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部分人的稅收比例較高, 這一點自然引起了他們的不滿。但他們也只不過是普通百姓,或許手中有那麼一點兒權力,或許背後有那麼一二靠山,但面對楚霽,無異是以卵擊石。所以他們雖心有不滿,倒也沒有動什麼歪心思。

  反應最為強烈的自然是五大家族。

  對於擁有土地面積在一百畝以上的人,楚霽要求額外徵收土地稅,稅賦高昂。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稅收比例下,買地買佃戶對他們來說不僅毫無裨益,甚至是一件有損利益的事情。

  久而久之,世家們不得不放手,土地也就會漸漸地回到百姓手中。

  可楚霽有心整頓世家,剪除一二,等不了這麼久。

  王家和嚴家的事情已經鋪墊了這麼久,自然要再添上一把火。

  近日來,王、嚴兩家的來往愈發頻繁,另外三族亦收到了王家的邀請,平白使得膠州的空氣中都隱約透露出緊張的氛圍。

  五大世家中的另外三家現在還處於觀望狀態,既不與王、嚴兩家過從親密,也不對楚霽的新政予以支持。

  但王家和嚴家可是快要坐不住了。

  新政擺明了是針對的五大世家,王家更是首當其衝,嚴家亦是如此。

  新政對於為官者和從軍之人有所優惠,從軍自然不在世家子弟的選項中,那麼便只剩下為官和考取功名了。

  可在楚霽入主膠州之前,他便已然將兩家在膠州為官的子弟一把擼了個乾淨。

  你說你家有人在盛京為官?不好意思,甭管你在盛京是多大的官職,在這膠州地界上也不管用。

  兩家又因為抵制科舉制度,兩家子弟紛紛罷考,現如今,想要在膠州官場上找到哪怕一個姓王或是姓嚴的,都是奢望。

  這可真是搬起石頭砸著自己的腳了。

  「嚴老弟,我聽聞令堂出身靖北侯府?不知可否說動一二,請靖北侯為我等籌謀?」

  王家的會客廳中,王家主屏退下人,只留下嚴家主細細商量如何應對楚霽新政一事。

  雖說楚霽已經按照約定將王裕和嚴祈放歸家中,但新政一事,實在是一件動搖世家根本的舉措,讓王家主如鯁在喉。

  說起靖北侯,嚴家主那是頗為驕傲。

  他母親便是已故老靖北侯的第三女,雖說不是嫡出,但身份地位在整個盛京都是數得上的。這論起來,當今的靖北侯還得稱他一聲表哥呢。

  再者,靖北侯雖說是個侯爵,但並不如嚴家紮根膠州那般家底深厚,每年嚴家上供給靖北侯府的節禮那可不在少數。

  「這個好說,待我修書一封,送到盛京。想必以靖北侯府的地位,拿捏一個楚霽還是不成問題的。」

  一向眼高於頂、隻手遮天的王家主這般好聲好氣地同自己說話,嚴家主不由得有些飄飄然,說話間也帶上看得意的神情語調。

  王家

  主一連說了三個好字,心裡卻有些不屑。

  嚴家原算不得什麼大族,後來有幸娶了靖北侯府的三小姐,這才一躍成為了五大家族之一,能與他平起平坐。

  面上不顯,王家主也附和道:「我也會聯繫在京中的親戚好友,設法打壓楚霽的囂張氣焰。」

  二人商量了好一番功夫,發往盛京的書信一連十日不停。

  這些事情楚霽看在眼裡,卻也沒攔著。

  他倒要看看,盛京城中的大小官員,還有哪個是腦子裡拎不清的。

  果然,能在盛京城內摸爬滾打多年而屹立不倒的,就沒有腦子犯糊塗的。一個個都對此事避之不及,叫楚霽很是滿意。

  他們給王家嚴家的回信,都是先被送到楚霽的桌案前,然後才送到兩家手裡的。

  全都是勸著兩家莫要再與楚霽作對的車軲轆話。

  這結果並不難預料。

  論官職,哪怕是最被兩家寄予厚望的靖北侯府,也早已是風光不在。不過就是個祖上世襲下來的虛爵而已,說得好聽,卻無實權。比起楚霽這個手握軍政大權的兩州之主來說,還真是有些不夠看。

  論帝心,楚霽在盛京時,便少有人能出其右。現如今,他又有尋找仙藥和平定膠州這兩大功績在,何止是簡在帝心?

  論兵權,皇帝曾下旨,許楚霽在滄州養兵五萬。現如今楚霽又統領膠州,膠州守軍自然也可有五萬之數。這加起來,楚霽便可手握十萬兵馬,而且還是名正言順的那種。

  已然起兵的蔡曠尚且不論,大雍僅剩的十五洲,楚霽獨占其二,又統兵十萬,哪怕是大將軍阿史那鉅,也要避其鋒芒。

  沒人想要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找死。

  收到盛京的回信時,王家主與嚴家主二人幾乎氣了個仰倒。

  一個一個的不敢出頭也就罷了,竟然還說那麼些倒霉喪氣的話。

  虧得他們平日裡舉全族之力,扶持他們在盛京發展,未曾想,竟然就是一群活脫脫的白眼狼。

  兩人正長呼短嘆之時,忽然有下人闖了進來。

  下人也顧不得請罪,喘著大氣,斷斷續續道:「不好,不好了,外頭來了,來了好些官兵,說是,說是要抓人呢?」

  什麼!

  「抓什麼人?」

  「回家主的話,說是要抓三老爺、大少爺、四表少爺……」下人呼啦啦說了一長串的稱呼。

  隨著下人說出口的話,兩人只覺得脊背發涼。




章節目錄