笑臉人,此事便算是就此揭過了。

  三家獻上的土地全部歸為官府所有,後又分給了少地無地的窮苦百姓,極大地改善了膠州的民生,形成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自然,這是後話。

  此時,王家和嚴家的犯事子弟,處斬、流放、監.禁,該如何便是如何。

  在楚霽的連番打擊之下,王家和嚴家再不復往日榮光,逐漸落敗下去。

  順利地整頓了膠州世家,一改其官場的往日風氣後,楚霽便和秦縱一同回到滄州。

  以兩年為期,他們必須全力以赴,讓手中的勢力成長壯大起來。

  第一百一十一章

  科舉一事落下帷幕, 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讓寒門學子也有機會為官。

  可上哪兒去找那麼多的寒門學子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